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奶奶訴說的事

2020-08-03 譚雙龍啊

小學的時候在農村讀的,零幾年的事,那會我奶奶的媽媽還在世,我喊她太太,那會太太的幾個兒子女兒一人接自家養一個月,那時候應該90歲左右。

我們那很多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在江浙滬打工,我和我弟弟,我堂妹,堂妹的弟弟(當時兩歲)奶奶一個人帶我們四個小孩。

輪到我奶奶撫養太太了,放學回家看見太太坐著門口的椅子上,奶奶給她洗腳的時候,我發現太太是包的小腳,三寸金蓮。

過了沒多久,太太被她六兒子接去了,老六是個怕老婆的,聽人說她老婆神經有問題,大冬天的光腳在外面跑,太太被接去沒多久就不行了,頭上有個大洞,裡面都是蛆。

沒幾天人就沒了,去世的時候我還在讀小學,葬禮是在老六家辦的,後來聽長輩們說,老六的老婆經常打太太,把她頭按在長板凳的角上磕,所以頭上那麼大的洞,生了蛆,棺材停放在堂屋的時候,血水都順著棺材流了下來。

長大後聽到奶奶他們聊天,奶奶說夜裡有一次看見去世的太太隔著房間的紗門,看著熟睡的我們,嚇得她一身冷汗。

太太走的冤,是被她兒媳婦打死的,希望太太已經投胎轉世了。

相關焦點

  • 兒時的創痛
    某位東北籍的長輩告訴我們說,他在大陸時有一回住客棧,半夜起來解手時突然看見門口站了一個裹腳的老太太,頭上梳著髻兒,穿著民初寬袖寬腿兒的衫褲,身子飄飄忽忽的。他心想,這麼晚了她站在門口乾啥呀?再仔細一瞧,竟然發現老太太的側面薄得跟張紙似的。我聽到這裡嚇得趕緊把腳丫縮上來,跟紙一樣薄的老太太從此埋藏在我的八識田裡,永世不得超生了。媽媽也喜歡講鬼,她最愛乾隆大學士紀曉嵐的故事。
  • 奶奶和姑姑說母親的壞話—我心疼母親的付出
    兒時的記憶中,母親是個勤勞的人,由於父親年輕時身體不好,經常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母親便承擔了大部分農活。不僅如此,他還託人從外貿公司引進了良種長毛兔,產毛量是原來長毛兔的兩倍。那時候我們的家裡,到處都是長毛兔,院子裡、廂房裡、還有母親的床上,都擺放著大大小小,不同成長階段的長毛兔。
  • 尕奶奶二三事
    尕奶奶二三事 從前,清水營營行道深處,靠東有一小院,內住一對夫妻,就是龔效湯和石蘭芳。他們無兒女,只有侄兒侄孫,最大的侄孫叫蠻子,因此人們稱他們「蠻子尕爺、蠻子尕奶奶」。後來大約是嫌繁瑣,直接叫「尕爺、尕奶奶」了。 尕爺有文化,人能行,不但會看病開藥方,還拉得一手好胡琴。閒時拉上幾曲,常引得近鄰前去聆聽。
  • 奶奶那些事
    我們家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爺爺奶奶很寵我。  在我上高中以後,每次上學前奶奶總會偷偷塞給我十元錢。在我們的那裡十元錢可以買到厚厚的一摞煎餅,可以買到十幾個雞蛋,可以買到兩個炸煎餅……在我奶奶眼裡,十元錢很多了。她可以用十元錢買很多很多東西。而在我眼裡這不過是兩瓶飲料的錢,不用半天我就可以花光。  在我們高中學校,如果說是你想吃的好一點,不說別的,午餐,至少十元錢。
  • 村人村事之霍奶奶
    村人村事之霍奶奶與我家隔著一畝田的河堤邊,就是霍奶奶的家。霍奶奶不姓霍,這是她夫家地姓氏,她的娘家也是我們隊上的,姓成,家裡人丁興旺,在本隊算得上一方大族。霍老奶奶今年應該八十有三了。在我家周圍屬於高壽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滿頭的銀髮,看到我們時總是一臉溫柔且和善的笑。
  • 兒時的記憶,哪一件讓你最記憶猶新
    那也是爸爸第一次打我,記得以前從沒打過我,我也知道爸媽的艱辛,這樣做很不對,但這次打的的確很重,正是光著屁股,打出五指手印,前三天都做不得,家裡很艱苦,從那次媽媽爸爸教育我很多,也訴說了很多他們的辛苦,正因為這次我也明白很多,因為家裡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都多,自從爸爸媽媽分家以來,家裡經濟來源都不是很好,所以分家後爺爺奶奶對我們的家庭並是很好,以至於後來的生活都要靠我們自己獨立來支撐
  • 兒時的冬天
    兒時的冬天本文刊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9期文/劉會強有時候,我的腦海中常常冒出這樣的問題: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抗寒能力怎麼越來越弱呢?隨著生活越來越好,我們是不是變得越來越嬌貴,也因此越來越不抗寒了?
  • 《紅高粱》九兒實力反擊,設下美男計,引大少奶奶春心蕩漾
    九兒笑了,行,大嫂不是最在乎名節的嗎?她不是「婦女楷模」嗎?那麼我就成全她,給她一個大大的驚喜。她會跑到後院偷偷看他幹活;在他經過身邊的時候,她會主動詢問他,找話題與他聊;與管家在一起時,也會在不經意間問起這個男人。她所有的舉動都在說明,她已經被這個男人抓住了心,她已經有一點渴望著他。當玉郎從城裡為她帶來了胰子(香皂)時,她愛不釋手,還特意洗澡用上這個香皂。
  • 奶奶二 楊連山
    十一、有人看奶奶有一次奶奶給我說,夜黑掩明兒時,我二二乎乎地睡著,感覺門外有人來了,那門晃啦晃啦兒響,像推門的樣子,感覺有人進來了,可是屋裡沒有響動。過了一小會兒,聽見雞叫了,門外頭蒙蒙亮了。你說奇怪不奇怪,興是您爺回來看我了。奶奶說著的時候,滿是欣慰驚奇的神情,我至今難忘。當時聽了奶奶的話,我默然無語。
  • 那一年(五):奶奶也膽小
    暑假作業總是很重,奶奶家很親。假期又來了,總覺得縣城有些無趣兒,就央求著老媽讓我去奶奶家住些天,不敢和父親說,他總是那麼嚴肅的臉,塗上墨汁就是稜角分明的「版畫」作品。母親與他幾句柔和的對話,我就開始了「一九四九」的溫暖。
  • 長大後,她活成了兒時的倒影
    「好多了,你有什麼事嗎?」「我沒什麼事,就想見見你,你方便嗎?」電話掛斷了。蘭蘭的臉上,變得有些冷漠,帶著嘲諷,也帶著恨,「我小時候是跟奶奶一起生活的。爸媽都出去打工了。那天中午,我吃完飯去叔叔家玩,叔叔家有個兒子,我總叫他啊冷哥哥。當時大概十歲出頭吧,上6年級了。家裡就阿冷哥哥一個人,他說要跟我玩個好玩的遊戲,所以,他T了我的褲子。可就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嬸嬸回來了,阿冷哥哥並沒有停下,嬸嬸也什麼都沒說就出去了。現在回想起來,嬸嬸臉上的表情似乎是見慣不怪一樣。
  • 「奶奶又來假裝帶我了」,孫子不經意的一句話,奶奶尷尬寶媽沉默
    但要是有親戚和鄰居在的時候那可就不一樣了,立刻到人前「邀功」,再訴說帶孩子的不易,仿佛自己的兒媳成了「甩手掌柜」,她才是鞠躬盡瘁的那個。下次見到奶奶時,就脫口而出&34;。孫子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婆婆非常尷尬!婆婆認為是小靈教的,而小靈認為婆婆做的事情也讓自己很寒心,雖然孩子說了這話,小靈也沒有反駁,而是用沉默的方式應對。最後婆媳二人鬧了個不歡而散,老公夾在兩人中間非常難做。
  • 我奶奶的故事
    據說爺爺年輕時因娶了個俊媳婦很是驕傲,剛結婚頭兩年,從不敢放奶奶一個人獨自出門。我兒時的記憶裡,對奶奶是否漂亮沒有概念,但對奶奶的乾淨整潔倒是印象頗深。每天清晨,愛睡懶覺的爺爺還在夢中,奶奶就起來了,第一件事就是對著鏡子梳頭,左手拿木梳一下下的梳,右手則隨著一下下往後抿,還不時地往木梳上吐兩口唾沫,以便讓頭髮溼潤伏貼,一絲亂發也沒有。梳好頭,躡手躡腳去院子裡洗臉。
  • 小時候聽奶奶講過的故事:七夕節人間不見喜鵲,都去銀河搭橋去了
    躺在奶奶身邊,奶奶手中的蒲扇,不緊不慢,陣陣涼風輕輕拂面,我便於迷迷糊糊中聽奶奶講那天上的故事。  奶奶指給我看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講述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那時候,我不懂什麼叫做「愛情」,奶奶也從沒用過「愛情」這個字眼兒——她也或許不懂,但奶奶講得十分投入,也十分動情:織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小女,排行第七,故稱七仙女。
  • 奶奶的故事二 楊連山
    奶奶的故事2七、長毛兔奶奶去了姑家住了一段時間,回來時在姑家抱回來兩隻安哥拉長毛兔,一公一母,長毛兔渾身雪白的長毛,尖尖的耳朵,血紅的眼睛,看上去可愛極了。從此奶奶就閒不住了,每天到地裡剜草,拿回來餵長毛兔。奶奶到地裡剜草回來時,我見了,就幫奶奶把草筐提回家。
  • 蓮菊9(兒時的記憶)
    連菊 文/ 伶竹平 和大姑到家時已經是半夜一點鐘了,奶奶還沒有睡覺見我和大姑回來了,就到院子裡打來了一盆涼水給我們洗臉,奶奶擰乾那張毛巾臉帕在我瘦小的臉上輕輕地來回抹,她邊抹邊心痛地說:「丫丫,你爹媽是怎樣養的嘛,把你養得這麼瘦呀」。
  • 奶奶的故事三 楊連山
    、場東邊的溝裡拾柴禾,用鐵耙子刨茅草根兒,奶奶一邊刨著,一邊說,當個人就得爭囊爭氣,吃的沒吃的,燒的沒燒的,人家莊兒上人不笑話。十六、佔地氣奶奶生前給我說,您爺的墳沒有佔著地氣的正位,往西一棺地才是正位,久後明兒我老了,才能佔著正位。你沒看看在那一塊地裡,就您爺的墳大,離老遠就能夠看見。我笑著說,墳大是添的大,不添會大嗎。奶奶說,可不是那樣說,佔不著地氣了,咋添也添不大。過去平墳時,您爺的墳也平了,人們看到棺木裡面的板壁上纏著黃金絲一樣的東西,還有一天小長蟲。後來平墳那陣兒風過去了,您伯又添添。
  • 奶奶的關愛
    我的奶奶在我7歲那年去世的。記憶中的奶奶經常穿著一身灰色的衣服,一雙金蓮小腳,面容總是那麼慈祥。小時候我很調皮,母親一生氣,奶奶就會把我拉到她的房間,給我香蕉、蘋果吃。寫到這裡時,小田腦海裡又浮現出了兒時記憶的情景,奶奶在的那種感覺真好!
  • 兒是這樣的兒,孫是這樣的孫
    這是一位八十二歲的耄耋奶奶,因高血壓,被病魔摧殘的扭曲的滄桑的臉,可蒼老多了! 老奶奶育有五兒一女,除小兒稍微矮小一點,餘外儘是人高馬大——據說,老爺爺身體強壯得像頭牛!——老奶奶也身材高大,真可謂娘肥崽壯!顯然,這一點疾病難不倒她,但凡您聽見整宿睡眠中那酣暢琳琳的呼吸聲,也令人羨慕! 在二嫂伺候過幾天後,老奶奶一家排出了值班表。
  • 東北臉叔:如煙的東北往事,爺爺惹禍,奶奶被報復,解釋不了的事
    我爺爺就用硃砂筆,在人家身上畫道道兒,也不知道當事兒不當事兒,最後都好了弄完,我爺爺有事就趕大車上五站啦。第二天早晨,我爹他們起床,看見我奶奶,不知啥時候起來的,正拿著銅盆,不停的洗臉,然後一遍一遍的換水,再洗臉,姑姑叔叔怎麼勸都不行,就是洗!足足洗了兩天臉,等那家老人下葬啦。我奶奶才一下子癱在地上。大夥叫了半天才明白過來。一問她這兩天的事,啥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