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中,餘嫣然的祖母和明蘭的祖母盛老夫人,是一對好閨蜜。
閨蜜情從兩人還是閨中的窈窕少女起,延續到了雙雙兩鬢斑白,還傳承到了孫輩身上。
餘嫣然和明蘭因為祖母感情好而相識,又因為經歷類似,性格相投,感情越發融洽親密。
兩人相互扶持著向前走。餘嫣然還在明蘭的幫助下,突破了心裡的障礙,最後到達了幸福的彼岸。
01
餘嫣然的危機
那年,顧廷燁尚未識破曼娘的謊言,還一心想著迎娶個賢惠的妻子後,再把曼娘和兩個孩子帶進門,讓他們有個好的歸宿。
打聽了一圈之後,他把目光鎖定在了素有賢惠之名的餘家嫡長女餘嫣然的身上。
為了娶餘嫣然,顧廷燁還特意求了自己的父親,顧家老侯爺去餘家上門求親。
餘嫣然的父親餘大人再娶後,就對女兒很冷淡。加上貪慕顧家權勢,他顧不得顧廷燁名聲一直不大好,就想立馬答應。
可由於餘嫣然在母親離開後,一直養在外地的祖父母膝下,所以餘嫣然的婚事,也需要徵求兩位老人的意見。
餘嫣然的祖父餘閣老聽到消息之後,也沒有如兒子所願,直接應允婚事,而是帶著對孫女的關心,馬上派人去查顧廷燁。
這樣的舉動,也讓餘大人和餘閣老之間有了齟齬。
餘嫣然不忍心看自己的親人為了自己鬧僵,就想息事寧人,勸祖父別查了。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想來爹爹也不會坑了自己閨女的。反正姑娘家總是要嫁的,我叫祖父也別東查西查了,橫豎嫁過去便是。
殊不知,這話背後藏著餘嫣然一直以來忽略這兩個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她太天真,太善良,總是想當然地以為別人也是善意的。
餘嫣然的母親還在時,她是父母捧在手上的天之驕女。可母親離開,父親再娶之後,一切就不一樣了。
繼母不喜歡餘嫣然,還潛移默化的把這種不喜歡傳遞給了餘嫣然的父親。結果等到餘嫣然父親被調回任職時,都沒有把餘嫣然帶走。
餘嫣然也知道父親不再那麼喜歡自己。但在單純的祖母和正直的祖父的影響下,她總願意把人往好處想。
要放在平時,也許並不會出大問題。可在大事上,這種不假思索善良就是愚蠢,甚至可能造成不能彌補的遺憾。
第二個問題,嫁人對女孩子來說,是一輩子的事。一時輕率,就會造成一輩子的悲劇。
明蘭也一直勸嫣然,不能稀裡糊塗地嫁了。因為糊塗一時,就是自毀一世。
加上明蘭也看出,餘嫣然心底對於祖父和父親關係的擔憂。
可凡事總有輕重緩急。比起餘嫣然父親和祖父當下短暫的矛盾,餘嫣然的婚事決定了她一生的幸福。因此,所有的重點都應該放在後者身上。
於是,明蘭對餘嫣然加以針對性地勸說:
嫣然姐姐,我知道你不願祖父母與你爹打擂臺,可你也當想想自己!
你那後母我雖沒見過,可也聽說了些,並不是個好相與的,說句難聽的,若是你嫁得如意了,她保準會搶著來仗你的勢,你若受了委屈,你說她會給撐腰出頭麼?
餘嫣然才恍然醒悟,保證自己不會自輕自賤,而會為了自己的幸福堅守。
到這裡,餘嫣然的第一次搖擺不定,被明蘭勸住了。
02
你糾結,我幫你,你決定了,我支持你
果不其然,餘閣老調查之後,發現顧廷燁著實不是個能託付的人。他從小頂撞父親惹是生非,長大後作風也不好,名聲很臭。
餘閣老要拒絕這門親事,可餘嫣然的繼母卻為了攀高枝,攛掇著餘大人和餘閣老打擂臺,還把餘閣老氣病了。
餘嫣然是個軟弱的性子。看見祖父生病,她就想妥協。
如果這時候餘嫣然妥協,那這門親事就是板上釘釘,再無轉圜的餘地了。
好在明蘭一直在餘嫣然身邊開解勸說。
用原著的描述就是:
這事就這麼僵持著,明蘭宛如嫣然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每當嫣然彷徨動搖時,便拉明蘭去說些笑話寬慰一二,便可暫緩焦慮之情。
作為閨蜜明蘭義不容辭,一來二去的,餘閣老和老夫人乃至餘家二叔二嬸都對明蘭讚不絕口,直誇她性子好人厚道。
而一段時間之後,顧廷燁為了表決心,親自上門拜訪餘大人,顧廷燁的父親也寫了信給餘閣老表決心。
想到浪子回頭金不換,餘閣老有些動搖,餘嫣然和顧廷燁的婚事也有了向前推進的意思。
這次,明蘭沒有再勸。
其實,我很欣賞明蘭的做法。因為她對閨蜜的幫助一直很有分寸感。
在餘嫣然搖擺不定,前路茫茫的時候,明蘭就拉她一把,讓她穩住,留出思考選擇的空間和餘地。
等到餘嫣然搞清楚情況之後,明蘭即使從內心來說,並不認同餘家的決定,但她還是選擇退後一步。
一方面仍然在身邊支持閨蜜嫣然的所有決定,但另一方面,也不再幫她做任何判斷了。
畢竟,每個人的判斷,都受自己的經驗和閱歷的影響。每個人想走的人生路也不同。
因此,只有自己遵從本心去選擇,才會少些後悔。
明蘭不想讓閨蜜後悔,所以把空間還給了她。
嫣然的婚事差不多定下來之後,明蘭也回歸了自己的生活。
直到明蘭要啟程,隨祖母回老家,提前去餘家和嫣然告別,撞見了曼娘在餘家大鬧的一幕。
當時的局面真的是一團糟。
餘閣老和夫人在得知準孫女婿顧廷燁有外室,且育有一雙兒女,這三人還跋山涉水找上門時,都氣病倒了。
餘家能說話的,只剩下一個柔弱,不知所措的嫣然。
見此情景,明蘭再度挺身而出,料理了曼娘三人,收拾了殘局。
而這次事件也讓餘閣老下定決心拒絕顧廷燁和嫣然的婚事。
為了穩妥起見,餘閣老快速藉口娃娃親,給嫣然找了新親家:
親家遠在雲南大理,當地的名門段氏不知第幾個嫡孫,比嫣然的年齡大了許多,據說人品很好,至今未能說上合心意的親事是因為有腿疾(小時候摔斷過腿),因此不能入仕。
嫣然嫁了過去,過得很好。
經年之後,餘家長輩也說:
嫣然這孩子是個有福的,如今兒女成雙,派去的婆子回來都說,段家待她極好。
這孩子也是,明知她四叔是最愛走動的,還沒口地誇大理好,說什麼茶花遍地,雲霞滿天,處處可入景,民風淳樸和善。
說的她四叔都動了遊興,直嚷著想去瞧瞧呢。
你看,多幸運。
在明蘭的幫助下,餘嫣然跌跌撞撞走過了猶豫和彷徨,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柳暗花明時。
03
寫在最後
細數餘嫣然的經歷,你會發現,如果明蘭不在她身邊,鼓勵她,陪伴她,她很可能等不到曼娘跋山涉水鬧上門來,就會妥協,選擇嫁給顧廷燁。
那以她的單純和柔弱,之後在小秦氏和曼娘等人的算計之下,真的難以善終。
好在嫣然一路上都很幸運。她有閨蜜為她鼓勁,有祖父母為她籌謀,所以她被推著前進,跌跌撞撞地走向了幸福。
可「餘嫣然式」的幸運,其實是很難複製的。
畢竟,不是我們人生的每個關鍵節點都有人可以扶我們一把,為我們指點迷津指引方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多學學明蘭,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做決定的能力,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倚仗。
縱使前路波濤洶湧,我們也依舊可以乘風破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