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代價》:愈演愈烈的不平等,會招致怎樣的惡果?

2020-09-09 李笑白

在歐美疫情爆發以前,我一直對歐美發達國家是帶著厚厚濾鏡的。

無論是《老友記》和《走遍美國》展現出的美國90年代,《查理的成長日記》展現出的美國town,《欲望都市》展現出的美國千禧年,都讓2020年的我表示嚮往和喜愛。

自然,當新冠疫情首先在國內爆發的時候,我和朋友們還討論過,如果出現在以人道主義著稱的歐美發達國家,肯定不會出現封城、武漢紅10字這些段子手都寫不出的現實來。

可惜,幾個月過後,我聽到了自己臉頰的啪啪脆響。至於發生了什麼,熱愛衝浪的網友們肯定比我還要清楚得多。

而這場可以用「浩劫」來比喻的疫情,摧垮了多少08年經濟危機以來就岌岌可危的家庭。我不禁想到了《不平等的代價》這本書。

《不平等的代價》作者是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先後在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執教,還擔任過克裡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先後執筆《美國真相》、《全球化逆潮》、《自由市場的墜落》、《歐元危機》、《重構美國經濟規則》等作品。光看這一串串頓號,就知道他的厲害之處。


當1%的人佔據了大多數的財富時——這個大多數,是90%

許多人都知道2/8法則,比如工作中,80%產出來自於20%的工作;社會財富中,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

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比例,真相有時更加殘酷。

《不平等的代價》提到,2010年美國創造出來的收入中,93%進了前1%的人群口袋裡。而在30年前,他們只能得到全國收入的12%。拿離我最近的沃爾瑪超市為例,作為沃爾瑪帝國的掌舵人,沃爾頓家族6位繼承人控制著697億的財富,相當於美國社會底層30%群體的財富總和。

我們都以為社會整體增長,意味著身處其中的所有個體共同增長,可惜現實卻是,雖然全體都在增長,但上層群體增長速度更快,底層增長速度更慢。

這似乎也可以解釋現代人為何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浮躁。想一想,上一輩貧富差距不如現在這麼大,爺爺奶奶頂多嫉妒一下鄰居家豬長膘更加快,又被鄰居羨慕田裡的菜長得好。而現在諮詢之發達,貧富落差之大,你除了知道有人比你有錢,還能知道那些人如何用錢享受生活。

用2010年的數據還不夠刺激,再來看看2020年的世界富翁排名。


不平等的社會是如何產生的?——尋租

亞當·斯密推崇自私,因為在個人利益與社會效益能很好協調的時候,「個人追求私利會增加所有人的福利,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進行調配」。

但如果個人私利與社會效益出現分歧時,市場失靈失效,不能自身消化分歧,就需要政府出面,通過政策,協調個人與社會的利益。

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是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的產物,但真正強化不平等的卻是美國政府,政府有權利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可惜的是,現在所見的不平等,很多卻是美國政府導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們給了上層階級過多的權力。

想要獲得錢,有兩種辦法:賺,或者搶。前者創造財富,後者是掠奪財富。上層人士如何更快、更多、更瘋狂的增加自己的資產,原因就在於他們通過手中的權力,制定屬於他們的遊戲——尋租(rent seeking),即通過獲得大量即便沒有他們的努力,也會被創造出來的財富,而非通過創造財富獲得的應有回報。

也許,另一個詞可以用來幫助理解尋租——抽成。

我外公特別喜歡打牌,退休以後每天雷打不動去附近一個牌館「上班」。我有次進去,發現那裡就是小小的一套房,3個房間加上客廳,總共擠了6張桌子,裡面「雲煙繚繞」,老闆一般不上場,除非實在缺角,一般負責給大家加水填瓜子。水和瓜子免費,他只賺桌子的小時費,以及從贏家那裡抽10%。

打牌是零和遊戲,有輸有贏,至多不過不輸不贏。但牌館老闆就可以避免輸錢的風險,誰來開一桌都一定能賺錢,因為他只抽成,不上場。

《不平等的代價》解釋【租】,是指完全通過擁有所有權得來的收入。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自然資源使用權、專利權,比如最典型的中東石油國家,你如果能以5億的價格獲得價值10億的石油礦藏,這利潤便是100%的。

股神沃倫·巴菲特在他的作品《滾雪球》裡提到過自己選股的標準之一,是看一個公司是否有自己的「護城河」,這條護城河,可以是能產生規模效應的龐大規模,可以是高額又麻煩的客戶轉換成本,還可以形成寡頭壟斷的無形資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租」,無論是特許經營權,還是獨有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或者一定時期的專利權,都屬於高價值的無形資產,是巴菲特青睞的投資標的。


不平等的惡果——公共投資的減少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要想富,先修路,我們談一個國家經濟水平如何,常常提到的是這個國家叫得上名字的企業。但實際上,決定國家發展的基礎,是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

網際網路、電腦、5G手機、無限流量,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都是建立在機架、光纜、電路等基礎設施遍布城市的前提下的。在我們中國,貴州這個資源豐富卻經濟不夠發達的省會,就是典型的道路不通,導致發展受阻,即使能通過網絡宣傳土特產,運出去也要花更多的成本。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好的社會運轉機制是:市場經濟自由發展,政府實當幹預調控,並通過收稅對社會財富進行二次分配。政府用收上的稅以及其他財政收入,投資公共設施、教育、安保等,為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然而美國的現狀卻是反面教材:政府不但沒有實當調控,還出讓大量權力,加劇社會財富流入上層階級。還在稅收方面為其讓步,導致無法有效二次分配。為了消減赤字,甚至減少公共設施的投資。富人不用依賴政府,僅靠支出自己資產裡些微部分,就可以享受公園美景、優質教育、醫療保障和人身安全,而普通人能享用的公共設施卻因為政府無力支持,只能望洋興嘆。

美國以南的巴西,在90年代意識到不平等會帶來社會和政治分裂後,採取了不少有效措施。在當時總統卡多索的帶領下,大筆稅收用於國民教育,尤其是增加了窮人教育經費。

他的繼任者盧拉總統,更是在此基礎上,增加社會福利支出,用於減少飢餓和貧困。社會不安定因素減少,變得更加穩定,也助長了巴西經濟增長。



當美國通過美劇、音樂、漫威電影等文化給我們展示世界大國的實力和先進時,我們還可以通過《不平等的代價》這本書看到浮華光鮮背後另外一個美國。

「階級固化」「內卷」這樣的社會學詞彙逐漸成為大家的常用名詞,當中國社會開始討論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向省會城市傾斜,優質人才資源向一線城市聚集的時候,通過《不平等的代價》這本書,我們能看到這些現象如果加劇的現實結果。

2020年中國的目標是解決貧困人口,這五年間我看著新聞,也看過身邊親人好友的真正扶貧工作,深刻理解國家扶貧的苦心和深意。

相關焦點

  • 「男女平等」可以,「欺騙曲解」不可以!
    不讓我們女子讀書識字,不過是誆騙我們,怕我們明智識事,從而蓋住了男子的風頭,糊弄女子更容易的被騙,過著以男子為尊為上的卑微的日子罷了!深以為然!但到了女性被欺壓忽視了數千年後的今天,曾經那群自以為天之驕子的男性後人們,突然發現他們那套以「男尊女卑」的標準被「男女平等
  • 平等不是用來調侃的
    這樣的態度令我十分驚詫,也引發了關於平等的思考。站在人的角度,一般情況下,有了問題或者矛盾之後,人們會爭論是非曲直。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關注的是問題本身。隨著爭論發酵,常常由於「認為對方態度惡劣」而變成討伐這樣的態度,問題本身反而放到了一邊。所以,常聽見的一句是:跟你說個事兒(或者反映的問題),你什麼態度?
  • 「我不能呼吸」,有沒有一條《地下鐵道》通往自由平等的空氣?
    人類追求自由平等的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從來不是一片坦途。從今天看來,從黑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看來,自由之路充滿著憤怒、血淚、反覆,但我們相信,人類永遠不會停止對自由、平等空氣的追求和抗爭。弱小的科拉拿著一把斧頭,將布萊克的狗舍劈得稀巴爛,並拿著斧頭與「身量三倍於她的彪形大漢」布萊克對峙,藉以向眾人傳遞一個信息:「你可以打敗我,但你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
  • 《動物莊園》: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擁有飽滿的勞動熱情,想要迫切改變,迫切的把動物莊園建立成一個自由平等而美好的王國。於是每天幹勁十足的工作,絲毫不感到疲憊,甚至生病了也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最後,這匹馬終於體力不支累倒了。結局是悲慘的,它最後被送到了屠馬場。
  • 生而平等,是世間最大的謊言
    連死都不能平等,何談生而平等。這世界,給每個人都標了價碼,便宜的人只能往後乖乖排隊。生而平等,是世間最大的謊言。在《第七天》中,可以看到世間萬般的惡。活人對生命的輕視,死人對生活的絕望。伍超為錢賣腎以致喪命,譚家鑫開餐館周旋於工商、稅務而入不敷出。現實的殘酷、冷漠讓人窒息,但活著的人需要活下去的希望,對未來的希望。於是,餘華構建了一個美好的死亡世界,在這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
  • 《金鎖記》女性追求平等的道路
    七巧她不幸福,終於也都把兒女的幸福也毀了。有時候我真的沒法理解這種心情啊,就像《雲巔之上》的簡兮說的一句話,被欺負了,翻過身來,就要去欺負別人麼?是把命運對她的不公都發洩在別人的身上,讓別人承受同樣的苦難,然後心理才有了著落,才有了那麼一點不焦慮的安全感麼?
  • 《簡愛》:獨特的電影用光和鏡頭語言背後,詮釋的是愛與平等
    古堡為什麼會在夜裡著火?半夜起身,拿著蠟燭找尋線索和答案的主人公,正是在這種氛圍下牽引著影片前進。神秘的男主人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光從下邊打上來,照到男主人公的臉上,若隱若現的光影效果裡,觀眾可以看到他心事重重。
  • 《簡愛》:逆襲女主和最慘男主的設定,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平等關係
    不論從出生還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陷入愛戀,在成長的過程中,當他們衝破阻礙在一起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簡愛》在出版後,無疑成為了暢銷書籍,在受到肯定的同時,也遭受到了很多質疑。其中光是相貌平平的私人教師和富有的男主人相戀這一點就足以讓人非議。
  • 網絡小說《前任遍仙界》:阻止男女平等不只是男人,更是女人自己
    我相信,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初戀修成正果的幸運兒,還是不婚不戀的新女性,都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在茫茫人海中尋尋覓覓,經歷了無數錯的人,最終也不一定能遇見對的人。在這樣的尋尋覓覓中,有人堅持要找到真愛,有人迫於壓力匆匆結婚;有人沉湎於愛情的酸甜苦辣不可自拔,有人瀟瀟灑灑把愛情當作錦上添花。
  • 《24個比利》:生命應該被平等地敬畏
    >現在世界上或許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比利」,他們或許可以接受正常的治療和平等的對待當時的媒體對比利的病情誇大其詞,輿論普遍認為比利會對社會造成威脅,卻無人理解一味的否定和精神病院的惡劣環境只會加重比利的病情。司法機關執意將他送到經常有患者被虐待致死的「人間地獄」——利馬醫院,他們的目的顯然是控制而非治療。而面對這一切的比利只是一個在童年陰影的持續折磨下失控的多重人格患者。社會的冷漠,在那段對比利來說無比黑暗的日子裡暴露無遺。
  • 世界以痛吻我,我會像紳士昂首挺胸去面對;為人生而平等而歌唱
    案件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這種審判明顯是種族偏見造成的惡果,但是沒有人出來指證。而後在一些優秀的年輕律師們的努力之下,案件被反覆申訴,2名白人婦女的話變得越發可疑,最終案件被推翻了。面對孩子們的疑問,阿迪克斯這樣回答:因為知更鳥只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們園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衷心地為我們唱歌。
  • 豆瓣9.2,《天生的標籤》:美國黑人能等來黑白平等嗎?
    在讀《天生的標籤》之前,儘管我知道種族歧視是美國的常見現象,卻不很了解清晰的歷史脈絡。對歷史無知,便會不自覺懷著期待,以為未來會如理想般走勢,以為生來平等的價值觀符合全人類,而實際上,當下不過是歷史留下的答案,我們的自以為,前人也曾有,至於我們期待的答案,大約從前人於當下的嘆息裡已可知。
  • 《二馬》:一場跨國戀,種族平等是最大的「門當戶對」
    這樣的情節殘酷而逼真,在二十世紀初,英國、乃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人的評價都帶著強烈的文化偏見和種族歧視,他們相信,那樣一個朽爛的中國,不可能有半個好的中國人。那麼,當時主流的中國人到底是怎樣的呢?一國要是有這麼四萬萬個出窩兒老,這個國家便越來越老,直到老得爬也爬不動,便一聲不吭的嗚呼哀哉了!出窩兒老是民族劣根,是精神痼疾,它不囿於階層和群體。
  • 餘華《第七天》寫盡小人物的悲哀,哪裡人人平等?死無葬生之地
    活在大城市中的「小人物」的死亡被抹去,被遺忘,沒有人會去在意螻蟻是死是活。造成這種狀態的可能是一次強拆、一次火宅、一次隱藏在城市暗處的黑市交易……這本書看完之後,你猶如跳進寒潭中,不至於立刻致命,但時不時會有種窒息感。我們聽過別人的抱怨,自己可能也曾喊過,「活著好累啊」。除了極少數幸運兒,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這就是現實吧,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輕鬆的活著,只能儘量勉勵自己,勇敢點,再勇敢點!
  • 卡羅爾 | 你願意為愛付出多少代價?聖誕節品嘗鹽的代價
    ,我也很好奇作者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不平等的愛剖去女同性戀的外殼,卡羅爾和特瑞絲的戀愛模式套在異性戀上就太常見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孩與一個有社會地位的長者。年輕女孩傾慕長者(可以是外貌、品位、閱歷、財富等等),長者則喜歡和年輕女孩相處的輕鬆,因為年輕女孩總是會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裡,兩者的愛始終是不對等的。
  • 《簡·愛》:平等與尊重不是貴胄的專利
    舅媽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她,說她是一隻靠別人養活的「耗子」、一個乞丐。對於簡·愛來說,頗豪華的蓋茨黑德府裡面溫暖的爐火,也溫暖不了她幼小悽冷的心靈。血濃於水的說教,對她來說,簡直就像一個笑話。她甚至感覺到,就連這座府裡的空氣也極其討厭她。這裡就像一座牢籠,桎梏著一顆十歲的少女心。沒有自由、沒有尊重、沒有愛。「不公平,我要離開這裡」,這句話突兀地彰顯了簡▪愛與生俱來的自尊。
  • 《知否》原著盛紘第四個妾室香姨娘:不平等婚姻裡的大智慧:忍
    她知道自己和盛紘這所謂的丈夫,兩人關係是不平等的,不要說王氏,自己連盛紘的任何一位姨娘都比不上。香姨娘不僅在壓在她頭上的幾個主子面前小心翼翼,即使是府裡的丫鬟婆子也不敢得罪,慢慢的這種「忍」竟變成了一種習慣。
  • 小說:親家來談婚事,婆婆說男女平等拒給彩禮,親家母回懟大快人心
    親家來談婚事,婆婆說男女平等拒給彩禮,親家母回懟大快人心「嫁給我吧。」看著單膝下跪的男朋友,張旭激動的捂住嘴答應了。她與男朋友認識了九年,談了六年戀愛,從校服到婚紗,她等了三年。終於從懵懵懂懂的青春年少到了如今談婚論嫁的時候。可父母雙方到場商量婚禮的時候,她沒有想到,男朋友的母親開口就是。
  • 《三國演義》|平等的潮流:從「國姓」劉、曹、孫看戰爭的作用
    人才學在魏國的興起,得益於曹操,他強調「有才」「有利」,而不單純是「有德」。品藻人物之風,得到統治者的關注,致使人學在三國兩晉時期得以興起。將品鑑人才與品鑑珠寶貨物一樣,變成一門學問,既是進步,又是將人「物化」。
  • 不吃人就會死的遊戲,烏託邦對現實主義到底有什麼意義?
    01、為什麼不平等比貧窮更可怕只要社會存在,就會有貧富差距,階級也隨之而生。但貧窮又迥異於不平等,貧窮關聯一個人缺少的東西,而不平等則直接對接了物質財富的分配原則,指代了有產者與無產者之間的鴻溝。而這個社會一旦不平等,窮人會以富人的生活方式作為參照物,即便相比過去實際生活水平提高了,心懷不滿的心理並不會從根本上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