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用三首詩講一個香豔的故事,歷史的細節,除了生動還有什麼?

2020-09-22 汗青墨痕

中國人不知道《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的應該不多。這部小說裡的主人公姜子牙,以凡人冊封天上之神,這一奇蹟不知讓後世之人磨破了多少膝蓋。當然,這是小說家言,不足為訓,但史冊上的姜子牙,也確乎非比尋常,72歲方才被周文王挖到他這塊金子,於是照亮商周迭代大計,被後世尊之為兵家之祖,智慧之神,說他能掐會算,前知500年,後知500年。其實,以他可以冊封神仙的能耐而言,實在是小瞧他了。


可惜的是,封完了神,他只落得再次做回了凡人,雖說最後得了塊封地,可那卻是東夷之地,蠻荒之所。但姜子牙終究是被元始天尊摸過頭頂的人,於是煮鹽墾田,不幾年便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12世孫姜小白(齊桓公)手裡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被人稱為海王之國。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千裡搭涼蓬,沒有不散的筵席。姜氏在立國658年後,被田氏取而代之。這顯然怪不得姜子牙,他預知的功力只有500年。在他掐指盤算的所有節點上,都有驚無險,於是,他安然仙去了。齊國在500年後又延續了158年,其實很是難得。

然而,歷史弔詭的面目,在我們眼花繚亂之際,又讓我們茫然無助。就在500年後的這個節點上,公元前546年,取代姜氏齊國的田姓之祖陳無宇(媯姓田氏)在歷史的冊頁上亮相登臺。

這似乎印證著東方文化確乎是一種神秘文化。


循著這條草蛇灰線,我們發現,這一突變的徵兆大約在姜子牙建立齊國350年左右,一切已經開始,那顆災變的種子在地層的深處,開始了萌芽。

這是一顆情種,它在《詩經·齊風》裡,用三首詩,一個香豔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細節的生動與它的無奈。

談到詩,憑心而論,《齊風》裡的詩並不算優秀,但因為他用三首詩講一個香豔的故事,而讓人終難釋懷。

這三首詩分別是《南山》《敝笱》《載驅》,共同描述的正是那場不倫之戀。

歷史的事實是姜諸兒(齊襄公)愛上了他的異母妹妹文姜。

文姜有多漂亮?史冊上將之列為春秋四大美女,這其中就是天下馳名的西施。能與西施並列的女人,其美當然是奪人炫目的。這麼說,可能還不具象,我們都熟悉《衛風·碩人》裡的那個「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的美女,她給人的印象實在太深了!這個叫莊姜的美女就是文姜的姑姑。


姜氏的血液裡流淌著仙緣的血脈,長得美如天仙也就不算奇怪了。

姜諸兒(齊襄公)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他身材高大,粉面朱唇,他與文姜從小一起長大,那當真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而最要命的是,這個諸兒哥哥還能寫「桃樹有華,燦爛其霞」之類的詩,於是不該發生的事就這樣發生了。

兩人的爹名叫齊釐公,得知兄妹姦情大驚,以最快的速度將文姜嫁到了魯國。

文姜嫁到魯國15年後,給魯桓公生了兩個兒子。這個時候,姜諸兒已當了四年齊國國君,也就是人們嘴裡的齊襄公。在這四年裡,他頗有些成就,於是向周王室求婚,周莊王答允將妹妹周王姬嫁與他,邀請同為姬姓的魯國國君代自己給他們主婚。文姜一聽,要求和丈夫一同去齊國。魯桓公經不起枕頭風吹,於是帶她去了。

十多年不見,兩顆初渡愛河的心至今猶然燒烤著他倆,四目相對,心潮奔流,當晚,不該發生的事便再一次發生了。

紙終究是沒法包住火的。

魯桓公羞怒交集,憤然回國。齊襄公見事不妙,心生一講,在送別宴會上將魯桓公灌了個大醉,然後派一個叫彭生的大力士把他抱上車,就勢要了他的小命。


這無疑是驚天動地的醜聞,二十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死於異鄉而爆發的。但當時魯國孱弱,齊國強大,不敢發動戰爭,可要求懲治兇手不算過份吧。萬般無奈之下,齊襄公只好把彭生拋棄了。

彭生帶著滿腹委屈走上了刑場,臨死時發出毒誓,來生做厲鬼也要來索他姜諸兒的命。

八年光景一晃而過。齊襄公仍舊尋歡作樂,這一天在沛丘打獵。看到一頭大野豬奔他撲來,有博殺之勢,隨從大驚,說彭生來了。齊襄公張弓搭箭就射,中了利箭的野豬像人一樣站起身,嚎叫著不肯倒下。齊襄公吃這一嚇,便從車上摔了下來,摔傷了腳,當晚就被自己的政敵給殺死了。

在《齊風·南山》裡,齊襄公以一隻漂亮的雄狐跳進我們眼裡: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到了《敝笱》裡,作者已毫不掩飾自己的好惡,用了一個「敝」字來形容笱。笱是什麼,魚簍。好的魚簍放在水裡,魚只能進不能出,而破敝的魚簍,魚則可進可出。

古人作詩作文講究的是微言大義,這個「敝」字體現得再具體不過了。

而《載驅》把文姜幽會時那種毫不掩飾的狀態,寫得生動之極,一個人毫無廉恥與她的得意也就躍然紙上。

齊襄公還有一個妹妹叫宣姜,也是美豔不可方物。衛宣公本來是為他的兒子(太子)急子娶的妻子,可一見宣姜,衛宣公魂飛魄散,於是將急子遣派出使鄭國,兒子一走,他便把宣姜迎進了自己的洞房。

宣姜之後發生的故事,比起她姐姐文姜來,更讓人駭意。

她跟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壽,一個叫朔。小兒子朔15歲時,想取代大哥急子當太子,便誣告急子圖謀不軌。衛宣公就動了廢黜急子的念頭,打算立壽為太子。衛宣公一面派急子出使齊國,一面派人冒充盜賊在半路把他殺掉。

宣姜得知這一陰謀後,讓他的大兒子壽把這一秘密告訴了急子,勸他趕緊逃走。可急子不肯。壽就請他喝酒,這一喝急子就醉了,壽便拿著他出使齊國的憑證白旄上了路,在要出境時,那些假扮的盜賊見到白旄,擁上來一頓亂砍,壽當場喪命。急子酒醒後,看到一旁死去的弟弟,大哭道,你們殺錯了,我才是急子。盜賊一聽,手起刀落,把他也給殺了。

朔就這樣成功上位,歷史上叫他衛惠公

但太子急子和公子壽的手下,時刻都在想著為自己的主子報仇,多次發動政變,有一次甚至將衛惠公趕到了齊國避亂。

為了安撫衛國國人和兩位公子的手下,齊襄公再次出面,他想了個餿主意,做主把宣姜改嫁給了急子的弟弟公子頑。


一夜之間,宣姜竟成了她兒子的嫂子。

唉。這個狗血。這個齊襄公。

相關焦點

  • 齊風用三首詩講一個狗血的故事,歷史的細節,除了生動還有什麼?
    然而,歷史弔詭的面目,在我們眼花繚亂之際,又讓我們茫然無助。就在500年後的這個節點上,公元前546年,取代姜氏齊國的田姓之祖陳無宇(媯姓田氏)在歷史的冊頁上亮相登臺。這似乎印證著東方文化確乎是一種神秘文化。
  • 丘處機的這首詩,已令人肅然起敬,詩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最近熱播的《瞄準》中,廖傑通過一首詩,向秦鶴年傳遞了自己主和的想法。這個情節中,秦鶴年念了丘處機的一首詩,聽完這首詩,眾人不禁感動不已,對丘處機肅然起敬。書中,丘處機向郭嘯天和楊鐵心介紹自己,稱自己平生所學,稍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三樣。第一是醫道,煉丹不成,於藥石倒因此所知不少。第二是作幾首歪詩。第三才是這幾手三腳貓的武藝。
  • 用書法寫自己的詩,講自己的故事(三)
    最後他看我背上了行裝,哭著揮手和我說再見,當時,我也想哭,但是又怕家人笑話,強忍難受,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走在路上,看著道路兩旁的涼涼的秋風吹著柳葉,颯颯作響,於是有了這首詩。
  • 甄嬛傳裡淳兒的命運,早在這首詩裡暗示了
    今天的內容,電視劇裡沒有,但原著裡有,光頭認為比較重要,所以單獨拎出來講一講。大家就是尋個由頭為吃飯喝酒助興,抽一個籤筒裡的籤,籤子上呢會有句詩,作者巧妙地把人物性格和命運暗含在這首詩裡。這首詩寫的其實就是梅花。
  • 《瞄準》:廖傑在演講稿後面的那首詩,究竟有什麼含義?
    在觀看《瞄準》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可能很多人對於廖傑在衡州城做的演講比較感興趣,尤其是演講後面的那首詩顯然,他是在莊廷鳳的點播下,播出這一首詩。至於這首詩具體說了什麼,且看下文細細道來。首先,這首詩到底怎麼樣呢?仔細看來「萬裡荊襄入戰塵,吳越樓臺起角聲。燕秦部曲援玉枹,蒼茫衡江君可聞」,這四句肯定不是格律詩,裡面的平仄押韻都是錯得一塌糊塗。
  • 用書法寫自己的詩,講自己的故事(四)
    去年年底時,有一個在單位工作了真要說到收穫,也許就是日日不斷的對書法的堅持,所以寫出這首詩(其實這也是模仿趙孟頫的一首詩)。
  • 《水滸細節解密》之 書中豬肉飲食意外記錄的歷史變遷
    無論是故事中魯提轄為了給金翠蓮和其父出逃而爭取時間、要鄭屠細切十斤精肉臊子、十斤肥肉臊子等,以及石秀為了殺豬生意出去賣豬等,這些細節都說明,水滸英雄們活動的年代,豬肉屠宰及買賣已經非常普遍了。在北宋時代,豬肉飲食在民間非常普及,比如北宋著名宰相張齊賢,當時是非常知名的大胃王,上一期大錘講述羊肉時講了一個他與羊肉的故事,而關於豬肉他也有故事。而且這個故事是北宋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記錄的,說張齊賢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但是他為人慷慨豪邁,有一次在路邊村野旅店中,遇到一夥江湖豪客、盜匪模樣的人在店裡打尖吃飯。這夥人弄了不少豬肉,在那裡吆五喝六大吃大喝。
  • 歷史上紅樓夢迎春究竟長什麼樣子
    可喜的是,張繼先作為天師道嫡系傳人,是有正式畫像流傳於世的,讓我們就來看看這一番探索的成果,歷史上的「迎春」究竟長什麼樣子。看了張繼先的畫像,我們再和《紅樓夢》裡對迎春外貌的描述對比一下「肌膚微豐,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腮凝新荔,鼻膩鵝脂」用非修飾性的大白話講
  • 《重生》| 用新視角了解抗日歷史
    或許是因為近年來抗日題材的神劇和文藝作品頻出,浮誇的劇情、虛假的故事情節、不停被放大的民族情節,加上這段歷史本來就過於沉重和嚴肅,所以總會刻意地避開這類題材的作品。偶然的機會閱讀到梁曉聲的《重生》,這篇長篇小說讓我對此改觀。
  • 紫薇的<不打詩>,笑林廣記<不明詩>,都不如王維這首<不遇詩>深刻
    整首詩面上一個&34;也沒有,其中卻暗含八個&34;,這是紫薇委婉向皇阿瑪求情——不打人。乾隆被紫薇的才情和善良打動,最終放過了容嬤嬤。據傳朱淑真的父親騎驢進城,不料驢子不小心衝撞了知州大人,知州要治朱父之罪,朱淑真敏才過人,便做了這首《不打詩》向知州求情。原詩最後兩句,本是:&34;知州聽後大為讚賞,當即放了朱父,歸還了毛.驢。
  • 《金剛川》一個故事講三遍,是前衛?還是拖拉?
    果然《金剛川》上映首日,觀影群眾就產生了兩極分化的局面。讓觀眾產生分歧的不是演員演技問題,而是「一個故事講三遍」的多角度敘述方式問題。 《金剛川》採用的不是一般電影循序漸進的正敘方式,也是讓觀眾充滿懸疑的倒敘方式,而是三個視角講述一個故事的重複敘事方式
  • 水來風去——源自波斯數學家的詩與歌
    《倚天》中這一細節,足見金庸細節描繪的功力之強,實非常人可及。不過,「來如流水兮逝水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這句歌詞,倒不是金庸原創,而是他化用中世紀波斯(伊朗)著名詩人海亞姆詩作詩意的妙筆(「金毛獅王」謝遜說:「這曲子是兩百年前波斯一位最著名的詩人峨默做的」,峨默就是海亞姆的中文譯名舊稱)。
  • 範閒吐詩500首,這個情節對慶餘年是升華,對文化卻是一種貶低
    「寧可食無肉,不可生活無慶餘年」,備受關注的億級流量電視劇《慶餘年》,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其中有一個劇情非常的有趣,這個情節也是在此之前,其他電視劇從未有過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個情節就是範閒在大庭廣眾之下,喝了點兒小酒,在眾人面前「創作"了500首詩。當我看見這一劇情的一剎那,一種由衷的敬佩湧入心頭,同時好詩的魅力讓眾人吃驚的景象讓我不禁拍手稱快。
  • 《大決戰》裡關於粟裕的一個細節刻畫
    眾所周知,華東野戰軍在歷史上是淮海戰役的主力軍,但是電影卻把大量的篇幅用來描繪中原野戰軍,把歷史上壓根沒起什麼作用的總前委給拔高到了一個不應該有的高度,甚至還專門拍了一段鄧政委洗涼水澡的鏡頭。當然了,我們也應該理解一下導演編劇的不容易,畢竟這部片子在一開頭就告訴了大家,它就是一部獻禮片嘛。
  • 更加風採動嶺南一一讀長篇歷史小說《大宋名臣餘靖》有感
    蔡襄在《四賢一不肖》詩中讚揚餘靖「嶄然安道生頭角,氣虹萬丈橫天衢」,宋襄讚美餘靖「必有謀猷俾帝右,更加風採動朝端」。《大宋名臣餘靖》出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部30多萬字的小說,氣勢恢宏,史料翔實,視角嶄新,文筆生動,可以說,更加風採動嶺南。
  • 「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是什麼?相信我,你可能記錯了
    開篇之前,獅子先給大家說個幽默又心酸的小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士戎夷帶著一個學生離開齊國到魯國去,大冷天,城門關了,於是只能住在外面。天氣越來越冷,他就對弟子說,你把衣服給我,我能活,我把衣服給你,你能活。
  • 木蘭詩為何會流傳千年,花木蘭的故事究竟是真還是假?
    我還記得當年在念中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裡面有一首詩叫做&34;,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有聽到過,這首詩主要是在講北魏末年,大概是公元560年左右,距今大概1400多年前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一個叫做花木蘭的小女生,平時都在家裡幫忙務農和打雜,有一天她的父親收到了徵兵令,要去為國家打仗,但是她不捨得讓年邁的父親親自上戰場
  • 《靈籠》城主之子能當上會首大人,除了巧言善辯之外還有心理戰
    要說沒用的話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但要說有用的話,還真是有一點用途。那就是幫助燈塔上面的人凝聚人心,使得力量都集中到一起,而且還具有鼓舞士氣的作用。在這其中有一個人起著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光影會的會首大人查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