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嫁給孫秀才的盛淑蘭才是婚姻裡最不值得同情的女人

2020-09-05 七年之前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明蘭跟隨盛老太太回到宥陽,原來盛家共有三房,大房的大老太爺已逝,嫡妻大老太太生下盛紅、盛紜和盛維。其中嫡長女盛紅早逝;嫡長子盛維和妻子李氏生下二子二女,嫡長女盛淑蘭,嫡長子盛長松、嫡次子盛長梧和嫡次女盛品蘭。

盛維是明蘭的伯父,而淑蘭則是堂姐。商賈出身,為人老實厚道的盛維在當地頗有名望,當然錢財也不少,盛宏的仕途之路疏通關係的錢財絕大部分來自於盛維的幫襯。

原著中也提到給盛家女兒的見面禮,每一樣都透漏著盛維豐厚的家底。然而在那個朝代商賈出身始終是地位低下的,儘管家財萬貫也掩蓋不了盛維對讀書人的喜歡。

於是盛家看上了窮困潦倒,孤兒寡母的孫家,只因孫志高十二歲中了秀才。盛家覺得沒錢不可怕,盛家不缺錢,只要孫志高有才,在盛家的幫扶下將來走上官場,盛家也能光耀門楣,可不曾想這孫志高是個軟飯硬吃的無能小人。淑蘭嫁給他吃盡了苦頭。

在長梧的婚禮前夕,孫婆母當著盛家所有家眷的面罵淑蘭,:「還不給你婆婆續茶,這般沒眼力勁兒,要你何用。」淑蘭當眾被罵,臉紅過耳,低頭去傳小丫鬟。

孫母不滿的看著走開去的淑蘭,扁扁嘴,回頭道:「親家老太太呀,不是我自誇,如我家志兒這般品貌的,那是打著燈籠也難找,親家閨女能入了我家門真是八輩子修來的好福氣!這進門都幾年了,還一無所出的,這要換了別的人家,早一封休書打發了。」

當著自家兒媳,親家孫婆母能說出這樣的話,可憐淑蘭在婆家的地位有多卑微。

其實淑蘭是屬於低嫁的,作為家裡的嫡長女,帶著豐厚的嫁妝嫁給了孫秀才,一家人吃喝用住全是淑蘭的嫁妝,連丫頭婆子,都是淑蘭出嫁帶過去的。

可他們非但不知道感恩卻,對淑蘭卻非打即罵,要求淑蘭伺候婆婆,服侍丈夫,還要幫著納小妾。

孫婆母家之前靠著給別人漿洗衣物來維持生活,娶了淑蘭之後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對兒媳婦呼來喝去的當下人使。孫秀才不僅不思進取,還納了一屋子的小妾,還要娶妓女過門。

原著中淑蘭對著祖母和母親哭訴「……自婚後,婆婆說不可打擾相公讀書,一個月中……不到三五日,……埋怨我無能,我便為他納妾,……他又嫌那些個無趣……如何是好!」

李氏道:「我閨女進門不足半年,便為姑爺你張羅了三個通房,一年後又從外頭買了兩個,第二年聘了一個良家的姨娘,另三個通房,第三年又是四五個,如今姑爺你二十有五,屋內人零零總總已有十二三個了」

看到這些林林總總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恨不得隔著屏幕把孫志高揍一頓都不解氣,孫志高固然可恨,可我卻覺得淑蘭並不值得同情。

明明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明蘭的祖母曾說女人結婚過日子手裡有錢,身邊有心腹比什麼都重要。

淑蘭不缺錢,婆家的丫頭婆子也都是自己帶過去的,為何卻被孫家母子吃的死死的!明明所有的大權都在自己的手裡,卻被別人當軟柿子捏。

無非是淑蘭太軟弱,不知道反抗。人都是欺軟怕硬,罵你一次你忍一次,日後你便天天被罵。

淑蘭就是這樣,婆婆說不能打擾丈夫讀書讓她伺候婆婆,她便伺候婆婆,丈夫說她不賢惠,她便為他張羅通房,聘姨娘,買小妾,結婚三年光屋裡人就有十幾個,這待遇快趕得上皇帝了。

為何總是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婆婆強勢就算了,丈夫讓納妾,納一個兩個還不夠,還不停地納!婚後三年無子,納了那麼多還沒孩子,為何不從其他方面找原因,反而怪自己!

孫志高自恃才高八鬥,不把淑蘭放在眼裡,有一部分原因也跟淑蘭有原因,因為淑蘭毫無條件的服從對方。

張愛玲說: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要知道女人在婚姻裡越是卑微越是不被珍惜,夫妻之間有時候就算你卑微到塵埃裡也未必能開出花來。

相關焦點

  • 《知否》低嫁的盛淑蘭在婚姻裡一味的隱忍,源於她高估了人性的善
    而孫秀才家境貧困,母親靠給別人洗衣服為生,盛淑蘭嫁給孫秀才後,他家裡改善了很多,吃穿都有專人伺候,孫秀才更是賺足了面子。娶到盛淑蘭這樣端莊賢惠的妻子,作為一個男人,理應感恩戴德,加倍珍惜,然而孫秀才卻不以為然,成親三年,因沒有孩子責怪盛淑蘭,以此要挾盛淑蘭為他納了十幾房妾室。
  • 《知否》盛淑蘭:面對婚姻不幸,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
    縱然曾經看好的婚姻早已千瘡百孔,可還是有很多不願放棄的理由,總想著對方能夠改過自新,亦或是為了孩子,忍辱負重,甚至,因為害怕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於是選擇得過且過。《知否》裡盛淑蘭的婚姻便是如此。若不是女主盛明蘭出的主意,盛淑蘭必然繼續在她不幸的婚姻裡繼續煎熬著,總幻想著對方能夠改變自己的脾性,殊不知,每一次期待,都讓淑蘭掉入了一個更大的坑,永無寧日。
  • 《知否》:富家女嫁「鳳凰男」,盛淑蘭的婚姻悲劇是誰造成的
    《知否》中,最讓人心疼的是盛淑蘭,她是盛明蘭的堂姐,娘家是宥陽有頭有臉的大戶,性格溫順賢良,但是,為何她與孫志高的婚姻卻如此不幸所以,當地出現了一個最有可能走上官場的孫秀才,盛淑蘭的母親李氏就有了結親的打算。
  • 《知否》中的五條感情線:最難忘是愛而不得,最值得是勢均力敵
    除此以外,盛淑蘭和不爭氣的孫秀才也讓我們學到了什麼叫做「已入窮鄉,及時止損」,至於那個全劇中最值得嫁的男人盛長柏,也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盛長柏是我認為劇中最值得嫁的男人,他,家世好、長得帥、情商高、三觀正、是非分明、愛老婆又專一,人生沒有任何汙點,前途不可限量。
  • 《知否》中這三段低嫁婚姻:女人最好不要低嫁,原因很戳心
    她們三位兩位都是嫁入盛家的女人,一位是盛家大房的女人,可是她們卻都有著同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是低嫁的婚姻,而且還不是那麼的好。我覺得盛紘很奇怪,他不對委身嫁給自己,幫助自己有了這麼一個好前程的正室感動,反而對一個可能只是看上了他的富貴的妾氏「不去外頭做正室大娘子給他做妾的一片痴情」給感動了十幾年。導致王氏在盛家忍氣吞聲,被林噙霜壓了十幾年,連王氏所生的孩子也在盛紘寵妾滅妻的陰影下生活了十幾年,最後還是林噙霜自己露出了真面目,盛紘才浪子回頭,知道自己正室的好。
  • 重刷《知否》:女人婚姻中該懂的幾個道理,這部劇都告訴我們了
    縱觀《知否》整部劇中,明蘭提到了不少意味深長的婚姻哲學,想擁有幸福,其實,還是要活得通透一些。01 挑結婚對象,要看一個人的品性最低處。在顧廷燁之前,明蘭最有可能的結婚對象是中醫世家出身的賀弘文。是指一個人適不適合與之結婚,值不值得託付終生,不能只看他在人生高處的樣子,更要看他在人生低谷的樣子。你不能只看他心情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情緒失控、行為失序時是什麼樣子;你不能只看他對你好,對你殷勤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和你有利益衝突,不能化解的時是什麼樣子。人們總是很容易被美好的表象所迷惑,卻對那背後的「最低處」沒有戒備。
  • 知否:同嫁鳳凰男,淑蘭和如蘭結局不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古裝電視劇,劇集長達76集,以北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五品小官家的庶女盛明蘭年少遭遇生母早逝、生父不重視,在艱難中成長、戀愛走入婚姻的故事。《知否》中人物線很多,每一條都值得細細品味和推敲,而這裡面蘊含的婚戀觀也值得當代女性思考。
  • 《知否》盛淑蘭:婚姻中一味忍讓的女人,大多不幸福,別不信
    她才二十幾歲,還要在這種腌臢潑才的門戶裡面,再過上幾十年,你說她這以後可怎麼辦?」其實,淑蘭嫁入孫家是低嫁。盛家是宥陽數一數二的商賈大戶,可那個朝代商賈出身始終是地位低下的,家財萬貫也掩蓋不了盛家對讀書人的喜歡。於是,盛家看上了十二歲就中了秀才的孫志高。
  • 重溫《知否》後,終於明白婆婆對你的態度,都是老公允許的
    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的熱播電視劇《知否》裡,盛家遠房之女盛淑蘭的丈夫孫秀才便是如此。當初盛家父母把心頭之愛女盛淑蘭下嫁給孫秀才,圖得是他12歲就中了秀才,未來可期,卻不想好成績和人的品格無關,最終導致盛淑蘭所託非人,在孫家受盡折磨與苦楚。
  • 《知否》:同樣是下嫁,淑蘭為何比如蘭要慘的多
    壹《知否》裡有兩個非常典型的低嫁的例子,盛淑蘭和盛如蘭,而這姐妹倆,同樣是低嫁,日子過得卻非常不一樣。盛淑蘭嫁給宥陽老家的一個窮秀才,十二歲中了秀才,十幾年過去了,仍然只是秀才,可是這位秀才卻自命不凡,口頭語就是「有辱斯文」,但是自己卻幹著斯文敗類之事,讓風塵女子懷孕,並迎娶進門。
  • 《知否》裡最無恥的男人,"有辱斯文"孫秀才
    《知否》裡最無恥的男人,&34;孫秀才在《知否》中有這樣的一個男人,自己沒什麼本事,住著妻子家裡的房子,花著妻子的嫁妝,卻依舊趾高氣揚,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厚顏無恥到了一種境界。,不過這個孫秀才幼年時候勤奮,後面便被人捧到找不到北了。
  • 盤點《知否》裡明蘭、如蘭、墨蘭、華蘭、淑蘭的​婚姻
    最重要的顧廷燁懂她的隱忍,看得到她的難處,知道她最想要的是什麼。只她、懂她、幫她懟天懟地懟秦大娘子,遇到困難他衝在前頭,而且還多金有權勢,這是所有女子的最佳選擇啊。最惜梁六郎不是盛弘。最後因她心機太過厭棄了她,墨蘭又不相信,她自問自己,都是跟小娘學的,應該沒問題的。明天再去求求六郎,一定會沒事的……最後明蘭生子時遭遇大難,不僅起火而且康姨媽虎視眈眈,意欲行刺,也有墨蘭在後面推波助瀾。
  • 《知否》原著出身寒門的孫秀才:苦難的人生經歷,才是最貴的財富
    《知否》原著裡的孫秀才,曾經也是寒門學子,沒有強大的背景和出名的老師,所以即使他少年成名,在仕途的路上,遠遠沒有盛長柏走的遠。看原著的時候,覺得孫秀才這個人物刻畫的很現實,不管是從寒門逆襲還是後來的醜惡嘴臉,總是可以從現實當中找到同樣的情況。
  • 《知否》盛淑蘭:為什麼低嫁的女孩,總是不被婆家重視?
    而知否裡的盛淑蘭出生於宥陽數一數二的富戶,下嫁窮秀才孫志高,帶了許多陪嫁可是富庶的娘家和豐厚的陪嫁並沒有給淑蘭帶來幸福,反而養大了孫秀才母子的胃口,對盛淑蘭百般刁難。為什麼淑蘭明明是低嫁,卻仍被婆母和丈夫百般刁難呢?娘家的態度不得不承認盛淑蘭的母親是個拎不清的,每每淑蘭受了委屈回娘家,盛家都是送幾個鋪面和財產,好聲好氣的哄著秀才把淑蘭帶回去。
  • 《知否》:少年得志的孫秀才,婚姻仕途皆毀,仰仗於母親的吹捧
    他的婚姻,更是一塌糊塗,和盛淑蘭和離後,娶了妓女,最後因為孫家落魄,斂財而逃,「有辱斯文」的孫秀才結局很悽慘。縱觀他的一生,少年得志,婚姻仕途皆毀,背後他的母親功不可沒。少年得志,名利雙收,母親過度吹捧,孫秀才內心膨脹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孫秀才因為12歲就中秀才,才讓一個窮書生名利雙收。
  • 《知否》孫秀才母親的素質決定了她教育不出優秀的兒子
    我們看到在一戶名門望族富麗堂皇的客廳裡,在座的女眷個個非富即貴,這裡先不說別人,單說盛明蘭的祖母,勇毅侯嫡女、探花郎的妻子、京城四品文官盛紘的嫡母,其孫子盛長柏也是榮登三甲,皇上欽點的翰林院學士,連宮裡的嬤嬤娘娘都和她私交甚好,身份何其尊貴,什麼大場面沒見過。而孫秀才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婦,她的兒子僅僅是一個秀才,就在眾人面前衝起了老大。
  • 《知否》婚姻這件事,勢均力敵真的很重要
    難道長柏能娶到海氏不應該是他的福分嗎!門風好,人品好,再加上海氏和盛長柏自己的本事,這婚姻自然是順風順水,羨煞旁人。女人結婚看家風和人品是前提,是比愛情還重要的前提。並不是對方窮,你下嫁,他就會對你好了。劇中有個相當刺眼的例子就是明蘭的堂姐與孫秀才的婚姻。
  • 知否原著和明蘭堂姐和離,娶了彪悍寡婦的孫秀才不幸?各自歡喜
    關心則亂所著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堪稱一部人生教科書。書中所涉及的人生百態,各色人等,與現實生活何其相似?這部小說不僅刻畫了三六九等各式人物,還極其出色地刻畫了幾個「獸人」。顧廷燁的外室,朱曼娘是一個;明蘭的堂姐,淑蘭的丈夫孫秀才也是一個。
  • 《知否》告訴我們的五大真理,女人最好都要懂
    ,要合適才會幸福明蘭的愛情和婚姻是《知否》這部電視劇的主線。如果不是曹家表妹的出現,明蘭可能就會過上一生平穩的生活,但祖母不願意她受委屈,她更是不想要將就,這段感情無疾而終。顧廷燁出現的時候,明蘭是遲疑的,畢竟經歷了齊衡的事情,她不敢再去想那些大門大戶,可顧廷燁用一番話打動了她,他說:「以後我在男人堆裡是老幾,你在女人堆裡就是老幾。」
  • 《知否》盛淑蘭遇無良丈夫,刻薄婆婆,卻有幸有個愛她護她的娘家
    孫母一朝改頭換面,不思感激,反認為理所應當,認為全是自己兒子能幹,兒子將來定能做宰輔,高高在上,盛家女兒嫁給自己兒子是高攀了,於是對淑蘭刻薄至極。孫志高年少出名,高傲無禮,一朝富貴,更是花天酒地,不思進取,見淑蘭老實,便欺她辱她。可見,人間是有豺狼的,他不會因你的善良退讓而改變其本性,所以,嫁人,無論高嫁還是低嫁,終究還是人品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