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女性追求平等的道路

2020-09-06 林裡葉落



這兩天我看了張愛玲的金鎖記,我當時是斷斷續續地看的,一開始的時候覺得太難接受了,七巧她本來是個很好的女生,卻因為家境不好在婆家處處受排擠,癱瘓的丈夫什麼也幫不了她,但是她天天得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他。因為自身家境的問題就連下人丫鬟也沒把她放在眼裡,雖然這其中也包括他丈夫在家裡也沒什麼地位,慢慢地,她的脾性都開始變了。


她與三弟有曖昧不清的關係,但是最後還是因為利益而撕破臉皮,後來就主心力都在孩子身上。


媳婦是她自己給兒子挑的,但是費盡心機離撥兒子與媳婦關係的人也是她,最後兒子經常逛窯子不回家,娶個小妾讓他穩下來的也是她。


長安年長了沒有嫁人,她又說她,但是待到長安有了喜歡的人,她又千方百計地拆散人家,最後終於都如願了。打罵丫頭,認為惡就是最大的。後來弄得大家都那麼恨她了,為的又是什麼?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的心裡真的像在切檸檬一樣,得用手半遮住眼睛,酸的氣味已經到了鼻子了,再不能讓它也酸到眼睛。


七巧她不幸福,終於也都把兒女的幸福也毀了。有時候我真的沒法理解這種心情啊,就像《雲巔之上》的簡兮說的一句話,被欺負了,翻過身來,就要去欺負別人麼?是把命運對她的不公都發洩在別人的身上,讓別人承受同樣的苦難,然後心理才有了著落,才有了那麼一點不焦慮的安全感麼?



金鎖記的另一個女主角霓喜從小就被賣做別人的老婆,可是卻是極度不安的,有可能下一秒就被拋棄,她替第一任丈夫生了兩個小孩子,但是他們之間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她為這個男人付出了那麼多年的青春,想極力爭取和扶正她的位置。可是她被掠奪得太多,而又得到的太少。


丈夫去哪都不願帶著她,不能讓別人知道她的存在。可是只要她跟別的男人在一起說說話,就會被毒打一頓。梅臘妮師太雖說是她來往很密切的朋友,卻總在她背後她丈夫面前嚼舌根,後來就導致了她被趕了出去。複合無望時想勾引前夫的表弟而被拒絕。後來跟了一個將近五十的老頭,但是她又背著老頭跟他的門徒好,老頭其實在鄉下是有家室的,後來他死了之後,親戚都上門來了,她的東西都被搶了,又被趕出家門。之前那個門徒已經背著她去了媳婦了,她又被拋棄了。她存放在認識的姐妹那裡的首飾又被那姐妹吞了,直接賴帳。


但是霓喜就是一條寄生蟲啊,她帶著幾個孩子,離開了男人就活不了了。她通過一個乾姐們認識了她所工作的主人,一個英國人。因為之前第一任丈夫的工作都是跟一些外國人打交道的,她也會講些英文。此時,她已經懷孕一個月了,把那孩子賴在英國人身上。



日子過得好像還挺不錯,英國人對她很好。當然了,只是各取所需而已。英國人當時很喜歡她,而她已經過習慣了使喚丫鬟和揮霍炫耀的日子。她收買手下,時刻留意英國人是否有交往的女人。她身邊那些姐妹朋友都是見利忘義,落井下石的,但是她為了炫耀顯擺還是繼續和她們交往。


後來英國人要娶同是英國人的老婆了,當然就直接把她拋棄了。她糾纏不休,不依不饒,甚至抱著他們共同的孩子在他面前打孩子,可最終英國人還是離她而去。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在那個時候,人命真賤啊,她的第一任和第三任丈夫都可以不管不顧孩子的死活,然後拂袖而去。


最後她的第一任丈夫的表弟,也就是之前那個她引誘不成的男人來提親,她心裡暗喜,誰知道人家是看上了她十三歲的大女兒,她才發現自己真的是老了。結局沒有說,她同意還是不同意。


但是霓喜現在無依無靠的,又帶著五六個孩子,如果有了表弟的幫忙和支助一切就都好了很多,她是寄生蟲,是離不開男人的,最終會不會把女兒的幸福送上呢?好難說啊。


其實這裡面的所有女性也都是一樣的悲慘的,可是就算本來就悲慘,女人還互相傷害,見不得誰比自己好,沒有真正的朋友。



我跟書友討論這個的時候,我說,天哪,要是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肯定會選擇去死的。她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活法,那麼多人都這麼活下去了,也許你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能活下去了呢?畢竟當時的思想毒害可是覆蓋得很嚴重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而活,而思想受環境影響,隨時代而變遷。


還好現在好很多了,但是女生在追求平等的道路還是很遠啊。像現在,找工作很多的男生優先,有一些更甚是是男生的話就直接錄取都不用面試了。很多長輩都覺得女孩子不用讀很多書,也不用很拼命工作,只要找個好的老公就可以了。然後餘生在家相夫教子,洗衣做飯,柴米油鹽,再之後就是幫兒媳婦照顧孫子,滿臉油光,身材臃腫。丈夫出軌,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的臉面,忍忍就過了,把青春熬成渣啊。


還有那種渣直男的直男癌。男人多睡幾個女人是風流少年郎,女人多睡幾個男人就是千年老破鞋。我們提倡兩性平等,要求女人上得廳堂入得廚房,肩能挑手能提,養得了家帶得了娃。真這樣子還找男人幹嘛,養條狗啊!發生騷擾事件,女生又會被責怪太騷肯定是穿得少引誘人犯罪,反而錯的是受害者了。


七巧和霓喜其實不是沒有抗爭過,最終還是屈服於殘酷的環境和可怕的輿論中,只能隨波逐流。


但是現在的我們卻不一樣,女性追求平等的道路雖然還很長,過程很難,但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豆瓣8.2分《妻妾成群》:大宅門裡的女性悲劇
    讀蘇童的《妻妾成群》的確讓人感受到平鋪直敘又撲面而來的冷靜,以及用女性為第一視角所看見的在封建社會男權主義下的社會問題,而蘇童又另闢蹊徑的表達出對女性的傷害不僅僅是傳統禮教的束縛,更有甚者或許是人性、女性本身。
  • 《金鎖記》的曹七巧:被無性婚姻扭曲的女人
    金鎖記》我讀起來尤為印象深刻,她並不像祥林嫂一樣家徒四壁,是那種赤裸裸的悲慘,《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她是帶著黃金枷鎖,吸著大煙,痛苦的賠上了自己的一生的人。曹七巧只是封建女性形象的一個縮影,她的悲劇是時代所造成了,她悲劇的來源便是她作為一個女人卻要追求金錢,追求權利,追求愛情。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貪婪女人的瘋狂史
    七巧,作為封建社會底層出身的女性,她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寄希望於命運的眷顧,然而命運並沒有優待她:父母早逝,哥哥為了錢將她賣給殘疾人做妻。畸形婚姻下,情感無處寄託、欲望無法滿足,再加上封建家族內的勾心鬥角葬送了七巧所有正常的情感,讓她在瘋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金鎖記》:原生家庭的缺愛缺錢讓曹七巧一生都被鎖在黃金之枷
    錢和愛可以說是張愛玲一生中不曾改變的內心訴求,因此呢,我們看到他在多篇小說中塑造了經濟拮据,又得不到家庭關愛的悲慘女性形象。比如說半生緣中的顧曼璐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等等,你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些女主角身上幾乎都有一個缺錢少愛的坎,內心都有著對錢和愛的渴望。張愛玲這種對個體情感的關注也使得他的作品超越時代經久不衰,金鎖記不僅被改編成了影視劇,搬上熒幕,也被改編成話劇在舞臺上反覆上演。
  • 從《金鎖記》中美麗而蒼涼的手勢中,感受張愛玲的寫盡人性之惡
    翻譯家傅雷儘管對《傾城之戀》有微詞,但對《金鎖記》卻表示欣賞,肯定了這部作品具有深刻批判社會的文學意義。「《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正如張愛玲為此回應傅雷批評《傾城之戀》而寫的《自己的文章》中道:「極端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
  • 平等不是用來調侃的
    這說明,人人都願意得到平等的對待,表現出來的就是追求「態度的平等」。本質上指的是人格的平等。在造物主面前,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人們普遍接受的觀念之一。就是說,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應該是平等的,是一種客觀要求。平等是人應該持有的態度:一方面,這是人之為人的標誌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現代人自身素質的一種體現。就人的感覺來說,社會廣泛存在著不平等。這是人的主觀認識。
  •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張恨水先生筆下的女主角冷清秋是中國傳統女性與現代女性的完美融合,她的身上,不僅有傳統女性的知書達理、大方端莊,也有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和追求。 清秋被總理府的七公子金燕西一見鍾情,在金家少爺展開瘋狂的追求後與之相戀——結婚——分手,這樣一個宛若清泉的女子雖遭遇了「齊大非偶」的悲劇,但是我們仍能從她身上看到性格堅韌、獨立自省、追求自由平等的現代女性意識的覺醒。她的命運不只是她個人的命運,還是那個時代所有受封建思想、渴望衝破枷鎖的女性的縮影。
  • 《金鎖記》:曹七巧身上的這點,值得所有女性學習
    《金鎖記》的主人公曹七巧出生於社會底層,家裡是開麻油鋪的。姑娘時的曹七巧深得身邊的同齡男子的欣賞。然而哥嫂為了錢把她嫁給了當地有錢人家——姜家,做二少奶奶。但我卻覺得她身上有一點值得所有女性學習,那就是她對錢是拎得清的。在錢和感情上,她從不讓錢為感情買單。 一、 分家後,她深愛而不得的小叔季澤來找她談感情時,她沒有被季澤的花言巧語所騙。
  • 「男女平等」可以,「欺騙曲解」不可以!
    除了以女性獨有的優勢——生子這項人類繁衍大事上,可以靠自己努力拼了性命生出個男嗣!然後母憑子貴,可以揚眉吐氣了!,突然發現他們那套以「男尊女卑」的標準被「男女平等」貌似被「和諧」掉了!大到社會變革,小到家庭矛盾,所有人都在追求「平衡」二字,無論是和外面的世界還是和內心的世界!但是不少數「男權們」還想「吃老本」——我需要,就行動!而有了反抗意識的女性,也容易過激「敵化」男性!當然,如今社會,是提倡著男女平等的。但越是強調的事情不正是因為不真實麼?
  • 女性解放的道路,離成功學還有多遠?by the way
    但往往都男權主義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諷刺,這些作品當中的精神都表明,當時社會心態與倫理道德標準,往往都是雙標。1就比如我們這本電影當中,女性人物在男權社會被玩弄的現實的代表。就這樣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在男性主義權色陰影底下的女性同胞,是沒有任何生存的空間。
  • 《金鎖記》:一個女人悽慘的一生,卻也是一代人的悲劇
    《金鎖記》最早發表在當時上海的文學雜誌上,《傳奇》這部小說集出版的時候,被放在了第一篇。這篇小說在當時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傅雷說它是對小說最圓滿肯定的答覆,夏志清說它是中國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悲劇,更多的是一群人,甚至是幾代女性的悲劇。而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 生而平等,是世間最大的謊言
    連死都不能平等,何談生而平等。這世界,給每個人都標了價碼,便宜的人只能往後乖乖排隊。封鎖道路護送靈車,弔唁人群絡繹不絕。更因為道路擁堵,在上班高峰期造成連環車禍,不少死傷。權力,本是為民謀福祉的助推器,最終卻淪為一些人粉墨登場的入場券。而一輩子辛勤工作的楊金彪,生前默默無聞,死後更是籍籍無名。同樣生而為人,待遇卻千差萬別。強烈的反差,映射出透骨的悲涼。在這本書裡,餘華描寫的故事,結合了新聞事件和微博熱點。
  • 《不平等的代價》:愈演愈烈的不平等,會招致怎樣的惡果?
    我不禁想到了《不平等的代價》這本書。——尋租亞當·斯密推崇自私,因為在個人利益與社會效益能很好協調的時候,「個人追求私利會增加所有人的福利,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進行調配」。但如果個人私利與社會效益出現分歧時,市場失靈失效,不能自身消化分歧,就需要政府出面,通過政策,協調個人與社會的利益。
  • 發展獨立自我,女性如何在個體意識和社會環境影響中尋找平衡
    迪士尼塑造這樣的女性形象很符合現代女性社會獨立、經濟獨立的文化背景。雖然在當代有很大一批人還是受到「男尊女卑」思維的影響,這部分思想也給女性在成長、求學、就業等方面設置了重重障礙。但是,當代社會更加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已經從家庭中走了出來,和男人一同承擔起了社會和家庭的雙重責任。女性自我獨立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社會潮流。
  • 《三寸金蓮》與《金鎖記》:同樣是嫁入豪門,結局卻截然不同
    在馮驥才的《三寸金蓮》一文中,香蓮憑藉著一雙絕世小腳嫁到了富商佟家,張愛玲的《金鎖記》中曹七巧也嫁到了姜家,同樣都是貧困人家出身的女子,卻走進了深牆大院,到底靠的是什麼呢?無獨有偶,在張愛玲的《金鎖記》中,同樣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女子,出身麻油店的曹七巧,嫁到了姜家成為了二少奶奶,可她又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呢?「咱們這二爺是個殘廢,當官人家的女兒,誰願意跟他?原本這曹七巧是姨太太,後來想著不能讓二房裡沒個當家的,就乾脆讓她當正房。」
  • 《82年生的金智英》:為女性開一扇窗,世界會更明亮
    職場上,女性在就業時,特別是那些需要與男性競爭的崗位,的確勝算寥寥;即使在相同崗位上,也會出現男性定薪高於女性的現象;職業天花板,更是非常鮮明地暴露出女性在晉升道路上的不易;自從二胎開放後,企業在招聘時都會仔細考慮女性年齡,是否已婚已育,是否有二胎打算。
  • 《怦然心動》:從朱莉身上看女性意識的覺醒
    尤其是二戰後,美國越來越壯大,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廣大婦女的女性意識正在悄然醞釀,她們對獨立與自由的渴望愈加強烈。隨後而來的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影響到了各個領域,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大多強調女性獨立自強的精神和男女互助平等的意識,比如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而在《怦然心動》中,女性意識的覺醒在朱莉的身上也有很好的體現。
  • 由《小婦人》想到:追求愛情、財富、自由的女性,她們都怎樣了?
    三個女孩有三種不同的婚戀選擇,分別是:追求愛情、獨身主義和追求財富。她們的選擇能給現代女性的婚戀觀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她們這樣的女性都是生來獨立、愛好自由的,人生以實現自我價值為終極的追求。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包容性越來越強,對女性的價值也不會以單一的標準去定義,也不會以是否結婚去評判女性的價值。無論是否結婚,你為夢想拼搏的樣子真的很美!
  • 《簡•愛》:是獨立新女性的宣言書,還是「灰姑娘」式的瑪麗蘇?
    從這一點看,簡·愛和夏洛蒂·勃朗特都是敢於反抗女性壓迫,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爭取自由平等愛情的獨立新女性。簡·愛的身上處處有作者的影子,這是一部帶有色彩的小說。他覺得簡·愛與眾不同,她質樸,善良,單純,有愛,獨立,追求自由,靈魂舒展。而不是像其他女子一樣只知道貪圖享樂。這在以嫁人為事業的時代裡,是非常可貴的。因為在當時那種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女性是毫無地位可言的。自由和尊嚴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作者想要反叛的就是這種依附男人,聽命於男人的女性人生。
  • 《傲慢與偏見》:金錢至上的婚戀觀裡,女性要時刻保持人格獨立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獨立的人有很多,她們常常能夠照顧好自身的衣食住行,會儘量不讓家人父母擔心和憂慮。可大部分人缺少的恰恰是屬於精神上的人格獨立,並非只是生活可以自理就會感受到的。而在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筆下就詮釋著伊莉莎白的人格獨立美散發獨有的魅力,同時也讓人們領悟女性意識的最初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