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一部名叫《成化十四年》的電視劇曾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儘管這部影視作品中並沒有過多涉及到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但大明歷史上的成化十四年,也開始讓人們注意起來。
成化十四年,一個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年份!那麼,在明憲宗朱見深的統治下,成化十四年裡又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
成化年間,是明憲宗朱見深治下的年份。作為大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我們的男主角朱見深的經歷可以說是十分豐富多彩。在朱見深繼位之前,他的父親朱祁鎮和叔叔朱祁鈺都曾當過皇帝,並且也都曾立他為太子,不過畢竟是人家叔叔,中途把他的儲君廢除了,後來幸他爹復闢成功,於是他轉眼間就又成了大明儲君!不誇張地說,從被立太子到被廢儲君,再到重新成為太子並最終登基為帝,朱見深自身人生的波瀾萬丈毫不亞於其父明英宗朱祁鎮的人生。
明憲宗的成化年間,可以說是大明朝真正走出土木堡之變陰影的中興時代。由他父親導致的土木堡之變,在朱見深身上得到了終結,南滅大藤嶺,北擊蒙古,犁庭女真,鄖陽建府等等,成化年間朱見深的文治武功不再亞於其他任何一個威名赫赫的統治者。
正如《明史》中道:「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裡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
從東宮太子到成功登上帝位,朱見深可謂是一波三折。等到大明第八位皇帝朱見深成功繼位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首先便是,朱見深恢復了自己的叔叔明代宗朱祁鈺的帝號。儘管自己的太子之位因為叔叔被廢,但出於政治考慮和人情世事,朱見深還是恢復了自己叔叔的帝號,至少讓自己叔叔在名義上是一個皇帝,不至於讓叔叔在歷史上是個叛逆之徒!與此同時,朱見深平反了一代忠臣于謙的冤獄,並且為于謙兒子恢復官職。一定程度上來說,明代宗和于謙算是盟友,在大明生死存亡之際,兩人可謂是扶大廈於將傾,貢獻巨大!面對大明的政治鬥爭,朱見深能夠不計前嫌,以德報怨,恢復代宗的帝號,平反于謙冤案,這至少說明朱見深是個好人!
正如朱見深後來對於朱祁鈺廢除自己太子一事的評價:「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當言。」
寬容,在很大程度上讓成化一朝的政局在穩定中發展,並得以有所作為!也正因此,朱見深才得以在繼位以後,能夠提拔李賢、彭時、商輅等賢才進入內閣,讓朝堂一時間人才濟濟,政治清明。
因為自小受到刺激,所以我們的大明皇帝朱見深留下了口吃的毛病,但這並不影響朱見深的各種施政方針。在他的領導下,荊襄百萬流民大動亂被平定,除此之外,派兵徵討建州女真,一舉大破努爾哈赤六世祖(清朝的老祖宗們),將當時被女真掠奪的大量漢人奴隸解放出來。更為重要的是,成化年間多次主動出擊蒙古,且連戰連捷,一掃明英宗土木堡之禍的陰霾。
作為故事的男主角,必不可少便是愛情故事了!而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之一,便是明憲宗與萬貴妃之間的關係!根據相關明史記載,朱見深最寵愛的妻子萬貴妃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御姐」,足足比他大了十七歲!儘管根據後世一些史料的記載,萬貴妃是個不可不扣的大奸妃。
《明史》記載:「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致使墮。」
但其實萬貴妃並非如此歹毒,我們的明憲宗也是對她異常寵愛,甚至明憲宗之所以聲名遠揚竟然也是因為與萬貴妃的故事!暫且不論萬貴妃的品德好壞,但發生在明朝的這個年齡差距巨大的皇家愛情故事,其實自身也值得被後世的人們津津樂道!
話歸正傳,要講成化十四年,那麼在明憲宗治下的成化十四年,究竟又曾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一、日趨壯大的大明西廠與崛起的汪直!
就在成化十四年的前一年,大明三大特務機構之一的西廠剛剛成立,並開始替代東廠和錦衣衛,發揮著其獨特的監察作用!
歷史記載,成化十三年朱見深設置西廠,且以汪直領之。當初大明建立之後,朱棣在永樂年間開始設置東廠,並且命自己的親信宦官巡察各地叛逆謀反之人,一時間與朱棣他爹朱元璋設置的錦衣衛權勢相等。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東廠和錦衣衛的制度開始顯得僵化,並且不能受到統治者的完全信任,於是朱見深便在自己統治中期設置西廠!
作為一個新的特務機構,西廠設立之初可以說是統領內外,權傾朝野!作為西廠第一任廠公的汪直,正是《龍門飛甲》中雨化田的原型,毫不猶豫地說,廠公長臂一揮,便可圍捕叛逆於千裡之外,馬鞭一指,便可追殺反賊於大漠之間。
但坦率地說,我們的汪直身為西廠廠公,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結合整個歷史進程來說,汪直依靠自保之道得以善終,並且自身在軍事方面也是足以被人津津樂道的。雖然身為特務機構的首領,汪直也不免迫害官員,比如就在成化十四年,我們的廠公汪直在巡撫遼東挾其私黨,鞭撻守令,以至於沿途各邊都御史無不戎裝迎謁供帳百裡外。
至遼東,巡撫陳鉞「郊迎蒲伏,廚傳尤盛」,行賄左右。
但是汪直比較特殊,在大明朝權宦中他的邊功也是首屈一指的。就在成化十四年之後的兩年後,也就是成化十六年,面對韃靼出兵襲擾靖虜衛,我們的廠公汪直和王越挑選二萬精兵長途奔襲,在威寧海子奇襲告捷;緊接著,成化十七年,江直監軍之下曾三度抗擊入寇大同、宣府的亦思馬因部,最終取得黑石崖大捷。下一年,暨成化十八年二月,汪直受命開始總鎮大同、宣府,專鎮大同並有監督京師十二團營之責,我們的廠公汪直可謂是一時風光無兩!
當然,由於長時戍邊的原因,汪直在朝中勢力的日趨削弱,漸漸地失去憲宗寵信的汪直開始走上下坡路。憲宗也慢慢架空汪直兵權,最終一貶再貶,廢為閒人,不知所終。不過對於整個成化年間和汪直來說,成化十四年,大明的特務機構西廠剛剛出現,一代權宦汪直也是正在慢慢崛起的路上!比如說楊成化十四年這一年,竟然有江西人楊福憑藉貌似汪直,來了一個真假汪直的戲份。最終在福州才被鎮守太監盧勝發現治罪,這也充分說明了當時西廠廠公的權勢燻天!
從汪直的一生經歷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評價歷史人物與歷史王朝,我們不應該用非黑即白的眼光來看,而是應該是放在整個歷史上關環境中綜合考慮!畢竟,大多數都是雙面的,而並非是非善即惡!
二、民生建設,免浙江、山東等地秋糧!
對於大明朝,特別是朱見深來說,民生問題一直以來便是一個不得不令人重視的問題!如果我們仔細瀏覽明憲宗的生平,便會發現朱見深繼位之後,也是一步一步成熟的!從繼位之初,明憲宗便不得不面對各色各樣的民生問題!全國諸多地區的各色各樣的地方反賊,以及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無不都給朱見深的王朝統治帶來極大的壓力!
而在憲宗成化年間,其中影響重大的民生問題之一便是流民問題。話說地處四省交界處的荊州、襄陽山區於元朝末年曾是紅巾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明朝建立後由於川險林深、土地肥沃、礦藏豐富,且又是幾省交界、疏實實於管理的地界,所以各地流民紛紛湧入,到成化初年流民甚至聚集已達150萬左右。因為成千上萬的流民挈婦將雛,湧進荊襄地區的崇山峻岭之中。所以明朝官府到成化年間不得不解決這一個長期以來的民生難題,思考萬般策略,只有就地入籍,同時也使得數以百萬的流民為此後荊襄地區的經濟開發注入新的活力。
成化初期,荊襄地區劉通與石龍、馮子龍等人,利用流民的不滿,於房縣豎立黃旗聚眾造反,最終起義為官軍所鎮壓,除石龍率領一部分人突圍西向進入四川外,其餘一萬多義軍及其家屬被殘酷殺害。隨後,白圭在《處置荊襄疏》中向朝廷獻計,認為應當乘此機會處置荊襄流民,以免死灰復燃,遺患無窮,於是他提出了處置荊襄流民的方案!
在流民中推行附籍與發還原籍相結合的政策,以消除隱患。具體的做法是:住種已久、願意附籍者,允許附籍並納糧當差,成為編戶;不肯附籍者,發回原籍納糧當差。
但由於地方官員並不認真推行,也使得先前的矛盾一直沒能得到妥善解決,甚至導致數年之後流民再次發動更大規模的反抗,官府再次花費大量力氣才得以平定。然而,此次平亂中的濫殺無辜,也讓流民極為憤慨,根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荊襄流民問題。兩年前,也就是成化十二年,河南歉收,饑荒嚴重,導致在荊襄地區的流民又集聚到了數十萬人。
面對這一局面,時任祭酒的周洪謨著《流民說》,提出了解決流民問題的辦法。有鑑於東晉曾用僑置郡縣安置荊襄流民取得過明顯的成效。他主張,如果讓靠近各縣的流民附籍,在遠離各縣的流民地區建立州縣,設置官吏,編排裡甲,放寬徭役,讓他們安居生業!朱見深對此表示贊同,於是派都御史原傑經略鄖陽,撫定流民。原傑一到荊襄地區,就四出徹底調查情況,選派湖廣、河南和陝西官員遍歷山谷,向流民解釋新的政策。在這種優惠的條件誘惑下,流民問題逐漸得到安置,收效極為明顯。成十四年,此時的荊襄流民尚在安置之中,但問題已經得到緩解。與此同時,面對各地發生的災荒問題,明憲宗也幾多給予免秋糧的政策,以求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
三、復開遼東馬市,大明覆滅的雙刃劍!
話說大明建立朝以後,一部分蒙古貴族退到蒙古草原及東北等地,分成三大部落,分別為兀良哈、瓦剌、韃靼。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於洪武二十二年分兀良哈地置朵顏三衛。同時,明代的女真也分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而之後的發展中,便有了馬市的足跡!
永樂三年,明朝為方便向鄰近的女真各部及朵顏三衛購買軍馬,於是便在遼東設立了開原、廣寧馬市,這也是明朝馬市的由來!但馬市並不是平穩發展的。中國也曾停止過,成化年間,因為市場成本嚴重不足,於是政府停免了陝西、山西馬市,成化十四年,附屬於大明的朵顏三衛因以飢困原因,再次請求朝廷重開馬市,明憲宗最終也允許了這一做法,於是遼東馬市依舊!
此後,在明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遼東馬市日益繁盛,也逐步由單一的「馬市」發展為綜合市場,馬市性質也由「官市」向「民市」過渡,互市商品的種類也日益增多,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邊貿市場,這最終也成為女真崛起的重要原因! 遼東馬市的出現,為女真與漢民族的商品交換提供了場所,通過經濟交流,互通有無,特別是耕牛和鐵製農器的輸入,有利地促進了女真農業的發展!
清帝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便是明朝委任的建州左衛官員,也常率領部眾進入遼東馬市貿易,以畜產品易換麻布、糧食,領取撫賞的食鹽、紅布、兀剌等物。正因此,努爾哈赤也是從小練得一身好武藝,並且得以接觸諸多漢人,對明朝官員、商人和一般老百姓的想法和生活習慣有了一定了解!
結合歷史進程來說,明朝馬市的設立在當時十分有利於朝廷與東北少數民族開展互市貿易,對於當時政府與東北少數民族的交流,特別是與女真族的交流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卻也正因此導致東北少數民族政權的壯大,最終造成了大明的覆滅!儘管遼東馬市是加強邊防、鞏固統治的需要,但也女真經濟繁榮搭設了橋梁,建州女真在明後期地快速發展,也得益於遼東馬市。所以說,成化十四年復開馬市,不得不說是把雙刃劍!
成化十四年,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其實,這一年也也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這一年,沒有所謂的順天府推官唐泛,沒有英武豪情的錦衣衛隋川,而那個大內太監汪直,則一直存在著!
和他一樣存在的,是後宮裡褒貶不一的萬貴妃,是九五之尊的明憲宗,是年幼的太子朱佑樘,是大明的千千萬黎民百姓!或許這一年,不斷成熟皇帝依舊被人覺得碌碌無為,這一年,官宦們依舊瞞上欺下,這一年,朝廷的忠臣們左右補漏,願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成化十四年,或許發生了許多故事,足以讓我們如今根本講不完的故事!成化十四年這一年,又或許什麼都未曾發生,在早已逝去歷史長河也只是匆匆一筆帶過!雁過留痕,成化十四年過去之後,煌煌大明又會演繹什麼樣的故事呢?
陽春白日風在香,鳳凰知梧桐。成化已去,時光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