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明蘭跟隨盛老太太回到宥陽,原來盛家共有三房,大房的大老太爺已逝,嫡妻大老太太生下盛紅、盛紜和盛維。其中嫡長女盛紅早逝;嫡長子盛維和妻子李氏生下二子二女,嫡長女盛淑蘭,嫡長子盛長松、嫡次子盛長梧和嫡次女盛品蘭。
盛維是明蘭的伯父,而淑蘭則是堂姐。商賈出身,為人老實厚道的盛維在當地頗有名望,當然錢財也不少,盛宏的仕途之路疏通關係的錢財絕大部分來自於盛維的幫襯。
原著中也提到給盛家女兒的見面禮,每一樣都透漏著盛維豐厚的家底。然而在那個朝代商賈出身始終是地位低下的,儘管家財萬貫也掩蓋不了盛維對讀書人的喜歡。
於是盛家看上了窮困潦倒,孤兒寡母的孫家,只因孫志高十二歲中了秀才。盛家覺得沒錢不可怕,盛家不缺錢,只要孫志高有才,在盛家的幫扶下將來走上官場,盛家也能光耀門楣,可不曾想這孫志高是個軟飯硬吃的無能小人。淑蘭嫁給他吃盡了苦頭。
在長梧的婚禮前夕,孫婆母當著盛家所有家眷的面罵淑蘭,:「還不給你婆婆續茶,這般沒眼力勁兒,要你何用。」淑蘭當眾被罵,臉紅過耳,低頭去傳小丫鬟。
孫母不滿的看著走開去的淑蘭,扁扁嘴,回頭道:「親家老太太呀,不是我自誇,如我家志兒這般品貌的,那是打著燈籠也難找,親家閨女能入了我家門真是八輩子修來的好福氣!這進門都幾年了,還一無所出的,這要換了別的人家,早一封休書打發了。」
當著自家兒媳,親家孫婆母能說出這樣的話,可憐淑蘭在婆家的地位有多卑微。
其實淑蘭是屬於低嫁的,作為家裡的嫡長女,帶著豐厚的嫁妝嫁給了孫秀才,一家人吃喝用住全是淑蘭的嫁妝,連丫頭婆子,都是淑蘭出嫁帶過去的。
可他們非但不知道感恩卻,對淑蘭卻非打即罵,要求淑蘭伺候婆婆,服侍丈夫,還要幫著納小妾。
孫婆母家之前靠著給別人漿洗衣物來維持生活,娶了淑蘭之後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對兒媳婦呼來喝去的當下人使。孫秀才不僅不思進取,還納了一屋子的小妾,還要娶妓女過門。
原著中淑蘭對著祖母和母親哭訴「……自婚後,婆婆說不可打擾相公讀書,一個月中……不到三五日,……埋怨我無能,我便為他納妾,……他又嫌那些個無趣……如何是好!」
李氏道:「我閨女進門不足半年,便為姑爺你張羅了三個通房,一年後又從外頭買了兩個,第二年聘了一個良家的姨娘,另三個通房,第三年又是四五個,如今姑爺你二十有五,屋內人零零總總已有十二三個了」
看到這些林林總總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恨不得隔著屏幕把孫志高揍一頓都不解氣,孫志高固然可恨,可我卻覺得淑蘭並不值得同情。
明明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明蘭的祖母曾說女人結婚過日子手裡有錢,身邊有心腹比什麼都重要。
淑蘭不缺錢,婆家的丫頭婆子也都是自己帶過去的,為何卻被孫家母子吃的死死的!明明所有的大權都在自己的手裡,卻被別人當軟柿子捏。
無非是淑蘭太軟弱,不知道反抗。人都是欺軟怕硬,罵你一次你忍一次,日後你便天天被罵。
淑蘭就是這樣,婆婆說不能打擾丈夫讀書讓她伺候婆婆,她便伺候婆婆,丈夫說她不賢惠,她便為他張羅通房,聘姨娘,買小妾,結婚三年光屋裡人就有十幾個,這待遇快趕得上皇帝了。
為何總是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婆婆強勢就算了,丈夫讓納妾,納一個兩個還不夠,還不停地納!婚後三年無子,納了那麼多還沒孩子,為何不從其他方面找原因,反而怪自己!
孫志高自恃才高八鬥,不把淑蘭放在眼裡,有一部分原因也跟淑蘭有原因,因為淑蘭毫無條件的服從對方。
張愛玲說: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要知道女人在婚姻裡越是卑微越是不被珍惜,夫妻之間有時候就算你卑微到塵埃裡也未必能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