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了一個術字,我要用它來形容一下日本
事實上,用一個字來刻畫一個民族,既不可能,也不尊重,所以這個術字,只是我個人無奈之下的選擇,可能也不恰當。
前幾天看書,說日本第一劍客宮本武藏,挑戰當時第一劍客的故事:
小次郎滿含著輕蔑的語調,傲然叫道。
「武藏,為什麼不遵守約定的時間,難道是一個兵法家所應該的嗎?好不要臉……」
佔著絕對有利地勢的小次郎,乘勢毒罵。
小次郎不僅在劍術上稱雄,在舌辯上也不輸人。他那滔滔的雄辯,足以壓倒聽者,而他的毒詈,則力能穿透對方肺腑,有著不戰而懾服對方的魔力。
「哈哈哈……這就是你的殺手鐧吧。你道我不知道嗎?武藏!在一乘寺下的松林中,在三十三間堂前,可憐名門吉岡一族,就是遭了你的這一手暗算而消聲滅跡的呀!可是,不要丟人了,你那一手要用在我的身上!武藏,你道——你那類似兒戲的策術,能讓巖派的劍士輕易地上當嗎!」
.....
小次郎驀地長刀出鞘,但用力過猛,左手上的刀鞘竟脫手而飛,跳到海中。
武藏見此,不覺莞爾而笑.
「小次郎!」
「什,什麼?」
「決鬥上,你已輸了!」
「什,什麼……」
「勝利的決鬥,決不會拋去刀鞘,命運是早已註定了!」
「你,你這傢伙,發什麼囈語……」小次郎對這意外的反擊,氣得臉色鐵青,全身震顫。他早已忘卻在水邊迎頭痛擊的最初計劃,拍地一聲,一雙腳已經跨入水中。
武藏為制先機,舉木刀,咄咄而進。
小次郎彎腰舉刀,望著剛冒上來的武藏眉心,一刀斬下。同時,武藏的木刀也向小次郎的腦門,迎頭劈下。
總之吧,兩個一等一的劍客,為了戰勝對手,各自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幹擾對方。
這要中國,一個劍客要是以這樣的手段取勝,輕者說是勝之不武,重點說就是卑鄙無恥了。
三國演義裡第一武聖是關羽,而關羽與黃忠決勝之時,黃忠馬失前蹄,摔倒在地,這時關羽本可乘勢輕取他的性命,可卻放棄了這唾手可得的機會,凜然對黃忠說:是你的馬不好,回去吧,明天換馬再戰。
在日本人眼裡,關羽是愚蠢的,而武藏是智慧的。
所以為了勝利,就應該不擇手段,於是聽聞日本棋手故意向對手吐煙圈,甚至是摳腳,各種怪態幹擾對手的思維;同樣的,為了勝利,於是可以不宣而戰,偷襲珍珠港;甚至為了製造戰爭藉口,可以責令自己的士兵失蹤;為了研究生化武器,可以用活人實驗......
從這一點上來看,可以說日本人重視的是贏,別的都次要。但中國人更看重的是「怎麼贏」的,要贏得讓對手心服口服才算完美的勝利。所以諸葛亮關鍵時刻收到班師的詔命,他本可以選擇打完這場仗,然後再回成都復命,但他卻選擇放過司馬懿,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明知中了圈套也要回朝。日本人佩服諸葛亮,佩服的是諸葛亮的聰明,所以有日本人在武侯祠題字:「心外無刀」。其實他並不了解,我們更敬重的是諸葛亮偉大的人格和他對理想的堅守,哪怕這種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雖然在外國人眼裡,日本人和中國人很像,其實骨子裡差別很大。
有日本學者說過,中國的漢文化已經沒有了,正宗的漢文化完整地保存在日本。其實不然,日本的文化第一眼看,像中國,但再深入就不是了。日本只是照抄了淺層的文化,比如服飾,書畫,建築風格,但我們的核心文化價值,日本沒有學,可能也是不願意學。
於是就好比一個人看皇帝穿的衣服不錯,於是也打扮上了,這時皇帝微服私訪,穿了一身別的衣服,你說哪個是真皇帝?這時這個人說,那個皇帝已經不是了,我才是皇帝,因為我穿的是皇帝的衣服。
日本的文化,有類於此。這就是術和道的區別。中國人的服飾變了,但道卻在,中國人穿上西服,說著英語,吃著西餐,就能融入西方了?不是的,骨子裡還是中國人。日本人保留了唐朝服飾,骨子裡還是日本人,韓國人保留了明朝的服飾,骨子裡依然是韓國人。
就是因為,他們學的是表面的細節,是一種術,而我們另有核心的東西,那是我們的道。術可以隨時而變,但道不能變。
現在好多網友都希望日本能為二戰道歉,為南京道歉,為慰安婦道歉,為七三一部隊道歉,但日本就是不道歉。
為什麼?因為在他們的文化裡,不宣而戰偷襲珍珠港是智慧的,編造理由製造九一八事變是智慧的,發動二戰侵略那麼多國家也是正義的。活人實驗是戰爭必須的,南京大屠殺是戰爭在所難免的。
在他們的文化裡,這本就無錯可言,何來道歉!
其實就算有一天,我們國力太強了,然後日本道歉了,那時也要明白,這個道歉是違心的。
中國人總說要將心比心,其實我們要走向世界,更應該知己知彼,了解別的國家民族的價值觀,才能更好地和他們打交道。
所以對日本,我用一個「術」來形容。
依你對日本的了解,你會用哪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