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嬸給爸爸跪下了,而且是當著所有人的面,把爸爸嚇得差點彈起來,立馬小跑回家,還把大門給反鎖了。
叔叔還當著爸爸的面,把爺爺訓斥了一頓,說是替爸爸出出氣,爺爺氣鼓鼓的走了,臨了還剜爸爸了一眼。
這就是叔叔和爸爸為一堵院牆,僵持了一個月的最終結果。嬸嬸替叔叔認錯,叔叔替爸爸訓斥爺爺,爺爺記恨爸爸,而爸爸把叔叔嬸嬸和爺爺都得罪了個遍。
鬧這麼大動靜的緣由,就是叔叔要蓋房子,要蓋跟我家一樣大小的房子。原本這是件好事,叔嬸是我的親叔嬸,跟我家毗鄰,正好可以跟爸媽作伴,兒女們也更放心。
叔叔家原本是在市區,是爸爸最有出息的兄弟,去過抗美援朝戰場,退伍後,在市區裡安排了工作。
嬸嬸是個能幹的女人,跟著叔叔在市區裡,開起了餃子館,生意很是紅火,大女兒也結婚了,兒子也入伍當了兵。
因為嬸嬸常年彎腰包餃子,腰不好,不能爬樓梯,但是他家的房子就是樓梯房,兩口就合計著賣掉手裡的房子,回老家蓋個房子養老。
叔叔蓋房子的地方,正好挨著我家,爺爺口頭許諾這一塊地給叔叔一家留著,因此,就一直荒著。
後來,爸爸想養豬,就打電話給叔叔說,先佔他一些地方切成院牆,等他回來,再把牆拆了,把地方還給他,叔叔也同意了。
聽說,叔叔要回來蓋房子,爸媽還是很高興的,自家兄弟挨著住,肯定更親近些,少了很多家長裡短的麻煩。
因為,爸媽一直在我家幫忙帶孩子,叔叔一個準備蓋房子的電話,爸爸二話不說就回去拆牆了。
爸爸回去會天天跟媽媽匯報家裡情況,說叔叔很是通情達理,一個勁的誇,在城市生活過的人,就是不一樣。
叔叔說只要爸爸把牆拆了,佔用他家的地如數還給他就好了。還給爸爸買了水果,讓爸爸幫忙接電接水,他就準備蓋房子了。
隔了幾天.爺爺也來了,先在我家轉了一圈,又在叔叔的土地上轉了一圈,說叔叔家的房子,肯定不會有我家的大,因為我家多佔用了叔叔的地,還說他以前就說過兩家是均分的,爸爸就是不聽,堅持要多拿多佔的。
叔叔的臉瞬間黑了,指著爸爸鼻子罵,說爸爸身為大哥,偷佔自家兄弟的地不要臉,還假大度,賣人情,欺負他常年不在家,不知道家裡多大地。
爸爸當時也很生氣,牆都已經給你拆了,況且房產證上明白寫著房子多大,當年蓋房子的時候,爺爺也是親自過來看過的,而且還請了村支書做了證的,根本就沒有多拿多佔的說法。
爸爸就去拿房產證給叔叔看,叔叔當著面,伸手就要撕房產證,還揚言說,他必當「寸土不讓」,一定要爸爸把多佔的地吐出來。
如果爸爸敢有不服,就找人打爸爸,打到爸爸服為止,爺爺順勢躺在地上,哭喊著說爸爸打他了,不允許他說「公道話」。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爸爸整個人都懵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前幾天還央求他接水接電的叔叔跟爺爺,今天回聯起手來,弄這麼一出,讓街坊四鄰都以為是爸爸做了地頭蛇,連孝道也不要了。
晚上爸爸跟媽媽電話的時候,聲音都是哽咽的,他到現在也不敢相信,自己孝順的爹會昧著良心說瞎話,自己的恭順的弟弟,翻臉比翻書還快。
媽媽聽了,當時就要摔手機,因為她太了解爸爸這一大家子了,平日裡都是連吃帶拿,從不手軟,還總一副自己吃虧的模樣。
這次更是貪心不足蛇吞象,都已經拆過牆了,還想著要多佔,一心要踩著爸爸的善良成就自己。
爺爺慣來是這樣行事,總要偏疼出挑會鬧事的孩子,帶頭欺負老實誠懇的孩子。
媽媽更生氣爸爸的「好人主義」,總是不讓說話不讓出頭,默默吃虧,也不落半點好。
媽媽決心逼爸爸一把,都50好幾的人了,孩子都要成家立業了,總不能讓孩子跟著爸爸一樣受欺負。
爸爸想了兩天,跟媽媽視頻時,眼睛都是紅的,應該是真的傷心了,或者被媽媽刺激到了,說他這次一定要「戰到底」,一定要討回公道。
爸爸說,這兩天,叔叔和爺爺變本加厲的鬧騰,要不是家裡裝了攝像頭,叔叔怕留證據,不然就真的動手了,還有嬸嬸,仗著自己是個女人,竟動手要撓爸爸,圍觀的鄰居們都看不慣了,才勸阻住嬸嬸。
這兩天,也有很多人給爸爸出主意,叫爸爸去房管所和警局問問,這類糾紛該怎麼處理,不能任由他們欺負,其實他們是嫌爸爸太窩囊了。
接下來的幾天,爸爸很早就去警局和房管所諮詢,而且諮詢了很多不同的人,得到的是同一個答案。
叔叔是國家公職人員,如若退休後想回原籍養老,需提前向房管所申請蓋房,而且房子大小有一定的標準,像叔叔這樣情況,只能蓋三間房,外加一個廁所和廚房。
而目前的情況是,叔叔所佔的房產屬於一大家人共同擁有,就算指給叔叔,也不能照著房產蓋房子,還得遵循國家規定蓋。
更重要的是,叔叔還沒有退休,就算他申請病假,也得等正式退休才能申請。說直白點,就是叔叔想要蓋房子,一沒戶籍,二沒申請,三限定大小。
爸爸又去請村支書,來量房屋,確權房子的大小,叔叔看爸爸沒像往常一樣退讓,而是很認真的招來一幫人量地量房產,便識趣地閉上了嘴。
經過確權,我家沒有多佔土地,叔叔現下的土地還要割出一米,作為兩家的風道,叔叔的土地之所以少,是因為土地常年荒廢,大家走成了路,成了現在的官道。
爸爸忙活了一個星期,才把所有的事情理清楚,但內心卻更煎熬,對待外人,可以公事公辦,對待自己的兄弟父親,總是扯不斷理還亂。
叔叔明白了爸爸的決心,也沒閒下來,偷偷走了不少關係,送了不少禮,甚至還找了以前要好的戰友。
可惜,凡事都拗不過一個「理」字。
就跟爺爺商量,做最後強硬的施壓,看爸爸的反應再做打算。
過了幾天,叔叔和爺爺很氣勢的站在爸爸跟前,說爸爸都是瞎忙活,找誰諮詢都不頂用,拗不住叔叔關係硬。
爸爸也是心涼了,把事前列印好的資料,一股腦地甩給叔叔看。爸爸說,原本想著咱們是至親,怎麼都不能鬧這麼僵,既然你們要把我往絕路上逼,我也只是站起來反抗了,我怯懦了一輩子,讓一家老小都跟著自己忍氣吞聲。但是,現在孩子大了,為了一家人的骨氣,也要公事公辦一回。
叔叔拿到資料,就知道硬逼是不行了,立馬向爸爸求饒,說他是鬼迷心竅,都是嬸嬸攛掇的,羨慕爸爸的大院子,才出此下策的。還有,是爺爺許諾的,也是爺爺在背後支持的,要不然,他哪裡知道這麼多呀。
而且,叔叔還許諾,再也不提什麼「寸土不讓」、「拆牆」「打人」的話了,爸爸永遠是他的好大哥。
爺爺只是一臉訕色,不過,還有點不可甘心,更多的是不敢信自己軟弱的大兒子也有頂撞自己的一天。
這才有了開頭的嬸嬸下跪,叔叔訓斥爺爺的場面,雖然爸爸得罪了所有人,但爸爸內心是無愧的,對兄弟,對父親都是無愧的。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自己念不到就永遠不知道,世上不是所有親人都是和善的,也不是所有老實人會忍讓一輩子的。
爸爸的故事寫到這裡,也算告一段落,雖然結局有點落差,但結果總歸是好的,在這裡想給天下所有的父母提個建議:
第一:為人父母,要公正對待,一碗水端平。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一段描述的是四姑娘與五姑娘爭吵,孔嬤嬤叫來了老爺盛紘,大娘子與林小娘一起過來。
先各自訓斥了每個姑娘,又對盛老爹說,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雖說姐妹之間要互相謙讓,但也是今日這個讓,明日那個讓的,沒的道理只叫一頭讓的,日子長了,父女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來。
其中蘊藏的道理,實際聯繫就是如何做父母,孩子多的家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厚此薄彼,不要忽視她們,否則等你想挽回的時候,孩子的心早已經傷透了結痂了,再也不需要了!
第二:不能助長孩子的貪婪心,一旦有了貪婪心,連原來能得到的也會失去。
以前看過小鯊魚的貪婪的故事,講的是深海裡一隻小鯊魚長大後,跟媽媽學習了如何捕捉食物。媽媽讓它離開,獨立生活。
幾個月後,鯊魚媽媽在一個小海溝裡見到了小鯊魚,看上去卻好像營養不良,很疲憊。但是小鯊魚所在的海溝食物來源很豐富。
很多馬哈魚遊近小鯊魚身邊,但它卻都沒有動,後來,看著快要遊走的馬哈魚,小鯊魚才急躁起來,可是距離太遠,馬哈魚們輕鬆擺脫了追擊。
鯊魚媽媽追上小鯊魚問:「為什麼不在馬哈魚在你嘴邊的時候吃掉它們?」小鯊魚說:「媽媽,你難道沒有看到,我也許能得到更多。」
鯊魚媽媽搖搖頭說:「不是這樣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但機會卻不是總有。貪婪不會讓你得到更多,甚至連原來能得到的也會失去。」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他懂得「知足常樂」,對於一些自己能力不及的需求和欲望,一定要懂得戒掉。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到知足常樂,「知足」便不會有非份之想,「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第三:偏疼偏愛的孩子,往往是最不孝順的。
電視劇《傻春》中的一家人有六個女兒,只有一個兒子春覺,媽媽最疼這唯一的兒子,可是數這個兒子最不孝順,還總是想著辦法從他媽那裡騙錢。
電視劇中的媽媽扮演者呂麗萍無不感慨地說:「偏疼的果子不上色兒啊!這個兒子我算是白疼了。」
對所有子女一視同仁,是多子女家庭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對此,年輕父母必須有個清醒的認識。
願天下的父母,有一顆公允的心,願天下的孩子,都在疼愛裡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