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天看了一本書,裡面有一篇小說說的是星際郵件的,若干年後,地球滅亡,飛行器帶著關於人類的火種開始了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之旅,其中一個飛行器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生存的星球,但是路途坎坷,很多的相關類文明已經丟失。
這個星球資源短缺,火種繁殖的人類都是用於戰爭搶奪資源,其中有個十六歲的男孩子談了出來。
他具有強大的黑客技能,而且能黑別人的電腦不被發現,開始了逃亡生活的他某天黑進了政府的某個被廢棄的衛星裡面,他發現這個衛星只是不用了而已,但是功能還是正常的。
某天他發的信息經過了一個月之後,收到了來自400億公裡的一個女孩的來信,用光速要用足足半個月才能送到,一來一回,所以用了一個月。
原來那個女孩也是「人類殖民計劃」中幸運延續下來的人類文明,只不過她的星球因為是飛行器更提前找到的,所以他們的科技比男孩的星球的科技發達得多。
他們有音樂,有美術,有文學,更重要的是他們明白什麼是愛。
但是男孩不懂這些,他們的飛行器在找到他們自己的星球的時候,所有的藝術的資料都已經被損壞了。
他從小到大都沒有聽過一首音樂,更不知道美術和文學了,至於愛嗎?他們星球都是戰爭,就連自己也是戰爭的批量產品。
他們一直就這樣互發郵件,講身邊的事,談藝術,後來女孩結婚了,男孩特別失落,但是他們的星球相差最少也要600年的距離,是人的有限生命裡根本無法跨越的距離。
確實如此,不然為什麼地球上的人類都滅亡了呢,女孩對他說,以她們星球早一千年的發展經驗,人是無法跨越時間,距離和死亡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跨越它們。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每個月一次的郵件交流,男孩子現在找了份航天局的研究員的身份,女孩子有了小孩。
七八十年過後,女孩子成了老奶奶,躺在床上行動艱難,女孩的孫女幫她念起了男孩最後的一封來信,男孩子已經死了,這些年在航天局工作,研究出了他們星球上最快的飛行器,此刻那個最快的飛行器正載著他的骨灰往女孩子的星球飛去,去到女孩的星球最快要400年。
而女孩也對自己孫女說希望自己死後也給自己造一個飛行器,她想讓男孩少等自己兩百年。
在太空的某個地方,他們將會相遇。
「儘管這個世界上時間,距離和死亡是註定無法逃離的,但請你相信,愛可以超越這一切。」
②
孤獨和愛好像是人類永遠的主題,沒有人會永遠不孤獨,而愛只是讓我們更像人類。
但究其實愛到底是什麼呢?
中學時代,曾經以為永恆的愛就是那個暗戀的男生,想著願意為他做任何事,腦子裡無時無刻不是他,課間想著怎麼製造機會跟他偶遇,人群中想著做點什麼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了解關於他的一切,追隨著他的興趣愛好,努力學習,不能比他差太多……
每個人中學時代都有一個女神,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完美的,在喜歡的人面前,你也會想如果是女神她到底會怎麼做。
中學時代,更多的追尋去愛,25歲之後,出來社會幾年了,遭受社會的毒打,磨鍊,也明白了人與人的交往並不是感情這麼簡單,會開始分辨真正對自己好的人,也需要更多的關愛和陪伴,這個時候真正的在自己身邊的朋友會顯得尤其重要。
因為對於愛情的求而不得,因為遭遇嚴重的情傷,這個時候朋友的重要就真正體現出來了。
在大都市拼搏是很需要朋友的,電視劇《親愛的自己》裡面的張芝芝為了丈夫和孩子,放棄了自己,受了很多委屈,當遇到事的時候,丈夫不愛,家婆從沒把自己當自己人,還有個女兒要依靠自己,而發生的事根本不敢跟家裡人說,怕他們擔心。
這個時候,也就只有兩個閨蜜能在身邊幫忙,要珍惜身邊的人,因為朋友,是自己在摔倒時,有足夠力氣能夠拉自己一把的人,是自己為自己挑選的親人。
人生就是不斷做加減法,還能一直在身邊沒有被減去的人,是很難得的。
③
而父母,親人是絕無僅有的,他們的愛是一直都在的。是無法斷聯的一種牽掛,血緣不遠萬裡的牽念,是風箏和牽線的另一頭,無論你飄出去多遠多久,最終還是會回來。
而故事中的外星球男主角並沒有家人這一概念,他們是在流水線上生產的戰爭產品,一生只為爭奪資源和鬥爭而生,所以無法體會親人之間的愛是怎樣一股強大的力量。
而愛情這種最可遇不可求的東西最是磨人,但是他得到了,而且是完整的愛。
因為愛情是所有感情當中,最難付出了,努力了就會有結果的一種。
結尾中,女孩跟自己的孫女說自己死後也希望乘坐著飛行器飛向男主向自己飛來的方向,他們最終會在浩瀚的宇宙中跨越星空相遇,他們就會永遠永遠在一起。
但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得到愛情,這世界多的是愛而不得,也有的人觸摸不到愛情。
人間有個詞叫做遺憾,這個詞屬於每一個人,放心,又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愛而不得,人間還有一句話,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比遺憾長啊,人生也隨處是驚喜。
親情和友情已經是很溫暖很美好的愛啦,讓我們好好經營它們,也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也許你所期待的愛情,正在跨越時空馬不停蹄地向你飛來。
而愛以千變萬化的形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它可以是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