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雜談—從蒲松齡到普希金,結局的美好和潦倒,只差了人心

2020-11-11 二姐愛讀書

聊齋第三篇寫的是陸判官和安徽陵陽的書生朱爾旦,話說這朱爾旦性格豪放卻愚鈍,雖則勤奮讀書卻總不能高中。一日文社聚友,同伴便開玩笑讓朱爾旦夜半去十王殿背了綠面赤須、猙獰兇惡地陰曹判官像過來。沒想到朱爾旦立時應了,孤身前去背來判官,以禮待之敬酒三杯,嚇得同伴心驚膽戰又央朱爾旦速速送回。這朱爾旦見狀也不以為意,灑酒一杯邀判官可乘興去家中共飲,便又將判官雕像送回。

未料這判官次日果然應邀前來,朱爾旦盛情以待,兩人相談甚歡。後來陸判官便時常和朱爾旦相約小酌,漸已交心。聽得朱爾旦每每嘆息科考不順,這陸判官便幫其洗腸剖胃換了一顆聰明心,果然朱爾旦文思大進,科試鄉試接連而過。朱爾旦大喜,和陸判官喝酒慶賀,席間朱爾旦請託陸判官幫其「頭面不甚佳麗」地結髮妻子動一動刀斧,陸判官應了。幾日後再來便帶了一人頭,「適得一美人首,敬報君命」,便操起刀斧幫朱爾旦的妻子換了頭,端的一長眉掩鬢笑靨如花的美人。

蒲松林石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再看普希金的著名童話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藍色大海邊上一個破舊的泥棚裡住著一個老頭兒和他的老太婆,兩人一個撒網打魚一個紡紗結線,日子雖清貧也過了這麼多年。一日老頭兒又去大海撒網打魚,竟打到一隻金魚,這金魚竟能說人語,它苦苦哀求老頭兒放它回大海,為了救回自己願意給老頭了任何報酬。這老頭打了三十三年魚,從未見過能說人語的魚,便給金魚說我不要你的報酬,快回蔚藍的大海裡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老頭兒回家便給老太婆講了這段奇遇,老太婆十分氣惱,家裡的木盆都已經破了好歹給金魚要個木盆。老頭無奈去海邊求金魚給一個木盆,回到家中果然有一個完好的木盆在老太婆身邊。沒想到老太婆見狀罵得更厲害了,為什麼不要一所木房子。老頭又轉回了海邊,金魚答應給老頭一所木房子。老頭兒回家看到窗前老太婆又指著他大罵,快滾回去給金魚行個禮,我要做世襲貴婦人再不做農婦,老頭兒只得再轉回海邊……

普希金肖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爾旦對陸判官有相知之情,不顧世俗眼光相交相親,陸判官回報以玲瓏心美人首;漁夫對金魚有救命之恩,不要任何報酬放其自由,金魚回報以木桶、木房子、世襲貴婦人。至此,都是奇遇,都是知恩圖報,為何會有天壤之別的結局呢?

朱爾旦鄉試過後,會試接連三次因為違反規則名落孫山。陸判說其命中福薄不能大富大貴,朱爾旦便冷了科考之心,不再求狀元之才,一心教導子女。又過三十年,陸判官告知朱爾旦壽命將盡,朱爾旦得知天命不可違,自己置辦衣物、棺材,欣然赴死,果真豁達豪放!朱爾旦死後陸判官舉薦其督察文書事務,還時常能歸家照看家中孤兒寡母,宛如在世一般。及至兒子十五歲中秀才那年,朱爾旦因被任命為華山山神要遠行赴任,方和家人真正作別。後兒孫進益,治理政事都頗有賢名,朱家也逐漸走向輝煌。

仕女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漁夫老頭兒從金魚那給老太婆求來世襲的貴婦人後,老太婆仍舊對她大聲呵斥,派他去馬棚幹活。過了一段時間老太婆厭倦了貴婦人的生活,又要打發老頭去金魚那,說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老頭兒不從還被老太婆打了一耳光,如果敢違背世襲貴婦人的命令就派人押著老頭兒去。老頭最終還是蹣跚著去了海邊,本來蔚藍的大海變得陰沉灰暗,金魚聽了老頭的祈求允諾了。老頭再次回家老太婆已經變成了女皇,身邊大臣侍衛環繞,老太婆瞧都不瞧老頭兒一眼就把他趕跑了,眾人還嘲笑老頭兒讓他日後安守本分。總以為這樣終於完了,但是老太婆沒過多久又派大臣押了老頭兒覲見,說是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讓金魚親自服侍她。老頭兒耐不過侍衛的刀斧相向,硬著頭皮又一次走向大海,海上起了洶湧的風暴,怒濤澎拜。老頭兒把請求告訴金魚,這次金魚一聲不吭,轉身遊向大海的深處,老頭苦等不到金魚的身影,只得轉回去給老太婆復命。走到回家的路上一看,他前面依舊是那間破泥棚,他的老太婆坐在門檻上,面前還是那隻破木盆。

貴族-圖片來源於網絡

蒲松齡和普希金同樣的故事開頭不同的故事結局,中間差之千裡的是人心不足。如果朱爾旦像漁夫的老太婆一般,貪得無厭,再求狀元之才再求長命百歲,估計陸判官的選擇也是再不相見。如果老太婆懂得知足,做一個世襲的貴婦人,和老頭兒的安穩富貴一生總是能保的。真可謂山海皆可平,難平是人心!

人心不足,欲望不知節制,總是那山更比這山高,最終往往傷人傷己!就像現今社會時常在網上看到各種新聞,某某大學生陷入網貸及至賠上性命,嘆息之餘更應當深思。花樣百出的網貸平臺的監管是一回事,但是對孩子的價值觀培養更是重中之重。網貸得來太簡單,就像是一條虛幻的金魚,給人一種美好的東西都能觸手可及的錯覺。欲望總是起源於細微,也許最開始只是看到很多同學都有的一支口紅,再至一雙漂亮靴子、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個名牌包包、一套大牌化妝品、一個新款智慧型手機……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等到猛然醒悟的時候又放不下面子,不想讓為自己驕傲的父母面對自己不堪的一面,還貸的壓力可能有千斤萬斤重,但最後一根稻草無一不是過度的自尊和所謂的面子,最終把自己逼上絕路的只有自己!

日出-圖片來源於網絡

故事開始的時候抵不住誘惑,故事結束的時候沒有自己想像的堅強,花樣的人生還沒開始就嘆息著凋零!所以無論貧窮富有,每一個家長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建立知足樂觀強大的內心,面對花花世界知道欲望要適度和克制、面對可能的人世不公知道換個角度看得失、即便面對重頭再來也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欲望人人都有,一時被迷了雙眼也實屬正常,不管離岸邊多遠,只要回頭總能到達!如此美好的世界,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世間萬物!

相關焦點

  • 透過《聊齋志異》來看蒲松齡對美好人生的幻想
    短篇小說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成就最高,在中國文學史上描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蒲松齡出生在世代書香的家庭,19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但是後來一直屢試不第,到了72歲的時候被破格提拔為貢生。這樣坎坷的命運,使他認識到了科舉考試的弊端和腐敗,對落榜士子的痛苦心情有了深切的體驗,也是《聊齋志異》中批判科舉制度的重要思想來源。蒲松齡從40歲的時候開始,在本縣畢際有家裡當私塾老師,直到71歲才退休。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生於此時的蒲松齡也毫不例外,和其他士人一樣,一心只想著考取功名。可以說,蒲松齡一直到死,也沒能從科舉的惡夢之中清醒過來。這也能解釋為何《聊齋志異》中人鬼之戀的男主角一般都是窮困潦倒、落魄不堪的士人。現實的打擊、文人的孤芳自賞令蒲松齡的潛意識裡對科舉制度有深深的憤恨。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奇女子》《美人皮》以及蒲松齡原著連城篇的對比
    還記得小時候守著電視機看《聊齋志異》和《聊齋奇女子》的快樂時光,奇詭的配樂,動人的情節,精良的製作,總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其中《聊齋奇女子》就對《聊齋志異·連城篇》做出了自己的改編解讀,時隔多年,哪怕已經不記得其中的具體情節了,我依舊為那個結局所傷懷。
  • 魅人心,陷人情,看看《聊齋志異》的狐妖世界
    前言《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而創作出來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通過寫怪力亂神事情來凸顯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社會中所存在的現象或問題,並成功塑造了許許多多生動的融入形象。《聊齋志異》還有一個&34;——《鬼狐傳》。從這個名字中我們便可以得出狐妖在《聊齋志異》中所佔的比重是十分的重。
  • 蒲松齡:高考落榜後,我做兼職那些年
    》讓蒲松齡聲名顯赫,殊不知,他年輕時也曾潦倒不堪,尤其是連考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後似乎江郎才盡了,接下來的考試中均未考中。更悲催的是,兄弟們鬧分家,蒲松齡爭不過哥嫂,只分到了"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枝"。這哪兒是房?分明是個沒有牆壁、四面長滿小樹和蓬蒿的房架子,"惟剩破屋數間,與妻臥牛衣中"。日子這麼苦,是得過且過還是發奮尋找出路呢?蒲松齡選擇了後者。他首先託親戚求朋友,謀得一個教師的工作。專業對口,蒲松齡當老師再合適不過。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呢
    但是如果說到《聊齋志異》的話,相信大家就都恍然大悟了,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童年陰影,肯定有好多人小的時候看這個電視劇或者是電影,都被嚇到過,以至於晚上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一)早年經歷蒲松齡是清朝非常出名的小說家,他寫了很多的文言文的小說,還有很多文言文的小說集,比如《聊齋志異》。
  • 87版《聊齋》唯一被刪的故事,不入輪迴的,是毒藥還是人心?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近500個故事。87版《聊齋》從中節選了50個進行拍攝,其中有兩個未播出。這來源於人們對善惡報應的渴望,是未完心願得以補償的美好願望。貳祝生死了,他的妻子未能守節,改嫁離去,只留下老母親帶著小孫子,天天在家哭泣。人若死而有靈,誰能放得下?原文:「兒地下聞母哭,甚愴於懷。」看到這我也流淚了。
  • 《麥肯錫高效閱讀》|讀《聊齋》看《美人皮》,透過妖心讀人心
    》的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 別號柳泉, 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而今重讀,我開始反思,蒲松齡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被世界公認為是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頂峰,有"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難道僅僅只是為了向我們講述書生佳人的愛情故事嗎?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郭沫若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文學成就在中國志怪小說中首屈一指。蒲松齡先生創造了一個鬼妖幽冥的世界,以波詭奇絕的想像和充滿詩意的語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四大名著相比,《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卻不失精煉,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情節一波三折,建構完整,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 《聊齋志異》賈奉雉:蒲松齡借他之口訴說著富貴與人格的艱難抉擇
    同是天涯淪落人 被郭沫若評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齋先生蒲松齡,借著人與鬼怪狐妖的故事訴盡了人生百態、世情冷暖。或針砭時弊、諷刺貪官,或歌頌美好愛情、高尚品格,嬉笑怒罵,懲惡揚善,好不痛快。
  • 從聊齋《王六郎》到電影《美人皮》,在虛幻作品裡尋找現實
    《王六郎》是《聊齋志異》裡的一個短篇。講述了一個漁人與河中溺鬼的真摯感情。王六郎不過河中溺鬼,許某,不過一個貧賤漁人。竟然以酒相交成知己。王六郎不忍抱嬰婦人為替身投胎,而感動玉帝成神。此時王六郎已成置身青雲的神,許某仍為一貧賤漁人。
  • 蒲松齡文言文短篇小說《犬奸》,直抵封建社會的腐朽和墮落
    我國古典小說發展到鼎盛階段是在明清時期,期間不僅誕生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封神演義》等著名長篇小說,還出世了《聊齋志異》和「三言二拍」這樣優秀的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分別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和《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給我國古代文學史留下輝煌一頁。
  • 聊齋裡的故事,何嘗不是你我的夢!我們又何嘗不是蒲松齡!
    聊齋聊齋,聊的不只是狐仙鬼怪,聊的更是無數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人心中的夢。小時候讀聊齋,害怕的躲在牆角瑟瑟發抖,長大後再看聊齋,情到深處,便會淚流滿面。不是因為害怕,只是因為世界這麼大,哪裡是你我的容身之處?所謂伊人,又在何方?初聞不知曲中意,在看已是曲中人。
  • 蒲松齡的傳說·新編·狐仙白蘇蘇【上】
    明末清初時候,山東淄川蒲家莊出了個秀才蒲松齡,寫了本神怪小說《聊齋志異》。他人品好,學問大,可就是屢試不中。又因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當地老百姓都把他叫做貶謫到人間的文曲星。今天茶叔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青年蒲松齡讀書時的故事。話說蒲松齡本是的天上文曲星,因為仗義直言,得罪了千裡眼和順風耳這兩個小人。
  • 上映3天評分斷崖式下跌,聊齋新作為何再難成為經典
    蒲松齡喜好收集編寫奇聞異事,這對於要入仕的他來說可謂是不務正業,好友的勸阻他也只當是耳旁風,年至花甲的他方才擱筆,創造出了花費他大半生時間的《聊齋志異》。 在原文中,蒲松齡筆下寧採臣與聶小倩的美好結局,在電影中變成了人鬼殊途的遺憾,
  • 蒲松齡充滿仙鬼精魅的《聊齋志異》,最現實的一篇——《胭脂》
    《聊齋志異》是清代蒲松齡撰寫的一部志怪小說,書中絕大部分篇章講述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具有超越現實的虛幻與奇異性。但《胭脂》一篇,卻極具現實性,雖有濟南府長官吳南岱借神靈來審問犯人的情節,但這僅是吳南岱使用的一條攻心妙計,並無神靈奇異之事,通篇充滿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與明代馮夢龍的&34;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蒲松齡《鳳陽士人》裡面的「麗人」到底是誰?
    隨後兩人相繼離席而去,只扔下少婦一個人孤零零一人在外面,心裡又羞又氣,想走,又認不到回去的路,想留,又憤懣不堪。忍不住站起身,偷偷去看二人在幹什麼。剛走近窗子,便聽見屋內丈夫將平時和自己在床上時說的親熱話,也同樣講給女郎聽,不禁氣苦之極。可又沒辦法阻止他們,自己真恨不得跑出門去,跳到溝裡死了算了!
  • 蒲松齡耗費38年心血創作的《聊齋志異》,寫盡了人性的貪嗔痴慢疑
    他用畢生精力完成的《聊齋》共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大多故事源於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他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愛憎和嚮往。魯迅先生曾高度評價《聊齋》為「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也曾盛讚《聊齋》「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