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打白骨精》教小朋友如何好人有好報

2020-08-26 家學先生

有一天,陪小朋友看《三打白骨精》。

「爸,唐僧好笨啊,孫悟空好人沒好報。」小朋友很憤怒。

「猴子自己也犯了小失誤。」

「哪呢?」

「我先給你講個名醫扁鵲的故事。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名醫。

有一天,魏文侯問扁鵲。你們兄弟三人中,誰的醫術最好?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其次,自己最差。

文侯讓他詳細說說。


扁鵲說,大哥治病,是在病人沒有病症之前,大家也就都不知道他為自己治了病,所以大哥默默無聞。

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剛起的時候,症狀很輕微,大家都以為二哥治小病很靈,所以鄉裡鄰居都找他。

而自己治病,都是在病情嚴重的時候,病人痛苦,家屬焦急,通過治療使病人康復,全家對自己感激萬分,同時名氣也傳遍天下。

而這孫猴子就像大哥一樣,除了妖、治了病,但是誰也不知道你做了好事,也就誰也不認可他了。」

「嗯嗯。」小朋友點點頭。

「但是,猴子後來也明白了,不提前出手了,也就有了沙和尚那幾句經典臺詞。

大師兄,師父被抓走了。

大師兄,二師兄被抓走了。

大師兄, 二師兄和師父都被抓走了。「

小朋友哈哈大笑。

「等師父被抓走了再去救,大家就知道猴子的本事了。

所以,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好人,知道自己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向猴子和扁鵲學習,先讓別人認識到自己處於麻煩和危險中,這樣他才知道我們在做好事。」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而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的才是高手。

讓小朋友多明白一條規則,也是咱們家長幫他多抓一張牌。

家學先生,用愛聽的故事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潤物無聲,讓童年的錯不再延續。

相關焦點

  •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深刻揭露了敵我矛盾和內部矛盾的差異性
    也因此,雖然《西遊記》改編故事很多,「三打白骨精」一節卻總不入早期電影創作者的法眼。在電影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之前,1957年浙江紹劇團七齡童便編排「三打白骨精」的舞臺版,並且參加了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匯演,獲得了一等獎。1961年初,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表示想把該劇製成彩色戲曲電影,於是,有了電影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誕生。
  • 騙人的鬼話,好人有好報?
    等到快要放學的時候,我已經在心裡默念超過了一千遍,雨越下越大,我覺得這是個好時機,鼓足勇氣大步邁到王二狗的面前,說到:「還我橡皮擦,要不然我就讓老天爺打雷劈死你。」我說的底氣十足,那一千遍的誠心祈禱,讓我信心滿滿。他愣了一下,給了我一拳,並且又搶走了我的橡皮擦。那些沒有帶傘滯留學校的人,個個像看傻子一樣的看著我。我傷心至極,不是因為橡皮擦,而是老天爺失去了我的信任。
  • 「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人人知曉,難道好人就不該有好報?
    在民間流傳的這句「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乍一聽好像是有點道理,難道這才是人世間的真理?為什麼老百姓都會這樣說呢,它到底有何依據,我們來一探究竟。 說起神筆馬良,大家一定都有所耳聞,小時候的馬良家裡比較窮,家徒四壁,屋子裡四面透風,一到下雨天,屋子就灌滿水,宛如一個大型遊泳池,他也總是有了這頓沒了下頓。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從文本到影視,唐僧面面觀
    而2016 年,鄭保瑞執導的賀歲電影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儘管豆瓣評分只有5.6分,但是,當今天我們再回頭去看,這部電影並沒有那麼的糟糕。電影截取了《西遊記》第27章&34;的故事進行改編,故事雖然還是那個故事,但是,白骨精的形象卻豐滿了不少,更主要的是,唐僧已經不再是那個唐僧。
  • 再看《三打白骨精》才明白,抵抗職場誘惑,這2點最為重要
    特別是86版的電視劇,更是我們從小看到大,也看不夠的經典劇作。孩童時看,多數是被裡面的好玩的劇情所吸引;讀大學時候,依然還是當作娛樂,嘻嘻哈哈地笑著看;進入職場,做培訓相關的工作後,總會想到從影視劇裡找一些適合的素材,於是便比以往看得更仔細和認真了些。
  • 86版《西遊記》三打白骨精:恐怖、潸情,比原著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打白骨精》在戲劇的影響下幾乎成為《西遊記》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故事,尤其是毛主席在一九六一年十月間看過六齡童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題出「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的名句後,《三打白骨精》更是家喻戶曉。
  • 導演,你確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不是故事片是偶像片?
    於是重新讀了一次《西遊記》第27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這裡面內容就豐富的多了,可以說,在這一回裡如果沒有豬八戒,就不會有孫悟空的離開與重返取經團隊,豬八戒在小說裡,是不可或缺的引線和重要的組成部分。看了小說以後還意猶未盡,就又找出了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第十集《三打白骨精》、《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來一一看了一遍。
  • 三打白骨精,唐僧明知三人是妖怪,為何還要趕走孫悟空?
    在《西遊記》三打白骨精這一段,起初唐僧可能不知道村姑是白骨精所化,可是隨著孫悟空連續打死村姑、婦人與老翁之時,早已看出對面可能是妖精,為何還要將孫悟空趕走呢?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戀,畢竟誰都夢想過有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從天而降,哭著喊著要嫁給自己,然後自己就勉為其難的接受了這段姻緣,從此走上了幸福的人生道路。
  • 好人有好報嗎?《芳華》裡的爛好人的下場有多慘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開頭的美好與結局的殘酷,讓大家覺得很悽涼,相當的煽情。這種巨大的落差毀滅的美好,同時又擊垮了人心的善。劇中由黃軒演的男主角劉楓,他是一個絕對的好人,然而好人沒有好報,以至於後來落魄潦倒,備受社會和其他人的欺凌,這種判若雲泥的反差,也是大家覺得芳華裡面的特別能打動人的地方。仔細分析一下男主角劉峰,他的結局其實是自作自受。
  • 還是好人有好報。
    其實心裡都是嫉妒,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乞丐聽了,往村頭走去,果然看到一戶人家,門口一個大漢正在納鞋。那人,便是張善福了。乞丐見狀笑道:''你一個大男人,還自己納鞋,哈哈,真是丟臉吶。''張善福也笑道:''沒辦法的事,妻子納不得鞋。
  • 孫悟空打死白骨精,唐僧為什麼非要趕走他?你看猴子前面幹了什麼
    孫悟空打了白骨精三次,唐僧就趕了他三次,念了三遍緊箍咒。到第三次時,孫悟空總算是徹底把白骨精給打死,但換來的結果卻是唐僧鐵了心要將他驅逐出取經團隊。事不過三,孫悟空無奈,只得忍痛離去。那麼唐僧為什麼非要將孫悟空趕走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孫悟空濫殺無辜,犯了佛門殺戒嗎?
  • 好人有好報:撿錢包原地等失主,讓他發了財,還救了他兩次
    你還相信好人有好報嗎?四百年前,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編寫的《醒世恆言》裡,就講了一個好人怎麼一步步得到好報的故事。這個故事的題目是《施潤澤灘闕遇友》,主人公名叫施復,字潤澤,原本是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的一個普通老百姓。
  • 好人可能沒好報
    正好在別人車前側方,我看了一眼,心裡想著這些螺絲小區門口就是馬路,但不是主幹道,兩邊都停滿了車,我家的車也停這條路上。那天下午4點,一家人打算去東江玩玩水,順便買魚,帶上零食和水,我拉著小兒子的手,我老婆拉著女兒的手,走出小區門口,前面幾步散落著一堆攻牙螺絲正好在別人車前側方,我看了一眼,心裡想著這些螺絲有些危險,分分鐘扎到車胎,然後就越過去,到對面馬路了,回頭看到我老婆,她在後面說地面上有一堆螺絲,然後她就動起腳,把螺絲掃一邊去,我就直接走到自家車旁邊準備開車門,這時聽到後面我老婆大聲叫小瑩小心,然後一陣急剎車的聲音
  • 第129集找個土地當見證,悟空三打白骨精
    話說白骨精先後變作婦人和老母親來誘騙唐僧都被悟空打死。這白骨精棋高一著,她都提前使出解屍法,遁出元神逃跑。悟空讓他們隱在空中,仔細看住妖怪,別讓她逃跑。一來監視妖怪,二來還能做個見證。眾神都聽命行事。孫悟空安排妥當,拿出金箍棒,趁妖精不注意,一棒子便打死了妖精,這一次妖精卻沒有提前使出解屍法,被悟空當場打絕了靈光,斷送了魂魄。至此,白骨精才算徹底死絕。
  • 做好事卻被雷劈 好人沒有好報嗎
    有一個村莊裡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人問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
  • 第127集豬八戒挑撥離間成功,孫悟空二打白骨精
    話說唐僧師徒來到白虎嶺,白骨精趁悟空不在,變作婦人哄騙唐僧。結果悟空歸來,不由分說就打死了婦人。唐僧不認識妖精,怪罪悟空,悟空讓他看了婦人的食盒,全是一些長蛆和癩蛤蟆,唐僧剛有三分相信,就被八戒挑撥離間,八戒說這是猴子的障眼法,是來哄騙唐僧,目的是不讓他念緊箍咒。
  • 故事:好人有好報,草根逆襲竟成仙
    明朝時候,有個姓許的老頭,家住紫川城北,靠打漁為生。他的打漁方法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是白天打,他是夜裡打。一來,晚上打漁的人少,可以由著性子,不用爭搶;二來,他喜歡喝幾杯酒。喝兩杯,撒一網,不慌不忙。老許喝酒有個習慣。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經典IP改編,錢不該只花在特效上
    那對比一下,《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把孫悟空的這些特點都給抹殺掉了。所以僅僅依靠外表就判斷對方應該被度化還是殺死是不合理的,萬物平等,是人是妖又有什麼兩樣?所以說,只要講好了這點,這部電影成為經典指日可待。可是呢,它沒講好唄。變成老婆婆的白骨精訴說自己的過去,唐僧只是眼睛紅紅地用幾句假大空的話安慰對方。唐僧顯然沒懂白骨精的苦痛,而且啊,這段故事顯然也無法觸動觀眾的心。
  • 兒子倒插門身患重病無人管,鄰居:好人有好報,我會盡力幫你的
    不能再等了,我已經半個月聯繫不上兒子了,儘管之前曾給兒媳打過電話,兒媳在電話裡很不耐煩地說兒子很忙,但是平常兒子頂多三天,一定會給我打個電話。因為我腿腳不便,他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裡。兒子為了減輕我的負擔,輟學之後就到鎮子上去打工了,但是學歷太低只能做些粗活,好在兒子有眼色、肯吃苦,慢慢地也算在鎮子上站住腳了。一次在未來兒媳家幹活被這家給瞧上了,於是跟他家女兒談起了戀愛,但是儘管女方家一直催促辦事,兒子卻始終不敢答應,說來羞愧,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家囊中羞澀拿不出彩禮,另一方面,兒子又不願意答應女方家不要彩禮但必須入贅的要求,婚事就這樣拖了下來。
  • 故事:好人有好報(民間故事)
    大志不太喜歡吃魚,但娘以前愛吃,於是他掏錢買了下來,想給娘打打牙祭。回到家裡,大志把鰱魚放到大盆裡,假裝兇巴巴地對娘說道:「你又沒啥信仰,吃的哪門子素!今天必須燉鍋魚湯,好好補補,要是不聽話,我可生氣了!」大志娘既高興又無奈,只好答應了。大志「嘿嘿」一笑,進屋睡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