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傭工敲詐主母引禍端

2020-08-28 鎮紙


明代河池縣小民俞厥成家境富有卻惜財吝嗇,娶了媳婦鮑氏。鮑家比較窮苦,俞厥成卻一點都不願意幫助老丈人家,即便是偶爾上門求借,他也是分文不給。


鮑氏經常背著丈夫私下接濟父母些穀米,讓家裡的傭工連宗給送過去。這連宗是個奸猾刁鑽之徒,得知鮑氏是私下接濟娘家,到後來再讓他送穀米時便故意使壞,鮑氏一連三次要送的穀米都被他私自囤積下來。


等到俞厥成有次出遠門,連宗突然闖入鮑氏房中強行摟抱不放,並且威脅道:「我為你運送穀米甚是辛苦,今天你必須跟我歡好一次,以後任憑你差遣,絕對不會有半點猶豫。」


鮑氏哪會願意,一邊掙扎一邊呵斥:「我讓你去送穀米,每次都好酒好肉相待,哪裡虧待過你?你怎敢如此無禮?我明天報告主人,看你會有什麼下場!」


連宗說:「你偷偷送給娘家的穀米都被我留下來了,並沒有送過去。明天我先到主人那裡告你私自接濟娘家,就算你告·我·強·奸,主人也未必信你,到時我只說是你被我發現以後故意誣賴我。」


鮑氏被連宗要挾,怕他真去告訴丈夫,現在有穀米作為證據,丈夫又是個小氣吝嗇的人,必定會被打罵或者逐她出門,雖然能告他·強·奸,沒有證據丈夫未必會信。連宗眼見鮑氏抵抗減弱,趁機奸·汙了鮑氏。


一朝得手,連宗越來越大膽,時不時就威脅鮑氏就犯,奸謀得逞,運送穀米也越發勤快。同時連宗也發現,鮑氏下·身·私·密·處有一顆黑痣。


2

到了冬天,俞厥成帶著傭工連宗去收租,到了一個叫支秩的佃戶家。支秩與連宗是姑表兄弟,加上主人也來了,於是就在夜裡備下了酒席。


酒喝到盡興時,三個人不知怎麼就聊到了卜卦相面以及身上生痣的話題上去了。俞厥成說:「凡是女人私·密處旁邊有痣的,非富即貴。」


連宗這時候也喝多了,隨口應和:「你家娘子那裡就有顆痣,果然是嫁給了富貴人家。」


支秩看了看俞厥成,發現他臉上依然帶著笑容,心想連宗怎麼知道這個,肯定是跟主人的妻子有奸·情呀,當然他沒敢說話。


連宗的話早就進了俞厥成耳朵裡,俞厥成怎麼可能想不到這一點,心裡怒氣升騰,但他卻佯裝什麼都沒有聽見,把話頭引到別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俞厥成對連宗說跟別人有約,租子沒收齊也得趕回去。


回到家,俞厥成就把妻子找來逼問:「你是什麼時候跟傭工連宗有的奸·情?」


鮑氏聽到這話,心裡怕極了,但她依然強裝鎮定的說:「哪有這事?」


「還敢瞞我!昨晚在佃戶家喝酒,說起女人私密處旁邊有痣必定大富大貴,連宗立即說你娘子也有。你要是跟他沒奸·情,他怎麼會知道?你好好跟我說實話,我自有整治這奸·賊的法子,不然我把你兩人都弄死。」俞厥成說。


鮑氏見隱瞞不住,哭著把前因後果講了一遍,苦苦哀求道:「我被他要挾,現在已是後悔不及。如今甘願受你打罵,任憑你再娶一名妻子持家,我願為奴為妾,終生不怨。只求別把我驅逐出門,別讓人知道我失節,也別把我嫁給窮人家跟著受苦。」


俞厥成說:「如果事實果真如你所說,你算是被他逼迫,依律女人罪不至死。就按照你說的,我另娶一妻,把你降為奴婢。但是我咽不下這口氣,今夜一定要將連宗那賊子置於死地,你置辦些酒菜引他來吃,然後除掉他。」



鮑氏哪敢不從,置辦好了酒菜。俞厥成叫來連宗,說連日奔波大家都辛苦了,請他一起喝幾杯。俞厥成有心算無意,很快就把連宗灌倒。


俞厥成把醉倒的連宗用麻繩綁在長板凳上,推醒後說:「你逼·迫主母成·奸,今夜我就要殺了你。」連宗酒雖然還沒完全醒,但也知道辯解。


俞厥成又說:「她已經什麼都認了。」鮑氏在旁邊指認了連宗,把事情從頭又說了一遍。


連宗見無法抵賴,借著酒勁說:「你既然已經認了,我死了也不冤。」


俞厥成隨即用溼布堵住連宗口鼻令他叫不出聲來,又蒙上他的眼睛,用利刃在他肋下鑿開一個小孔,然後迅速用開水灌進傷口,防止血液流出。沒多大功夫,連宗就死了,俞厥成解下綁縛的繩索,將其丟在床上。


第二天,俞厥成派人去找連宗的弟弟來,說是連宗因夜裡突發中風而亡。連宗的弟弟連宗找到表兄支秩,一起去收殮連宗·屍·身。


支秩對此有所懷疑,就對連宇說:「你大哥前日還在我家喝酒,當時看他身體還非常健壯,怎麼會突然中風?」


連宇說:「中風跟強不強壯沒什麼關係。」


支秩說:「這你就不知道了。你大哥前天喝酒的時候說出主母隱私,俞老爺當時臉色就變了,今天人就死了,怎麼知道不是被毒死的?到時要看看他身上有沒有異常情況。」


二人來到俞家,詳細查看連宗遺體,發現肋下有一個小口,連宇說是俞厥成謀害了自己兄長。俞厥成不由分說,讓人把屍體抬到連家去,並指責說:「是你自己做了假傷口想訛詐我。你說是被我謀害的,隨便你去告。」



連宇則立即奔赴縣衙告狀。狀告為殺命事:


土豪俞厥成橫行鄉裡,我兄連宗在他家做傭工,偶然間衝撞了他妻子,其妻子便捏造被我兄長調戲。俞厥成相信之後綁住我兄長手腳,被他用利刃在肋下鑿開一個洞而死。傷口明顯,支秩可以作證。請求老爺親自勘驗,讓兇手償命。


俞厥成也寫了狀子來到縣衙,狀訴為刁佃仇唆事:


陰險惡徒支秩,欠下俞厥成三年佃租,折合銀子二兩四錢,經多次討要仍然拒不交納,以致心生怨恨。今年僱工連宗中風而死,唆使表弟誣告俞厥成謀害人命。傭工只是一個貧民,有什麼理由謀害?縱然偶有衝撞,小過可罵,大過可告,何須殺人。攀扯出俞厥成的妻子,無非是故意陷害。請求老爺親自檢驗有沒有鑿脅傷痕,真偽立見。上訴。


3

縣令黃老爺將人拘來審問,檢驗連宗屍體,果然在肋下發現傷口。只見傷口處的皮肉是白色的,創口四周並沒有發現血跡。


黃縣令拿出《洗冤集錄》指給連宇、支秩、俞厥成三人一起看,說:「凡是生前刀傷,傷處有血印出來,創口有血色而且呈現鮮紅色。如果是死後用刀割傷,傷口處的皮肉是白的沒有血色,因為人死後血脈不行,所以是白色的。肋下雖然是致命處,但創口處肉是白色的,可見分明是你在人死後做的假傷口。」


支秩說:「連宗說主母隱私處有痣,第二天就死了,肋下又有傷口,因此可知俞厥成疑心連宗與他妻子有奸·情,所以故意殺人。」


俞厥成說:「凡是富人家的妻室,都羞於見官上公堂,他故意攀扯出我的妻子,小的用盡銀兩收買官差,才得以讓妻子不必上堂。現在又指出我妻子隱私,讓我難以自證,企圖迷惑老爺,真是奸詐小人。」


黃縣令說:「狗奴才不知律法,如果說與主母有奸·情,他該當斬首。如今只要分辨傷情真假,不需要問有沒有奸·情。」


黃縣令宣判:傭工連宗中風而死,與主人俞厥成何幹?支秩拖欠佃租,挾恨教唆,連宇聽信讒言誣賴他人。將支秩打二十板,擬定誣賴教唆罪,追三年佃租給俞厥成,連宇也打二十板,擬定誣告罪,兩人皆判處徒刑發配。俞厥成無罪。既然謀殺是假,奸·情絕對沒有。


4

這是樁冤假錯案,縣令拿出《洗冤集錄》證明傷口是死後形成,但是,使用利刃在肋下鑿開小口時馬上拿開水灌入的話,創口周圍皮膚和肌肉組織應該有被燙傷的痕跡才對,怎麼可能驗不出來?


況且,刀刺進人體的時候,血液幾乎會同時噴濺出來。利刃在肋下鑿開一個小洞,同時馬上開水灌入以阻止血液流出,怎麼鑿的?一邊鑿一邊澆上開水?這在實際操作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猜測一下,造成這樁冤案至少有三種可能:


一、縣令能力不足經驗缺乏,只會照本宣科,不懂實際檢驗勘察,剛愎自用以致錯判。


二、縣令收了俞厥成賄賂,將既不懂律法也不懂法醫常識的兩個小民判了流徒。


三、縣令不聽支秩、連宇一方辯解,是他已經看出實情,但因痛恨連宗一個傭工膽敢與主母發生奸·情,認為他本就死不足惜,這才故意放過了俞厥成。


——END——


相關焦點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知縣判陷害主母
    我家主母持家極其嚴格,每晚都與奴婢巡視各個房間,都鎖好了才去睡。縱然是有人想出來調戲她,也有奴婢在身旁。」堯燭問:「你的房間也來看過?」鄒福答道:「當然來過。」堯燭又對鄒福說:「既然你不肯引我去,那我教你個法子去·戲·她,將來得了手,可不要忘了我呀。」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弟弟霸佔兄產(二)
    彭知府判:手受寄金,豈錙殊之可昧;義無苟得,難生死而不移。惟取寄如攜,偉哉曩賢高誼。闞敞受長官之託,過數而還。其孫京郎,領鄉人之資,如期而付。其於少取寄來之、來式,彰庾詵之賢聲,久讓故人之金,自致包公之義判。今趙懌貪婪在念,道義無聞。同氣懿親,時以宦囊明託;機心負侄,視為家用私藏。不以道而得之,輒試攫金之手;因其來而取也,似甘攘雞之衍。六千受寄於兄,原非可隱之物;一介不還於嫂,自誇幸得之歡。似此欺生負死之徒,真是不仁無義之輩。據律應比盜贓而減等,念親姑追給主而從輕。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胡縣令偏袒惡少
    主母叫我去買火瘡膏藥,我得趕緊去。」杜若佳說:「要買火瘡膏藥,這幾條街上就屬我家的膏藥最好,貼上去又涼又舒爽,跟我來,我賣給你。」桂花從藥店買了膏藥回來,主母見她出去這麼久,立即罵道:「藥店這麼近,怎麼去了這麼久?必是你到哪裡與人偷情去了。」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李知府判爭兒子
    衙役引兩人來到堂上,李知府說:「如今孩子已死,你二人也不必爭了,下堂去吧。」想昔孤雛之失道,何弄彀雀之離巢。趙奉伯雖買自棍徒,原非販賣,但認於親父,理合送還勾姓。非趙宗,豈楚方而楚得。人心合天道,自塞馬而塞歸。胡乃執迷,坐生訐訟。及至謬傳詐死,全無悲心;便非屬毛離衷,故不濺淚。爾不予人之子,人安親汝為親。骨肉重完,一郎自歡。有父箕裘可紹,勾老豈恨無兒。思移異姓以承宗,奉伯宜加深罰;姑念辛勤於撫字,計功且示薄懲。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石佛顯靈
    尚謙說:「我奉軍門之令,一來是為了到寺裡拜佛敬香,二來是查勘石佛降世說話是真是假,麻煩列位到時候與我同行。」怪誕不經之說,布在裡間;荒唐謬戾之談,蕩人耳目。應報未來之靈弄,預定有準之吉兇。使幸福愚民,瞻奉靡及;至風聞官長,禮拜有加。亂民之惡無窮,惑世之奸滋甚。黃巾紅中之禍,並起邪途;大巫小巫俱投,方快人意。為首者即時議絞,為從者千裡遠流。」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攛掇丈夫盜獵犬
    這步奮的媳婦讓丈夫去盜犬,又洩露給別人知道,肯定是外面有了相好的,故意引丈夫犯法,馬上將暨氏拘來上了刑。暨氏受刑不過只得招認與鄰居終度有姦情,故意陷害丈夫犯法,以求丈夫能把自己嫁出去。裴縣令隨後又把終度拘來,也都一一招供。裴縣令將暨氏與終度重責八十,按通姦罪論處。——END——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爭耕牛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縣令查偷雞
    狀告為盜雞事:畜養之利,民生所資。盜賊之風,王法所禁。金在衡家有雄雞,被賊人暗地裡竊去。偷雞之事,已然成風,若不剪除,民難畜養。祈求老爺差皂吏捕快,逐戶搜捕,找到贓物,枷號示眾。懲十儆百,以清盜風。上告。縣令夏老爺看了狀子,吩咐皂隸:「幾次偷雞都是婦人所為,凡是金在衡家左右前後十戶人家,無論官民婦女,全都拘來審問。如有不到者,便是偷雞賊,依律賠償,枷號示眾。」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梁知縣判道認婦
    可這紀其功還真是個奸狡之徒,早已想到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竟面不改色的說:「嶽父大人您可真是不仁不義啊!您貪圖他家富有,嫌我窮,又收了他的賄賂,不說句公道話,反而做偽證誣陷我。就算不念及當初半子之情,也不怕舉頭三尺有神明嗎?」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杜知府察誣陷繼母
    商稱對自己的媳婦司氏說:「你丈夫我生在這豪富之家,從小到大就受不了別人的氣,現如今有繼母在家裡,事事處處與我做對,放不開手腳。」司氏知道商稱又想到什麼損招了。商稱接著說:「等來年過年,我給她拜年敬酒,你在旁邊斟酒,等她回賜我酒,你把毒藥放在酒裡。到時候我就說她要毒害我,把她告到官府。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呂分守識賊詐喪
    封豕長蛇,廣結眶眺之輩;草狐莽鼠,大張羽翼之徒。期百足之難僵,召飛蛾而爭赴。謀施空舍,已逃廣漢之捕誅;計渡長江,欲效楊公之劫掠。白衣搖擼,潛形蒲渚之間;紅帛蓋喪,藏器柳中之內。使時堪乘,便出沒而掠商賈之舟;倘勢可為,奸往來而奪海陸之貨。郭解翩躚於炎漢,厲由此階;元達橫放于田齊,惡從茲釀。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熊主簿智擒盜匪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李縣令分辨假傷痕
    段馬、澤車不學少遊之處世;長蛟、白虎卻為周處之初年。況在井裡交遊,宜以謙和第一;矧當鄉鄰宴會,更須恭讓為先。爾乃無忌肆言,恃拳勇而凌懦弱;侈心好騰,敢罵座而撻舒瞻。折其體,傷其膚,毆人而鄰於死;深乎情,厚乎貌,妝傷而恣乎欺。掩偽飾真,既難眩司刑之察;好勇鬥狠,將無貽父母之一。第以手足傷人,辜宜保乎二十日;酌其湯藥扶困,銀姑罰乎一兩全。莊醫縱結未真,情非有弊;項騰雖勝親弟,罪無並加。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僧人藏私鹽誣陷農婦
    武知府判決:江可汲身為捕卒卻以職務之便嫁禍他人勒索錢財,發配到驛站去充驛卒三年;僧人道覺身在佛門卻為虎作倀食民膏血,念在不是主犯,得贓銀不多,從輕處罰,施以杖刑,勒令其還俗。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商知府判母親告兒子
    現今王欽生父親早已亡故,應該只是腦子有毛病胡說八道,怎麼能以詐稱親死之律擬定絞刑呢?應當從輕處罰。王欽生總算活著出來了,有這麼一回,估計以後再不敢幹涉母親,只是不知道這對母子以後會怎麼相處。這個案子很沒意思,根本不能算是個案子,只是因為封建王朝講究倫理綱常,才會出現這麼一場荒謬的訴訟。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唐縣令判盜盤碗盞
    繆奪說:「京存質奸柳渭之妻,被柳渭捉獲,怪疑是我主使,所以唆使主人告我是賊,以報私仇。如果是在偷了臺盞被他遇見,為何當天不立即搜出來?」唐縣令說:「鄉宦的家人,奸人妻小但是有的。但是他親夫都沒來告,姑且不予追問。說繆奪是竊賊,這是蔡鄉官告的,不是京存質能左右得了的。蔡鄉官平日是個忠厚君子,不會隨便誣陷你。」遂即給繆奪上刑,繆奪就是不招,只能先放下來。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唐縣令判婦盜瓜
    瓜熟之時,前村有個婦人盛氏抱著三歲的兒子從瓜圃過,順手摘了一個小瓜給她孩子吃。瀋陽和看到以後把盛氏攔住,說:「你偷我的瓜,要帶你去見甲長,照價賠償。我這裡立有規矩,凡是偷一個瓜罰銀子一兩。」昔聞梁縣令瓜畦不禁楚客之份,世羨義瓜亭老圃能為蒙正之贈。汝瓜獨吝於摘與,人替豈易於輕投。以一介而起爭,纖細殊為可鄙;藉滿筐而誣告,刁頑尤可生憎。審原告與被告,較一瓜於一簪。量盜贓與騙髒,問孰多而孰少。汝道鄉盟孔固,犯禁者罰滿一金;我謂國法尤嚴,誣告者罪加三等。」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弟弟霸佔兄產(一)
    乞求知府老爺向小叔子趙懌追回亡夫俸祿銀子,以保幼子活命,使孤寡楊氏有安身之處。急迫告訴。」而弟弟趙懌也到知府衙門告狀。楊氏說:「小婦人忝為朝廷命官之妻,若非不得已,怎會願意拋頭露臉,告到公堂,不僅是在羞辱亡夫,更是玷辱朝廷。今日告狀實在是萬萬不得已。亡夫在知縣任上的時候,小叔子趙懌來過三次,每次都會交給他大批銀子帶回老家。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但卻是我親眼所見。
  • 故事:皇明諸司公案之舒道臺計捉鼠賊
    你等身為巡捕,府內盜賊猖獗如此,捉拿盜賊是你等分內之事。限你們五日內揪出盜賊,不然以後就不要再做巡捕了。」三位巡捕甚是驚惶,各自回去召集手下捕頭、快手,命令道:「林鄉官家裡被盜走千餘兩銀子,如今舒老爺吩咐下來,限你們三日內抓到盜賊,不然定要打死你們。都是你等和盜賊通同作弊,所以盜賊才會如此猖獗。讓你們做捕快真是浪費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