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傑和阿華是一對親兄弟,哥哥阿傑比弟弟大三歲,母親去世的早,是農村父親含辛茹苦地拉扯倆人長大。因為家裡窮,再加上兩個兒子負擔重,父親一直沒有再娶,常年在工地上做農民工掙錢養活家庭。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一點都不假。雖然生活在一個殘缺的家庭,但哥哥阿傑卻十分懂事,他體諒農村父親掙錢不容易,從小就不亂花錢,每次放學後都會幫奶奶幹農活,周末去村子裡撿瓶子賣,攢的零花錢給弟弟阿華買學習用品。
弟弟阿傑從小就在哥哥的寵愛下長大,有什麼好吃的哥哥也會讓他先吃,所以從小阿傑就沒吃過什麼苦。
阿華讀高二那年,奶奶突發腦溢血去世了,使這個本就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父親回來處理奶奶的喪事,為了減輕家裡負擔,阿華主動提出輟學。他說父親年紀也大了,弟弟學習好,他願意把讀書的機會讓出來。阿華父親心裡明白,兒子這麼做都是為了這個家,可現實擺在面前,儘管知道對阿華不公,最後還是含淚答應了。
知識改變命運,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亦是如此。年少時的選擇拉開了阿傑和阿華人生的分水嶺。哥哥在外打工供弟弟讀書,阿傑順利考上了大學,並且留在了城裡工作,娶了一個漂亮的城裡媳婦兒。
相比較於弟弟,哥哥阿傑就平淡多了。把弟弟送進大學後,他攢錢在鎮上買了一個房子,在媒人的介紹下娶了鄰村的阿梅,婚後兩人一起在鎮上開了個小飯店,日子漸漸也好了起來。
村裡人有時候和阿華開玩笑說,如果當年不是他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說不一定也能討個漂亮的城裡媳婦。每次阿華聽了都是笑笑不說話,他心裡想著自己老婆雖然不漂亮,可是賢惠還顧家,這就足夠了。
一晃眼十年過去了,在這十年期間阿傑很少回農村老家,一開始還會藉口說工作忙走不開,後來被父親打電話催的煩了就會直接回一句:「誰要回那又髒又亂的農村啊,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聽到兒子這樣講,做父親的是傷透了心。他預感到二兒子變了,如今他有本事了,成了城裡人,卻忘了本。
今年春節是父親的七十大壽,阿華提前給弟弟打了電話,好說歹說阿傑才同意帶著老婆孩子回家過年,順便給父親祝壽。可這次回來,村民們再見到阿傑媳婦,一個個的卻傻了眼。
原來,十年前逢人就被誇的阿傑漂亮媳婦如今卻變得又瘦又黃,蒼老了許多。而當年被村裡人取笑又老又醜的阿華媳婦卻好似變了個人。雖然生活在城裡,阿傑夫妻倆壓力卻很大,為了攢錢還房貸,阿傑媳婦也不護膚保養了,皮膚越來越差。而阿華媳婦這些年既顧家又學會了化妝打理自己,人也自信了許多。
村裡人都說阿華有眼光,取了個賢內助好媳婦。是啊,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娶媳婦不能只看臉,重外在更要重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