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舊名西陘,以其位於勾注山以西,即陘嶺之西而得名。史載:「西陘,關名也,在雁門山上。東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歷為中原北境重鎮要塞。
時當大宋哲宗元祐八年秋,雁門關外暮靄沉沉,陰雲四合。一行百餘人迤邐向西而行。眾人中居首者乃一樣貌頗醜的青年公子,錦衣玉帶,面容愁苦;其後百餘人一色皆為女子,正是縹緲峰靈鷲宮部眾。
眾人正行間,一騎馬自前路如飛馳來,到得虛竹馬前,馬上乘客滾鞍落馬,單膝跪地稟道:「主人,屬下探得前面便是朔州,過朔州城向西二百餘裡便是西夏地界。屬下已派人知會留守宮中的鸞天部姐妹躬迎主人回宮。」語音嬌柔清脆,卻是竹劍探路而回。
蕭峰力阻遼帝侵宋,天下英雄齊集南京城救援蕭峰。雁門關外一場大戰,遼帝北歸,並允諾終其一生,不許大遼一兵一卒進犯大宋邊界;蕭峰脅迫遼帝,自感再無面目立於天地之間,亦自盡於陣前(事見《天龍八部》)。
虛竹心傷大哥之死,與三弟段譽灑淚而別,派梅菊二劍知會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各洞主島主各歸原位,自領八部眾女回返靈鷲宮。一路上虛竹少言寡語,心下只感抑鬱難當,但覺世事紛繁,無一而得遂己願。眾女知虛竹心情沉痛已極,卻無人敢上前寬慰,緘語少聲,氣氛沉悶難當。
竹劍直稟報兩遍,虛竹方始從沉思中驚醒,一拂袖間託起竹劍:「返程之事,你與餘婆婆商議便了。」竹劍回道:「屬下領命!」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一旁文川公主見虛竹面容悽苦,言語間魂不守舍,知他重情重義,於大哥之死實無法釋懷,伸手握住虛竹右手道:「夢郎,蕭大哥捨生取義,實為宋遼萬千百姓,不忍見生靈塗炭。逝者已矣,郎君當謹承蕭大哥遺願,倘若就此沉淪,如何對得起蕭大哥在天之靈?」
虛竹悚然而驚。遙想兄弟三人靈鷲宮歡聚之時,蕭峰授以打狗棒法及降龍十八掌掌法精要,並囑他日後勤加修習,待丐幫選出新幫主,務須將其詳加傳授之,以使此兩門絕學不致就此湮沒。
此刻言猶在耳,虛竹默想當日大哥之淳淳教導,殷殷期望,不由得汗如雨下。「原來大哥早萌決絕之念。他知當時之事已無法善終,生亦無歡,死且不甘。他傳我這許多功法精要,是不願讓丐幫絕學就此湮沒無聞,亦是不願中原武林至此中衰,再也無力阻止外族入侵!大哥啊!大哥…」一念及此,心中情難自抑,兩行珠淚滾滾而下。
眾女正行間,忽見虛竹悲傷無己,搖搖晃晃的似欲跌下馬來。餘婆與竹劍對望一眼,急忙滾鞍落馬,拜伏於地:「奴婢伺候不周,請尊主責罰!」眾女盡皆下馬俯伏,人人惶恐,周遭惟聞秋風瑟瑟,卻無一人再敢發聲。自虛竹親掌靈鷲宮以來,眾人均覺這小主人雖傻頭傻腦,然事必躬親,內御肘腋之變,外伸股肱之情,不僅降服各洞各島之禍,更皆結識蕭峰、段譽等天縱奇才;靈鷲宮此時聲威之盛,較之童姥統率之時猶有過之。眾女先前的些微輕視之意,早已換做仰高之情。此刻忽見虛竹做如此狀,惴惴之心卻又暗浮心頭。那「主人」兩字本已諳熟於心,但此刻形格勢禁,人人自危。先尊主童姥御下極嚴,當怒不可遏之時慣說反語,眾女均曾親歷;如今尊主垂淚,那自是錯之謬矣,反之極矣,如何不令眾女惶惶?「尊主」二字自然隨口而出,卻也忘記了現「主人」之淳淳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