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山,那狗,那個籬笆牆的影子

2020-10-09 白伊土人

白伊土人|文



狗剩來我們村已經有十年左右了,村裡人早已經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大家都叫他狗剩,誰也不清楚他的官名叫什麼,他總是笑嘻嘻的面對所有人。

他本是大山裡走出去的人,在外面有很好的前途與發展,卻又跑回了村裡發展。

村裡人背後都笑稱他為:憨兒。

回村教學十年的他,沒有發了財,在城裡上學時找的女朋友也分手了。但他還是堅持留在了村裡。

孩子們都叫他狗老師,他卻一點也不氣惱,反而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他是村裡張大爺撿回來的孤兒,張大爺去世後,就給他留下了一個小窯洞。

有時候在地裡幹活,回的晚了,還能看見他在給孩子們批改作業,偶爾撞見後,互相打個招呼。

30多歲的他,家裡有一條土狗相伴,沒事的時候,見他帶著那條狗,站在山梁上,眺望著遠方,不知在思索什麼。

他教的孩子們都一個個走出大山去了,有的家長在城裡混的不錯,勸狗剩去城裡發展,那裡條件十分的好。

他說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其實就是擔心村裡的那幾個孩子,他走以後,怕沒有人教,孩子們還得走很遠的山路,去鎮上求學。

村裡人嘴上笑著狗剩,但在心裡還是十分感激他的,誰家過節或者家裡開個葷,都會給狗剩端過去。

一來二去,村裡不知什麼時候,傳出了他與王寡婦的謠言,王寡婦今年才30歲,前幾年男人下煤窯,回家的路上,騎摩託掉溝裡了,再也沒有上來。

年紀輕輕的王寡婦,帶著一個女兒,在村裡十分的辛苦,狗剩放學後就會去她家幫忙。有時候也去給她女兒輔導作業。

村裡的婆姨們看到他們經常在一起,就慢慢地傳出了他們的各種故事。王寡婦似乎並不在乎大家的說法。

但狗剩卻十分在乎,每次都會紅著臉跑開,越發的害羞,村裡人就越愛逗他,總說要給他介紹媳婦,可大家都心裡明白,沒有人願意跟這樣一個窮鬼。

好幾次路過學校,看著他戴著一副眼鏡,認真的看書,給孩子們講作業時,仿佛頭後面有一個光圈,照亮著整個學校。

狗剩從小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在自己的村子裡,對每家每戶都有獨特的感情。張老漢臨終的時候,就對他一個要求,說自己打了一輩子的光棍,到他這裡一定要找個媳婦。

這都五年過去了,狗剩深知自己的情況,但他的故事早已經傳開了,說起他大家都豎起大拇指,但沒有哪家的姑娘願意跟他好。

張嬸家的孫子掉到了溝裡,村裡只有他在,男人都在外地上班,他獨自一人拴上繩子,下到了溝的半山腰,從樹叉上救了牛娃。

孫家的小孫女,半夜發燒,家裡人都慌了,找到了狗剩,他一個人背著孩子,走了一夜的山路,到了城裡,孩子及時被救治。

鄰居張家的豬跑了,全村人都在追著抓豬,最後,狗剩的土狗攔住了豬的去路,他撲了上去,抱住了豬,自己身上臭了兩天。

王寡婦家與狗剩的窯洞相隔不遠,有時候王寡婦做好飯,就會去叫狗剩一起吃,時間久了,兩個人像兩口子一樣。

在村裡人的鼓動之下,兩個人還是沒有彼此說開,狗剩是一個面嫩的人,別看他年紀不小了,但凡說到娶婆姨,都有些害羞的樣子。

大大咧咧的王寡婦,估計在心裡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男人,兩個人小日子就這樣一直過著。

每到晚上,狗剩都會穿過王寡婦家籬笆牆,他的人影回到了家,看上去十分的平靜,但在內心卻也是五味雜陳。

雖然他們已經被人們傳的人盡皆知,但還是一直保持著王寡婦的聲譽。

都以為他們要日後生活在一起,但王寡婦沒過幾年,找了一個鄰村的人嫁了,女兒也大了,孩子可以獨立了。

誰也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似乎還是狗剩太自卑,他沒能把握住機會。

經常見他站在王寡婦家的門口發呆,似乎回憶著什麼。

時光一點點過去,他還是一個人,守著這個村子,種著地。但唯一不同的是,不用他教書了,村裡的孩子們都去鎮上了。


村裡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只剩下一些老人了,偶爾遇到他,與他閒聊,問他為什麼不去城裡,他笑著說,乾爸一人在村裡太孤單,自己得陪陪他。

他所說的乾爸就是收養他的張老漢,實際上他是捨不得離開這片鄉土。教過的同學們,在外發展的好了,回來總會給他帶些禮物。

他十分的高興,每次都在炫耀著自己的哪個學生出息了,在城裡幹啥,特別有面子。好幾個同學都要接他去城裡。

但他都不去,守著他的破窯洞,說這裡是他的家,是他的根,離開家,心裡特別的不踏實。

就是這麼軸的狗剩,誰也執拗不過他,但仍然每次都在打掃舊學校,有時候能聽到他站在山的高坡上唱歌。

沒有一個人可以像狗剩這樣,愛自己的家鄉愛得如此的不變通,他的世界沒有人可以理解,但似乎人們也沒有興趣去理解他。

那人在那山,身邊臥著那隻狗,望著那道籬笆牆的影子,那道影子多少年了,還是那個老樣子。


END

相關焦點

  • 《那人那山那狗》:父與子,一趟郵路,一次心靈的旅程
    文|每日說彩前言: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改編於同名小說《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於1999年上映。該片先後榮獲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影片、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銀孔雀獎。
  • 《那山那人那狗》一幅水墨畫,一段慢時光,一種父子情,溫暖人心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看完老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腦海裡不由得就想起了木心先生的這首《從前慢》的詩來。一個「慢」字幾乎概括了整部電影的基調。《那山那人那狗》拍攝於1999年,改編自彭見明的短篇小說《那山那人那狗》,講述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一對父子兩代人在一次送信過程中慢慢達成和解的溫情故事。滿目蔥翠的綠和寧靜的鄉村生活,構成了一幅幅水墨畫般的畫面,看著非常純粹唯美。
  • 那人,那畫,那狗
    「上次那篇護衛犬很火,咱倆聊聊吧,聊狗。」「不要!」她扔了蓋碗,聲調又升了八度,更細了,還拉長了許多,兩手也高高舉了起來,在空中揮動。她人頗瘦,十指纖纖,這樣的手最適宜舞文弄畫。男朋友從裡屋出來,掀起的珠簾擺個不停,發出輕輕的碰撞之聲。「你知道她怕狗,還要講。」他很是不滿。「要是狗是一副畫呢?」我鍥而不捨。
  • 瘋狂博主——那人那狗,那丟失的人和狗
    「啊……」人群中有人大叫一聲,像是突然被人用錐子在尾椎上扎了一下,一蹦老高。「這樣的重賞,你們家真有錢啊,看來是不錯的。肯定找得回,這天二是你什麼人啊。」「兒子,我兒子。」「相片不對啊,那相片上畫的是你兒子嗎,怎麼是一個狗頭。」 「不準你說它是狗,它是我兒子,是天二。」 「真是狗啊。」人群一陣鬨笑。
  • 那山,那水,那人……(真實故事)
    常言道好人不常命,偏偏娘又是一個可憐的好人,所以,娘死的時候,整個山村的人都為之惋惜,為之落淚。更有兩個男人是哭得死去活來,肚腸寸斷,連山水也為之動容。這兩個男人就是康華和他的跛腳老爹。娘說,她寧願累死也不讓康華輟學,只要康華出息了,成「國家的人」了,娘就寬心了。
  • 那年那鎮那狗
    我們這些冒著鼻涕泡的頑童,某天玩膩了泥巴,閒來無事又重新把狗墳刨了。找來家裡的破銅鑼,抬著狗頭骨,繞著村子敲敲打打,給老黑狗補辦了一場風光且熱鬧的葬禮。而我自己第一次養狗是在十年前,那會兒於Z鎮開店餬口,前後收養了兩件活物。其一是一離家出走的女孩,其二是一流浪狗。小羅莉這茬就不贅述了,免得跑題。流浪狗初來時,渾身毛髮髒亂,整體造型與犀利哥同一流派。
  • 那山,那水,那裡的小夥伴
    那是山裡面一個幽靜的村落,有山、有樹、有小溪,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鳥,還有魚兒和很多的小夥伴,非常美。我很喜歡那兒,至今做夢的時候,常常還會回到那裡。小葉子就是那個小女孩,她把魚兒拿回家,她媽媽做好之後,分了一半給我送來。
  • 那樓那村那個他
    那樓那村那個他 那是一個不是很優質的重點高中,說它不優質,主要是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具有很優質的資質,但它確實是當地最重點的高中。建校幾十年間,輝煌的時候曾是當地周邊縣市中的佼佼者,被稱為「*老大」。試想,進入該校那是多麼榮耀,又是多麼不易。 偏偏就是那麼好運,身居偏遠山村的武五考進了這所重點高中,那是炸了整個小村子的好事啊!
  • 那山,那城,那個她
    另一間屋那個男人在聽他娘嘀咕著:「兒啊,你媳婦不容易,這麼多年送走你爹,照顧著我,還有家裡這二十多畝地,你有空多回來,娘還等著抱孫子呢,你爹念叨了一輩子,死都沒看到,遺憾的走了,娘想看看。」男的「嗯啊」著,臉上明顯的不耐煩。
  • 海峽那邊,那山那水那人家(下)
    再細看那白煙嫋嫋的玻璃公道杯,一汪璀璨奪目如黃金、剔透晶瑩似琥珀的茶湯颺逸著讓人心旌搖蕩垂涎欲滴的香氣,此時,我方悟得內人堂弟為何要將這款難得的珍品叫做"水黃金",更體味到那些品茶的大咖們但凡評點珍茗上品,總要用上"湯色金黃通透"這樣的術語了。
  • 那堵最溫暖的牆
    一個年輕的父親騎著電動車在我前面不疾不慢地行駛著,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為他的手腕上飄著一隻可愛的梅花鹿玩具,那隻梅花鹿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一對樹杈形的鹿角,鹿角下面藏著小喇叭似的耳朵,非常可愛。我放慢速度,一直看著那只可愛的小梅花鹿。
  • 小說:那不是牆,是一個人
    在過道裡跟看見傅隱的那一幕又浮上腦海,安幸有些失神的穿著衣服,扣到最後一顆扣子的時候才發現扣錯了,嘆口氣又一顆顆解開。頭頂的燈光突然閃了一下,好像要壞。安幸剛抬頭準備看看怎麼回事,屋子裡就陷入了一片黑暗。門外有路過的人驚呼,「天哪,怎麼突然停電了!」這個點停電,在屋子裡看東西很模糊。
  • 赤峰抗「疫」故事:這牆那院
    這牆那院,那就是鄰居,可是一顆棗樹長得挺怪,東院的樹幹,呵呵,誰讓他長歪了呢,這牆那院,我吃著了,你吃不著。獨居女田樂嘆了口氣,這棗樹喜歡男的!呵呵呵,那你不喜歡?別往歪了想,要不是鬧疫情,我早走了,還等到棗子熟了。
  • 記老家那條小黃狗,一個簡單樸實的故事
    這幾天在整理照片,看到很多以前留下的照片,很多記憶都湧上心頭,尤其是那條小黃狗於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那條小黃狗的故事,簡單樸實可憐的故事。對於認識的人,小歪是極力的討著大家的歡喜,但是對於陌生人,它就會展示出它的兇狠,如果有陌生人靠近家,就會瘋狂的叫喊,直到家人叫它停下來。
  • 那年那狗(上)
    我們這些冒著鼻涕泡的頑童,某天玩膩了泥巴,閒來無事又重新把狗墳刨了。找來家裡的破銅鑼,抬著狗頭骨,繞著村子敲敲打打,給老黑狗補辦了一場風光且熱鬧的葬禮。而我自己第一次養狗是在十年前,那會兒於Z鎮開店餬口,前後收養了兩件活物。其一是一離家出走的女孩,其二是一流浪狗。小羅莉這茬就不贅述了,免得跑題。流浪狗初來時,渾身毛髮髒亂,整體造型與犀利哥同一流派。
  • 那,是一條搖尾乞憐的狗
    這樣的人進不了家委會也就奇怪了!你說她不會諂媚,還真有點昧著良心!年紀輕輕的,韜光隱晦,趨利避險的功夫倒是一流!我也討厭八面玲瓏的人,貌似圓潤,無懈可擊,卻像幾年前爛心的紅香蕉蘋果,只是外表透亮。人皆為利來,但時刻為利所累,不知修身立德,一生不過是一條搖尾乞憐的狗…
  • 小說:算命先生說照片中的影子不是人,那這影子到底是啥?
    老人就是常爺,他就是一個算命的,那些街邊上的算命人總給人一種不靠譜兒的感覺。但是常爺不一樣,常爺有一間門市作為鋪面,這樣就讓人踏實一些了。常爺用扇子指了指茶桌對面的椅子,示意古良坐下說話。常爺給古良倒了一杯茶,然後又靠在椅子上微眯著眼睛,說:「貴客此來,意欲何為啊?」
  • 電影《情書》中學生時代那青春懵懂的愛戀,有沒有你的影子
    影片開始,一群人在藤井樹墳前為其悼念。藤井樹因為一次爬山意外死去,今天是他的兩周年紀念日。來祭奠的人早已走出了悲傷,祭奠完便開始相互寒暄又說又笑。博子在登上男藤井樹死亡的那座山之後終於放下原來自己只是未婚夫心裡一直愛而不得人的影子。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儘管自己深深地愛著藤井樹,但他早已死去兩年了,沉浸了兩年的哀思還不夠嗎,接下來的路總歸還是要自己面對。
  • 我想說說狗的那點事……<2>
    我爸養狗。打我記事起,家裡養了一條板凳狗,因為名字,我和我姐絞盡腦汁想了好幾天。只因為那段時間收音機&34;裡講故事,故事裡有兩個小朋友帶著一條叫&34;的狗破案,我跟姐姐說它就叫這個名字吧。我媽總是笑我倆怎麼給它起了這個怪名字。我媽也總是說&34;。現在板凳狗很少見了。智商很高,個子不高,四隻腿很短,跑起來很快,好玩極了。
  • 故事:那條「自殺」的花狗——消失在童年的三條狗之三
    從那以後,弟弟就經常抱著狗,希望狗也在他身上尿尿,以此來證明狗也最喜歡他。可是花狗從來沒在他身上尿尿,可把弟弟惱極了。弟弟就問娘,花狗是不是不喜歡他,要不,花狗為什麼不在它身上尿尿?娘笑了,一時不知道怎麼解釋,一下子啞口無言。就因為這事,弟弟好長時間耿耿於懷。前些日子回老家,弟弟和我跟娘聊起這事,娘仨不由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