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一把刃如秋霜、削鐵如泥的長劍,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即使在現代,估計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江湖夢,鐵匠李住軍也有。
各類武器中,李住軍最喜歡劍,在小說人物中,他最喜歡《射鵰英雄傳》裡俠義敦厚的郭靖。出身鐵匠世家的他,苦心鑽研十餘載,重拾祖輩技藝,終煉出「百鍊花紋鋼」寶劍。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李住軍家中,了解他的煉劍人生……
鐵匠李住軍
——堅守——
石家莊市行唐縣鐵匠莊村從前以打鐵遠近聞名,而現在,李住軍是這裡為數不多仍在堅守的鐵匠。
在現代社會,刀劍已經不是剛需,煉劍更是鮮為人知。
李住軍略顯簡陋的工坊,遺世而獨立般坐落在村子的一角。就是在這裡,他煉出了「百鍊花紋鋼」,煉出了一把把精美絕倫的寶劍。
李住軍煉出了花紋寶劍
李住軍家中是鐵匠世家,爺爺和父親都以打鐵為生,據老人們說,已經有三十多代了。
十歲上下,李住軍放了學,便開始給父親打下手,多了這麼個「壯勞力」,父親很是高興,也樂意教他。待李住軍二十五歲的時候,終於子承父業,獨當一面。
——創新——
李住軍從父親口中得知,在幾十年前,他們家有一種「百鍊花紋鋼」的技藝,可以打花紋劍。劍上的花紋,不是刻上去的,也不是畫上去的,而是鐵匠在鐵上一錘一錘打出來的。
遺憾的是,這門技藝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傳下來,即使是李住軍的父親,也只知道大概的流程。
劍上的花紋都要一錘一錘打出來
此後,李住軍像是著了魔一般,一心想著重拾「百鍊花紋鋼」技藝。「百鍊花紋鋼」實際是通過摺疊鍛打形成花紋,對力度和溫度等有著很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的一丁點兒疏忽都會直接導致失敗。
「百鍊花紋鋼」對力度和溫度等有著很高的要求
李住軍告訴記者:「當時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院子裡一堆打失敗的廢銅爛鐵,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越是失敗,李住軍心裡就越想嘗試,不分白天黑夜地鍛打,只想重拾這門技藝。經過十幾年的苦心鑽研,李住軍終於掌握了祖傳的「百鍊花紋鋼」技術,煉出了第一把花紋劍:「當時心情太激動了,花紋特別漂亮,硬度、韌性也很完美,覺得這些付出很值得。」
打出第一把花紋劍後,李住軍萬萬沒想到,當地公安部門上門找他了。
當時很少有人了解這門技藝,大都認為這些是管制刀具,會有安全隱患。李住軍只能一次次地跟民警解釋,自己做的是工藝劍。有懂行的人給他支招:可以申請傳統技藝保護方面的支持。李住軍這才如夢初醒,想起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起,李住軍掌握的傳統工藝劍鍛制技藝先後入選縣級、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幾年來,李住軍不斷創新,鑽研出蠶絲紋、流水紋等精美花紋圖案的鍛打方法。同時,利用自己的技藝,他還復原了不少古代冷兵器。「這是青龍偃月刀,相傳關羽用的兵器就是青龍偃月刀,中間這把是馬槊……」在他家中,李住軍向記者展示著他復原的古兵器,他希望能將自己的這門煉劍技藝傳承下去。
——故事——
每一把劍至少得煉十天才能完成。在這過程中,燒制、摺疊鍛打、淬火、粗磨、細磨……除了鍛打的時候會用空氣錘,其他環節幾乎全得靠手工。李住軍打鐵煉劍已經有30餘年,成年累月的手工活讓他的兩個手掌起滿了厚厚的繭子。
李住軍手上起滿了厚厚的繭子
2016年,李住軍參加駕考,科目一考試需要按指紋,但是他的雙手已經被磨得幾乎沒有指紋了,怎麼也按不上,最後只能找工作人員幫忙。
「這邊這個痂是前天磨了一塊兒,幹我們這行的,手上的傷不斷,磕磕碰碰避免不了。」李住軍伸出手給記者看的時候,有些不好意思:「手上常年都是黑乎乎的,洗也洗不乾淨了,實際上外邊這一層是被高溫燙糊了」。
李住軍
李住軍告訴記者,煉劍也是煉心,心態很重要,比技術還重要,必須要沉下心來,一步一步去做,不能有一點兒浮躁和投機取巧。煉劍不易,但是看到最初的幾個鐵塊兒變成一把讓自己滿意的劍,李住軍心中滿是成就感。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春銳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崔華瑞
■編輯/楊旭妍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以,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