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梅長蘇的智慧是無人可敵的,在其沒有進金陵城之前,朝中的勢力是以太子和譽王為首的兩派之間相互爭鬥。而靖王三十多歲了至今還沒封一顆珠子,看似是一位不得寵的非親王,其實這是梁帝對其最好的保護。
梁帝年輕時候也是一代賢王,在林帥和言侯的幫助加上自身的智慧下,終於登上了皇位,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老皇帝一心熱衷制衡之術,明知道太子和譽王爭鬥頭破血流,也不加阻攔,任其消耗大梁的國力。
祁王死後,景瑄在貴妃越氏的幫助下一躍成為了太子,其實單靠太子本人的智慧是拿不下東宮之位的,而越氏這個女人很不簡單。不僅得梁帝的寵愛,還處心積慮的拉攏一部分朝臣站在太子這邊,反觀譽王這邊,譽王在眾皇子之中算是智商中等偏上的,其心狠手辣絲毫不亞於其老爹,求賢問才,禮賢下士的態度不可謂不恭敬,單從親在上琅琊閣上求籤問道,親在往蘇府跑路來看,拋開勢力的私心,單從這一塊譽王比太子更勝一籌。
在朝堂之上二人勢力可謂勢均力敵,譽王這邊軍方代表有慶國公,而太子這邊的軍方勢力則是寧國候府謝玉,雖然表面上謝府是支持譽王的,實際上謝玉暗中支持的是太子。謝玉之所以選擇輔助太子,是因為謝玉了解梁王,當初連那麼忠心耿耿的祁王,觸碰了梁王權力中心,都難免喪命,更何況人人都說最像梁王的譽王呢?所以他早就看出譽王只不過是梁王用來掣肘太子的工具而已,更何況,太子心機不深,醉於聲美,便於控制,以後輔佐太子稱帝,可以掌控更大權力,甚至廢黜蕭氏王權自成一朝也不是不可能。
在六部之中,譽王掌控著刑部、吏部、大理寺。太子則掌握著戶部和工部兩大錢袋子,兵部也在太子的勢力範圍內。同時禮部尚書和太子走的也很親近。所以在六部之中太子的勢力要稍微高於譽王,太子的生母越氏也很得寵幸,經常在梁帝的枕邊吹風,誇太子怎麼怎麼的忠孝仁厚。皇后言氏膝下無子,從小就領養了譽王,再加上言氏一族在金陵城的影響巨大,雖然言侯爺和皇后失和,但是畢竟是言氏中人,從言侯埋炸藥要炸死梁帝可以看出來,言侯爺對自己的妹妹還是念及兄妹之情的。有這麼個強大的外戚撐起來場面還是很可怕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譽王體內留著滑族的血,有秦般弱的紅袖招一直在暗中幫忙,璇璣公主創建的紅袖招是一個令梅長蘇都頭疼的機構的存在,而夏江也暗中擁護譽王上位。雖說太子在江湖上有天泉山莊的支持,但是面對強大的懸鏡司還是顯得輕了點,綜合來看,譽王是可以和太子一較高下的。
如果沒有梅長蘇的進京扶持了靖王的上位、皇帝的位子是不是在譽王和太子之間,其實不然,即使沒有梅長蘇的話最後皇位還是落在靖王的頭上,為啥?梁帝雖然生性多疑,但是並不昏庸無能,太子的能力平庸,而大梁的四周都是強敵環伺。必須要一位賢明有能力的君王方能保住祖宗基業。顯然太子是不符合條件的,再者梁王老年熱衷於制衡之術,對於黨爭更是打心底裡怨恨。當年祁王是多麼的賢明存在,梁王也毫不留情的痛下殺手。
譽王這邊則更加不可能了,譽王體內留著滑族的血,古代人對血緣的講究很深,當譽王得知滑族的公主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一切都明白了,梁帝對親忽冷忽熱,忽遠忽近的,皇位一定不會輪到他坐,於是鋌而走險起兵造反。
那麼在梁王剩下的幾個兒子中,只有靖王才能擔當大任了,靖王一向戰功赫赫,在軍中的威望甚高。梁王故意沒給靖王加封親王是為了不讓靖王捲入黨爭之中,這也是對其最好的保護。而梅長蘇沒有進京話,言侯爺爆炸的計劃大概率是可以實施的,這時候梁帝和太子以及越氏基本上是一命嗚呼,京中將一片大亂。而靖王手握兵權,再加上雲南穆府和言侯爺的幫助下,靖王很輕鬆的就能拿下帝位,要知道霓凰郡主可是靖王的堅定支持者。所以即使沒有梅長蘇進京幫助靖王,最後的皇位也是靖王的,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