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電視劇《琅琊榜》的大結局,睡覺前我就在思考,皇帝為什麼不願意翻當年的赤焰舊案呢?是擔心舊案平反,會傷及皇帝權威嗎?皇帝內心知道,所謂赤焰逆犯基本都是忠臣良將,可當年帶頭的祁王和林燮,在形勢上讓皇帝感到了威脅。正是一小撮臣子揣摩到了皇帝的這點心思,於是大做文章,再加上皇帝順水推舟,七萬忠魂葬身梅嶺,滔天冤案就此形成。
皇帝不願犯舊案,是不願認錯,是因為他害怕自己的權威受到動搖。他堅持說,人登上那個皇位都會變。從登上皇位那天起,他就開始變得多疑,一心認為天下是他一個人的天下,殊不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有權利壓著赤焰的舊案不被重審,但他不能壓住在人們內心中的公道。權利得來不是為了維護個人的面子和私利的,而是要為公謀福利的。背離了這點,任何一個為官從政者,皆會被權利所束縛,甚者被權利所吞噬。
皇帝看重的是權利,所以在處處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容他人質疑和挑戰。處處猜疑是如此,不容翻舊案更是如此。劇中皇帝是如此,劇外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工作生活中,我們不願承認錯誤,也不喜歡別人指出我們自己的錯誤。且不說我們做的是不是都對,但內心會一直認為,承認錯誤或是被別人指出錯誤是一件很傷面子的事情,而我們絕大多數都特別好面子。
面子,值幾個錢,真正獲得大成功的人又有幾個人是好面子的呢。在《這就是馬雲》這本書中,馬雲曾說過這一樣一句話,「在公司(阿里巴巴)裡成長起來的管理人員,哪個沒有把臉皮當拖把在地上拖過,拖過你就不會不懂裝懂,就會腳踏實地。」 是要面子還是要成長,要面子你就會不懂裝懂,要成長你就會腳踏實地。這是價值觀,其實也就是簡單的選擇題。
白天工作的時候一位特別資深的開發同事,一直在就一些項目接手前期的內容不斷詢問我。當時我忙於手頭的工作,思路一次又一次被打斷。雖然感覺有點不耐煩,但我還是試著幫他一起分析解決方案。之所以會有不耐煩的想法,我在想如果換成是我,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可能不會問其他人,更可能是自己花時間研究。可又轉念一想,這樣看似是守住了自己的薄面子,可卻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對於快速接手項目其實是很不利的。
要面子還是要成長。真正的面子不會在項目接手前期向人請教時有所損耗,而在於能否真正接好並做好項目。面子說白了,就是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而真正的尊重決不是自己眼裡的那點小九九,而是來源於能力和實力。選擇成長關注成長,看似不要面子了,其實背後看重的是真正的面子。
項目前期入手,不管是請教多少人肯定是越快熟悉越好,如果此時看重所謂的假面子,只會耽誤事。放下假面子,選擇真成長。謙虛地多向別人請教,絕對是一個明智之舉,待你用實力和能力在項目中遊刃有餘的時候,才是你真正有面子的時候。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