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叔叔因為爺爺一句話鬧上法庭,被偏愛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2020-08-22 不苦的咖啡

嬸嬸給爸爸跪下了,而且是當著所有人的面,把爸爸嚇得差點彈起來,立馬小跑回家,還把大門給反鎖了。

叔叔還當著爸爸的面,把爺爺訓斥了一頓,說是替爸爸出出氣,爺爺氣鼓鼓的走了,臨了還剜爸爸了一眼。

這就是叔叔和爸爸為一堵院牆,僵持了一個月的最終結果。嬸嬸替叔叔認錯,叔叔替爸爸訓斥爺爺,爺爺記恨爸爸,而爸爸把叔叔嬸嬸和爺爺都得罪了個遍。

鬧這麼大動靜的緣由,就是叔叔要蓋房子,要蓋跟我家一樣大小的房子。原本這是件好事,叔嬸是我的親叔嬸,跟我家毗鄰,正好可以跟爸媽作伴,兒女們也更放心。

叔叔家原本是在市區,是爸爸最有出息的兄弟,去過抗美援朝戰場,退伍後,在市區裡安排了工作。

嬸嬸是個能幹的女人,跟著叔叔在市區裡,開起了餃子館,生意很是紅火,大女兒也結婚了,兒子也入伍當了兵。

因為嬸嬸常年彎腰包餃子,腰不好,不能爬樓梯,但是他家的房子就是樓梯房,兩口就合計著賣掉手裡的房子,回老家蓋個房子養老。

叔叔蓋房子的地方,正好挨著我家,爺爺口頭許諾這一塊地給叔叔一家留著,因此,就一直荒著。

後來,爸爸想養豬,就打電話給叔叔說,先佔他一些地方切成院牆,等他回來,再把牆拆了,把地方還給他,叔叔也同意了。

聽說,叔叔要回來蓋房子,爸媽還是很高興的,自家兄弟挨著住,肯定更親近些,少了很多家長裡短的麻煩。

因為,爸媽一直在我家幫忙帶孩子,叔叔一個準備蓋房子的電話,爸爸二話不說就回去拆牆了。

爸爸回去會天天跟媽媽匯報家裡情況,說叔叔很是通情達理,一個勁的誇,在城市生活過的人,就是不一樣。

叔叔說只要爸爸把牆拆了,佔用他家的地如數還給他就好了。還給爸爸買了水果,讓爸爸幫忙接電接水,他就準備蓋房子了。

隔了幾天.爺爺也來了,先在我家轉了一圈,又在叔叔的土地上轉了一圈,說叔叔家的房子,肯定不會有我家的大,因為我家多佔用了叔叔的地,還說他以前就說過兩家是均分的,爸爸就是不聽,堅持要多拿多佔的。

叔叔的臉瞬間黑了,指著爸爸鼻子罵,說爸爸身為大哥,偷佔自家兄弟的地不要臉,還假大度,賣人情,欺負他常年不在家,不知道家裡多大地。

爸爸當時也很生氣,牆都已經給你拆了,況且房產證上明白寫著房子多大,當年蓋房子的時候,爺爺也是親自過來看過的,而且還請了村支書做了證的,根本就沒有多拿多佔的說法。

爸爸就去拿房產證給叔叔看,叔叔當著面,伸手就要撕房產證,還揚言說,他必當「寸土不讓」,一定要爸爸把多佔的地吐出來。

如果爸爸敢有不服,就找人打爸爸,打到爸爸服為止,爺爺順勢躺在地上,哭喊著說爸爸打他了,不允許他說「公道話」。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爸爸整個人都懵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前幾天還央求他接水接電的叔叔跟爺爺,今天回聯起手來,弄這麼一出,讓街坊四鄰都以為是爸爸做了地頭蛇,連孝道也不要了。

晚上爸爸跟媽媽電話的時候,聲音都是哽咽的,他到現在也不敢相信,自己孝順的爹會昧著良心說瞎話,自己的恭順的弟弟,翻臉比翻書還快。

媽媽聽了,當時就要摔手機,因為她太了解爸爸這一大家子了,平日裡都是連吃帶拿,從不手軟,還總一副自己吃虧的模樣。

這次更是貪心不足蛇吞象,都已經拆過牆了,還想著要多佔,一心要踩著爸爸的善良成就自己。

爺爺慣來是這樣行事,總要偏疼出挑會鬧事的孩子,帶頭欺負老實誠懇的孩子。

媽媽更生氣爸爸的「好人主義」,總是不讓說話不讓出頭,默默吃虧,也不落半點好。

媽媽決心逼爸爸一把,都50好幾的人了,孩子都要成家立業了,總不能讓孩子跟著爸爸一樣受欺負。

爸爸想了兩天,跟媽媽視頻時,眼睛都是紅的,應該是真的傷心了,或者被媽媽刺激到了,說他這次一定要「戰到底」,一定要討回公道。

爸爸說,這兩天,叔叔和爺爺變本加厲的鬧騰,要不是家裡裝了攝像頭,叔叔怕留證據,不然就真的動手了,還有嬸嬸,仗著自己是個女人,竟動手要撓爸爸,圍觀的鄰居們都看不慣了,才勸阻住嬸嬸。

這兩天,也有很多人給爸爸出主意,叫爸爸去房管所和警局問問,這類糾紛該怎麼處理,不能任由他們欺負,其實他們是嫌爸爸太窩囊了。

接下來的幾天,爸爸很早就去警局和房管所諮詢,而且諮詢了很多不同的人,得到的是同一個答案。

叔叔是國家公職人員,如若退休後想回原籍養老,需提前向房管所申請蓋房,而且房子大小有一定的標準,像叔叔這樣情況,只能蓋三間房,外加一個廁所和廚房。

而目前的情況是,叔叔所佔的房產屬於一大家人共同擁有,就算指給叔叔,也不能照著房產蓋房子,還得遵循國家規定蓋。

更重要的是,叔叔還沒有退休,就算他申請病假,也得等正式退休才能申請。說直白點,就是叔叔想要蓋房子,一沒戶籍,二沒申請,三限定大小。

爸爸又去請村支書,來量房屋,確權房子的大小,叔叔看爸爸沒像往常一樣退讓,而是很認真的招來一幫人量地量房產,便識趣地閉上了嘴。

經過確權,我家沒有多佔土地,叔叔現下的土地還要割出一米,作為兩家的風道,叔叔的土地之所以少,是因為土地常年荒廢,大家走成了路,成了現在的官道。

爸爸忙活了一個星期,才把所有的事情理清楚,但內心卻更煎熬,對待外人,可以公事公辦,對待自己的兄弟父親,總是扯不斷理還亂。

叔叔明白了爸爸的決心,也沒閒下來,偷偷走了不少關係,送了不少禮,甚至還找了以前要好的戰友。

可惜,凡事都拗不過一個「理」字。

就跟爺爺商量,做最後強硬的施壓,看爸爸的反應再做打算。

過了幾天,叔叔和爺爺很氣勢的站在爸爸跟前,說爸爸都是瞎忙活,找誰諮詢都不頂用,拗不住叔叔關係硬。

爸爸也是心涼了,把事前列印好的資料,一股腦地甩給叔叔看。爸爸說,原本想著咱們是至親,怎麼都不能鬧這麼僵,既然你們要把我往絕路上逼,我也只是站起來反抗了,我怯懦了一輩子,讓一家老小都跟著自己忍氣吞聲。但是,現在孩子大了,為了一家人的骨氣,也要公事公辦一回。

叔叔拿到資料,就知道硬逼是不行了,立馬向爸爸求饒,說他是鬼迷心竅,都是嬸嬸攛掇的,羨慕爸爸的大院子,才出此下策的。還有,是爺爺許諾的,也是爺爺在背後支持的,要不然,他哪裡知道這麼多呀。

而且,叔叔還許諾,再也不提什麼「寸土不讓」、「拆牆」「打人」的話了,爸爸永遠是他的好大哥。

爺爺只是一臉訕色,不過,還有點不可甘心,更多的是不敢信自己軟弱的大兒子也有頂撞自己的一天。

這才有了開頭的嬸嬸下跪,叔叔訓斥爺爺的場面,雖然爸爸得罪了所有人,但爸爸內心是無愧的,對兄弟,對父親都是無愧的。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自己念不到就永遠不知道,世上不是所有親人都是和善的,也不是所有老實人會忍讓一輩子的。

爸爸的故事寫到這裡,也算告一段落,雖然結局有點落差,但結果總歸是好的,在這裡想給天下所有的父母提個建議:

第一:為人父母,要公正對待,一碗水端平。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一段描述的是四姑娘與五姑娘爭吵,孔嬤嬤叫來了老爺盛紘,大娘子與林小娘一起過來。

先各自訓斥了每個姑娘,又對盛老爹說,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雖說姐妹之間要互相謙讓,但也是今日這個讓,明日那個讓的,沒的道理只叫一頭讓的,日子長了,父女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來。

其中蘊藏的道理,實際聯繫就是如何做父母,孩子多的家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厚此薄彼,不要忽視她們,否則等你想挽回的時候,孩子的心早已經傷透了結痂了,再也不需要了!

第二:不能助長孩子的貪婪心,一旦有了貪婪心,連原來能得到的也會失去。

以前看過小鯊魚的貪婪的故事,講的是深海裡一隻小鯊魚長大後,跟媽媽學習了如何捕捉食物。媽媽讓它離開,獨立生活。

幾個月後,鯊魚媽媽在一個小海溝裡見到了小鯊魚,看上去卻好像營養不良,很疲憊。但是小鯊魚所在的海溝食物來源很豐富。

很多馬哈魚遊近小鯊魚身邊,但它卻都沒有動,後來,看著快要遊走的馬哈魚,小鯊魚才急躁起來,可是距離太遠,馬哈魚們輕鬆擺脫了追擊。

鯊魚媽媽追上小鯊魚問:「為什麼不在馬哈魚在你嘴邊的時候吃掉它們?」小鯊魚說:「媽媽,你難道沒有看到,我也許能得到更多。」

鯊魚媽媽搖搖頭說:「不是這樣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但機會卻不是總有。貪婪不會讓你得到更多,甚至連原來能得到的也會失去。」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他懂得「知足常樂」,對於一些自己能力不及的需求和欲望,一定要懂得戒掉。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到知足常樂,「知足」便不會有非份之想,「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第三:偏疼偏愛的孩子,往往是最不孝順的。

電視劇《傻春》中的一家人有六個女兒,只有一個兒子春覺,媽媽最疼這唯一的兒子,可是數這個兒子最不孝順,還總是想著辦法從他媽那裡騙錢。

電視劇中的媽媽扮演者呂麗萍無不感慨地說:「偏疼的果子不上色兒啊!這個兒子我算是白疼了。」

對所有子女一視同仁,是多子女家庭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對此,年輕父母必須有個清醒的認識。

願天下的父母,有一顆公允的心,願天下的孩子,都在疼愛裡長大。

相關焦點

  • 小小說:小鎮上的法庭
    縣法院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保障人民的正當權益,決定在金皮關鎮設立一所法庭。奇怪的是,法庭設立年有餘,竟然沒有發生一個案子,法庭門前冷落,門裡落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有人說,這個法庭就是個擺設。一年前,法庭設立的時候,場面十分隆重。
  • 爺爺奶奶養大的孩子:成人後,避免不了的情感傷害
    老媽要求我們全家總動員,7口人全上陣,還叫上了在本地的一個堂叔,去給寶寶擺百日酒。堂妹是我小叔的大女兒。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在城裡長大。爺爺奶奶很疼愛她。她也一直生活的很幸福。小時候,我特別的羨慕她。奶奶在學習上從來不過分的管他,而我爸爸媽媽對我卻要求特別的嚴格。
  • 叔叔和他的愛人們
    我的叔叔,失去了他的最後一個愛人。我的叔叔要小我爸爸十四歲,爸爸說,叔叔從來沒有讓一家人省心過。又過了一年,叔叔帶了一個女人回來,這個女人一點兒也不好看,皮膚黑,嘴很大,奶奶不喜歡她,並不是因為她長得不好看,這個時候我們家已經出來單住了,奶奶說這個女人每天到飯點了都不起床,不管什麼時候都膩在我叔叔身上,家裡有客人的時候也是一樣。
  • 叔叔和他的愛人「們」
    我的叔叔,失去了他的最後一個愛人。我的叔叔要小我爸爸十四歲,爸爸說,叔叔從來沒有讓一家人省心過。又過了一年,叔叔帶了一個女人回來,這個女人一點兒也不好看,皮膚黑,嘴很大,奶奶不喜歡她,並不是因為她長得不好看,這個時候我們家已經出來單住了,奶奶說這個女人每天到飯點了都不起床,不管什麼時候都膩在我叔叔身上,家裡有客人的時候也是這樣。
  • 小說:過年前孫子打電話給爺爺,說了一句話,嚇得爺爺連夜趕過去
    原本正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的時候,可是6歲孫子卻突然一臉憂愁的將他拉到了一邊去,然後跟他說了一句話,讓郭大爺氣得當晚就想買車票回家。他說:「爸爸有錢了就變壞了,每天都在家裡跟媽媽吵架,現在都鬧到要離婚的地步了,爺爺,我該怎麼辦啊,我不想變成單親小孩!」郭大爺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一有錢就變壞了!
  • 故事:妻子意外離世,她娘家卻將我告上法庭「拿你房車公司來賠」
    「據我的當事人說,那晚他因為公事,一整晚都呆在書房看合同。後來看困了,就在書房的榻榻米上睡了一晚。」好在這段時間放假,孩子去爺爺奶奶家住了,郭賢超這才落個輕鬆自在,戲也不演了,整天不是呆在公司就是呆在書房,絕不跟老婆說一句話。
  • 因為孩子的一個謊言,兩位爸爸大打出手
    男孩媽媽卻堅持說囍爸打了她兒子,因為她兒子一口咬定就是打了。囍爸被這指控氣得滿腔怒火,於是大聲對著男孩媽媽說:「如果說我打了他,你問你兒子打了哪個地方?他說得出來嗎?明明是你小孩撒謊。你先教好你自己的孩子再來教訓他人。」沒想到,男孩的媽媽哇地哭了起來,接著打電話給男孩的爸爸。
  • 那個年代爸爸和媽媽過的真不容易
    我爸姊們六個,爸爸是老大,四個叔叔一個姑姑,他們那個年代兄弟姐們也多,我們家是農村的,家裡窮爸爸又是老大,小學沒上完就去上工賺錢,爸爸和媽媽結婚,爸爸幹活的錢也都是交給奶奶,這是爺爺奶奶下的命令,從小給我爸灌輸的思想就是必須孝敬父母,不能有反抗。
  • 爸爸去世了,該告訴孩子真相嗎?
    端午節中午,我醒來看到手機上有近十個爸爸的未接來電,心裡一咯噔,有種不好的預感,回電話過去才知道爺爺突發腦溢血,幸好已經搶救成功。等我趕過去的時候,爺爺還在手術室沒出來,手術室外全是等待的病人家屬,窗邊三排座椅全坐滿了人。
  • 奶奶生病我去照顧,出院時叔叔說讓我把奶奶接走,我說沒義務
    在我十二歲那年,家裡發生了重大變故,疼我愛我的爸爸媽媽在外面出了意外,當時我還在學校上門,家裡有人來學校給我請假讓我回家,我是一路哭著回去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從失去父母的傷痛中走出來的,但那時的我真的是最悲慘的,我的爺爺奶奶之前本來就不喜歡我這個孫女,加上他們自己也年紀大了,也沒有能力撫養我長大。
  • 叔叔打了「備胎」嬸嬸,娘家人不依不饒,非逼奶奶跪下
    每次都是嬸嬸自己來回,沒有其他人陪伴。這次她也是看嬸嬸發的朋友圈,才一定要過去看一下。她和我聊起了嬸嬸的情感故事,讓我很是感嘆。1小梅奶奶有三個兒子,小梅爸爸排行老二,下面還有個叔叔。和爺爺商量不如轉移注意力,說個離得遠不知道這個隱情的親事,結了婚了,叔叔也就該收心了,嬸嬸就這樣進了門。叔叔其實並不肯依,但是小梅爺奶很有些軟硬手段,最終叔叔只能說:行,反正娶不到小芳(村花名字),娶誰都一樣。嬸嬸自然是開開心心嫁過來的,只是壓根不知道從一開始丈夫的心就不在自己身上。
  • 重溫《知否》:父母的偏愛會害了孩子
    誰都知道老太太是勇毅候獨女誰養在她身邊都是一種尊榮,她的見識、談吐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幫助的。明蘭在老太太身邊早就學會看父親了,可是如蘭和大娘子長大隨了她,有什麼說什麼,也不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非得在父親面前和墨蘭鬧掰,最後去罰跪祠堂三天。
  • 那些父母離異的孩子,一直都在默默承受傷害
    《奇葩說》上周的辯題是:決意離婚的夫妻,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嗎?女兒說,媽媽你看了一定會哭的。我說才不會呢,我又不是小孩子。可是,當我聽到正方辯手儲殷律師的辯論和席瑞的補充發言,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儲殷律師經手過超過200起離婚案。他說,離婚最慘烈的不是夫妻雙方爭財產,而是爭孩子。他曾親歷過一對夫妻為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在法庭上情緒崩潰,鬧得很難看。
  • 路遙臨終前住院3個月,妻子僅來看過一次,5年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而林達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要獨自處理。年幼的女兒,家庭的瑣事,不問事的丈夫,壓倒林達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瑣事的疊加。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花了七年的時間,這七年,路遙幾乎每一天都是消耗著自己的生命在進行創作。
  • 一本《偏愛》讓看的人痛徹心扉,溪小析的新作又讓無數人慾罷不能
    男人的最後一句,說的極為動情,可入了餘年的耳,只是無比的冰冷。「所以……」餘年的手放在了牌位上細細的摩挲著。「所以你說我每次看你,其實是在看誰……」「呵呵……顧燃,你可真殘忍……」餘年冷笑著說完後,便直接一揮手。只見傅阮的牌位直接從桌子上掉落下來。瓜果散落一地,靈牌也成了兩半……「餘年,你真他媽是個瘋子!」男人不敢置信的大吼,一旁的僕人們嚇得顫顫巍巍。
  • 因為是哥哥,所以連哭的權力都沒有了?
    哥哥已經能夠獨立上小學了,弟弟還在上幼兒園。平時早上由夫妻倆牽著小手送去上幼兒園,晚上再拜託爺爺奶奶幫忙接一下,順便再吃個飯。 本來一直都相處得挺融洽,直到孩子們的太爺爺因為年齡大了,需要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兩個小傢伙的爺爺)照顧,四世同堂住在一起,矛盾就出現了。
  • 爸爸的故事
    爸走了,叔叔伯伯很快從四處趕來,沒有缺席,很快聯繫人幫助把遺體抬上車,送到殯儀館每個人都在哭,平時關係並不親密的親人,都在用眼淚訴說心痛媽也在哭,我知道媽是真的難過,因為跟她一起生活30年的男人離開了照顧了她30年,媽是個平庸但受寵的女人,半輩子不上班性格跳脫任性不懂事,她最幸運的是遇見了一個不管怎樣都哄她別生氣的男人
  • 作為村裡第一個城裡人,他最後過得怎麼樣?
    爸爸說:「有,咋說沒有呢?」這時我才知道市裡有個親戚叫白淨一,按輩分我應該喊他叔叔。爸爸帶我去見他,還買了禮品,白淨一穿著華貴,說話不緊不慢,儼然一個城裡人。他家裡收拾得很乾淨,見我們來特熱心,打電話給我聯繫到市一中當老師。爸爸很高興,沒想到多年不見,他還認這個老家人。中午,他又帶我們到大飯店吃飯,喝了酒,好像是茅臺。
  • 孩子把泡麵藏在床上,說是為爸爸好,卻被爸爸打了
    這位聖人就說那這樣,你們當中誰沒有做錯過事情,誰就先扔石頭,可是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把石頭先扔出去,因為每個人在扔的時候都會想到自己以前做過的那些措施。後來人們就問聖人說您是聖人,您應該沒有做過任何的錯事,要不然您扔。但是在聖人說我天天都在做錯事,於是聖人就走了,後來眾人也就算了。
  • 爸爸修的樓梯怎麼都那麼低?
    聽媽媽說,在我兩歲的時候,爸爸曾因哮喘咯血咯了一大臉盆而差點把她嚇壞了。之後的歲月裡,爸爸也曾因為這個那個而讓身體受了很大的傷害。依稀記得那是我十三歲之前的事,那時爸爸在一個伯伯家門前修理板車車輪而不小心把自己的額頭弄破了,當時鮮血迸流,一下子就模糊了爸爸的雙頰。我看了之後非常心疼,但又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