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一點權謀都不懂的靖王,憑什麼笑到最後?

2020-10-12 吉吉

電視劇《琅琊榜》中很多人都覺得譽王適合當皇帝,因為他擅長謀權。他的性格也最像自己的父皇。但他的結局很悽慘,而偏偏最不適合當皇帝的靖王贏了譽王,甚至贏了自己的父皇,成了天下之主。今天,我們就聊聊聊靖王贏在哪裡?

得麒麟才子,贏在真心

得麒麟才子,得天下。梅長蘇沒有選太子,沒有選譽王,而選了靖王。所有都不可思議,就連靖王自己都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什麼?梅長蘇永遠都不選太子和譽王,不是因為他過去的身份是林殊,蕭景琰是他最好的朋友,而是真心。太子和譽王要的是謀士,要的是天下。靖王要的是戰友,為的是百姓。

譽王給梅長蘇的條件,肯定比靖王要好。他太會做人了。好東西經常送,而且有一套理論:送不送是我的事,收不收是他的事。聰明如梅長蘇,他怎麼會不明白這是赤裸裸的收買。如果,有一天,他對譽王沒有用了,譽王便會棄之不顧。

到後來,梅長蘇和靖王的關係已經不是主子和謀士了。靖王經常帶著朝臣來看他,只希望功成名就時,梅長蘇也能順利走向朝堂。梅長蘇被梁帝帶走時,他拼命去救。他救的不僅僅是一個謀士。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

梅長蘇跟了譽王會風光無限,他會感謝他的出謀劃策。但同樣,他也忌憚他。譽王永遠不會像靖王那樣替梅長蘇考慮後路。發生意外,他不會去救他,只會自保。因為,譽王在乎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利益。

林殊和蕭景琰有情義,但梅長蘇看到了靖王的真心。對他這個謀士也好,對朝臣也好,靖王從來不玩陰的,都是坦誠相待。

得言侯相助,贏在風骨

霓凰曾說靖王有靖王的風骨。他一開始就告訴了梅長蘇自己的底線,他不願意踩著別登上皇位。成王敗寇這種事,他都堅守底線,可見這條路走得多艱難。

言侯爺可是譽王的親舅舅。無論他幫不幫譽王,只要譽王登記,他都有好處。但他偏偏選擇了靖王。當然,這裡有過去的情分,更有靖王的風骨。霓凰郡主曾說也只有靖王還保存著祁王的風骨了。

提起祁王,言侯爺是很欣賞的。他看譽王,看的很準。別看他現在禮賢下士,登基後也是一個玩弄權力和手段的人。而言侯恰恰是不喜玩弄手段的。他看不透梅長蘇,他也不喜謀士,他幫靖王做的事也有限。但是,救衛崢,他幫了。從那一刻,他了靖王的陣營。靖王的風骨,比他期待的更多。

靖王身上的這賞,有人不屑。但正是他對這種風骨的堅持,讓他勇往直前,讓他不畏強權,無所畏懼。

所以,他能當著父皇的面,倒掉那杯毒酒,成功救下梅長蘇。他知道赤焰案是一樁冤案,他能在群臣面前提出,他要自己的父皇面對曾經的錯誤重審赤焰一案。整個案子他都沒有插手。因為,他堅信,他們是清白的。

不是靖王不懂謀權,是他不屑。,自然是善於謀權和懷疑的,但得有一個合適的度。譽王和梁帝一樣,他超出了那個度,讓自己和所有人都陷入了困頓之中,讓朝局不安。

梅長蘇說得對:靖王一旦登基,朝堂必將清明。朝堂上,會少一些勾心鬥角的事,多一些時間和精力為國為民。而這些,恰恰需要靖王的這種風骨。

不結黨營私,贏在格局

譽王之前一直和太子爭權,他鬥倒了太子,然後又和靖王鬥。而靖王不屑去做這樣的鬥爭,也從不做這樣的鬥爭。譽王和太子鬥了那麼久,往往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就像穆青總結的一樣:都說此消彼長,他們都在消,但不見長。

有人覺得這是梅長蘇的計謀。但是,沒有梅長蘇,也是這樣的結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過如此。不是靖王,也是其他人。鬥來鬥去,沒有贏家。即便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想的依舊是誰還忌憚著他,誰還要防著。這樣的人,根本做不了大事。他既不能抵禦外敵,又不能安撫內部。

當了太子的蕭景琰,聽說來了外敵,便能領兵上戰場。他在乎的是國家利益。國難當頭,他已經不在乎他回來是不是還是太子,未來他是不是還是皇帝。赤焰軍的冤屈已經洗清。所有人都已經清白了。他已經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太子了,他在乎的是大梁的你以為靖王的成功,靠的僅僅是梅長蘇。梅長蘇再能幹,如果 靖王是扶不起的阿鬥,一樣是悲劇。靖王本身就有這個格局。譽王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她的野心,想讓所有人都臣服於他。而靖王恰恰相反。後宮中,知道他稱帝的,只有靜妃。因為,他和他的母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前朝,幾乎無人知道他的想法。因為,他不結交權臣,也不結黨營私。皇帝放心,大臣欣賞。

在謀權這條路上,不結黨營私,本身是一種格局為利益聚在 一起的人,往往會為了利益而散。這種事,就算梅長蘇讓靖王去做,他也不願意。因為不擅長,反而適得其反。

當一個皇帝,靠的不僅是鐵血手腕,更是胸襟和氣度。他在乎的不該是自己的得失

相關焦點

  • 《琅琊榜》在毫無勝算時,高公公為何出手幫助靖王母子,笑到最後
    一方面是與他高情商有關,另一方面,更是他懂得審時度勢,在《琅琊榜》智商排名前列。這樣的一個人,他從來都不涉及黨爭,只伺侯好梁帝一人;他也不多發表意見,問什麼都裝傻。他更沒有被任何一個人收買,只是為何,他願意明裡暗裡助靖王母子一臂之力?在我看來,他從始至終只是審時度勢,關鍵時刻該出手時就出手,一切都踩到點子上,如此而已。
  • 琅琊榜:靖王其實很聰明,為何卻選了愚蠢的兒媳?其實我們錯怪了
    導語:琅琊榜:靖王其實很聰明,為何卻選了愚蠢的兒媳?與以往古裝權謀類電視劇過多關注於兒女情長、陰險算計不同,總的看起來,《琅琊榜》是部男兒劇,自古家國天下、肝膽忠義、權謀策略,都是華夏文化的主流,也是值得我們感到十分驕傲跟需要去學習的地方。
  • 《琅琊榜》:看似不爭不搶的靜妃,憑什麼能笑到最後?
    導語:《琅琊榜》作為一部經典古裝權謀劇,書中的人物個個都立體飽滿,打動人心。其中的靜妃,更是讓許多觀眾喜愛。後來,她的兒子蕭景琰登上皇位,她也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太后,與皇后和越貴妃相比,她才是笑到了最後。有人說,她不爭不搶就打敗了對手,真的是這樣嗎?
  • 琅琊榜:高湛到底有多強?靖王唯一破綻,他卻瞬間洞察
    琅琊榜身為一個權謀鬥爭劇,主角們所在的金陵城中充滿了智慧絕倫的人。一直以為梅長蘇就已經夠聰明的了,沒想到琅琊榜像梅長蘇這般聰明的人並不在少數:隱居山林的言侯爺,久居深宮的靜妃娘娘,雲淡風輕的紀王爺。梁帝的身邊還有一個堪比梅長蘇的人,這個人就是高湛。
  • 琅琊榜中,高公公騙過所有人,早已選擇了靖王,是個完美的偽裝者
    ,他選擇了不得勢靖王,連皇帝都被他騙了。高公公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看似很中正,對皇帝忠心耿耿,其實在靖王還沒有參與奪嫡時,他早已選擇了靖王。為什麼這麼說呢?靖王換防回京進宮復旨時,當時皇帝正在看字,太監來報:「靖王殿下求見。」直接被太子給打發了,讓靖王在外面等著。
  • 《琅琊榜》:靖王生母靜妃是如何悄無聲息成為宮鬥冠軍的?
    《琅琊榜》開播五年,好評如潮,作為一部優秀的權謀大戲,雖然女性角色較少,但刻畫的都十分精緻,最突出的就是靖王生母,悄無聲息地從靜嬪到皇太后,她的一生,靜而不凡。靖王長年在外,每當靖王入宮請安,她都會親手做好靖王最愛吃的榛子酥,會熬他最愛喝的湯
  • 琅琊榜:梅長蘇算無遺策,以權謀取勝,但最打動人心的卻並非權謀
    《琅琊榜》一直是以古裝權謀劇來示人,如果論權謀,梅長蘇傾心為國,算無遺策,蕭景琰和穆霓凰都是軍人出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然而,在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中,如果單論權謀,《琅琊榜》並不是第一,更不是唯一。從《康熙王朝》到《雍正王朝》,從《紙牌屋》到《碟中諜》,古今中外,權謀大戲別樣精彩。特別是梅長蘇復仇的故事,還被很多人津津樂道於這是東方版的《基督山伯爵》。眾所周知,大仲馬的這本世界名著,講的正是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愛德蒙·唐泰斯被人陷害、一路復仇的故事。
  • 高公公,《琅琊榜》隱藏的高手,他是什麼時候成為的靖王人
    琅琊榜中的高湛—高公公,是活到最後一集的人物。劇中還有不少處暗中相助靖王。比如讓宮女給靜妃帶話,讓梅長蘇不要進宮。梁帝賜酒給梅長蘇,高公公急忙暗示那一杯是毒酒。種種跡象表明,高公公是站在了靖王這邊,聽從於靜妃和靖王的。那麼,高公公是從何時開始成為靖王的人,劇中沒有交待。
  • 《琅琊榜》靖王多次懷疑梅長蘇為何又多次放棄?真相讓人感動
    important}在整部《琅琊榜》中懷疑梅長蘇身份的諸多人裡,次數最多的那個應當是靖王蕭景琰,他從諸多的蛛絲馬跡中不斷的揣測梅長蘇是舊人?是小殊?……然而他的每一次懷疑都被巨大的失望衝擊直到結束。,直到梅長蘇喊了一句殿下之後,靖王才回過神來,其後靖王問道:「先生也有這個習慣麼?」
  • 《琅琊榜》靖王為何同意梅長蘇出徵,原因令人淚目
    《琅琊榜》中,靖王明知道梅長蘇身上有火寒之毒,為何卻同意梅長蘇出徵呢?雖然梅長蘇騙他自己的病已經沒有大礙,但靖王已經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他同意梅長蘇初衷其實另有深意,說出來恐怕令人淚目。1.審時度勢此時的靖王已經是當朝太子,剛剛代理朝政不久,邊境就虎視眈眈,想要將大梁生吞活剝。此時北境急需熟悉的將領,毫無疑問林殊是最好的人選。
  • 《琅琊榜》高公公屢次幫助靖王,為什麼沒被皇帝發現,還得以善終
    高公公活到這把年紀,自然知道在這深宮大院裡,明哲保身才是硬道理,但是他卻屢次幫助靖王,並且不被皇帝發現,他憑什麼?面對不受寵的靖王,他也吝惜幫助。但他即使幫了靖王的忙,也做得滴水不漏。一次,靖王換防回京進宮復旨時,皇帝正和太子、譽王欣賞名家字畫。有小太監來報說靖王求見,皇帝對此充耳不聞,靖王只好在外面苦苦等著。
  • 《琅琊榜》:權謀文經典代表作,現象級口碑電視劇原著小說
    要謝謝海宴,在我不眠不休讀完《琅琊榜》後,才發現自己被久違的愉悅感包裹,在層層推進、驚心動魄的情節裡一直湧動著、激蕩著。有人說,我們這些「70後」,是最後一批理想主義者,懷有深深的英雄主義情結。作為《琅琊榜》電視劇的製片人,我非常驕傲地向大家推薦這部小說,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跟從海宴的一支妙筆,享受這一段夢幻之旅。
  • 《琅琊榜》裡的高公公,是早就知道靖王參與奪嫡了嗎?
    《琅琊榜》中要說智商高,又深藏不露,那就不得不提到高公公。高湛,是梁帝身邊最為知近的人,他性格圓滑,做事謹慎又穩當,梁帝對他非常信任。看似不顯眼的高公公,卻絕非簡單人物,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不論放在哪個皇上身上都非常貼切。
  • 重刷《琅琊榜》才發現,不被皇帝寵愛的不是靖王,而是譽王
    每當劇荒的時候,就會重刷《琅琊榜》,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樣?每次重刷,都會有新的感受。當然,每次重刷,你也會看到彈幕上有新的驚喜。這次重刷,最吸引我的彈幕是找穿幫。梅長蘇第一次去靖王府拜訪,飛流在校武場跟戚猛他們較量,此次彈幕上最多的是:你看有一男一女打傘過去了。
  • 《琅琊榜》九安山叛亂,誰注意梁帝的反應,他是真的相信靖王嗎?
    《琅琊榜》九安山叛亂,誰注意梁帝的反應,他是真的相信靖王嗎?,兩個人都很受梁帝的喜歡,但是梁帝不希望有誰的聲勢太盛,就制衡到始終都是在朝廷裡一人一半的支持者,所以十幾年來導師相安無事,誰也鬥不過誰,但是這個局面在梅長蘇進京後被打破了,開始有了靖王的地位。
  • 琅琊榜:譽王為了奪嫡算計皇后,為何比太子和靖王更加心狠手辣?
    在電視劇《琅琊榜》裡面,譽王蕭景桓為了禁軍大統領蒙摯,向梁帝蕭選求情,這件事情對蒙摯造成了一定的被動。蒙摯雖然深得梁帝蕭選信任,但譽王蕭景桓的求情事件發生之後,梁帝蕭選還是對他產生了懷疑,在電視劇《琅琊榜》裡梁帝蕭選的試探至少有以下兩處:第一次,太子蕭景宣因私炮坊事件被禁足圭甲宮反省,禁止參與朝政,朝中以譽王蕭景桓為尊,有傳言太子馬上要被廢除,另立譽王蕭景桓。
  • 《琅琊榜》中靖王冒死也要救衛崢,在梅長蘇被提審時為何卻很冷靜
    霽月清風 琅琊榜首,誰記昔年 策馬風流。十載倏忽過 幾回魂夢舊遊。又多少冤魂織就 那緩帶輕裘。一部《琅琊榜》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一聲蘇哥哥引得萬千少女流淚。梅長蘇本是赤焰主帥林燮的兒子,林殊。當年梅林慘案,七萬冤魂屍沉梅嶺,林家之仇血海滔天。
  • 其實沒有梅長蘇的幫助,最後皇位也是靖王的
    《琅琊榜》中梅長蘇的智慧是無人可敵的,在其沒有進金陵城之前,朝中的勢力是以太子和譽王為首的兩派之間相互爭鬥。在朝堂之上二人勢力可謂勢均力敵,譽王這邊軍方代表有慶國公,而太子這邊的軍方勢力則是寧國候府謝玉,雖然表面上謝府是支持譽王的,實際上謝玉暗中支持的是太子。謝玉之所以選擇輔助太子,是因為謝玉了解梁王,當初連那麼忠心耿耿的祁王,觸碰了梁王權力中心,都難免喪命,更何況人人都說最像梁王的譽王呢?
  • 《琅琊榜》:靖王為給赤焰軍翻案不惜推翻父皇,真相真是這樣嗎?
    這幾天閒來無事,又把古裝劇《琅琊榜》看了一遍,發現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這一次我突然發覺,先前一直給人一種正直無私的靖王原來也是有著他自己的目的和計劃,靖王在劇中一直是林殊的好友,是赤焰軍一案得以翻案的有力推手
  • 《琅琊榜》梁帝才是真正的權謀家,祁王之死、赤焰軍覆滅都是必然
    《琅琊榜》是一部權謀片,講述了爾虞我詐的宮廷裡,一幕幕險象環生的權謀之爭。梁帝沉迷帝王之術,並且時時刻刻都在玩弄權謀,不論是朝堂、軍中還是後宮,都有這種帝王之術的痕跡。導致朝中分成兩個派別,一派支持太子,另一派支持譽王。只要太子沒有登基,這兩個派別之間的鬥爭就永不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