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裡有兩位妙人兒,婚姻的路子如出一轍,都是從小姨子直接晉級為枕邊人,一位小秦氏、一位小鄒氏。
她們二人所嫁之人,一位是寧遠侯府老侯爺,一位是新皇國舅爺,可以說這兩位夫君都是有地位有權威、有尊貴有體面之人。
可是偏偏這兩人,嫁給姐夫,卻硬是生出一副壞心腸,把原本能過得去的日子糟踐得稀爛。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小秦氏為什麼會嫁入侯府?
是愛慕姐夫?是為給姐姐復仇?是為了攀上侯府這根高枝?
劇中沒有解釋,也許都有。只是,小秦氏的婚姻並不幸福。
小秦氏對她的心腹吉安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屋裡原有一尊彌勒佛,是老侯爺請回來的,彌勒佛是未來佛,他在祈求未來能跟大姐姐再續前緣。
顧家老侯爺始終最愛大秦氏,娶她入門或許只是為了給自己一份念想。聰明如小秦氏在生活中也早早看破。
正如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小秦氏在顧家祠堂說的那番話其實就是她自己這段婚姻的真實寫照。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就是綠肥紅瘦》)
但那時候男人就是女人的天,有顧老侯爺這片天,小秦氏原本可以過得風光體面。
加上,侯府嫡長子顧廷煜是她大姐姐唯一的骨血,老侯爺故去、嫡長子承襲爵位,自也會對她這位生母的親生妹妹照拂有加。
可是,小秦氏是怎麼做的?
她在顧廷煜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在他心裡埋下一粒仇恨的種子,告訴他顧家二郎的生母是他的殺母仇人。
她知顧廷煜從小身子弱,所以她又對顧家二郎自小捧殺,把這顧家二郎縱得是天不怕地不怕,讓老侯爺對他從來就是棍棒相見。
如果婚姻無望,活著唯一的指望就是母子之情。當一個女人變成了母獸,世上就沒有什麼能比她的心更硬的。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可偏偏小秦氏是個裡子面子都要的主兒。
她要為自己的親生兒子籌謀侯爵之位,但她也貪圖世人心疼她一句繼母難當,所以她一生都在侯府演戲,人前扮著賢良淑德、人後實為蛇蠍心腸;她一生都在步步為營、小心算計。
可終究是邪不壓正,終究是她不敵顧家二郎夫婦倆,終究她的親生兒子都並不在意她這數十年來的籌謀。心已死,倔強如小秦氏最後自找個自焚而亡的下場。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就是綠肥紅瘦》)
相比小秦氏在婚姻中沒有太多存在感,小鄒氏被納進國舅府則是因為國舅沈從興對大鄒氏有愧欠,想保住鄒氏一族的富貴,主動將小鄒氏納入為妾,並且,還為小鄒氏掙得一份誥命傍身。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就是綠肥紅瘦》)
奇怪的是,保住鄒氏一族的富貴難道只有納進門這一個法子麼?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說明,這小鄒氏在婚姻中的起點真正要比小秦氏要高出那麼一點。
只是並不高明的是她入府後的所作所為。
大鄒氏是為救皇后而慘死,國舅爺、皇后對小鄒氏自有恩寵,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小鄒氏本可以過個衣食無憂、尊貴體面的日子。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小鄒氏在國舅府作天作地、耀武揚威,全然不把自己當妾來看,哪怕是侯府這樣的大場面,她也一樣不守本分、貿然前往,還公然於大庭廣眾之下詆毀當家主母,她的當家主母可是國之重輔英國公的獨生女啊!
怎麼看,她都像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小孩,國舅爺的恣意袒護、當家主母的隱忍退讓,更讓她以為仗著姐姐的功勞就可以藐視一切。
其實,明蘭有提點她,奈何她雖為貴妾卻空無本事,完全拎不清,才致最後犯下衝撞主母、扣留太醫、險些讓主母一屍兩命的大錯。
新舊朝臣聯姻原本是新皇為鞏固勢力,可小鄒氏就如同熊孩子一般全然體會不到這份用心良苦,最後只能是自釀的苦果、自己嘗。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就是綠肥紅瘦》)
要說,這兩人的不幸或許都有一個貪心的毛病。只是,所謂貪心,換一種理解是不是也可以叫做要為自己爭口氣。
屈居人下,或許是她們心中最大的痛。
對小秦氏來說,大姐姐與老侯爺伉儷情深,可大姐姐在她眼裡「不擅持家、不好生養」,根本就不是老侯爺的佳配。
對小鄒氏來說,大姐姐勞苦功高又是宗室元妻,她就可以憑藉這份力越過當家主母去。
只是誰人又是傻子呢?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就是綠肥紅瘦》)
他們原本可以選另一條路。
小秦氏是聰明人,如果她把這份心思花在治理家務、善待繼子、教育兒子的問題上也是一樁美談。過去種種與她何幹?就算是為了她的親生兒子,好生教養、考取功名,與兄弟和睦相處那不比什麼都強。
小鄒氏定是無腦,但如果她恪守本分、不犯上作亂,也能為家和萬事興做一番努力,加之國舅爺心中的那份愧疚,她的尊貴生活、鄒氏一族的富貴都不在話下。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說起來,一個是跟死去的姐姐較勁,一個是拿死去的姐姐做墊腳石,原本各有選擇各自承擔這也無不可,可是為了一己私利黑了心腸這便是不可亦不能。
她們的婚姻或許有些尷尬,但是夫家這個平臺都能給她們的生活提供更多選擇,相對於太多不幸的女人她們是幸運的,但是相對於太多自強的女人她們卻是可悲的。
人都應往前看,何苦要揪著過去壞了心性,有道是: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