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蘇州人(今河南省溫縣人),商紂王的王妃。
帝辛攻打有蘇國時,她被被迫成為商紂王的妾。自此,她依靠商紂王的恩惠,幹預政治事務。因此,商朝政治逐漸暗淡,國力日漸薄弱。周武王攻佔商朝後,妲己由姜太公親自操刀,在朝歌城外的大街上被斬首。
在民間神話傳說中,妲己是貪狼星中的桃花星,姜子牙是貪狼星中的殺星。在貪狼星中,桃花星專門指女人,掌管愛情和婚姻。如果他是一國王后,她一定會損害國家,摧毀一個王朝數百年的根基;兇星是指負責戰爭的男性。如果他是一個將軍,他一定會滅國興邦,滅一朝之數百年國祚,興一朝之數百年江山。
據《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曹操攻打鄴城時,袁家妻女被霸佔,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收留袁羲之妻甄氏。於是孔融給曹操寫信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明白,問這是出自什麼經典。孔融回答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今天公眾印象中的妲己形象來自許仲林的《封神演義》。在書中,妲己是冀州侯蘇護的女兒,被父親獻給商紂王為妾。後來因為被狐妖附身,被教唆做了一些非常不人道的事情。
關於妲己的各種記載和傳說,早已廣為人知,深入人心。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發掘出許多商代遺物。其中,玉器、青銅器等器物,特別是大量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和「卜辭」,才使我們真正了解了周代以前的歷史,而且對那時歷史資料掌握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孔子和司馬遷,這就有可能對商代妲己和紂王的真實面貌進行評價。
「紂王」不是他真正的帝號,而是後人強加給他的諡號,意思是「毀義毀善」。他的正確名字應該是「帝辛」。
帝辛性情剛強,善自用。他三十多歲繼承了王位。當時的商朝已經建立了600多年,國力雄厚,資源豐富。帝辛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善於言談舉止。兼通音律,性好美色,剛愎自用。因此,他以雄厚的國力和充沛的精力,向南、向東發展,徵服了富饒的人方部族(今淮河流域),從而使商朝地域更加廣博,帝辛的王威遠播。
帝辛三十年(公元前1047年),他對有蘇部落發動進攻。這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而這次遠徵的戰利品之一就是妲己。那時候,帝辛已經年事已高,妲己還是個年輕的姑娘,眉清目秀,姿色動人,帝辛看到她,迅速點燃了他心中生命的火焰。
當時的商朝非常迷信。為了祭祀諸神,經常跳舞、喝酒、唱歌,甚至喝一晚上的酒,直到醉死。隨著國家越來越強大,許多諸侯都向他臣服。商代文丁時,季歷被封為「牧師」,成為西伯族。因為他的權力太大,季歷被文丁軟禁,最後絕食而死。從那時起,仇恨的種子就在周商之間播下了。季歷死後,其子姬昌繼位實施仁政。周國國勢越來越強大。附近所有的部落都紛紛歸順,商朝對此很是忌憚。
姬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周文王。當時,他的大兒子伯邑考在商朝作人質,擔任為帝辛駕車之職。後來,他由於觸怒帝辛,被帝辛烹殺做成了肉湯,給囚禁在羑裡兩年的姬昌喝。由於周部族的臣子們多方營救,並向帝辛行賄,才獲得釋放。於是,周商之間的仇恨越來越深。
在以後的日子裡,帝辛的大臣們似乎在刻意地管理東南的廣大地區,而忽視了西北的周氏族。姬昌先是在涇渭平原吸收了密須、阮等部落;後來又渡過黃河,徵服了黎、刊等部落,黃河以南的虞芮等部落也前來依附。周人的影響逐漸威脅到商的中心地區。周人都城從歧地(今陝西岐山縣)遷至渭南豐邑(今陝西戶縣)。
此時,商王繼續沉溺於酒色之中。人們抱怨紂王的行為,一些諸侯開始背叛他。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去世,次子姬發繼位。姬發以姜子牙為軍師,周公為傅,趙公、畢公等人輔佐武王。他們繼承文王遺志,韜光養晦,努力治國。帝辛越來越糊塗,越來越專橫。他殺了王叔比幹,囚禁了哥哥箕子。大師疵、少師彊帶著樂器去投靠了周。
這時,姬發發現,進攻商朝的時機就要到了。便在孟津閱兵來試探商軍,並宣布了帝辛的十大罪狀。於是他與天下諸侯聯手,大舉進軍商朝都城。
帝辛的哥哥微子啟率領一支由東南蠻族組成的17萬人的部隊,將周武王的聯軍拒於朝歌以外四十裡的牧野(今河南汲縣)。出乎意料的是,這些蠻人組成的軍隊突然一夜暴亂,崩潰了。周人不費吹灰之力,直接開進了朝歌。帝辛退到城裡,登上鹿臺,把他所有的寶玉都戴在身上,自焚身亡。帝辛死後,周武王用黃越象徵性地砍下他的頭,妲己也被殺。就此,一代美人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