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講民間故事:倆個財主被兄弟倆揍了 最後為什麼還謝謝倆兄弟

2020-10-19 蝸牛講民間故事

蝸牛講民間故事:倆個財主被兄弟倆揍了 最後為什麼還謝謝倆兄弟

一條小河南北流,東西兩岸各有一家財主,他們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狠心狼。無論誰在他們家裡當長工,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再有本事也休想得到一個工錢。因此,人們就把河東的財主叫東閻王,河西的財主叫西閻王。

說來也巧,有弟兄二人,父母早亡。家裡房無片瓦,地無一壟,有的只是自己的力氣。為了活命,弟兄倆分別到兩個閻王家裡去當鞭把兒。

當牛做馬乾了一年,眼看年關快到了,東閻王算盤珠一撥拉,鷹嘴鼻子一哼,反說老大使傷了他一匹馬,把全年的工錢扣完,還倒欠他一筆帳;西閻王掀開帳本,三角眼一瞪,硬說老二使壞了他一頭驢,把全年的工錢都抵上,誰也不欠誰。

財主家過年滿心歡喜,他們哥倆過年滿肚子恨。兄弟倆恨透了兩個活閻王,總想出出這口窩心氣。兩個人想了三天三夜,總算想出了一個整治兩個活閻王的好辦法。

這一天,東閻王要到河西去探親,西閻王要到河東去訪友。弟兄倆事先約定好,分別趕車拉著兩個活閻王,同時來到了橋頭。老大停住車,站在橋東頭把腰一叉,大聲罵道:「餵!前邊趕車的愣小子你沒長眼嗎?快拐回去,給我家老爺讓路!」

老二迎面站在橋西頭把胸脯一拍,大聲回罵道「你這個野漢子,不識字也摸摸招牌,惹惱了我家老爺,把你們扔到河裡餵王八!」

東閻王一聽,頓時火冒三丈,站在車上喊叫著:「哪兒來的孬種敢辱罵人,給我打!」

說時遲,那時快。老大跳到西閻王的車上,像餓虎撲食般,按倒西閻王,劈臉就是幾耳光,接著飛起一腳,把他踢到車下。在這同時,老二也跳到了東閻王車上,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把東閻王掂起來使勁摔到車下,跟著跳下去就是一陣好打。東閻王看見老大打西閻王,連聲喊道:「打得好!打得好!」

西閻王看見老二揍東閻王,連聲叫嚷:「揍得痛快!揍得痛快!」弟兄倆放開勁,打得可真解恨。老大覺得差不多了,就衝著老二說:「你再打我家老爺,我就把你這個賴種填到河裡淹死!」說著,就把西閻王拉到河邊。

老二答道:「你再不住手,我就把這個壞蛋按到河裡淹死!」說著,抓住東閻王就往河邊拖。

兩個閻王可嚇壞啦,像殺豬一樣同時嚎叫起來:「快放開他!快來救我!」

老大給老二使個眼色,放開西閻王跑到橋東頭去救東閻王,老二放開東閻王跑到橋西頭去救西閻王。兩個活閻王被打得鼻青眼腫,也沒法再去探親訪友了,只好各自坐著車哼哼著回家去了。

回到家裡,東閻王給老大擺個酒席,說:「今天多虧了你呀,要不然我就吃大虧啦。念你有功,你欠的那筆帳免了。」西閻王也為老二做頓好飯,說:「今天若不是你,我就會白挨一頓打,總算是兩夠本。你為我出了力,以後我決不會虧待你。」

當天晚上,弟兄倆回到家裡,講起了白天的事情,心裡那個高興勁就甭提啦!

以上故事為蝸牛講民間故事原創首發,請關注蝸牛講民間故事獲取更多精彩故事,你有不一樣的見解也可以評論留言,我們一同探討學習,蝸牛爬的慢,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多多分享、關注、評論,讓蝸牛能走的更遠一點。

相關焦點

  • 故事:拆遷,讓這兄弟倆反目成仇
    2000年,兄弟倆長大了,兄劉亮開商店,弟劉明從部隊復員回鄉,在城南印刷廠當司機。兄弟倆依然相親相愛,親如手足。自從結婚後,兩人分家另住,關係也慢慢地疏遠了。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上海人在大屯開礦,主井、副井、礦院,礦俱樂部、礦中、礦小、高校,大廈拔地而起,燈火輝煌,夜如白晝,素有小上海之稱。
  • 兄弟倆放下一切事情往家趕,到家後虛驚一場,讓倆兄弟哭笑不得
    我們跟著大叔進入屋子,大叔的哥哥也是剛剛到家,哥哥說自己今天去鎮上有事,老媽一個電話我倆口火速趕回來,哥哥說母親今年80多歲了,年齡大了我兄弟倆哪裡都不去,專在家照顧母親,今天正好我兄弟兩齣去辦事,老媽打電話說身體不舒服
  • 故事:兄弟倆分家過日子,嫌棄分的都不公平,舅舅用了一招兄弟倆服服的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最後鬧得不可開交,只好分家。這地方有個傳俗,分家必須請來舅舅主持。舅舅來了那就將家裡的一切東西分成了兩份,弟兄倆人一人一份,可這弟兄倆都說分的不公平,都說自己那份少了,弟兄倆又吵了起來。見此情景,舅舅氣的不輕,末了只好說:「好!要想分的公平也行,可你倆千萬可別後悔。」那弟兄倆說:「只要公平,怎麼都行。」
  • 兄弟倆的房產之爭
    面積不大,位置很好,也能值個小200萬,不過跟老吳頭的兩個兒子現在積攢的家產相比,也不算啥。二姐和家委會的幾個成員去做勸解工作,按說不應該呀,兩個兒子平時看上去都和和氣氣,也都是不缺錢兒的人,為了套房子,傷了兄弟感情不值得。大家都這麼勸,老吳頭的兩個兒子卻誰也不讓步,眼看事情要鬧僵,家委會決定把兩個人分開談。
  • 故事:兄弟倆活成了一個人
    今天要說的故事,發生在五十年代,那時候北京的郊區,兩戶人家同時各生下一個男孩,他們還住在同一個院子裡,一個取名張力,一個取名王亮,俗話說,跟著啥人學啥人,這兩人同在一個院裡長大,關係那自是不用說了,漸漸長大後啊,這張力就不務正業,父母給安排的單位也不好好上班,就是混日子,後來王亮在張力的勸說下,也跟著辭了職,跟著張力瞎混,沒事就在一起喝酒,喝多了就鬧事,鄰居們見了也都躲得遠遠的。
  • 兄弟倆的計劃,害死了自己
    喬迪和杰倫是兄弟倆,他們相差兩歲,體形和容貌十分相似。  這年,兄弟倆的父親去世了,留下一套位於市中心的房產。父親去世前沒有立遺囑,根據法律,房產應該由兄弟倆平分。可是,兩人都想獨得遺產,於是打起了對方的主意。  這天,哥哥喬迪邀請弟弟杰倫去家裡吃晚飯,說要送他一份禮物。杰倫暗犯疑:這些年,自己和哥哥的關係十分冷漠,他怎麼會送自己禮物呢?
  • 蝸牛講民間故事:不孝女落魄回來找母親 母親會怎麼對他們呢
    蝸牛講民間故事:不孝女落魄回來找母親 母親會怎麼對他們呢很早以前,有一個村裡住著一個頭髮雪白的老婆婆和她的老伴,他倆有三個閨女。這三個閨女長得一個比一個漂亮,是方圓幾十裡地的三朵花。可三個閨女三個脾性,姑娘長大了,都想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女婿。大女兒說:愛穿綢,愛掛緞,愛吃好的怕動彈,有錢有勢我眼紅,一心嫁個坐轎官。
  • 故事:有錢的兄弟倆給老爹修墓,老爹死後不久他們的孩子也死了
    兄弟倆花重金從外地請了一位有名的風水大師。風水大師轉悠了一圈,最後在村子北給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兄弟倆和家裡人對先生選擇的寶地都非常滿意,於是開始著手修建墓地了。當天晚上,張玉才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個白鬍子老頭進了屋子,對他說:「你家選的墓地是個好地方,我在那裡住了很久了,你給我兩天時間,等我找到新家搬出去,你就可以修墓了!」
  • 聊齋故事:兄弟倆
    還是小春腦子多,小春說:「他一個娃娃懂個啥?那頭老牛,二畝山地分給他還不行嗎?」廣財點頭,「可是,他住哪裡呀?」「這個太好說了。把牛圈分給他,讓他跟那頭老黃牛住一起嘛。」夫妻倆還算良心沒有全壞了,給了郭廣德一個月的口糧,這個家就算分了。
  • 蝸牛講民間故事:怕死的崔萬有是怎麼把自己嚇死的
    蝸牛講民間故事:怕死的崔萬有是怎麼把自己嚇死的從前,崔家寨有個大寨主姓崔名叫萬有。他有好地幾十頃,好馬百十匹,兒子又在外面當官。仗著他有錢有勢,時常欺壓窮人,特別對待長工更是刻薄得很。平時,長工提起崔萬有來,背地裡都罵他幾輩。臘月初十是崔萬有的生日。年年到這一天,崔萬有都是請兩臺大戲對著唱,酒席一擺十幾桌。俗話說:「六十六,不死掉塊肉。」
  • 蝸牛講民間故事:鐵公雞一毛不拔 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蝸牛講民間故事: 鐵公雞一毛不拔 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蘇家莊有個姓蘇的財主,是個能舍千句話,不舍一文錢的吝嗇鬼,背地裡人們都叫他「光堂嘴」。有一次,他老婆得了重病,需要請看病的先生。離他家五六裡地有個姓張的名醫,兄弟排行第四,人稱「四先生」。光堂嘴怕管飯,總是早飯後去請先生。他想,先生吃過早飯來,看了病離晌午還遠著哩,不會不走,晌午飯便省了。
  • 蝸牛講民間故事:這個版本的盤古開天闢地 我都有點不相信
    說著,兩手往筐子裡一插,拿起鮮豔香甜的山果填到了鐵牛嘴裡,還調皮地說道:「鐵牛大哥,請吃吧!」不料,話音剛落,鐵牛將嘴一合,「呱冬」,把山果咽了下去。還點了點頭,表示謝意。兄妹倆見了真是又驚又喜。從此,兄妹倆進山時,就將饅頭留下幾個,回來時,又將山果美味捧上幾捧。冬去春來,夏過冬至,不知過了多少個年頭。有一天,他倆進山回來,見鐵牛兩眼淚汪汪的。
  • 故事:母親生病兄弟倆上山挖草藥,老頭一指路邊石頭:請站上去
    故事:母親生病兄弟倆上山挖草藥,老頭一指路邊石頭:請站上去但是,砍柴這樣的苦力活,掙不了幾個錢,因此家裡依然很窮。又過了七八年,阿腫三十歲了,弟弟也二十出頭啦,因為太窮,兄弟倆都沒有娶上老婆。而此時,母親已經老了,手腳都不靈便了,整日坐在屋門前,望著太陽發呆。這一日,阿腫和弟弟進山砍柴,到了傍晚,兄弟倆每人挑著一擔柴歸來。還沒到家門,遠遠就見母親倒在屋前,阿腫大吃一驚,連忙和弟弟將母親抬進屋中,請來大夫一看,原來母親生了大病啦!
  • 故事:蝸牛講民間故事:窮小子豆地裡不光撿到元寶 還讓地主白送個媳婦
    蝸牛講民間故事  王小家後面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廟,廟的一旁  每天王小看著那些來往不斷的人們來上布施的時候,心裡總是想:蓋廟,這是個大好事,我要是能有點錢也來上布施該多好哇!他心裡這樣想著,仍然不停地摟著豆葉。一次,他正在不歇氣兒地摟著,忽然,他那竹耙子上的耙子齒不偏不倚地卡到地裂縫裡,無論咋樣使勁拽,始終沒有拽出來。王小急了,。趕忙蹲下來,用手扒開豆葉一看,頓時驚慌了,只見兩錠明晃晃的元寶在豆葉下蓋著。他一見這兩錠元寶,喜得心花怒放。
  • 故事:財主欺人太甚,先是連累兩位夫人,最後自己也遭了報應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2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筆者給大傢伙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大體講的是:一個橫行霸道的財主,常常欺負附近鄉民,結果惹了眾怒。書歸正傳,大夥這就跟隨小田的筆墨,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說在明朝末年,滕州的一個鎮子上,有一個叫李能的財主。這李能大財主依仗著京城做官的哥哥,在當地欺行霸市、欺男霸女,是無惡不作啊!
  • 弟弟找富哥哥借錢給兒交學費,哥哥不借,八年後兄弟倆相遇哥哭了
    弟弟找富哥哥借錢給兒交學費,哥哥不借,八年後兄弟倆相遇哥哭了弟弟是農民工,而哥哥是百萬富翁,弟弟找哥哥借錢給兒交續費,可親哥卻閉門不借,八年後兄弟倆相遇,確實今非昔比,一個穿著得體,一個乞丐打扮,一個哭,一個笑,這正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 為了得到母親的拆遷補償款,兄弟倆爭著贍養母親
    張小軍聽到張大軍說完以後,他在地上紅著眼站了起來,他雙手揪住哥哥張大軍的衣領說:「咱媽住院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咱媽以前身體這麼好,為什麼一住院說走就走了?肯定是你貪財把她老人家虐待致死。」張小軍一聽就知道母親還是個老觀念,偏向家裡的長子長孫。所以張小軍就想,必須得把老母親從家裡接出來,然後給老母親講清法律的規定,讓老母親不要偏袒哥哥張大軍一家。
  • 蝸牛講民間故事:曹恩是怎麼讓老媽和媳婦的關係變好的
    蝸牛講民間故事:曹恩是怎麼讓老媽和媳婦的關係變好的從前,伏牛山下有一戶姓曹的人家,一家三口,老娘、兒子和媳婦。兒子名叫曹恩,會做個小生意,經常在外。本來這一家人日子過得很好,可是自曹恩成家以後,老娘和媳婦總是不斷地鬧氣。為啥?說起來話長:曹恩為人憨厚實在,對媳婦親,對老娘也十分孝順。
  • 小哥倆兒(民間故事)
    小哥倆兒相遇在一家兒童福利院。那時弟弟三歲,哥哥五歲。福利院的孩子,流動性很大,常有人被收養家庭看中領走,朝夕相處的小夥伴,一不留意,又少了幾個。有天晚上,小哥倆兒聊到此話題,想想日後要分開,不免有些傷感,於是相互承諾,「如果有一人先被收養,決不忘記,想辦法幫留下的人領養出來」。那年弟弟九歲,哥哥十一歲。
  • 兄弟倆開貨車,先後遭黑狗擋道,老大升職加薪,老二卻破財丟工作
    兄弟倆開貨車,先後遭遇黑狗擋道,老大升職加薪,老二卻破財丟工作人要有善心,要善待動物,因為好人有好報。許多人養過狗,有些人和狗有深厚的感情,而狗通人性,甚至在關鍵時候能救主人的命。小剛和小凱是一對兄弟,小剛老大,小凱是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