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陰司貪官

2020-10-13 野居閒人


舉人王述白,住金壇,他家中有個僕人叫秦壽,因在家中排行老二,暫且稱之為秦二。這個秦二生性狡詐,好酒好賭,曾因這而誤事,被王述白令人杖擊了二十,修養一兩個月後,漸至痊癒,半年後卻又突然生了病,沒過多久竟然去世了。王述白替他置辦了棺材,又贈銀與其家人料理後事,可謂仁至義盡!知者無不讚嘆!某夜,忽有兩個黃衣官闖入居所,要拘拿王述白。述白問他們道,我有何罪則?可以令爾等擅捕!朝廷的功名尤還在身,容不得你們放肆。

黃衣官喝到,帖子在這裡,看了再說話。言罷遞文書給述白,述白一看,見是陰司的狀子,原因是秦二誣告其無端杖責擊打,使他斃命,遂申訴於陰司。述白懼怕,兩吏挾其而去,回頭看,則自己暫時死於塌上。不久,至冥府,有紅衣官升堂,質問此事,言辭聲色俱厲。述白道,秦二因酒誤事,合該懲戒,其死是半年之後的事,那時候他已經痊癒,怎麼還能強怪我呢?紅衣判官呵斥道,怎敢強辯!遂召秦二。不久秦二鬼魂至,言道,本是為舊疾而亡,主人怎能說沒有呢?

判官聞言後,又很嚴厲地斥責述白,並令二吏推他去受刑。其中一吏至他身前小聲言道,我們做這些事,無非就是為了錢財,你只要燒十庫金銀給我們,判官將原告打理好,案子就可以勾消了,你馬上就可以還陽,還免於皮肉之苦,這樣不是很好嗎!述白聞言,知道是判官聯合秦二在勒索自己,但身至陰司,又有何辦法,遂請求道,實在難以承擔十庫之重,你看六庫可以嗎?小吏聞言後,便回至堂上,與判官耳語數句,判官遂言,如此,暫且可以放他回去。

兩吏態度有所變化,請述白啟程,要送他還陽,隨其出,漸至一府邸前,有儀仗過,一官員至府前下轎,述白遠遠看去,很像已故的江蘇學政黃之齡,述白在他生前曾拜訪過他好幾次,故而熟識,遂問兩吏,此為何官?二吏答,這是都察使黃大人,生前任江蘇學政。述白道,與我相熟,應該前往拜見!二吏大驚,阻擋不及。黃之齡見述白來,驚道,何故至此間?述白就將此事前後都詳細地稟告給了他。黃之齡聞言大怒,令取命簿查驗,見述白陽算未盡,又將二吏當場擒拿審問,吏見無法狡辯,遂將判官與秦二聯手勒索述白之事招了出來。

黃之齡對述白言道,我在此任都察之職,行督察百官之責,這件事已經很明確,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呢!言罷就將二吏收押,又令下屬領兵逮捕紅衣判官及相關人等!一切都處理完畢後,黃之齡才詢問他陽間朝中之事?又或詢問自己的後代如何?述白都一一作答。黃之齡又勉勵他數句,交代其若為官時必不貪不腐一心為民,不然天道難恕。述白都一一記下,方才拜別,後由其下屬親將述白送還陽間。述白回陽後任松江令,為官清正,活了八十多歲。

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相關焦點

  • 故事:民間故事:陰司固城令
    這時他的妻舅小聲言道,你被人推薦做陰司的固城令,任命已經籤發了他的妻舅回答說,陰司用官,只重人品正直之人,你若執意推辭,或許能免,可以試試看!正此間,門外忽至一紅衣使者,從者有兩吏。上前拜道,府君召喚你!眾人皆拱手致賀。阮閔無奈,遂從去,至花橋槐樹下,老道尤在,只見其謂紅衣使者道,使者何處公幹?
  • 故事:貓狗告狀,陰司索命
    酉陽雜俎裡記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唐憲宗元和初年,京城裡有個惡少叫李和子,父親叫李努眼,瞧這名起得。其性情殘忍,經常偷了附近貓、狗吃肉,可謂街坊中一大禍害。走了沒幾步,來到一個僻靜處,兩個紫衣人又說道:「陰司地府命我二人來捉拿公子,請跟我們走吧!」
  • 故事:民間故事:陰司貴人
    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民間故事:泥瓦匠無意來到陰間,發現妻子嫁給了陰司判官
    黃旭本是一個愛乾淨之人,他將裡面打掃了一番後,又把倒在地上的神像扶了起來,這才發現,這泥像是牛頭馬面和陰司判官。因年代久遠,那陰司判官的身上已經顯得坑坑窪窪、破敗不堪。黃旭在廟內躲雨,閒來無聊,便將工具拿出來把這泥塑判官修復了一番,經過他精心雕琢,那陰司判官變得煥然一新,顯得更加威嚴了。不久後,外邊的雨停了。
  • 故事:民間故事:陰司主判
    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聊齋故事:閻王放亡婦還陽,卻得到陰司眾官員讚許
    易母來到陰司,由於心願未了,整日向判官哭訴,判官念在易母生前多行善事的份上,將此事稟告閻王老爺。易母將三年前易方圓為了照顧自己耽誤了鄉試的事情稟告閻王,希望閻王能放她還陽,等易方圓考中進士之後再來陰司報導。
  • 掌閱白金大神月關新書《捕陰司之源起之戰》重磅上線
    而這本《捕陰司之源起之戰》作為《捕陰司》系列第一部,也是由八位著名網絡作家在同一世界觀設定之下分別創作的,涵蓋了各個不同年代包括現代的八部作品的第一部,是《捕陰司》系列的起源。又兼是月關異能小說的第一部,讓人十分看好。
  • 民間故事:陰兵借道
    隨後他問起了陰兵借道的事情,只聽這大帥對張大說:「你是這附近唯一一個有陰陽眼的人村長把消息告訴村民們之後,他們感到很是驚奇,原來自己小時候長輩給自己講的鬼故事都是真的聲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請勿與封建迷信掛鈎,配圖來自網絡。
  • 明清異聞錄之夢 入 陰 司
    夢 入 陰 司北村的鄭蘇仙,一天做夢到了陰司,看見閻羅王正在點驗犯人。有個鄰 村 的 老 婦 到 了 殿 前 , 閻 王 改 變 了 神色, 拱 拱 手 , 賞 給 她 一 杯 茶 , 並 命 令 陰 司 小吏趕緊送她投生好去處。鄭私下詢問陰司小吏說:「這是個農家老婦,有 什麼功德呢? 」陰司小吏說:「這個老婦一生中沒有利己損人的心。
  • 故事:民間故事:善惡二神
    張之束聞言驚道,我看《陰律輯要》上說,有司善惡二神司善神說,陰差五更天將至,剩下的時間應該足夠了!張之束聞言道,是這樣!司善神安慰其道,公多善舉,少惡事,死後之事無須多慮,陰司賞善罰惡最為公道!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故事:民間故事:幽冥信差
    他的二叔回答說,當然,泰山神是司冥之主,往往世間上有過於太大數量的傷亡,必須由他裁定人數,發往陰司閻王處執行,這一趟,我就是為此而去。張生聽了很好奇,想看看那文書,說的都是些什麼事?他的二叔很嚴厲地拒絕了他的請求,張生又道,哪怕是隨便說說也是很好的!
  • 故事:民間故事:關帝濟英魂
    待黃藝接過路引後,黃衣官吏又交代說,人死始終要歸於陰司,不應該過多留戀陽世,要黃藝早去早回,他有戰功,至陰司後自有任用。黃藝聞言稱是,方才各自拜別!陳樂禮次日便請人帶他去了木桿,找到了黃藝的家,此時他家裡的人還不知道這件事。直到晚上,官府才派人將噩耗送至。陳樂禮慰問了黃藝的家人,但始終沒有向他們說明這件事,最終也只是嘆息而去!只道英魂不悔!
  • 故事:民間故事:廣定王傳
    大家只說是廣定王是陰司的大鬼王,懲惡揚善,福澤百姓,特別靈驗。年月日已經無從考證,相傳有儒生侍奉母親特別孝順,為人剛直不阿,名聲遠在鄉裡之外。那一日,忽然暴斃在家中,一日後,又甦醒過來,哭泣著對母親說:「廣定王召見我,要聘用我為殿前書記官,統領長江南北各省城隍土地,已經帶領我參見了陰天子。
  • 聊齋故事:捕快放棄投胎將相之家寧願做鬼差陰司執法,終改變宿命
    他來到陰司得知幫孫君的道士竟是山中狐妖所化,死後仍無法釋懷。判官看他怨氣太深,放他還陽了卻前世恩怨之後再下來投胎。曾大力回到陽間才發現雖然自己已經成了鬼,但完全無法奈何狐妖。為了報仇他來到南山上的靈隱寺,剛踏入寺門便被一道金光擊中,險些魂飛魄散。只見屋裡傳來一個聲音,「何方妖孽,竟敢攪擾佛門聖地。
  • 故事:民間故事:白狐金甲
    那貪官獲得金甲後,非常愛惜,每天都在密室中觀看良久,突然有一天,一個白衣人帶著四個兵士闖進貪官密室,大聲喝道,是誰偷了將軍的鎧甲。便上前將官員擒拿,白衣人仔細查看金甲,見少了四片,就非常驚恐地言道,少了四片,該怎麼去向將軍交差。
  • 故事:曹縣令過陰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6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弄懂了「和稀泥」的引申意思,這則民間故事也就開講了:廣成縣令曹成,為官數十年,向來秉公辦事,從不「和稀泥」敷衍了事,鄉民們對他是愛戴有加。
  • 故事:老漢捨命救下一位女子,不久卻患病離世,天理難道不公?
    本文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34期。用陰司的話來講:能有如此的結果已經不錯了。那陰司則說道:「劉生,你做過太多惡事,今日乃是你陽壽消盡之日。不過念及你前日救下兩條性命,抵消你的部分業障。你壽盡之日後延30天,且來世不再讓你做豬,受那屠宰之苦了。你劉生能有如此結果已經很不錯了,希望你來世好生行善,切莫再做惡事了。
  • 聊齋故事:陰差幫員外改命,被陰司發現,導致自己一同殞命
    其實鄧林並不會法術,他只是一直在陰司當差夜裡,鄧林來到陰司向判官打聽了周員外的陽壽,得知周員外還剩下最後三日。第二天一早,周平便來到鄧林家,鄧林告訴周平他的父親還剩下最後三日,讓他趕緊準備後事。周平大哭,求鄧林一定要想辦法救自己的父親,可惜生死有命鄧林也沒有辦法。
  • 聊齋故事:妻子為丈夫放棄重生感動陰司,閻王開恩夫妻再續前緣
    張生來到陰司找尋亡妻陳氏,陰差告訴他陳氏十多年前就去投胎了,勸他趕緊也去投胎。張生如夢初醒原來妻子說看著他只是一種激勵,自己多年來的努力陳氏並沒有看到,張生很失望但他終於釋懷,因為他知道陳氏是為了他好。
  • 故事:民間故事:鬼王夜審
    待拜別時,王院山勸其道,昨晚陰司之事我瞧得真切,若想早日康復,必不能像往日一般忤逆你的母親,應該好好盡孝,否則恐再生性命之憂啊!張貴聞言點頭應承了下來,往後果然有所變化。王院山曾對蘇軾說過這件事情,蘇軾根據他的敘述作《頌廣定王》賦,可惜沒有流傳下來,這件事怎麼會有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