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扒扒皇帝為什麼對幾個受寵的宮嬪,賞賜的都是宮中的稀缺東西,而且還把鮮少的東西給了安陵容,而不是甄嬛?按說,皇帝是最喜歡甄嬛的,賜溫泉湯沐浴,椒房之寵,補新婚儀式還有蜀錦玉鞋,這幾個是最為突出的。
賜華妃也就是椒房之寵,能說出的好點的就是這個了!皇后呢,劇中沒有太多的透露,但是估計也沒有幾樣,大多都是好點的不太平常的東西罷了!大家都知道,皇后和純元是親姊妹,純元的死和皇后是脫不了干係的,這點皇帝現在還不知道,一旦知道,對皇后估計就不再是什麼尊重了。
老夫老妻的皇后和皇帝,不是因為太后經常提醒皇帝:皇后是後宮之首,要重視皇后,相信皇帝就是常年在養心殿睡,也不願去皇后那裡。
對於華妃,皇帝是因為忌憚其兄年羹堯的勢力,不想寒了在外平亂的將士的心,也不想失去年羹堯這個武將,一忍再忍,最後忍無可忍,只好連根拔起。
劇開始,皇帝還是真心喜歡華妃的,我認為這時候涉及到年羹堯的因素很少,幾乎沒有。華妃也是很有特點的,會撒嬌,精心安排皇帝的膳食,色香味俱全,愛皇帝是真的。她不是沒有心機,只是太衝動行事了。或許她覺得自己後臺硬,所以做事從不考慮後果,囂張跋扈,雷厲風行。
讓甄嬛小產就是個例子,但凡她肯聽端妃的勸告,少跪一會兒,可能也不會到見紅的地步。甄嬛體內本就存有麝香,孩子不一定就能保住,也是華妃點太低,非要出一口惡氣,最後走到失寵的邊緣地帶。
在一連串的禍事下,她的行為讓皇帝深感為難。皇帝是什麼呀?一個不能讓他感到愉悅和輕鬆的女人,他為什麼要施予他寶貴的寵幸呢?只是他和太后都在意年羹堯的軍權,所以只好對皇后說:華妃心裡是有他的,如果不愛,又何來爭寵呢?讓皇后容忍。直到闖出了更大的禍事後——甄嬛小產,皇帝龍顏大怒,不得不處置華妃。但也沒有降到最低位,依然是華妃,只是一個沒有恩寵的華妃而已。
皇帝最後給華妃的是虛情假意,不由衷不情願的愛,還有就是利用,以及自己一襲私慾的障眼法——假意恢復對華妃的寵愛,讓年羹堯放下戒心,繼續肆意妄為。皇帝在暗處已布下天羅地網,只等年羹堯露出狼子野心,皇帝好一網打盡。
至於歡宜香,對於華妃來說是特寵,整個後宮就她一人擁有皇帝親自調製的香料。在最後,歡宜香卻成為壓死華妃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甄嬛呢,除去上面所說的那些特寵,以後也就是封號方面的了!在甄嬛小產後,她倔強不肯取悅皇帝,致使皇帝失去耐心,被皇后鑽了空子,推出安陵容。皇帝對安陵容的寵愛也有幾樣特別的:蜀錦和金縷衣,這是所甄嬛沒有的。
皇帝曾說過,內務府還有多少蜀錦,都全部賞給安陵容的話。那麼為什麼皇帝要賞給安陵容蜀錦和金縷衣呢?我們都知道,皇帝心裡是有甄嬛的,就算沒有倚梅園甄嬛的蝴蝶復寵,皇帝遲早也會去碎玉軒的。
第一次聽見安陵容在船上唱《金縷衣》,就當著眾嬪妃的面賞給她金縷衣。這金縷衣何其珍貴啊!僅此兩件,一件給了十七王爺允禮的生母,這一件就給了安陵容。
我覺得劇情這裡這樣安排是有一定道理的。處在空巢期的皇帝,為甄嬛的失子難過,去見甄嬛又不受待見。作為一個皇帝,男權在上的社會,哪能受得了這樣的待遇!但為了處理國家政務,他也不喜歡自己就這樣沉淪於兒女情長,急於擺脫這樣的心境,所以他就很自然地同意了太后叫他先不要去甄嬛那裡的提議。
安陵容的秀美歌聲是很適合皇帝這時的心境——一個能幫他走出鬱悶心境的人,自然要感謝的,所以他賜安陵容了金縷衣。也許本是無心的,事後可能也有一些針對甄嬛的意思——提示甄嬛要趕快來爭寵,不然,你的四郎就會寵愛別的人了!有爭寵的行為,甄嬛就會重新回到機靈巧辯的狀態了。但是皇帝沒有想到,甄嬛對於他寵愛別人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劇中在講到安陵容第一次在甄嬛的特意安排下,「巧遇皇帝」被承寵時,甄嬛的落寞。其實那時候甄嬛就已經明白,皇帝的寵愛是不會長久的,事態發展總會像拋物線一樣,到了最高點,必定是要落下來的。
賞賜蜀錦,作為一個皇帝,欣賞品味自然不低。最喜歡甄嬛沒錯,喜歡一個人,就想把所有的珍奇稀缺都給她,可是,皇帝是聰明人。他知道甄嬛的品味,蜀錦雖好,但不一定就適合甄嬛。甄嬛喜歡清麗淡雅,而蜀錦油光水滑,略顯華貴,這是不符合甄嬛的審美標準的。在安陵容第一次得到賞賜的蜀錦後,做了四套衣服,一套留給自己,一套給了皇后,兩套給了甄嬛,但甄嬛給了浣碧,為此還引得安陵容的猜忌。這都說明甄嬛是不喜歡蜀錦的。
皇帝,他經常被太后提醒:後宮要雨露均沾,不可獨寵一人。太后自己本身就吃過這樣的苦頭!太后這樣的提醒,皇帝當然會重視啊,所以皇帝在最大限度下,給安陵容的特寵,無形中也算是給太后的答覆。雖然喜歡甄嬛,但不是什麼都要給她,比如專一就不行,這也是甄嬛一進宮就被槿汐提醒過的!
總之,皇帝對後宮嬪妃的獨寵,每一點都是用用意的,並不是隨性而為。在這部劇中,皇帝和甄嬛的愛情是一大亮點,皇帝給了甄嬛許多獨寵,但在前朝和後宮的勢力權衡下,不得不做出傷害甄嬛的事情,也就是《楚喬傳》中所說的:生在帝王之家,愛情永遠都是奢侈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