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部小說因為成書時間大致在同一個時期,又都是神魔類小說的巔峰之作,兩者之間似乎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因而總喜歡被後人放在一起比較。
特別是兩書之間又有許多相同或者相似的人物角色:比如《封神演義》裡蓮花化身的哪吒和《西遊記》裡的三壇海會大神,清源妙道真君楊戩和灌江口二郎神,兵器神通都相差無幾,確實難免令人生出錯覺。
其中要數白猿成精的袁洪和石猴得道的孫悟空之間的話題最令人津津樂道:一個是梅山七怪之首,一個是西行路上絕對主角。
袁洪乃是梅山千年白猿得道,行兵打仗毫無章法,連楊戩來下戰書之時都只是說:不修回書,明天見陣。後來豬妖朱子真被楊戩逼得顯出原形,袁洪也是急得抓耳撓腮,猴相盡顯。
孫悟空生於秉天地精氣的仙石,見風化作一石猴,一副世人皆懼怕的毛臉雷公嘴。其脾氣暴躁,抓耳撓腮之態時常有之。
一位白猿一位猴精,來歷不同,實在相似。
袁洪借七十二變遁出元神打死楊任,先前也曾多次逃脫哪吒九龍神火罩的威能。後來對敵楊戩,一時變作怪石,一時變作飛禽走獸,楊戩也拿他不下。
孫悟空於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學道,山中野桃熟過七次方遇到機緣學得長生之術,後又復三年才蒙祖師提點,修行地煞七十二變。
袁洪和孫悟空都曾與楊戩大戰三百回合,各使七十二變的神通,這一幕場景確實似曾相識。
封神一書裡用棍作為兵器的有數人:比如土行孫,雷震子,還有梅山七聖之一的袁洪。
相較之下,袁洪用一根邠鐵棍,棍法只能算中下,和土行孫差不多,不如雷震子厲害。
更不如孫悟空的神兵如意金箍棒了。
定海神鐵乃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東海龍宮至寶,來頭甚大,威力也是無匹:打著的就死,挽著的就傷。
楊戩久戰袁洪不下,被袁洪引上梅山難以脫身,遇到女媧娘娘拿山河社稷圖才將袁洪捉住,最後請出斬仙飛刀才算了帳。
按說女媧娘娘號令天下妖族,袁洪乃是山精妖怪,女媧娘娘此番前來,理當救袁洪一條性命才是,為何反用至寶捉他?
而生出孫悟空的仙石,據說也是女媧鍊石補天遺留下的一塊五彩石,不然也不會如此奪天地之造化,孕育仙胞。如此看來,女媧娘娘和孫悟空反倒更為親近一些。
袁洪和孫悟空如此說來倒是真的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根據相關的考證,兩書都是根據前人的筆墨和其他故事形式集成而來,很難說其中有沒有一定的聯繫。
只不過《西遊記》的成書時間要稍微早於《封神演義》,而封神一書中的諸多描寫和讚詞也很有借鑑西遊之嫌疑。
雖然封神裡描述的故事年代更為久遠一些,但恐怕是更多的可能是袁洪這個形象參考了孫悟空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