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之謎》看原生家庭對孩子病理性自戀的影響

2020-09-09 藍曼卿change

最近,《以家人之名》大火。

善良的賀子秋讓人心疼,有不少網友感嘆:原生家庭的不幸導致了他的「討好型人格」。

子秋被父母拋棄,寄人籬下,為了生存不得不學會看人臉色辦事, 被李爸收養後,為了留在這個家,他竭盡所能地「討好」李尖尖:

李尖尖闖禍了,他背黑鍋;李尖尖和別人打架,他會拼命保護;即使是長大後,自己開了咖啡廳,老闆依舊不是自己,而是李尖尖。

在知道李尖尖和凌霄在一起之後,自己依然會主動向李尖尖示好,哪怕心裡有委屈依舊早起為李尖尖做飯。

明明已經長大成人,明明已經有足夠的生存能力,他在對待李尖尖的時候,依舊是謹小慎微,這一切皆是因為他小時候的不安全感導致的,與其說他是「討好型人格」,不如說是病理性的「自戀人格」。

以色列心理學家羅尼·索蘭所寫的《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心理學指南》中,提到了自戀可以分為健康自戀和病理自戀。


而病理性自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創傷,它潛伏在身體裡,掌控著我們的行事風格和對生活的態度。

尤其是在孩童時期,影響尤為顯著。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宿命

李開復說:「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在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其實,在《以家人之名》中,凌霄也好,齊明月也好,都是被原生家庭摧殘的孩子。

在陳婷的壓制下,凌霄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夜夜無眠,只能靠藥物維持睡眠;而齊明月在媽媽的專制之下,更是在媽媽掌控不到的地方叛逆:放肆喝酒、大聲唱歌,甚至在高考的時候,賭上自己的前途,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

這和他們的「口欲期的防禦機制」息息相關。

在《童年之謎》中,羅尼·索蘭提到幼兒在早年的時候,為對抗和調節系統演化而來的毀滅焦慮會產生壓抑和否認的保護機制,隨著時間的增長,正向的情緒防禦機制會轉變成病理性的自戀體系。

比如,幼兒時期孩子沒有力氣不會吸奶,放棄了對母親餵飽她的情緒渴望,這種挫折讓她自我動員了壓抑機制,短暫性的平復這種挫折情緒;然而,當這種情緒不加正確疏導,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患上厭食症。

也就是說,剛出生的孩子也有最基本的防禦機制,父母需要做的是對她的防禦機制正確引導,加以規整,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果不好好調理,則會在孩子生理機能上產生影響,在白紙上留下墨跡,即使是用橡皮擦掉,也會有痕跡,也會影響孩子。

嬰兒會通過母親來認識這個世界,並且會有了最初的愛以及信任。通過母嬰關係,進一步向外擴充,增加了爸爸的角色,那麼就會形成一個最基本的三角關係:父親、母親、孩子。

慢慢地,父親的影響也加入其中,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平靜的情緒體驗,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健康自戀和自我調節能力的加強,可以改善關係,改進交流方式。

成長,是不斷和解的過程

《以家人名義》有句旁白,特別感人:「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依靠、用心對待的,一定可以。」

3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為何關係如此親密無間呢?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建立了和諧的依賴關係。

孩子與撫養者之間的情感聯結,在心理學中被稱為「依戀(Attachment)」。

嬰兒從一出生,就通過日常的餵養、擁抱、眼神交流、皮膚接觸等互動方式,與家人建立聯結。從撫養者的回應中,嬰兒逐漸發現自我,形成獨特的性格,同時也學習如何與撫養者之外的人建立關係。

3兄妹之間,從小由於各種原因湊到一起,他們的深度接觸交流以及互動,產生了深刻的契合,這也使得他們從原生家庭的缺失中得到了彌補。

前面我們提到,防禦機制本身是為了避免我們受到傷害,只是防禦過當會向病理性發展,那麼我們如果真的出現了病理性的心理障礙之後,該如何做呢?

  • 首先,我們必因父母的過錯愧疚一生。

比如,賀子秋被媽媽拋棄之後,一直耿耿於懷,會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成了媽媽的累贅。過多的自我究因,會蒙蔽了自我,把父母的過錯當成自己的。

誰都無法選擇原生家庭,選擇什麼樣的人做父母。不必因為父母的過錯,懲罰自己一生。

  • 其次,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再去關心他人。

先人後己,並不是自私,而是說有獨立的思維和信念,了解並滿足自己的真實需求。要清醒地認識到父母不是絕對權威,無法身臨其境地理解你的所有選擇。

你要先成為自己,而後才是其他的社會身份,只有你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除了埋怨原生家庭的傷害,我們也要把這些經歷當作一種資源、一種土壤。這些土壤能為我們栽培出什麼,都值得我們進行探索。

要知道,你可以成為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你。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不是父母對孩子犯錯的理由,積極改變自己,營造良好家庭
    這一份研究樣本包含了同卵雙生子、異卵雙生子,還有在父母身邊長大,以及在收養家庭當中長大等各種雙胞胎。研究結果表明,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遺傳基因,而非家庭環境。子女在人格方面約有40%來自於遺傳,還有60%來自於外界的影響。其中家庭環境除去創造性的經歷之外,其他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原生家庭,究竟會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最近爆火的國產劇《以家人之名》迎來了大結局,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也就此結束。》整部劇看下來,相比於兩個爸爸、三個孩子重組的溫馨幸福家庭,反而是每個孩子的原生家庭讓合育君更加動容。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痛有一句話說:「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 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巨大,4點讓你了解原生家庭影響的方方面面
    那麼這樣的原生家庭都帶給樊大姐哪些影響呢,聽初始慢慢說:一、性格的影響他生長在充滿偏愛的原生家庭裡,這偏愛的負面影響就伴隨著他。雅各的母親偏愛他,父親偏愛兄長掃羅,以致兄弟不和,日後成為世仇。當雅各建立家庭,面對一對姊妹時,他偏愛妹妹拉結,使這對姊妹因忌妒而不斷相爭,連眾多兒子的名字都隱含著母親的競爭戰況.
  • 《童年之謎》:你想知道自己的童年經歷,是如何左右你的一生嗎?
    我們常常對自己的一些行為無法忍受或想探究根源,為人父母者對孩子的行為也不能理解,甚至會有一些深深的誤區,而《童年之謎》可以讓我們識別出這些誤區,有些甚至會顛覆我們的認知,比如: 【誤區1】孩子哭的時候,千萬不要抱,不然會很依賴人。
  • 《阿甘正傳》:從阿甘和珍妮看,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然而在阿甘和珍妮這兩個主角不同的人生軌跡背後,實則是原生家庭對他們深入骨髓的影響。《阿甘正傳》是一部關於阿甘的勵志片,也是美國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社會縮影,透過阿甘的視角,我們能窺探到這個時代美國社會的人物和歷史面貌,然而拋開這些宏大的視角而言,阿甘與珍妮兩個人不同命運背後的原生家庭也值得一提。
  • 隱秘的角落 難以想像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最近剛看完一部網劇《隱秘的角落》,說實話,看到一半時就不想看了,原因是劇情太虐太扎心。不過,最後還是看完了,感觸挺多的。這幾個孩子都是在非正常的家庭裡長大的。從劇情看,她離婚的原因也是自己的性格不好。嚴良是親眼看到父親被帶上警車的,這對小孩的影響太大了。
  • 《童年之謎》:你的每一次情感受挫,都可以在童年找到答案
    對於塔拉的疑惑,羅尼·索蘭在其作品《童年之謎》中給出了答案:每一個成年人心中都隱藏了一個孩子,影響了我們對經歷的解釋,觸及著生活的多個方面。而這,就要求我們回到童年,去童年裡找到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真相。對此,羅尼·索蘭在《童年之謎》中,通過自己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的凝練,從嬰兒在子宮裡開始分析,列舉了大量臨床實例,幫助我們發現了那些我們從前從未注意到的秘密。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最近一部國產犯罪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從開播以來迅速火爆全網引發全民討論,幕後大boss朱朝陽的原生家庭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你看在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朱朝陽的母親,卻忽略了對朱朝陽來說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相對於母親的控制欲而言,朱朝陽的父親朱廣平甚至算不上一個及格的父親。朱廣平在與周春紅離婚後和王瑤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一個女兒。朱朝陽的父親對朱朝陽的事情可以用一無所知來形容,兒子成績的好壞從牌友的口中得知的,兒子衣服的新舊程度被牌友說出。
  • 透過《刺》,看校園欺凌「施」與「受」者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先看韓曉婷和她的原生家庭韓曉婷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母親早早病世,父親一人將曉婷撫養長大,她很優秀,父親的好女兒,懂事、乖巧,老師的好學生,品學兼優,單看這兒很難想到校園欺凌的事會發生在她的身上。其實單看韓曉婷這個角色,開始的她是非常勇敢的女孩,可能是自小單親家庭給了她堅強的性格,但是後來和同學劉濤成為了閨蜜,劉濤生性膽小怕事,在韓曉婷一次次被同學欺凌後沒有站在韓曉婷身邊給予鼓勵、支持,反而責怪韓曉婷的反抗,由最開始的旁觀者最後甚至變成了和張蓓蕾她們一樣的欺凌者,即便她並不想成為她們那樣的人,但是她的行為讓她成為了和他們一樣的人。
  • 以《白夜行》男女主人公為例,解讀原生家庭給子女帶來的傷害
    其中這個家庭的氛圍、傳統習慣、孩子在家庭中擔任的角色以及孩子與家庭成員的互動都會影響孩子未來在新家庭中的表現。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孩子的個人性格、行為、心理等很多方面都會受其童年經歷也就是生活在原生家庭時的影響,並且這個影響是深遠持久的,是影響孩子一生幸福的。
  • 原生家庭問題之——安迪
    那既然我們的主題是說原生家庭,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安迪的原生家庭。其實這就是原生家庭的一個魔咒。如果你去追溯這樣的父母,他們的父母肯定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他們也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長大的。,身體上的打罵,精神上的折磨,給孩子的童年整。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
    近來,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引發網友熱議,儘管主角成年以後劇情略有狗血傾向,但演員演技的整體在線和細節之處的真實用心,著實為這部劇贏得了不錯的關注和口碑。凌霄、賀子秋、李尖尖、齊明月,一個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一個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讓我們不禁感慨,一個人想要身心健康地順利長大,實在是太難了。
  • 凌霄人設沒有崩,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中大
    拋開略顯狗血的愛情線索,《以家人之名》是一部難得的好劇。前半部中兩個家庭三個孩子之間的日常相處,刻畫得既細緻又自然,平凡家庭中的人間煙火就足夠傳遞溫情了。而後半部的點睛之筆在於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性格影響,以及這種性格在親密關係中的體現。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父母與孩子相處,以及化解童年傷痛的指南
    從小受到原生家庭中親媽的不待見,她只能靠自己去改變命運,她的強大也是無奈之舉,從她的舉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蘇明玉對原生家庭的拒絕與排斥。當我看了這本《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之後,似乎對一切都有了答案。書中把家庭比作一個劇本,蘇明玉是家裡最不受疼愛的可憐娃。
  • 《白夜行》原生家庭的痛,是孩子一生無法治癒的傷
    來自原生家庭的痛,是他們一輩子無法治癒的傷。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一個人的童年是否幸福,會決定他的性格和心理,對影響他對愛情、婚姻、價值觀和工作的看法,甚至會決定著一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還在幼年&34;階段時,就給其定下的主基調,它存在於每個個體的潛意識裡。
  • 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的表姐,從小到大是由外婆帶大的,到後來我們都成家了,不在一處各奔東西,後來我回老家,她正在辦離婚,了解到她老公家庭暴力出軌很多年回憶著她的原生家庭,他的童年生活,仿佛大姨的經歷在她的身上重演了一遍,如此的相似,近乎雷同,然後我們都有了孩子,看著她的孩子似乎又是另一個她,小小年紀輟學,看著表姐他們離婚。這一切的一切好像在三代人身上複製粘貼。
  • 《二十不惑》: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心靈創傷,影響著他們的感情觀
    如果說《三十而已》展示了成熟女性的家庭和事業,那麼《二十不惑》則更多了一分天真單純,這種校園勵志職場萌新劇,對年輕人來說,是感同身受的代入感,對已經工作的成年人來說,更多是對青春記憶的懷念。而正是通過對她身上發生的事情的描寫,我們也能看出,姜小果生活的單親家庭其實已經無形之中影響了長大後的感情觀念。
  • 《以家人之名》熱播,直面原生家庭的愛與痛
    如果你以為這部劇只是單純講破碎家庭的重組故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它想探討的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細細品味劇情,你就會發現,幾個孩子的舉止間,都有家庭帶給他們抹不去的烙印。以家人之名,或好或壞,這才是造成他們性格巨大差異的根本原因。01.
  • 《隱秘的角落》:揭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再不醒悟就晚了
    《隱秘的角落》上線不到24小時躋身熱劇榜首,豆瓣評分高達9.1分的國產家庭懸疑劇直奔年度最佳。這三個小孩更不用說,都是沒有和諧家庭的孩子,孤兒和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性格就會出現缺陷,最主要的體現在孩子的行動上。我們先從朱朝陽開始,一點點剖析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 《隱秘而偉大》:從丁放的雙面人生,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當她因為小報記者偷拍的事情,誤會顧耀東,繼而對顧耀東產生愛慕之情時,我以為她會是秘密的地下共產黨,是一個愛憎分明的女戰士。沒想到,她只是一個冷漠得有些絕情的女孩。因為丁放的原生家庭中,只有父母眼中的利益和權勢,只有父母的熱鬧交際和自己的孤零零。她本心善良,奈何父母無情。在無邊無際的冷漠與孤寂中,丁放選擇了逃離和寫作,把自己的烏託邦情懷留給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