在醫院住院部9樓的隔壁病房,住進了一個老人家,入院的時候神志不是太清楚,嘴裡低聲說著什麼話,聽著不真切,旁邊有個一直陪著他的老奶奶。
他的兒女孫子孫女進進出出幾次後,老爺爺就油盡燈枯了,某一天我經過隔壁病房的時候,那個床位空了。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奶奶沉重地嘆著氣,不用兒女幫忙,自顧自在那收拾老爺爺的東西,裝在一個塑料桶裡,旁邊的兒子見了,就上前去幫拎著桶。
最後老奶奶一個人拄著兩根拐杖走出了病房。是的,兩根,一根拐杖是老奶奶的,另外一根是已經走了的老爺爺的。
收拾東西也就花費半個小時吧,收拾完了老奶奶坐在病床旁的凳子上發呆,坐了有十來分鐘,雙手撐在大腿上微微顫顫地站起來,全程老奶奶沒有哭,就是很平靜的狀態,時不時搖搖頭嘆氣。
那會兒病房裡其他人就這樣看著老奶奶的行為默然無聲,一遍遍撫摸著放在床頭的拐杖,最後拎起來,連同自己那一根,一拐一拐地走出醫院。在她眼裡,這根拐杖就是老伴給她留下的念想。就跟我爺爺固執地在飯桌上擺多一個碗,裝滿菜放在旁邊一樣,是想告訴已經走了的老伴,到點吃飯了。
爺爺80多歲的時候,已經完全沒有記憶力可言,前一秒剛說的事情,轉頭他就忘記了。大伯給他做了一個「項鍊」,吊墜是一個用布縫起來的電話號碼,是大伯的號碼。
爺爺以前走丟還會記得用手機打電話給家裡人,讓我們去接他,現在已經是出門連手機都不會記得帶了,沒辦法,大伯只好把電話號碼讓他帶在脖子上,如果走丟了就把脖子上的項鍊拿出來,讓路人幫忙打電話回家。這一招屢試不爽,頗為實用,按照頻率來說,爺爺每隔一兩個月都會走丟一次,也不算走丟,就是出去逛著逛著,就不記得回家的路了。
家裡人晚飯後會陪他去附近的體育館散步,感受一下人氣。爺爺是個固執的老頭子,年輕時娛樂活動很多,老了就是停不下來的性格,每天都要往外跑,找些大爺大媽嘮嘮嗑。
小的時候,我對家裡的一個現象充滿疑惑,長大後才明白那是愛,是思念。
逢年過節,一大家子聚會,煮了滿滿一桌子菜,爺爺自然坐在首位,每次他都要求大家幫他拿多一個碗放在旁邊,吃飯的時候拿筷子夾菜,遇到喜歡的菜他就會夾起來放到旁邊的空碗裡,一頓飯吃下來,空碗裡就攢了滿滿一大碗菜。
久了家裡人就會呵斥爺爺,說不吉利,浪費什麼的,不幫他拿碗,爺爺就坐在那裡默不作聲,嬸嬸看見了就會讓我去幫拿空碗放在他旁邊,還說著,隨他去。爺爺拿到了空碗就會不斷念叨,沒有浪費,我放起來的這一碗菜我明天中午會吃的,沒有讓你們幫吃,我會自己吃。
那時候看到家裡人不認同的眼神以及爺爺十年如一日的固執,我頗為不解。長大後我才知道,那一個空碗是留給去世已久的奶奶,碗裡的菜是爺爺夾給奶奶吃的,怕她餓著。
冬日的晴天,爺爺喜歡一個人坐在院子裡曬太陽,一把陳舊的竹椅,一根摸得發光的拐杖,一坐就是大半天,在院子裡發呆,或許他腦海裡在回憶年輕的時光吧,以前坐在旁邊的,還有頭髮花白的奶奶,戴著老花鏡給脫了線的衣服縫縫補補。
人上了年紀就會越發懷念從前,我之前不懂為什麼老人喜歡在自家院子裡發呆,一坐就是一下午,其實他腦海裡應該在盼著這這條路的盡頭突然出現兒時的小夥伴,老了依舊能拄著拐杖來找他玩吧。
曾經熱鬧的日子慢慢變得冷清,孩子們外出讀書工作,能寄回來的只有錢,這時候身邊有個老伴陪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少年夫妻老來伴,最悲傷的是,等我老了,你卻沒有信守承諾。
我是,每日為您更新情感故事,用故事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