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重磅推介|那座軍營,那群士兵——張嵩山和楊伊洛(15)

2020-05-25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那座軍營,那群士兵

文/楊西京 侯發山

15

張嵩山和楊伊洛

處理一般的事故,張嵩山的經驗是,計不過三。三招一用,水落石出。而單機這件事故的背後,似乎有種抓不住說不清的什麼,總在暗地起著作用,他捕捉不準,好像事情的關節總躲著他,心裡空落落的,頭腦也好像愚鈍了,想不出好的點子來。他歪在床上,閉目養了會兒神,心裡不知怎麼忽然冒出一股依賴感:要是指導員在家就好了。這老兄今年創造了什麼「心理觀察法」,對每個士兵有細緻的觀察,常常能看到小夥子心裡。他翻身躍起,要總機班接了該縣本軍某師政治部值班室。指導員家就住在師部圍牆外,他和該師新聞幹事很熟悉。

他胳膊肘撐在床頭柜上,右手拿著話筒,呆呆地等著,兩眼直愣愣盯著值班表「楊伊洛」三個字,心裡叨念著:指導員,指導員,老兄……

電話接通了。

張嵩山拿起話筒,不耐煩地問:「哪裡?噢,指導員,是你老兄,想念哪?上午打電話找你嘛。哈哈。想問問大嫂子生了沒有?生了?生個啥?千金?好哇,咱們互相恭喜吧,恭喜二十五年後一塊當老丈人。哈哈,當老丈人好哇,有酒喝嘛。什麼?連隊有事沒有?哈哈,對老張不放心是吧?安心照顧好嫂子,你回來再瞧吧。叫孫雅雅一下?好。喂,我說呀,向嫂子問個好,回來捎一些喜蛋。」

張嵩山放下電話,朝院內喊了幾聲,孫雅雅走進來,低聲問道:「連長,幹什麼?」張嵩山指指電話機。

孫雅雅鬆了口氣,拿起話筒:「誰呀?指導員。」這小子腳一跺,差一點沒蹦到床頭柜上聽電話,眉開眼笑,手舞足蹈,聲音升到「高八度」。

「你去過W市了?作品選上一幅?軍區報紙準備用一幅?真的?」突然,孫雅雅對著話筒,一個立正,聲音大得驚人,「指導員,您放心,這次參加軍裡競賽,拼上小命也要抓上個人名次!」

待孫雅雅出了連部門,隨後領著有線排本班四個新兵往操場去,張嵩山有點詫異,走到幹道邊上,見五個人圍著四根訓練杆子,脫得只剩下襯衣,一個卡表,四個人練起「高架固定」來。

張嵩山心中又湧起一種迷茫了。孫雅雅昨天到現在的變化:談心塞耳朵,英語罵排長,假電報被自己「點子」戳穿後,口服心不服,可是指導員一個電話,他就像變了個人。原因呢?張嵩山摸出一支煙,點著,沉悶地吐出一口。想起幹部第三次上「心理學」課的情形。

「原因在這裡,我打個比方:幹部、戰士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好比一種『武藝』,那麼,現在不少戰士的武藝已達到『一百單八路羅家槍』、『秦家殺手鐧』的水平。我們呢,說得刻薄點,不少人還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想想看,能適應帶兵形勢嗎?因此,黨支部要借兩用人才活動的東風,今年抓幹部一個問題:學習科學文化,調整知識結構。普遍提高幹部科學帶兵的水平。」這是指導員在上課前談的黨支部抓幹部學習的想法。

當時,張嵩山聽著不舒服,不冷不熱地對其他幹部說:「咱們吹吹,指導員這個想法中不中?」幹部們沸騰了,圍繞主題,分成「冷」、「熱」兩派。可能是冷熱易激吧,雙方無人先說。中間的曲高遠開口了,說抓幹部學習,很好。不過,幹部每周星期五上午跟著戰士學文化,就中了。二十八九,小三十的人了,學學數理化、語文知識就中了。心理學啊,教育學之類的,咱學不懂,學學用處也不大。

楊伊洛偏愛抓曲高遠的「話把兒」,出馬相迎:「老曲,如果你們排的情況你了解,聽你的;不了解,聽我的。怎麼樣?」

曲高遠心想:全排人員,裝備、訓練情況,記得滾瓜爛熟,有啥不了解呢?便連聲應戰。

幹部們笑著,拭目觀戰。

「有線排有幾個特長戰士?」

「八個。兩個象棋能手,三個足球……」

「這是運動特長型。知識特長型呢?」

「……?」

「老曲你上軍事課和開排務會時,全排同志的心理狀況有哪些區別?」

「……?」曲高遠張大了嘴,仿佛口腔裡的溫度驟然下降到零下二十度,舌僵話凍。

幹部們譁然,「冷」派們的眼睛盯著指導員。

楊伊洛板著指頭說:「老曲,我向你介紹一下:你排特長型十一名。一班張曉軍自學日語,與地方函授學院有聯繫;古馳、曹曉山上刊大;孫雅雅……二班牛飛鳴……這類戰士佔全排的42.3%。這個百分比說明,從知識上講,不少戰士在某一方面有專長;從個體上講,戰士們有知識的深度;從群體上講,戰士們有知識的廣度。如果咱們不擴大知識面,不具備『二度』,他們即便口服,心裡不服,這樣,就不能成為戰士貼心朋友似的帶兵人。當然,老曲你也有戰士比不上的專長。不過,幹部不能和戰士個體比,要與群體比。道理很簡單,你要帶他們。」

曲高遠不好意思地笑了。

楊伊洛繼續說道:「為什麼這樣說呢,老曲,你講軍事課時,全排有意注意的佔上風。戰士們的視覺、聽覺,全被你麻利的示範動作、熟練的技術俘虜了。你本人神態自如,話像流水,根本用不著去維護課堂秩序。你開排務會呢?全排無意注意佔上風。眉目傳話,閉目養神,悄悄看雜誌,室內是一種消極的減力情緒氣氛。這說明,連隊建設,需要政治的力量,還需要知識的力量。講軍事課時,你的知識、技術,使他們服氣,這個心理狀況奠定了服管的基礎。排務會時,你知識面窄,不能旁徵博引,左右逢源,沒有征服那一顆顆有意無意在向你索取精神食糧的心。這個心理狀況,含有不服管的因素。」

一番痛快淋漓、解剖刀似的話,使幹部們伸出了舌頭,連曲高遠也點起頭。

張嵩山眼窩裡爆發了閃電,閃電掃視著屋裡的每一個角落:有線排長、偵察排長、測地排長、雷達排長、無線排長,都在拔筆、翻本。他把右肘支在桌子上,右手搭在額頭,五指在眉宇用勁搓著、擰著,慢慢地,手掌掩住了雙眼。

七點半,上課時間到了。心理學教員張文英走進來。他站在黑板前,語氣平靜,談吐清晰,先客氣了幾句,然後在黑板上板書標題:情緒與情感。寫完,取出一疊作業,宣布前一課的成績:曲排長56,指導員94,連長53……

張嵩山瞪圓了眼,對張文英的第二種感情洶湧撲上心岸。好哇,就這樣扮我的難看,整我掉底,他恨不得爆一聲「八月雷」:張文英,聽口令:立正!目標:院子,跑步走……他心裡的「火炮」「轉移射」了:伊洛兄,判卷權,從來都是幹部的,你顛倒這個權利了。把秀才,不,你的影子寵到天上去了。胡鬧,扯淡……他要爆發了,而他的「四句順口溜」在心裡起著作用。於是,眼睛是溫和的色彩,臉上平平靜靜,從抽屜裡取出手電——上廁所。

張嵩山並沒有上廁所,他孤零零立在幹道上,一陣令人顫慄的孤寂感襲來。他想起遠處那位孤寂的老人來。春節前老婆來信,說家裡成了全村第一個萬元戶。爹在年終結算中,給四個嫂子每人分了三百塊零花錢,單給她分了四百塊,說她是家裡的「軍屬」。在「分紅」的家庭會上,爹捋著鬍子,扶著拐杖,坐在羅圈椅子上,當著三十六口人的面,從褲腰帶上解下一大串鑰匙,交給三哥。他說,這萬元戶,得了老三的力。我老了,老一套「本事碗」吃不開了,這家,從今往後,由老三當。不知道咋了,爹淚流滿面。還有,自己十六歲在家當上隊長那個會上,炸雷似的巴掌聲裡,老隊長流著淚半途就走了。因為啥?是自己一上臺就貸款買了輛「東方紅」,大著膽子出去「拉腳」,年底社員手裡兌現了票子,而老隊長在六十年代末,還讓社員在山路上推獨輪車。

當天晚上,楊伊洛又把電話打給張嵩山。

楊伊洛說:「老弟,我聽說牛飛鳴醉酒的事了,他中午獨自喝悶酒,是反常的舉動。他很節儉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對生日的惆悵,可以肯定,不刺傷他的自尊心,是不會有如此情緒變化的。因此,首先要弄明白是誰,怎麼傷了牛飛鳴的自尊心,單機便有著落了。」

放下電話,張嵩山心裡邊翻江倒海:誰傷了牛飛鳴的自尊心?誰?誰?

憨裡憨氣、實誠得像塊榆木疙瘩的牛飛鳴,原來頭腦裡也有幾個馬蜂窩,心裡邊也有面大篩子啊!老張眼裡不是「有水兒」嗎?看人不是「好準頭」嗎?怎麼連自己親手樹的標兵……看來,老張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昏了,花了,看不清自己士兵心窩窩那塊地上長的是莊稼還是野草,弄不準那些腦瓜裡是要颳風還是要下雨……手裡像有一根冰冷冷的銀針,扎進他的「慚愧穴」,銀針不斷地捻動著,他的腦袋瓜裡,飄來一件件事:「三法」、「54分」……對他的懷疑、盤問、兩種感情……倏然間,他對楊伊洛的感情合二為一了,新的感情來得太猛了,他嘴角哆嗦著,張開了凝聚了全身氣力的五指,抓向腦袋。可惜,光光的腦殼上沒有五指施展本領的東西。於是,拳頭擂在光光的腦袋上。

前幾天上午,通訊員取回收發室當天的報紙和書信,按照往日的習慣,把信件一一擺放在連部辦公室的窗戶臺上。張嵩山翻檢信件,看有沒有老家來的,忽然發現了牛飛鳴的一封信!這封信只有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沒有寄件人地址和姓名,落款位置寫的是:原址。張嵩山拿起信件看了看郵戳,竟然是當地郵局的!他心裡當即咯噔了一下!每次連隊外出野營住訓,曾有士兵在此期間給駐地女青年寫信談戀愛,對方回信時怕引起別人懷疑,落款寫的是「原址」或「內詳」。莫非牛飛鳴也攤上「好事」了?於是,他讓通訊員把這封信拿進連部,準備一茶缸開水,把信的封口處放在茶缸上。過了片刻,封口處的糨糊被熱蒸汽燻軟和了,張嵩山用剃鬚刀刀片輕輕一划,信封開了。張嵩山看了信的內容,果然如自己所想。對方,也就是墨春秀,約他三天後在城垛山山頭見面。張嵩山又把信原樣封好,用打火機將封口處烤乾,又把信件放回窗戶臺。三天後,牛飛鳴請假,說是去縣城火車站接老鄉。張嵩山私下讓曲高遠準了假。看到牛飛鳴出了營區大門,張嵩山和曲高遠悄悄尾隨著他。牛飛鳴往縣城方向走了一段路,然後從小路上了城垛山。他不知道,張嵩山和曲高遠跟在他後面。當牛飛鳴和墨春秀一見面,牛飛鳴剛把手裡的紙團交給墨春秀,兩人都未來得及說話,張嵩山和曲高遠仿佛神兵天降出現在他們面前。

張嵩山顧及墨春秀的面子,把牛飛鳴狠狠訓斥了一頓……後來,墨春秀去自己那裡告狀,才知道自己誤會了牛飛鳴。對,一定是自己傷了牛飛鳴的自尊心……(本文原發《奔流》2018年第9期和10期,曾獲第二屆奔流文學獎,作者自薦,刊發時有改動。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楊西京,曾用名楊西景。1951年生。從軍十九載,地方工作十六年,直至退休,一直熱愛寫作,先後在省市以上媒體發表新聞,公文,文學作品五百多篇(部)。

侯發山,河南省小小說學會秘書長,鄭州商學院客座教授,鞏義市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著有小說集23部。有7部作品被搬上螢屏。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小小說金麻雀獎獲得者。

歡迎留言點評

來源:新華號 文藝在線

相關焦點

  • 小說連載·重磅推介|那座軍營,那群士兵——窩棚裡的青蛙(14)
    那座軍營,那群士兵文/楊西京 侯發山14窩棚裡的青蛙在張嵩山的任職史上,還從沒有像那天這樣,處理一件普通的而且能判斷出基本範圍的事故,鬧得如此狼狽、窩囊、窩火。自那晚談心後,張嵩山發現這兩人扭成了「麻花」,常常不酸不甜刺兩句。當時,連隊的生產兵鬧情緒不幹,張文英找上門,要求去種菜。張嵩山同意了,他沒想到,楊伊洛也答應得很乾脆。自此後,常常晚上熄燈後的一兩個鐘頭,沒了楊伊洛的影兒。幹啥了?張嵩山眨著詫異的眼睛。一個雨天的下午,張嵩山從團司令部開會回來,瞧見楊伊洛打著雨傘往菜地那邊走。張嵩山兩眼一眨,尾隨上來。
  • 小說連載·重磅推介|那座軍營,那群士兵——見面禮(10)
    那座軍營,那群士兵文/楊西京 侯發山10見面禮連隊軍政兩個主官,實際生活中,在部屬、士兵的心裡,往往只有一個「中心」,既所謂「當家人物」。這位老兵解甲歸田時,曾用一塊羊皮包了兩塊累死在長城腳下的父親和哥哥的骨殖帶回來了。當時,村裡的成年男子都去修長城了,回來的沒有幾個。他們的老娘和婆娘就把他們留在家裡的衣服,連同那對父子的骨殖埋在了村邊。當時,由回來的這位老兵主持,全村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那天,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幾乎一夜之間,村子周圍豎立起道道山峰,像一個個石人一樣守圍著墨家村。之後,這座山就叫城垛山,墨家樓被人稱為城垛村。
  • 小說連載·重磅推介|那座軍營,那群士兵——張文英(11)
    那座軍營,那群士兵文/楊西京 侯發山11張文英利用自己的威信敲山震虎未得收效,使張嵩山不能再漫不經心了。他想,作案對象不在這十一人當中,那麼,疑點就集中到張文英身上了。指導員楊伊洛是團裡原新聞幹事,比張嵩山晚調來一個多月。同樣弄不明白張文英笑呵呵的拒絕是為什麼。不過,指導員未灰心。直到1982年8月,兩個人不知何因,好得不得了。有天晚上,指導員對張嵩山說,今晚咱們和張文英談談。談談?張嵩山答,談談就談談唄。談心快結束時,指導員突然問張文英:這幾年,是什麼力量促動你年年把本班帶為先進班,並且對自己有看法的幹部相處的還算可以?
  • 株洲服飾產業推介交流對接會舉行
    15日,2020湖南服飾博覽會暨蘆淞服飾節系列活動之株洲服飾產業推介交流對接會舉行。服飾產業是我市五大千億產業之一,株洲已經規劃了25.5平方公裡的蘆淞服飾新城,明確提出「品牌化、數位化、智能化」的工作思路,將以蘆淞服飾城為核心,醴陵標誌服、茶陵針織、炎陵紡織、淥口印染等特色小鎮為補充,打造中國(蘆淞)國際服飾產業新生態。對接會上,重點推介了株洲錦藝服飾城、株洲意法時尚中心項目,誠邀各方服飾精英企業入駐。
  • 其巴斤:離廣寒(第十三章 墜神成魔)
    ) 其巴斤第十三章 墜神成魔心中常念有一句,驀然回首,那人......《遼寧文學》投稿要求: 1、沒有被公眾號原創保護的3000字以下的小說(中短篇可以連載),散文,詩歌,曲藝,教育,時評,讀後感,影評等所有作者和寫作體裁都可以投稿
  • 中國道術探險小說領跑者風御九秋:小說本本精彩,一看就停不下來
    《氣御千年》2、《殘袍》《殘袍》是在17K小說網上連載的驚悚靈異探險小說偶然一日遇事被趕上山守廟,後結識其妻子巫心語,和夥伴十三(貓),直至日寇將攻濟南府時,安穩的生活隨之打破,正統道術探險隨之展開。神話小說不乏名著,修真小說層出不窮,恨無一部秉承道家正統的道術修真作品,此書拾遺補缺......。4、《太玄戰記》《太玄戰記》是在17k小說網上連載的小說,作者是風御九秋。主要講述了一名士兵穿越之後孤獨修行的故事。作品描寫現代軍人主角穿越到上古部落社會, 設定的「世界」環境具有歷史感。
  • 長篇連載|《域外隨筆》——說說美國那點事(九)
    > (1)健康的成年人是丐幫的主體 我去美國後,一直注意觀察和了解,想知道富裕的美國有沒有乞丐?我說:「那可不行,別人一定會認為我是騙錢的!」 「天哪!人與人之間應該是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如果有這麼多猜疑,這個世界將變得多麼可怕!行乞也是有成本的,那就是真誠和尊嚴!任何人在有需要的時候都應該勇敢地告訴人們你的難處以獲得幫助,那是一種真誠而且迫切的求助,不是欺騙!」那位需要果汁的乞丐說。
  • 好書推介,3本正在連載的小說,文風幽默風趣,先收藏以免忘了
    這幾天怎麼了竟然推了這麼多的完本小說,這簡直不是我風格,所以這次給書友們推薦3本正連載的新書。(狗頭保命,求下手輕點)《反派就很無敵》作者 二寶天使狀態 連載中 字數 77萬字左右二寶天使正在連載的新書
  •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最近看了一部老劇,王寶強主演的《士兵突擊》。我發現在這部劇裡,和成才比起來,渾身都是劣勢的許三多開了一個金手指:他總是能恰到好處的遇貴人。比如班長史今到村裡做家訪徵兵,村長兒子成才事先背好稿子,對答如流。
  • 新一期無限流小說推介,踏遍諸天萬界,3本高質量精品奉送
    諸天無限流,主角是死後被諸天意識接引讓他去主神世界臥底破壞的,(書中兩大勢力諸天與主神空間)作為臥底保險諸天大佬送了主角一個能偽裝成任務角色的人物卡,通過這個卡片主角能混進各副本世界中,每當有輪迴者來副本世界做任務,想要憑藉對世界走向了解的優勢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劇情都暴走了。
  • 《臨高啟明》:連載11年,更新753萬字,群穿大明天啟年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753萬字的歷史小說。主角蕭子山是一個企業員工,日子過得很不順心,下班了只能靠網絡論壇和網絡小說解悶。有一天,他在論壇上見到有人發帖,聲稱發現了一個蟲洞。一周後,他和王洛賓擠在文德嗣家的衛生間,看著眼前的小小蟲洞,不敢相信它真的能連通明朝天啟年間。第二章,文總的野望。三人在衛生間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決定建立一個新世界。為此,文總把論壇上的帖子鎖了,留下了聯繫方式。因為他們需要啟動資金,需要技術人員。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6
    那些日子,我和鄰家女孩打的不是電話,是相思,是寂寞,更是銀子。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包括談情說愛,包括傾訴相思,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二 走神發呆倒是小事,不過是那麼一小會兒。那三個來月,最最無聊和難受的事情,是一個人回家。 自從鄰家女孩和兒子離開哈爾濱,我幾乎很少回家。 真的不願回去,因為家裡實在是太冷清了。
  • 長篇連載|《域外隨筆》——說說美國那點事(八)
    (2) 女兒給外孫女買的一件上衣穿著不合身,一個禮拜後我們再去商場買東西時,想順便退掉。到商場後,工作人員根本不問為什麼退貨,只檢查有沒有損壞,問我們是否帶著商場購物小票。此時才想起沒有帶,連忙說:「對不起,忘了。」
  • 沐王府雖然沒有沐劍屏,但他家這群「親戚」可不好惹,鄭成功都怕
    但沐王府在小說中還十分頭鐵,堅持永曆皇帝是正統,甚至不惜和實力遠強於自己的天地會對著幹。這些小說情節有真有假,不過金庸把沐王府的一群能打的「親戚」給漂沒了,這才讓沐王府眾人的實力和威望有了巨大的反差。弘光帝在1644年12月派監察御史陳藎到雲南招收土司兵,沐天波給了不少幫助,讓他在幾個月內就湊夠了2萬大軍(1645年5月15日南京就陷落了)。老陳領著沐天波贊助的人馬跑回江南,卻像「江南皮革廠」老闆一樣不知所蹤(一去聲息茫然)。和小說中的情節不同,沐王府一度對隆武政權很效忠,承認唐王的地位,沐王府還在雲貴發行了帶有隆武字樣的貨幣。
  • 沈宏:謝恩(外一篇)|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他想過辭職,但他也更想到不能輸那口被精減的氣。於是,他橫下一條心,發誓要在這窮山惡水中,幹出一番事業來。鄉裡的工作很是雜亂,人員結構也很複雜。可他是什麼事都幹,什麼人都接觸,什麼氣都得受。也許,正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才使他提高了工作水平和能力,學會了為人處事。一天,市裡組織部門來鄉裡考察幹部,他被大家首推了出來。為此,組織部按照幹部考察程序,對他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 「童話連載」邊塞奇遇記(第九篇下)
    李賀非常關懷那些駐守前沿的兵士,《平城下》描寫的正是他們悽慘的軍營生活。 老士兵的詩還沒念完,就被一聲厲喝粗暴地打斷了。 「老傢伙,你住口!」 大家都嚇了一跳,轉過頭去,只見一個軍官騎在一匹白色駿馬上,正用馬鞭指著老士兵,怒容滿面。 見此情形,士兵們都十分不安,一時間鴉雀無聲。
  • 小說:少女衣衫不整醒在陌生世界,被帶往秘密軍營
    當然不是因為謝曉韻吃錯了藥轉了性子,距離那日從謝家逃出來已經兩日了,這個怪異的被稱為「莊主」男人把她從江裡撈出來,伸手就要救命錢。她那會逃出來身無分文,怎麼可能有錢呢。莊主一點情面都不給,他蹲下來望著她道:「沒有錢?那我就要把你扔下去了。追你的人那麼多,拿點錢贖命,不虧吧?」謝曉韻絲毫不驚慌,只是淡然地道:「我給你做工,任你差遣,我確實沒有錢。」
  • 長篇連載|《域外隨筆》——說說美國那點事(二)
    女兒女婿上學打工之餘,就回家逗逗孩子,和我們聊聊天,講一些美國和她(他)們學校有趣的事,我們也講一些中國親友和生活中的事,其樂融融。 當地人說,波士頓是「三月風,四月雨,五月花。」這裡居民門前只要有地,無論面積大小,都會栽花,在這百花吐豔的時節,波士頓真的很美。
  • 家鄉,那群漸漸老去的鄉親。
    坐在涼亭另一邊的婦女,有點歧視說他那是一塊胎斑,應該長在屁股上。她說的老人是聽不到的。因為九十五歲的他耳朵有點聾。我坐在老人邊上,跟他說話,要貼近他的耳畔。老人是官田村年齡高居其次,另一個異性老人今年應該九十八歲,他今年九十五歲,他說全村九十歲的老者還有二至三個。他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和年齡。
  • 小說連載 | 古黃河的女兒(七) | 作者:孟悟
    歡迎各位作者登錄大河文學網(www.dahewenue.cn)註冊駐站作者。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17)。但是沙葦說,她很快樂,下個月在古黃河的蘆葦溼地公園,模特兒要表演旗袍秀,大部分旗袍都是她設計的「蘆葦旗袍」 一樣的蘆葦,不一樣的造型,風中的蘆葦,雨中的蘆葦,月光下的蘆葦,夕陽西落的蘆葦……秋雨告訴沙葦,西西最喜歡的是那副海邊的蘆葦,遠處有礁石和燈塔,那燈塔一看就是異國的燈塔,年輕人免不了崇洋媚外,但我們也要考慮他們的需求……秋雨那邊繼續給她帶來了好消息,她畫的「承諾」 – 劉邦和戚姬在蘆葦蕩依依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