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個打鐵匠

2020-09-26 那些舊時光

轉眼,爸爸離開我們快5年了。5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父親。

過去各地農村都有鐵匠的存在,但這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坊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人生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其中鐵匠排在第一位。這也和鐵匠的工作性質有關,日夜都要在火爐旁忍受炎熱,還要不停揮舞錘子敲打,按照過去的說法就像地獄一樣。

父親個,只一個妹妹。他排行老二,生在解放前的他,9歲就沒了娘,因為家庭困苦,早早地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15歲那年,為了生計跟著親戚去山東學打鐵的手藝,當了打鐵匠。父親學徒的時候,是在戰亂時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當學徒的日子,每天起早貪黑,挑著擔子和師傅走街串巷招攬生意,吃不飽穿不暖,常常露宿街頭,受盡了苦難。

三年學徒期滿,從山東回河北的家,一路上風餐露宿。那日趕路,累的實在走不動了,摸摸兜裡的盤纏,狠狠心住在了離家60裡的青縣城,那家店,是一個進屋就上炕的大車店,裡面打著大通鋪,炕上睡了十幾個人,父親住進去的晚,勉強擠上炕和衣躺下。半夜裡憋得難受都不敢下地接手,因為,下去再上來,可能就擠不上炕了。趕在深冬,想想,父親覺得擠著倒也暖和。

不知過了多少久,父親渾身發抖,被凍醒了,腦袋炸裂的疼。迷迷糊糊覺得眼前一圈腦袋瓜圍著他,父親努力睜開眼使勁往上看,見天上滿天的星星,朦朦朧朧聽見有人招呼說:「活了,活了!」。原來,那晚他睡下後,店裡有煤火爐子,一屋子住店的人都中了煤氣。那些人沒事,早早的都甦醒了過來。唯獨父親一直沒有知覺,這下可急壞了店老闆,眼見年關將近,店裡要是死了人多晦氣啊!他就讓人把父親拉到外面,扔在院子裡,踏在地上吹風,十冬臘月的天,寒氣逼人,見父親還是沒有反應,一盆冷水潑到了他的臉上,父親才緩了過來。父親後來聽說,那晚,一盆子涼水澆上去,他要是還醒不過來,天不亮,就被拖出去埋了。

打我記事起,在我家院外有一個的鋪子,磚壘的臺子,砌著個大煤火爐,配上風箱。半邊的臺子上放著鐵砧子。父親手中的小鐵錘在砧子上一敲,就像鼓點一樣清脆悅耳,一裡地之外都能聽到。人們聽到這聲音,就知道父親的鐵匠鋪又支爐了,於是就把破損的鐵製工具拿來,讓父親修理,特別是春耕之前,一些舊工具都需要塗上含碳的鐵「滲」一下,滲過的傢伙用起來即鋒利又不掛土。

上世紀七十年代,是父親最忙碌的時候。農村人們靠土地為生,春季來臨,家家備戰農耕,十裡八鄉的村民們總是喜歡找父親添置新的農具,一個個鋤、鎬、鍁、耠子頭等各式各樣的工具,就在父親的鐵匠鋪出生了。

每逢下雨農閒,鄰居們便湊在父親的鐵匠鋪,和忙活的父親拉家常。父親把整塊鐵放在火上,緊鑼密鼓地拉起風箱,待鐵塊燒得通紅,快速取出,喝聲「讓開!″鄰居們忙四下散開,父親一手拿著長柄的鐵鉗子,從烘爐火裡夾出一塊燒紅了的鐵塊,放到鐵砧子上,右手拿著小錘子,先敲一下,緊接著,他的搭檔就掄起大鐵錘,和著父親的節奏,你一下我一下,開始「叮叮噹噹」地,如奏樂般輪番敲打了起來。待加工成型得差不多了,隨手一甩,扔進旁邊的水盆裡,噗噗一聲,淬火降溫。

父親腰間常常掛個深顏色的,厚厚的圍裙,上面已濺燒了很多小洞洞。腳脖子上繫著芭蕉扇形狀的布,蓋在鞋上。俗話說:「看和泥的落身泥點子,看打鐵的落身窟窿眼子」落個泥點子回家洗洗,可要是讓火星子迸上,不是衣服被燒個窟窿,就是皮膚燙的起了燎泡。小時候的記憶裡總是看到父親笑嘻嘻的樣子,父親從來不說苦。

他做事踏實,善待他人,鄉裡鄉親、左鄰右舍求他幹活,不管什麼時間,都會隨來隨做,從不耽誤事。他心腸又最軟,看不得別人比他難。村上一位老人過世,兒子過來找我父親做棺材上的材釘。鄰裡之間一家過日子十家瞭高,都清楚也熟知。父親知道他家境困難,又知道他是個孝子,免收了他三塊錢的工錢。看著掉眼淚的小夥子,父親安慰他說,誰家都有困難的時候,別洩氣小夥子,好好安葬老人,用心過日子,生活會一天天好起來的。這樣的事,父親在世時不知做過多少。那些年,農閒時,村裡的鐵匠活不夠做,父親就推車走街串巷,攢下了好人緣。

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父親總是告誡我們兄妹,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困難,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真心實意地幫別人,他會感恩你一輩子的。從父親那裡我們學會了感恩,感恩世上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父親大半輩子都圍繞著鐵塊轉,十五歲入行學藝,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厚待人。父親常說,打鐵就要自身硬,要堂堂正正的做人。這是他作為一個鐵匠的匠人精神。

這些年,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鐵匠這個行業已經快消失不見了,但是父親留給我的精神卻一直刻在我的生命裡。娘的院子偏房裡,父親用過的大錘小錘、長長的鉗子都在,砧子也靜靜的躺在角落裡,它們的身上落滿了歲月灰塵。每次看到它們,父親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都會在我的腦海裡閃現,瞬間,眼淚就流了下來。

相關焦點

  • 行唐鐵匠手工鍛打花紋寶劍!
    ,爺爺和父親都以打鐵為生,據老人們說,已經有三十多代了。  李住軍十歲左右的時候,放了學便開始給父親打下手,多了這麼個「壯勞力」,父親很是高興,也樂意教他。待李住軍二十五歲的時候,終於子承父業,獨當一面。
  • 那位遠去的鐵匠大爺,你還好嗎?
    由於他聰慧好學又勤快,在幾個徒弟中悟性又高,師傅特別喜歡他,這也為鐵匠大爺後來成為方圓十裡八鄉有名的鐵匠打下了基礎。 我家與鐵匠大爺同住一個村,兩家直線距離不過500米。不知道什麼時候父親成了鐵匠大爺的幫手,可能因為父親這個徒弟年齡太大,一入門直接就掄大錘,當然還能兼職拉大風箱。 我在學前曾跟父親去鐵匠大爺家玩兒。
  • 志怪聊齋:鬼鐵匠
    馬上就要到春種的時候了,就想著再去打一把鋤頭。張澤石於是,就把家裡的破鍬爛鋤、廢鐵廢鍋拿著往鄰村走去。那鐵匠孤家寡人一個,整日與他那個鐵匠臺為伍。到了鐵匠鋪,王鐵匠正在打造一把鐵鍬。張澤石開口說:「王哥,勞你給我打造一把鋤頭。」「好的,你把東西放那,最近活兒有點多,估計得多等幾天。」王鐵匠頭也不抬的說。
  • 故事一則:鐵匠和說書人
    從前,有一個鐵匠和說書人住鄰居說書人呢,愛清淨,可鐵匠鋪成天叮叮噹噹的,把說書人煩的不輕,天天去鐵匠鋪鬧,鐵匠不理他,說書人也沒辦法。一天,說書人和鐵匠商量,這樣吧,咱倆一人給對方講個故事,要誰講的好,對方搬家,這公平吧?鐵匠想想說:行!你先講吧。
  • 河北鐵匠重拾祖輩技藝,煉出「百鍊花紋鋼」寶劍
    >——堅守——出身鐵匠世家 傳承父輩打鐵技藝石家莊市行唐縣鐵匠莊村從前以打鐵遠近聞名,而現在,李住軍是這裡為數不多仍在堅守的鐵匠。李住軍煉出了花紋寶劍李住軍家中是鐵匠世家,爺爺和父親都以打鐵為生,據老人們說
  • 懸崖邊的鐵匠鋪(民間故事)
    在鐵匠行業,太上老君被奉為祖師。我聽三炮的父親講過,農曆二月十五日是祖師的誕辰日,在早年,鐵匠們要息工三天,為祖師爺做會慶壽。這一天他們要講行規,論手藝,吃壽酒,有時還要在祭過祖師後支起爐子進行打鐵比賽。浮雕有些風化,缸體上沿已被鐵鉗等磨出了幾個大彎彎,像一道灰色波浪,看上去有些年頭了。水缸裡面裝有一半的水,這水黑黑的,發出一股奇特的怪味,這是火與水長期親吻的產物,說是含有多種礦物質,淬火最好。
  • 靈武「刀王」吳天惠和他的鐵匠鋪
    偶爾,一陣叮叮噹噹打鐵的清脆聲音飄出屋外,尤如老鐵匠赫赫聲名一樣,迴蕩在城郊周圍,都很響亮……因為城市建設鐵匠鋪面臨拆遷,吳鐵匠父子倆跑遍市郊大街小巷,也沒租到一間合適的鋪面。從沒放下手中鐵錘的吳鐵匠,看到手頭還有幾批活沒幹完,想到再過幾天就要離開鐵匠鋪,心急火燎地在屋裡轉來轉去。
  • 聊齋故事:熊人後代遺落民間,鐵匠夫妻將其撫養長大反惹禍上身
    張鐵匠夫婦一直在等孩子的父母來找他,可一個月過去了,孩子的父母始終沒有出現。時間一長,張鐵匠夫婦越來越喜歡這個孩子,二人決定將孩子當作自己的親身骨肉撫養,還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張林生。張鐵匠夫婦將林生視如己出,對他很好。
  • 故事:少爺救助鐵匠,鐵匠改良鋼刀,並告訴他,危險時刻要倒過來用
    鐵匠有鐵匠的傲氣,畢竟這也是一門手藝,就更不要說莫三錘是打造兵器的鐵匠了。莫三錘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淪落民間,過上乞討的生活。自己好歹也是吃皇糧的,若不是軍隊被打散了,自己也不會這般的落魄。路過好幾個衙門,但是當他拿出自己的腰牌「隨軍鐵匠總管」,並沒有人相信他,反而將他當成騙子哄了出來。
  • 故事:民間故事:逃荒女嫁周鐵匠
    大壩村也在災荒的區域,村子背靠大山,村裡人可以上山打一些野味及收集一些野草和野草之類的東西充飢,相對其它地方條件好了一些。 村裡有一個周鐵匠,靠打一些農具和餐具為生,如今遇到這樣的年成,自然也生意慘澹。
  • 故事:她是豪門大家的掌上明珠,卻一心想嫁街頭打鐵的小鐵匠
    接過她的包裹,他問:「我……我們這算不算私奔?」凌雙雙瞪著他,惡狠狠,「你想得美!」其實說起來她和單小吉也算是青梅竹馬。她家在街尾,他師父的鐵匠鋪在街頭。她還沒怎麼懂事就開始學武功,剛會走路就跌跌撞撞去鐵匠鋪給自己打兵器。偏偏那天只有單小吉一個人在,八九歲的孩子,一本正經學大人說話:「師父不在,要打什麼跟我說也一樣。」
  • 姥爺的傳奇一生:鐵匠師傅想讓姥爺做他家的上門女婿(三)
    昨天講到姥爺初來乍到鐵匠鋪子,被人看了個大紅臉。雖說我姥爺也跑了大半年的江湖,見過一些世面,有點啥事還能沉住個氣。可是有個毛病,就是一和女人說話愛臉紅。「這毛頭小夥子,臉紅起來看著還挺老實喜人的。」鐵匠師母對鐵匠師傅悄聲說的話,讓他在旁邊給聽著了。「即然師傅一家待見咱,那就好好幹吧」。
  • 姥爺的傳奇一生:遇貴人引薦學手藝,對鐵匠的女兒暗生歡喜(二)
    自己現在身無分文,眼下是趕緊找個活路,掙上點盤纏錢,才能說回家的打算。那老大爺看我姥爺說話有章法,就有心幫一把。說小夥子你看這樣吧,我們村西頭有個鐵匠鋪,那裡聽說缺人手,我等會兒領你去看看。我爺姥爺一聽,那真是感激萬分,百般致謝。最後大娘還找出來一身他兒子的衣裳,給我姥爺穿上。
  • 鐵匠無意中救了一小蛇仙,不計回報,蛇仙報恩,保他富貴平安一生
    鐵匠王二小就是,他有一個打鐵的鋪子,為人也好,為別人打鐵重來不做虧心事,而且對人極好。村子裡的人也都願意到他這裡打鐵或者是做一些農具。有時候看到路邊的乞丐,會慷慨的送上一些銀兩。這日,鐵匠要去城裡買一些東西,路過一個偏僻的小路時,發現一天蛇盤恆在一棵樹上,奄奄一息。蛇身三寸之處,明顯有個大口子。鐵匠本就心善,看見這蛇傷成這個樣子,顧不得其他,便找來草藥,將受傷的蛇傷口處敷上了草藥。便走了。
  • 故事:木匠祖師爺是魯班,你知道鐵匠祖師爺嗎?二人曾經是死對頭
    不過饒是如此,魯班先生也不是沒有對手,因為鐵匠的祖師爺就不是他。那麼是誰呢?據說也是一個來頭不小的人物,他就是太上老君。有人說這就是老子李耳。魯班心頭卻不高興,心頭想,這個李老者還有點日款貨吶,我和你都是新生活各過各的,再說你年紀一大把了,成名又久,居然不顧自己的身份,戲弄我的徒弟娃兒,這不是為老不尊嗎?
  • 劉象海原創小說丨從鐵匠到火車司機
    有一天的中午劉東嶽放學回家吃午飯時他父親對他說:「我要去趟濟南,你能跟我一起去嗎?」東嶽一聽父親說去濟南,他高興萬分,滿口答應說:「我一定跟您去濟南,我不知道濟南是個什麼樣子,那裡一定比咱家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吧。」他父親笑著說:「傻孩子,那裡要是不好我能領著你去嗎?」父親接著說:「你知道去濟南到那裡路程有多遠嗎?到那裡要走旱路一百多裡路呢!」
  • 故事:鐵匠途中撿銅錢,夜裡被怪響擾醒,妻子無心之舉幫了他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70期,喜歡看民間小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謝謝!作者/小田鄭江,宋朝時期的一名鐵匠。已到花甲之年。他家住平成縣的一個小村子,這裡離縣城約有一柱香的步行路程。前些日子,鎮上李大財主僱傭他給家裡打些鋤頭。因臨近年關,李大財主只給工期10天,不過報酬倒是不菲。鄭鐵匠足不出門,開始趕製這批鋤頭。操辦年貨之事便落在妻子身上。妻子王氏除了買些魚肉外,還順便買了些門神、財神貼畫,晚飯前王氏便貼好了。
  • 小說:乾爹60歲娶新媳婦,村裡人調笑我:老大不小,啥時候找個?
    「把她給我扔到車上去!。」說著,疤三兒便讓我抱著女人的上身,自己抓著女人的雙腿,往驢車上抱。我抱住了女人鼓鼓囊囊的大紅襖。這是我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如此接近女人,她的溫度穿過紅夾襖,溫暖著在冬夜裡快要凍僵的手心。那溫度一直往體內深處傳,傳到心中那最柔軟痒痒的地方,滋養著那時不時就會萌生的陣陣衝動。「放開我,你這老不死的醜八怪!」
  • 父親打牛,我埋怨說:一向溫順的小黑牛,父親咋捨得忍心打她呢
    父親節來臨時,我記起父親作為勞動者的形象。父親和牛結下了不解之緣,故以此文作為紀念。在土地剛下戶的當兒,我們家分到十幾畝地,父親多數時間在外地工作,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姐妹6個人,守著家。每到農忙播種或搶收時節,父親就會回家打突擊,因此,我家的牛,老黑就成了父親的好幫手。父親是獸醫,更知道牛的金貴。
  • 我的父親是個農民,不懂什麼是父親節
    所以他用打我的方式,逼迫我認真讀書,只願他女兒將來生活的輕鬆容易些。PART 04我的父親是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卻告訴女兒女孩也要上進。 當別的父母說女孩不用太努力找個好老公就行時,我的父親告訴我女孩也要上進,要努力,要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