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故事:過橋米線的由來

2020-08-30 小楓733

在雲南橋米線是一種家喻戶曉,百吃不厭的小吃,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關於這個小吃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

相傳,雲南蒙自縣有個書生,長得英俊瀟灑,秉性聰明, 娶了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但是這個書生就喜歡遊玩,即使成家也一點不把讀書的事放在心上。對此溫柔的妻子深感憂慮。

終有一日,妻子實在是氣惱便自成婚以來第一次對書生抱怨 :」夫君,你終日玩樂,不思上進,如今已經成家立業,難道你就眼睜睜看著妻兒跟著你,窮困潦倒嗎?你就不想為妻兒爭口氣嗎?」

書生聽完妻子的抱怨,沒有答話,回屋裡認真反省了一下,深感慚愧。於是便獨自搬到城外湖心的小島上開始發奮讀書。這個小島很少有人往來,很安靜,妻子則每天做好飯菜,送過去給書生吃。但通常的時候,飯菜幾經送過去,有時候書生還要讀完手中的書才肯吃,所以大多時候飯菜都是涼的。

這一天妻子見發奮讀書的丈夫日漸消瘦,不免覺得心疼,就把家裡的一隻雞給燉了,想給他補補身子。燉完後又把書生愛吃的米線放入雞湯中,煮熟後給書生送去。送到湖心小亭時,書生正在抄書,妻子也就沒打擾他,便在一旁小憩了片刻,結果不知怎麼就睡著了,一覺醒來,書生還在抄錄,妻子害怕飯菜太涼了,就一邊打開食盒,一邊叫書生吃飯,可是當妻子打開飯盒是,竟然發現米線還是溫熱的,妻子很驚訝,仔細查看,結果發現,米線上覆蓋著一層黃色的雞油,就是這層雞油起到了保溫的效果。書生吃完後對這種米線的做法大加讚賞。

蒙自縣過橋米線雕像


此事傳出去以後,人們紛紛效仿,也對其口味大加贊同,因為妻子給書生送飯得過一座小橋,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它叫做了 「過橋米線。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在建水縣的鎖龍橋旁邊有一家小吃店,精明能幹的老闆叫李馬田,他曾用心收集了各種民間米線的吃法,然後再加上自己的研製,最終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米線做法:

用雞鴨跟豬大骨熬成濃湯,再把雞,鴨,豬肉,魚肉各切成薄片,放入湯中,然後再加上建水獨有的草芽跟新鮮的蔬菜,最後加入米線,然後一起煮熟食用,味道鮮美,集香,鮮,於一體,滑而不膩,滋嫩爽口。因此,這種米線一下子成為當時的當紅吃食,使小店生意十分興隆。

由於小店在橋頭,吃米線的人需要過了橋才能進小店品嘗,所以,過橋米線由此得名。

相關焦點

  • 古老的故事千年未變,仍然是那碗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是雲南名吃,與書生讀書極有緣份,所以今天在送學子的路上吃一碗過橋米線,銘記歷史,豐潤未來。 傳說有一書生,喜歡遊山玩水,不願苦讀。他有一個美麗賢惠的妻子和一個年幼聰明頑皮的兒子。夫婦倆坑儷情深。但妻子對書生痴迷遊樂,厭讀書深感憂慮焦慮。對書生道:「你終日遊樂,無心苦讀上進,不為妻兒著想嗎?」書生聽後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築一書齋,獨居苦讀。
  • 行業故事:一根米線撐起的煙火人生
    雲南人都愛吃米線,除了早餐,有時候甚至午餐、晚餐都吃米線。 因為只是擺個小攤,人手也只有我一人,我的米線攤就只賣紅燒肉米線,也就是紅燒肉帽子的米線。 紅燒肉的做法也有講究,豬肉要選用三線五花肉,燒制過程中油溫的把握,各種佐料下鍋的先後順序,燒制的時間、火候,這些都會影響紅燒肉的口感。
  • 雲南老倉醋米線
    下午六點半鐘,可能正是吃飯的時間,裡面的人沒出去,外面的人還在不斷湧進,不到二百平方的米線店,站滿了約一百多號人。一刻鐘後,終於搶佔到了一個空臺。臺子有了,米線套餐端了上來,我們的心也就靜下來,我也就有閒情來細細觀察和品嘗這份來之不易的米線。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傳說故事的由來
    在當地的傳說中,這裡的橘子還跟一個神話故事有關。這個故事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陝西漢中城固縣的升仙村傳說很久以前,在村子裡有一個年輕媳婦,婚後不久死了丈夫,接著,公公癱瘓,婆婆又雙目失明了。這就是傳說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由來,這個村子也改名為「升仙村「!  就在女子升天后,即將離開家鄉時,她又很捨不得母親,低頭一看,母親正站在村頭的石橋上望哩。她叫了一聲「娘」。母親抬頭看見了她,驚喜地流著淚說:「我女兒成了神仙了!」望仙橋由此而得名。
  • 微小說:《過橋》
    說完就想過橋。和尚一把拉住他,說:「慢,我比你還厲害!」說著,用手也朝河裡一指,嘴裡念念有道,「有水也是湖,無水也是胡,胡字左邊加個米,要讀糊。我糊裡糊塗把經念,常掛一隻念經袋,有朝一日羅漢做,八大金剛兩邊站,你看我厲害不厲害?」說完,也想過橋。
  • 我的故事:五一假期美食記
    最後一天的時候,我選擇了回到昌平,去吃的阿香米線也許是實在太餓了,覺得這一堆還沒吃飽,其實米線中,我覺得過橋米線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我在大學時代的旁邊的一家店,味道很正中,每次都是排隊等,我們三人都願意,為了美食值得等待,不一樣的味道,不一樣的回憶。
  • 《老馬猴的由來》附記
    臨西四中鄧連朝重新拜讀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杜克明講述、杜修峰搜集整理的民間傳說《老馬猴的由來》,倍感親切。仔細閱讀這篇原汁原味的民間傳說,大有穿越時空之感。從隋朝開鑿大運河開始到他們講述整理的年代,1300多年,經過多少代人的口耳相傳,能夠保留下來就很不錯了。考慮到講述者是個老農民,加之年代久遠,口耳相傳。
  • 瓦屋傳說 | 七女峰的由來​
    攝影丨胡麗萍七女峰的由來
  • 故事:好心建橋沒人過,生意虧損,免費過橋後,生意出奇地好
    令車滿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橋梁開始收費後,除了富裕人家,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人花錢過橋,除非有急事。他們缺的是錢,而不是時間,他們依然多花兩個時辰,走彎路到縣城。再說了,他們也不是每天都到縣城去,一個月去一兩趟,買齊所有東西就行了。 原本枯水季節的時候,老百姓還可以涉水過河,如今橋梁佔據了低洼地帶,阻塞了涉水過河的通道,他們索性在河對岸形成了一個散集。
  • 《陝州:傳說·故事》觀音堂的由來
    關於「觀音堂」這個村名的來歷,還有個美麗的傳說。
  • 黎城坊間傳說,石門懷,故事的由來
    說起石門壞,還有一段小故事呢。 很早以前,本村有一個農夫,忠厚老實,勤勞儉樸,由於人多地少,每年打的糧食,不能餬口,但他每天上山砍柴,燒成木炭賣了糧食吃。 從此,這石門再也沒有開過,人們傳說是那個道士有鑰匙,在雲遊時丟了。所以叫石門懷。
  • 地名故事:仙子腳的傳說
    地名故事仙子腳的傳說話說它的名字由來,還真的與神仙有關。相傳唐朝時期,零陵郡西一個何姓民女從小聰慧善良,因為家境貧寒,經常到附近的大山裡砍柴。有一天,她進山砍柴時,遇見雲遊至此的神仙鐵拐李、藍採和。兩位神仙特別喜歡這位吃苦耐勞又聰明善良的女孩。兩人一高興,就把她收為徒弟。
  • 新密超化鎮新莊村的由來
    在當地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唐朝貞觀年間,高老莊有一個高員外,膝下有個女兒,名叫翠蘭,已到了婚嫁的年齡,如花似玉。不料想,翠蘭整日愁眉苦臉,哭哭啼啼。高母屢次追問女兒,翠蘭才道出實情:原來,黃路山有一個狐狸精,經常在夜間來到窗下偷窺,一天夜裡翠蘭剛睡下,狐狸精就到了床前,翠蘭一拳打在它的要害處,聽到一聲狐狸的嚎叫,忙點上燈,只看到散落在床上的狐狸毛。從此閨房便無寧日。
  • 故事:洛寧縣故縣鎮隍城村傳說故事
    關於隍城村的由來,村裡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據《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南洛寧卷》記載,相傳在很早以前,後來,人們根據這個神話傳說,給在當年城隍爺想要建城的地方的村子起名為隍城村。至今,該村周邊還流傳有:「故縣,故縣,有縣沒城;隍城,隍城,落個空名」的說法。
  • 黎城坊間傳說,黎襄傳說,故事的由來
    說起來是個具有幾百年歷史的美妙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