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傳說故事的由來

2020-08-27 孤直公子

在筆者的家鄉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有一個叫做升仙村的地方,這裡北依秦嶺,東臨湑水河,是我國最北端的橘柑產地。這裡氣候溼潤,雨水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柑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這裡的桔子味道甘甜,皮薄多汁,是全國唯一的「酸甜型」柑橘,享譽海內外,遠銷俄羅斯,歐洲以及東南亞。

在當地的傳說中,這裡的橘子還跟一個神話故事有關。這個故事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陝西漢中城固縣的升仙村

傳說很久以前,在村子裡有一個年輕媳婦,婚後不久死了丈夫,接著,公公癱瘓,婆婆又雙目失明了。為了照顧公公和婆婆,她起早摸黑地幹活,每晚紡線紡到雞叫才睡,不等天明又起床。

有一個晚上,她夢見一個紅胖紅胖的娃娃鑽進她懷裡吃奶。此後,她每晚睡下就夢見胖娃娃來吃奶。白天要幹很重的活,晚上又經常睡不好覺,她做夢的事也不好意思對旁人說,人一天天的消瘦了。大約過了一年,她母親來看她,問起她的生活。她才把每天夜裡夢見紅胖娃娃來吃奶的事兒說了出來。母親聽了十分驚奇,第二天請了個老年人來給他圓夢。老年人聽她說了原情後,就說,你準備一個紅線疙瘩,線頭上帶一根針,等到胖娃娃再來吃奶的時候,把針別在胖娃娃的裹肚後襟上,天亮後沿紅線去找,看針落在啥地方,如果尋見是能吃的東西,你把它弄來煮熟吃了夢就除了。這媳婦按老年人的話準備了紅線和針。當晚胖娃娃沒有來。第二天夜裡,紅胖娃娃又來吃奶了。她一邊哄著,一邊照老年人說的辦法把針別在胖娃娃的後襟上。天亮夢醒後,果然發現紅線疙瘩不見了。她沿著紅線尋到村外河邊的一口枯井裡,紅線針別在枯井裡長出來的一株很大很大的紅蘿蔔上面。她把紅線收起來裝在身上,把紅蘿蔔拔回家煮成一鍋湯,嘗了一口十分香甜,就先給公公舀了一碗,後給婆婆舀了一碗,她最後舀了一碗。

橘子

鍋裡剩下半碗,等到一家三人都喝畢湯放下碗的時候,她娘家兩個十多歲的侄兒侄女來了。他們見姑姑都說,走渴了要喝水。她連忙把鍋裡剩的半碗紅蘿蔔湯舀來給侄兒侄女喝,又接著洗鍋做飯。當她剛把米倒進鍋裡時,突然看見癱瘓的公公,笑哈哈地走出了門,失明的婆婆也睜開眼看見東西了。這時她自己也站立不穩飄飄然然地向上升。頓時,公公和婆婆一同跟她升天了。侄兒侄女急忙追趕姑姑,他們的身子也開始上升。侄女只升到屋頂就不動了。她連聲喊「姑姑!姑姑!」侄兒升到山頂也升不上去了。她連聲喊「姑姑等我!姑姑等我!」她在天空聽見侄兒侄女叫喚的十分悲傷,就說,你們自己長翅膀飛吧!這時,侄女變成了鴿子,站在屋脊上叫:「姑姑」。侄兒變成了斑鳩,飛來飛去的叫:「姑姑等我」。

橘子

就在她們升天的時候,家裡的雞和狗見到主人升了天,也忙著吃了剩下的菜和湯。雞吃了紅蘿蔔葉子,狗吃了煮蘿蔔湯的洗鍋水,於是,也都跟著升了天。這就是傳說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由來,這個村子也改名為「升仙村「!

  就在女子升天后,即將離開家鄉時,她又很捨不得母親,低頭一看,母親正站在村頭的石橋上望哩。她叫了一聲「娘」。母親抬頭看見了她,驚喜地流著淚說:「我女兒成了神仙了!」望仙橋由此而得名。

橘子

當時她很不舍,擔心以後無法再見到母親,便想留個紀念物,摸身上只帶著一個紅線疙瘩,就把紅線疙瘩從天上丟下來。結果,紅線疙瘩落在了一棵桔樹上,馬上變成了一個又紅又大的桔子。老太太握在手心裡捨不得吃,來年把又紅又大的桔子種在門前。桔子長出了苗兒,年復一年,桔柑成林。又紅又大的桔子芳香四溢,名聲傳遍秦嶺南北。這個勤勞賢惠的好媳婦的故事也被當地人民千古傳頌。

升仙村的橘子

這個神話故事在當地婦孺皆知,雖然可信度不高,但這裡的橘子的確名不虛傳,大家都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而城固在秦嶺之南,「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所以,在中國,城固的橘子被稱為中國最高緯度的橘子!

橘子

本公子真誠的歡迎各位朋友,有機會來漢中旅遊哦!訪三國兩漢古蹟,賞西北江南風光,品當地特色小吃,嘗漢中特產柑橘!


相關焦點

  • 民間傳說:老鷹抓小雞
    很多人可能知道老鷹抓小雞的故事。在我們孩提的時候,我想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有同感,玩的最有趣,最刺激的是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一群小孩選出老母雞,也選出老鷹,老母雞是用生命全部力量保護著她的小雞,老鷹為了裹腹,拼盡老命來抓小雞。大家都知道這個遊戲,但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遊戲的出處,那就讓我慢慢道來吧。
  • 地名故事:仙子腳的傳說
    地名故事仙子腳的傳說話說它的名字由來,還真的與神仙有關。相傳唐朝時期,零陵郡西一個何姓民女從小聰慧善良,因為家境貧寒,經常到附近的大山裡砍柴。有一天,她進山砍柴時,遇見雲遊至此的神仙鐵拐李、藍採和。兩位神仙特別喜歡這位吃苦耐勞又聰明善良的女孩。兩人一高興,就把她收為徒弟。
  • 傳說中精怪修仙得道的敲門磚——「討封」
    民間傳說,有些動物修煉到一定程度會「討封」。討封一詞,討為乞討,討要,封則是封侯拜相的封。顧名思義,這些修煉有成的動物想要突破瓶頸就必須要討封。它們需要找個時機開口對人問話,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功力會大增,反之功力會消退。
  • 《陝州:傳說·故事》觀音堂的由來
    關於「觀音堂」這個村名的來歷,還有個美麗的傳說。考生們面對皇帝即興出的冷僻怪題,竟無一人能答上。唯有這一書生聽了,馬上揮筆寫下「風吹藍衫靛噴香」。不但中了狀元,還被招為駙馬。這新科狀元還鄉祭祖路過崤陵山村,拜謝村婦時,卻尋找不到,便信為南海觀音下凡點化,於是就修建一座觀音大堂,年年祭祀,觀音堂地名,沿襲至今。
  • 傳說故事:過橋米線的由來
    在雲南橋米線是一種家喻戶曉,百吃不厭的小吃,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關於這個小吃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 民間故事:得道黑狐
    唐朝貞觀時候,據說有窺得了長生的得道真人飛鴻於終南山上講道,眾多仰慕者不遠千裡趕來聽飛鴻道人論道。飛鴻道人於山頂盤坐了七日,眾多求道者聚集起來烏壓壓好一大片全是人頭,其中男女老少,鰥寡孤獨窮富都有,一時間可謂是人間百態皆聚此地。
  • 《石闖爺傳說》民間神話故事
    《石闖爺傳說》在一個小村莊上,住著兩大戶人家,兩家人,各有良田千頃,房屋千間,人丁興旺,可謂鐘鳴錦食之家。東邊住著石闖一家,為人厚道,樂善好施,石家夫婦,卻生了幾個女兒。村西住著王福一家,家裡兒女雙全,為人小氣。兩家雖是近鄰,沒有什麼過節,相安無事,但不常相往來。
  • 《老馬猴的由來》附記
    臨西四中鄧連朝重新拜讀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杜克明講述、杜修峰搜集整理的民間傳說《老馬猴的由來》,倍感親切。仔細閱讀這篇原汁原味的民間傳說,大有穿越時空之感。從隋朝開鑿大運河開始到他們講述整理的年代,1300多年,經過多少代人的口耳相傳,能夠保留下來就很不錯了。考慮到講述者是個老農民,加之年代久遠,口耳相傳。
  • 瓦屋傳說 | 七女峰的由來​
    攝影丨胡麗萍七女峰的由來
  • 成語小故事——唾面自乾
    想想後世多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狐假虎威,橫行霸道;耀武揚威,不知收斂的人,面對婁師德的低調,是否該借鑑一二呢?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都該減少一些自身的戾氣。否則真是無顏面對古人!
  • 十頭金蛇「善拾」的由來
    在傳說裡,我們都知道一些關於九頭蛇的傳說,特別是印度等地更是尊稱為神,中國也有九頭蛇的傳說:相柳又稱相繇,上古時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兇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後來它的傳聞就越來越少,很多人都認為它得道成仙了,但在野史裡還有一些關於它的記載。
  • 黎城坊間傳說,石門懷,故事的由來
    說起石門壞,還有一段小故事呢。 很早以前,本村有一個農夫,忠厚老實,勤勞儉樸,由於人多地少,每年打的糧食,不能餬口,但他每天上山砍柴,燒成木炭賣了糧食吃。 從此,這石門再也沒有開過,人們傳說是那個道士有鑰匙,在雲遊時丟了。所以叫石門懷。
  • 新密超化鎮新莊村的由來
    在當地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唐朝貞觀年間,高老莊有一個高員外,膝下有個女兒,名叫翠蘭,已到了婚嫁的年齡,如花似玉。不料想,翠蘭整日愁眉苦臉,哭哭啼啼。高母屢次追問女兒,翠蘭才道出實情:原來,黃路山有一個狐狸精,經常在夜間來到窗下偷窺,一天夜裡翠蘭剛睡下,狐狸精就到了床前,翠蘭一拳打在它的要害處,聽到一聲狐狸的嚎叫,忙點上燈,只看到散落在床上的狐狸毛。從此閨房便無寧日。
  • 關於重陽節的傳說
    關於重陽節的傳說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來源於一個道教傳說。相傳東漢時,汝南縣一位叫桓景的農村小夥,父母雙全,有妻子兒女。一家人雖不富裕,日子也還過得去。誰知汝河兩岸害起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 同在菩提祖師門下,為何只有美猴王一人得道?
    孫悟空的得道,緣於真心眾所周知,孫悟空一身的本領都是從打坐在斜月三星洞的須菩提祖師那裡學來的。這正是悟空與這班師兄弟們的不同之處:菩提祖師高高在上,弟子一個個都唯唯諾諾,只好他高興教什麼這些弟子學什麼;但悟空不同,他一心堅守自己最真切的需求,最終反而獲得菩提祖師的賞識,成為終於得道的那一個。目前的IT界也有一個學藝的石猴,它的名字叫雲計算。
  • 故事:洛寧縣故縣鎮隍城村傳說故事
    關於隍城村的由來,村裡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據《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南洛寧卷》記載,相傳在很早以前,後來,人們根據這個神話傳說,給在當年城隍爺想要建城的地方的村子起名為隍城村。至今,該村周邊還流傳有:「故縣,故縣,有縣沒城;隍城,隍城,落個空名」的說法。
  • 黎城坊間傳說,黎襄傳說,故事的由來
    說起來是個具有幾百年歷史的美妙傳說。
  • 故事:漢族八仙傳說中沒有的故事:韓湘子回家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族民間故事。故事主人公雖是漢族傳說的韓湘子,但是漢族傳說裡沒有這段故事,而且是與漢族傳說完全不同。歲數大的會唱《小放牛》,其中就有一句韓湘子出家一去沒回來。中原流傳的說法韓湘子出家後沒回了,這裡是滿洲流傳的民間故事,說韓湘子出家後,後回了一次家了。故事發生在中原一個大村子,村裡有大財主叫錢百萬,家裡有一大院套,有很多僱工。有很多糧食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