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州故事丨王才子的趙公山下玉堂奇石

2020-08-22 財神趙公山

老灌縣龍門陣丨秀才玉堂見石牛 回鄉金榜作縣令

文/謝家富

灌縣玉堂自古有金玉滿堂、山川淑氣之意。境內不僅有沙金,還相傳其西部沙溝河、螃蟹河相夾地有兩處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因一介書生王才子與之夢遊神交而金榜題名,民間便流傳了石牛、紗帽石與王書生的故事。

話說明末年間,威州一王姓才子連考幾年不中,滿肚子的經、史、子、集毫無用處,終日悶在家鬱鬱寡歡。一日凌晨,天剛蒙蒙發白,一隻小鳥飛到王才子的床前不停地鳴叫:「出山,出山……」他有些不耐煩地把鋪蓋往上一拉遮住頭部,可這鳥兒不但不飛走反而撲到床上,嘴爪並用啄扯著棉被。王才子懶洋洋地起床到院壩裡轉了一圈,四周張望一點異常都沒有,回屋後那小鳥仍是叫個不停,這時的王才子冥冥之中覺得有些飄然所悟,便順手拿了兩本書和幾件衣服,用布巾包上挎在肩頭,面對雙扇家門深鞠 一躬,頭也不回地沿著岷江河岸向下遊走去,那鳥兒送了王才子一程後,悄無聲息地飛走了。

數日後,王才子走出了大山口,眼前頓然開闊,岷江水也失去了高山的約束,自由而散亂地流向前方。秋日的陽光灑在山野河流之上,也讓王才子覺得身子暖洋洋的,突然他遠遠望見一條支流河心有一露出水面的巨石,好似一頭牛在水中。他趕忙疾步走去,兩岸水草豐茂,一派蔚然,而那石牛卻一動不動,憐憫之心繼而引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怨氣,便在路邊的石壁上寫下詩句:

怪石威堆一石牛,獨臥千年幾千舟。

兩岸青草難開口,鼻上無繩夜不收。

哪怕文章高百鬥,只怕硃筆不點頭。

……

寫到此,王才子感到有些沮喪,文思驟亂無法再寫下去。可他哪裡知道,這沙溝河裡的石牛為遠古時的一頭禍害鄉民的巨型黑頑牛,是被李二郎使出擒龍伏虎之力制服後用利劍刺死,並將其軀體和黑心扔到山邊,魂魄仍留在河心,成了護河護水的堰頭石,這就是現在玉堂境內的臥牛山、牛心山的由來

這時,天色漸晚,王才子便在附近一家么店子住了下來。當晚,在睡夢中聽到石牛開口喊著他:「王公子,我在此困了這麼多年了,遍地青草卻開不了口,你是第一個為我說話之人,我知道你也是有怨氣的,滿腹經文卻不能金榜題名。我告訴你,明早趁著清霧未散你到旁邊山腳下的小河去,有一隻螃蟹在那裡,你站在背上它會帶你沿河上山的,你去山崗上的老樹邊,文星點化的巨石前跪拜默許宏願吧!」王才子剛要開口問點什麼,眼前的石牛突然隱身不見,他伸手一抓什麼也沒抓住,完全清醒過來再無睡意,在床上輾轉翻動:「哦,石牛難道是神牛不成?!」便起了個大早半信半疑地向山邊走去,果然有條煙雲微茫的小河,一隻螃蟹在縹緲的霧氣中時隱時現。王才子抓住時機站了上去,雙眼迷糊沿河而上。不一會兒工夫,他便站在河邊的山地石階上,抬眼看去,一兩百米的山崗上一棵老樹旁聳立著一尊形似烏紗帽的巨石(烏紗帽為我國古代官吏戴的一種帽子,從帽子可以知道幾品官員,現民間多用來比喻官位)。王才子心中一陣暗喜,「莫真是有神佑吾!」頃刻脫口念出了昨天未完的兩句詩:「若是情緣成功名,道為紗帽掛彩綢。」然後跪在石前,雙手合十,心中默念後連磕頭三下,便信心滿滿地沿途返回老家,準備再次應考。

回去後的第二年秋月開始,王才子用了幾年的時間果真非常幸運地考取了功名,一路從鄉試、會試直至邁入仕途,戴上了七品縣令官的烏紗帽。

上任伊始,王縣令便坐著官轎,一路吹吹打打、鑼鼓開道,再次來到石牛堰跪拜後,又沿著當年的小河山道上了山枇杷崗的那尊巨石前,為其披紅掛彩,燒香還願後自言自語道:「螃蟹河上有紗帽!」從此人們就叫那條山邊小河叫螃蟹河,山崗上的那巨石就叫紗帽石了。王才子的故事迅速傳開,據說此後文武官員們無論上任、離任或休完春假的都要經螃蟹河邊小道去給紗帽石燒香、磕頭,以佑仕途順達。

石牛、螃蟹河與山枇杷崗上的紗帽石等地名就一直流傳沿用至今

為探其究竟,今年深秋時節,在玉堂南華民俗愛好者張朝品的引領下,走訪了現仍住玉堂石牛社區山枇杷崗腳下老宅的蔣永蘇老人。在蔣大爺家的撮箕口院壩裡,張、蔣二位老人繪聲繪色地向我講述起上面王才子與石牛、紗帽石的傳說故事,以及他們兒時的相關話題。蔣永蘇老人說:「小時候他在屋後的山坡地裡勞動,一抬頭就能看到山崗上那棵很大的野枇杷樹(所以當地村民叫山枇杷崗)和樹邊立起的紗帽石。從地裡看去,紗帽石真像一頂官老爺的烏紗帽,起碼有兩人多高,還有帽殼,真是活靈活現的。我們娃兒時經常都要爬山崗上去耍,摘野枇杷吃,在石柱上亂畫。」

兩位老人還告訴我:「20世紀80年代,沙溝河上遊建水電站時,才將那形似水牛的巨石炸毀,而紗帽石卻在2008年地震中倒塌在姓趙的農戶承包山地裡。帽身滾落在小溪邊,帽殼陷在小溪不遠的斜坡菜地裡,就連崗上那棵野枇杷老樹這些年也慢慢乾死了。」

想到枇杷山崗離蔣大爺家只有十來分鐘的路程,我們便決定前往實地察看。一行三人穿過三臺隧道,沿螃蟹河邊的水龍路上去,進入「中華財神第一村」的水泉社區地界,再走了一段蜿蜒的石階山道,過了八步石便見到了倒塌的紗帽石。由於地震已過十年之久,石頭都被青苔雜草包裹,若不是兩位老人的指認,絕不會與一頂烏紗帽相聯繫的,趕緊拍下幾張照片作為證物。

現在無論是王才子的傳說,還是石牛與紗帽石都只能是留存在老人們的記憶裡了,而且還流傳的只有地名而已,我擔心再過些年,隨著發展變遷人們也許連地名也不知曉了,故而探訪記錄下來,並藉此感謝張朝品、蔣永蘇二位老人!


謝家富:筆名南橋邊,四川都江堰人,都江堰市作家協會會員。多年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偶動筆墨謳歌家鄉山水及人文情懷。

相關焦點

  • 故事:老灌縣龍門陣丨秀才玉堂見石牛 回鄉金榜作縣令
    灌州故事丨王才子的玉堂奇石文/謝家富灌縣玉堂自古有金玉滿堂、山川淑氣之意。境內不僅有沙金,還相傳其西部沙溝河、螃蟹河相夾地有兩處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因一介書生王才子與之夢遊神交而金榜題名,民間便流傳了石牛、紗帽石與王書生的故事。
  • 趙公山下的故事(二則)
    文/陳洪飛本故事原創首發 歡迎轉發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本故事將入選2020版《灌州故事》 一、 兄弟打架高建摸摸兜裡的一萬塊,苦笑了一下,回頭望了望巍峨的趙公山,心想這次回家啥也沒有幹,就是到鎮上取了這一萬塊錢,回城還得把它存回去。
  • 一千年前,黃庭堅偶得一塊奇石,石頭上竟長出一棵「竹筍」!
    今天的故事咱們要從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說起,在江西武寧縣,以為老人正準備收拾村裡石家祠堂後面的亂石堆,以便平整土地來種地。但在整理亂石堆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塊有點兒奇怪的青灰色的長方形石塊,仔細一看,石頭表面嵌著一根白色的竹筍一樣的東西,竹筍看起來栩栩如生且條理清晰,側面還有兩行字。
  • 灌州故事丨王七先生二三事
    王圖書,字履亨,號曉嵐。清廩生,王重光第七子,人稱王七先生,柳街鎮水月村十二組人,舉人王昌齡之父。昌齡著作等身,有《晴翠山房詩集》《文學通論》《周官通釋》《惜齋文錄》等傳世,都江堰文廟有祠。王七先生其人,飽讀詩書,談吐風趣,銅牙鐵齒,專打不平,常出入於官府衙門,不是那種「盤盤帽,兩頭翹,吃完原告吃被告」那種人,不吃黑心錢,百姓非常敬重他。
  • 《玉堂留故》:這本被國家圖書館典藏的女頻小說你看過嗎?
    在此期間,順便看完了一本朋友推薦的《玉堂留故》,今天身邊各種被國圖百本典藏的消息刷屏,發現《玉堂留故》也在上面,就拿這本書來結束一個月的咕咕好了。《玉堂留故》是偏現實側的網絡小說,這樣的網文在隔壁幾個網文站是比較多的,不過在起點並不流行。給我的閱讀體感更接近於在網絡上連載的傳統小說。簡單來說,《玉堂留故》講述的是名旦陶宜甬年老後(七十歲)住進天馬養老院,在那裡接觸到了其他老人酸甜苦辣的生活,並重新拾起戲曲的故事。
  • 故事:老灌縣龍門陣丨草鞋縣官坐渡船
    灌州故事丨王草鞋坐渡船文/黎民泰王草鞋本名王瑚,字鐵珊,直隸涿州人,以翰林身份到四川做官,光緒二十六年從慶符縣調到灌縣任知縣,為官清正廉明,同情百姓,經常穿一雙偏兒子草鞋下鄉查訪明情,所以人們都叫他王草鞋。
  • 灌州民間故事:李家溝的傳說
    文/蘭字堯原創作品 感謝轉發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本故事入選2020版《灌州故事》李冰修建好了都江堰,又開鑿了柏條河,在清明節舉行放水儀式。儀式完畢,李冰沿著山麓往東北方向走,邊走邊觀察沿山的地形地貌、民俗風情和百姓的生活狀況。
  • 琅琊榜:林殊化名梅長蘇,譽王太子得知麒麟才子,得者可得天下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高分古裝權謀劇琅琊榜,故事一開始林殊又一次從噩夢中驚醒,手中緊握赤焰軍手環,臉色凝重。12年前,梅嶺一戰,7萬赤焰軍葬身梅嶺,父親林燮的人慘遭陷害。梁帝得到譽王巡視江左的奏報。甚是歡喜,譽王養母皇后也趁機在梁帝面前為譽王邀功,太子生母貴妃越氏也不甘示弱,為太子辯解,梁帝想趁此機會再次加封譽王王珠兩顆。
  • 聊齋:偶得奇石,邢雲飛愛之如狂,感情之深,宛如生同衾,死同穴
    今天的聊齋故事,咱們來說個真愛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愛石如痴,與奇石結緣,得到又丟失,失而又復得,幾經波折,最終寧與奇石同葬一座墓中,感情之深,宛如「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但是奇石入水,仿佛消失了一樣,富豪僱的人,下河打撈了很多次
  • 奇石傳奇之五
    他鍾愛這些既怪又醜的奇石,好似老蛟蟠作足,古劍插為首,這樣的奇物人間不曾有,可能是上天掉下來的。一番感慨之後,「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看看,此時白居易已將石頭看為摯友,終身相伴。白老先生愛石如此,也可算是石痴了。
  • 細品《琅琊榜》1:麒麟才子,江左梅郎
    這是一次奪嫡的「預演」,以保證梅長蘇真正輔佐靖王的時候密謀可以萬無一失。也是為了打響名頭,對外造成「麒麟才子,得知可得天下」的預期。這是梅長蘇所有計劃的第一步,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當年蕭選就是篡位為帝,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全,他不會立與自己酷似的譽王為太子,但是他又擋不住對這個最像自己的兒子的喜愛,並委以重任,給太子造成莫大的壓力。譽王有能力,有野心,有皇帝的寵愛,離東宮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他怎麼甘心屈居人下,將大好的萬裡河山拱手他人?這就是大梁奪嫡之爭的大背景。
  • 故事:灌縣龍門陣丨皇馬褂
    灌州故事丨皇馬褂文/廖可勤故事發生在大清朝乾隆年間的四川灌縣蒲村。從康煕朝開始大量向四川移民,又經雍正、乾隆朝的移民巴蜀,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已將四川的人口、經濟產業大力發展起來了,顯示出國泰平安百業興旺的太平盛世景象。
  • 才子智對嘲知府
    知府叫他們把上聯說出來,四個秀才一齊高聲念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橋上曬文章知府一聽,嚇了一跳。原來當地方言「章」「昌」諧音,「下文章」是說文昌橋在下,「上文章」是說四個人滿腹華章,袒胸露腹正是「文昌橋上曬文章」。知府思索良久,難得佳句,只得繞道而行。其時天近黃昏,來到一個名叫黃昏渡的渡口,渡旁有個村子叫前黃昏,對岸有個村子叫後黃昏。
  • 滿河灘的石頭找不著一個壓菜的,更何況是黃河奇石!
    這篇描寫的人物和故事很像我一個老鄰居,老頭已作古,他當過兵、當過地方上某單位的領導,退休後無事,常去秦嶺裡撿石頭,石頭多到屋裡放不下,堆在他家一樓陽臺外,越積越多,像個小石山。老頭腰板挺直,每天在院子裡打太極做軍體操跑步,還穿著他當兵時的草綠色大襠褲,你要跟他討論石頭,他能拽著你到家裡看他的那些寶貝。可惜,老伴和兒女不喜,嫌佔地方,老頭犟,一個也不舍的丟。
  • 民間故事:才子與狐妖
    從小生的唇紅齒白,面如潤玉,同時人又聰明,十二歲便已經熟讀四書,十五歲舞文弄墨,出口成章,才不過二十,便已經獲得了進京趕考的資格,是鄉裡聞名的才子。夜越來越深,轉眼到了三更天,李湘也越來越困,終於支撐不住,睡倒在地。
  • 河灘撿的「奇石」都是真的嗎?不一定,有的石頭是有人專門放的
    在說石頭之前,先說一個故事。解放前,一個在山裡採藥的農民,在深山裡發現了一個山洞,山洞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個山洞裡棲息著數不清的蝙蝠。蝙蝠的糞便在中藥裡被稱為「夜明砂」,這味中藥可以清肝明目並且對於結膜出血有較好治療效果,當然還有其它功效。山洞裡蝙蝠的糞便有很厚的一層,有的地方有一尺多厚,估計三五卡車是拉不完的。
  • 《紫玉釵》:才子佳人濃情成深恨,歸根結底是逃脫不了歷史滾塵
    近日,有幸讀到中國當代歷史小說巨匠高陽的《紫玉釵》,這本書把我舊時記憶裡的幾則故事重新糅合展露出來,讓我對這些才子佳人們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章臺柳傳》是書中的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李公原家中歌妓柳青青和才子韓翃的愛情故事。
  • 《琅琊榜》經典臺詞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2、琅琊閣做生意的規矩,在下是清楚的,不過,這天下的疑難各有不同,有那些小格子能夠裝得下的,自然也有它裝不下的。??3、琅琊閣一旦開頭回答朝堂中事,只怕不得安寧吧。??問題出自朝堂,答案卻在江湖,無妨。?
  • 短篇丨馬金蓮:聽眾
    聽眾文丨馬金蓮蘇序走出鎮子的時候兩手空空,可以說沒帶一針一線,赤條條地離開了。蘇序和才子握了手。辦公室是時下流行的大開間,裡頭塞滿了小隔斷。蘇序的隔斷和才子的緊挨。和才子握手,不是蘇序想要的,是他主動伸過手來了,蘇序想冷淡處理,裝作沒看到,或者乾脆告訴他自己不擅長握手。但她實在懶得勞動唇舌,就把手懶洋洋伸了過去。辦公室除了才子一個雄性,剩下的都和蘇序一樣,清一色女教師。女同事們目光灼灼,打量著蘇序。
  • 安徽阜陽界首民間故事丨高窩出精怪
    高窩出精怪王之風 口述 郝心恆 整理 在界首南的泉河岸邊,有個胡灣村,村頭的一個河灣裡有個深不可測的窩子叫高窩不知有多少年了,祖祖輩輩傳下這個高窩出精怪的故事。不知哪一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五,沈集(今臨泉縣城)逢古常大會。這一天,天氣晴朗,彩霞滿天,有個青年小夥子一大早起來順著河沿去趕會。當他走到胡灣附近,突然腹部作痛,隨即找一個避人的地方,在一片麻棵裡大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