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南歌》中沈驪歌和彭城王劉義康勢均力敵的愛情不僅得到了家人的祝福,也虐死了電視機前的一個個觀眾。當彭城王和沈驪歌在秀恩愛時,他是否會想起那個為他安定內院的謝王妃?
人人都說沈驪歌和彭城王是王者雙排的雙強愛情,而謝王妃和彭城王是女弱男強的愛情。可我想說謝王妃和彭城王也是雙強的愛情,謝王妃不比沈驪歌差。
謝王妃,名謝韞之,士族大家謝家的嫡女,哥哥是朝中大臣中書令謝灝——引領全臣。
驪妃,名沈驪歌,寒門子弟沈廷章沈將軍的嫡女,哥哥沈植是彭城王的得力幹將。
彭城王,名劉義康,宋武帝劉裕的第四子,身份顯貴。在宋文帝劉義隆病危期間代理朝政。
無論是謝王妃還是沈驪歌,她們的家世都是和彭城王的身份般配。如果謝王妃和彭城王的家世不對等,他們倆能相敬如賓的攜手同進這麼多年嗎?
如果沈驪歌真的只是江湖上的一個無權無勢的俠女,她和彭城王在一起後還能那麼相親相愛嗎?
謝王妃和沈驪歌的顯赫家世都為她們的愛情和婚姻買了一道保障。
劇中沈驪歌作為主角,編劇對她愛恨分明,聰明機智的性格著墨頗多。彭城王劉義康和竟陵王劉義宣都是被她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真性情吸引。而謝王妃作為一個配角,編劇對她性格的描寫差不多都是溫良賢淑。不過還是能從一些片段中看出謝王妃也是一個明事理,有智慧,有計謀的一個人。
按照慣例每月十五是彭城王和謝王妃的同房之日,當晚彭城王出去調查陸遠棲霞山私鑄兵器的地點,不能及時回王府,讓曹參軍假扮彭城王在府內看書,謝王妃一眼就看出了這個彭城王是曹參軍假扮的,謝王妃明白彭城王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回來,所以和曹參軍合計想矇混過關。可這時孫太妃過來找謝王妃,還處處刁難謝王妃,謝王妃作為一個天之驕女沒有一點怨言,寧願忍受孫太妃,也沒有暴露彭城王的去除。
另外一個鏡頭是玉煙被沈樂清栽贓在玉敷膏裡摻了血見枯,王妃為了立規,果斷的決定把自己的貼身侍女處死。謝王妃知道不處死玉煙,第一是她自己在府中將沒有威嚴,不利於今後管理王府;二是玉煙百口莫辯,如果不處死她,也不好給沈家一個交代,這將會給彭城王府帶來麻煩。
所以謝王妃妃為了大局考慮只能放下多年的主僕情義,痛心處決玉煙。
還一處是陸遠帶回彭城王的屍首回健康城,謝王妃不相信彭城王戰死沙場,想親自去瞧瞧,可是她哥哥謝灝卻阻止她去,這個平時看起來文文弱弱的謝王妃卻拿起利劍指向了她哥哥。
沈驪歌在江湖飄蕩多年,個性灑脫是身在王公貴族裡的彭城王等人沒有的閃光點,所以被框框條條束縛久了的彭城王等人很容易被沈驪歌不拘小節的性格吸引。
而謝王妃作為世族貴女,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按大家閨秀方式培養,因此謝王妃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怕給家族和彭城王帶來麻煩。
謝王妃的成長經歷、身份和家世就註定了她不能像沈驪歌一樣灑脫,可她身上的雍容大氣和智慧蘭心卻是沈驪歌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氣質。兩人各有各的好,只是便宜了彭城王。
沈驪歌喜歡做的事情是為民除害,每天都是打打殺殺。
而謝王妃因為從小受祖父的薰陶,喜歡丹青。平時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寢宮裡安安靜靜地作畫。
儘管時不時要受孫太妃的指責,可她為了彭城王還是忍住了。彭城王也知道她夾在哥哥,夾在母親和他之間的不易,所以當她中毒時,彭城王放棄了立馬出兵圍剿陸遠的決定。彭城王對這個溫柔賢淑的謝王妃是有憐惜之情的,可因為家族原因讓他對謝王妃只能敬而遠之。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沈驪歌就是一朵紅玫瑰,而謝王妃就是一朵白玫瑰。沈驪歌既然能成為他人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那謝王妃就能成為他人的白月光。不管是硃砂痣還是白月光,對一個男人來說都是難以忘懷的。
只能說彭城王運氣太好,太容易得到白月光了,所以他不珍惜她的美,也發現不了她的情。作為紅玫瑰的沈驪歌在愛情的甜蜜期還是彭城王心中的乖巧可愛「俠女」,可隨著甜蜜期的過去,沈驪歌或許成為的就是一抹蚊子血了。
謝王妃和彭城王的聯姻,沈驪歌和彭城王的聯姻都是在門當戶對的條件下結成的,而且他們的婚姻中利益佔了很大一部分,而且這些利益對彭城王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的。
他們的婚姻就是一場利益的同等交換。只不過在利益交換過程中沈驪歌的性格更對彭城王口味。如果沈驪歌沒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彭城王還會這麼喜歡她嗎?
知書達理的謝王妃對彭城王而言就是一朵解語花,她是他的賢內助。彭城王能安心地在朝堂上推行新政少不了謝王妃的幫助。試問哪個男子不想自家的後院和和睦睦呢?
而沈驪歌更像是彭城王平淡生活中一味調味劑,讓他的生活多了一絲樂趣。對於位高權重的他來說,多一個貼心小棉襖有何不可呢?
那彭城王對謝王妃只有憐惜和感激之情嗎?對沈驪歌就是真真誠誠地喜歡嗎?這個或許只有彭城王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