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民間故事)

2020-09-05 唯一的愛已流失

 1
  
  「你好好當你的小奶瓶,我這個老保姆就走了。」我媽說。
  
  自從定了回去的時間,買好到成都的機票,她就日日倒數,一樁樁地捋著各種大小事。
  
  熬完了鯽魚豬蹄銀耳紅棗枸杞……見縫插針地端出來讓我喝,然後指著半空的冰箱說,以後你愛吃什麼自己安排,我不管你了。
  
  她讓我給都都和她好好拍幾張合照,要頭挨頭、都笑著的那種。脖子還軟軟的小奶娃都都完全沒有配合感,照片出來的效果總不十全十美,也不知道她到底挑中了幾張。
  
  又說,離得遠,不能經常見,要隨時給她發都都的視頻。我問我的視頻要不要,她想了想,嫌棄地說要發也行。
  
  2
  
  對於我要做母親這件事,媽媽歡喜不已,不過話說得我氣個倒仰,大意是,人家離婚再嫁的孩子都上學了,我現在才開始要小孩簡直是落後分子。
  
  看我回嘴,又說,等生產時她來照顧我。表態堅決,不過明顯聽得出來,信心不足,話語間全是對南北差異的擔心,天氣、飲食、習俗……後來乾脆不想,說到時去了再說。
  
  算一算,自從小時候離家住校念書後,這很多年,我都未曾和她這樣長久地在一起生活了。直到我做了母親後,她又不遠千裡地前來,像小時候那樣照顧我。
  
  3
  
  小奶娃還未出生時,我和娃她爸東拉西扯地給取了一堆名字,還打趣說生在二月,屬狗,就叫二狗子。結果正要叫時,大名沒有,小名也沒有,我媽說我倆不務正業。
  
  後來小名取了都都,我都貓、都狗、都尿布大王地稱呼小奶娃,每叫一次,我媽就幫她捍衛一次,不許這樣混叫。當然,我叫乖都、寶都、美都都時,她就完全不管。不過也架不住我叫的次數多,到後來,她也順嘴就叫著她反對過的名字。
  
  我小時候應該也有很多這樣的名字,不知道媽媽想起了哪一個。
  
  4
  
  當準媽媽準爸爸時,自認看了不少學了不少,可真到又糯又軟的小人兒擺在面前時,理論和實踐完全脫節。小奶娃一次次刷出我們的大呼小叫。比如小傢伙是紅紅的、毛乎乎的,比如能自己拿手把自己打哭,比如脖子能那麼軟那麼沒力……這樣一次次地,也讓媽媽覺得好笑,說我們孩子氣。
  
  有天我抱著都都自說自話,說你不說話就當你答應了。我媽坐在沙發上,笑了半天,她那眼神,完全就是看她的孩子和孩子在玩。
  
  5
  
  等小奶娃睡了,在我不補覺也不玩手機的時候,在媽媽不做飯熬湯也不拖地洗尿布的時候,這段重合時間就是我們的聊天時間。
  
  準確地說是她在說,我在聽。
  
  說她懷上我想吃桃子,說我像都都那麼小的時候不吃奶整夜哭,說我兩歲的時候去打預防針能自己報信息還不哭,說我三歲時的計數方式是三個五個七個八個……一直說到她來之前整理家,把我學生時代留的那些廢舊書給賣了,廢紙四角一斤,她賣了一百六十四塊。這些,我大都聽過。也有我從未聽過的山野鬼怪、現世現時、凡夫俗子、古舊事物……這些通常說到一半時,被都都醒來的一嗓子打斷,下次再講,又是另一個故事情節了。
  
  6
  
  來照顧我的這些日子,很多時候她是寂寞的。和我聊天,和她的朋友們視頻、和爸爸打電話,加起來,在長日裡也並不佔多少份額。
  
  後來她每天選日光好的時候,獨自坐在廚房的陽臺上看連環畫,一天看一點,把一套《紅樓夢》看完了。
  
  看完挺欣慰,跟我說,老了眼睛不行,看得慢,但終於看完,不然走了沒看完還惦記,又說裡面的頭緒多,其實看了也記不住。
  
  我想說要不要再看看電視劇鞏固鞏固,後又作罷。她不過是打發辰光,在異地於眾多雜事中有一宗閒事幹,完全不必如好學生功課樣地複習鞏固。
  
  7
  
  媽媽喜歡抱著都都,唱著給我唱過的童謠,唱完還問我會不會,說若都都以後要聽,我得會唱。都都也給面子,瞪著大眼睛,給她笑。媽媽愛不釋手,招呼我去拍照片拍視頻,效果不好還要批判。而且,她對娃娃太小控制不了表情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認為是我嫉妒。
  
  娃她爸橫抱著都都給拍覺,小娃娃也乖,安穩靠著就睡。但到了我懷裡,只知哼哼唧唧地拱著找奶吃。
  
  我氣結,說我現在一點地位都沒有,連在都都那裡,都跟她的小奶瓶似的。
  
  我媽批評說,當媽的人,還挺矯情。
  
  8
  
  媽媽是在我預產期前兩周來的,見我還在上班,頗有微詞。說誰誰怎麼靜養,誰誰怎麼悠閒,一直到我生產時飛快,出院也飛快,她才不再執拗這事。
  
  只是帶著都都出院後,她就沒有這麼好說話了,事事、時時監督著我。她只一個理由,若留下病根,以後有你好受。可那些老派的規矩,我一不注意就違反了,有時還得靠娃她爸解救。
  
  有次都都採血,我扭頭不忍看,我媽頗有意味地說,當媽的心是軟的。
  
  9
  
  這許多年,我似乎都是獨立不需要母親看顧的人,她也在人海中沒有任何波瀾;有了都都後,她忽地出現在面前,幫我各種挪騰抵擋。
  
  即便如此,她說,有些罪,要你自己受。
  
  大約還有一句沒說出來,有些福,也是自己享。
  
  又或許,也並不是罪亦不是福,為母而已。

相關焦點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三貓流浪記(14)為母則剛
    三貓流浪記(14)為母則剛為母則剛人和動物一樣,為母則剛,在孩子們面前,糯米球裝作一切都沒有發生,照常過他們的日子,為孩子們覓食,操勞。她還得強顏歡笑,和孩子們做遊戲,哄孩子們入睡講故事……只有當夜深人靜孩子們睡去後,糯米球才敢面對自己那碎成渣渣的內心。她的牛牛,她至愛的牛牛永遠回不來了!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老海釣魚講規矩,他從來都是釣大不釣小,釣公不釣母,每次都只釣三五條,維持生活而已。他會釣魚,還會徒手捉魚。遇到大事兒,需要一筆較大的開銷,他就會去那水深流急處抓魚。清水裡只有普通的魚,也不肥美,只有湍急的渾水裡才有能賣得上高價的大魚。
  • 巢縣土話故事(17):喝酒要喝「母」的
    酒過幾巡之後,他有點醉意,端著酒杯對我說:「我們喝個母的!」我聽了一頭霧水,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喝個母的? 「是不是要連喝兩杯?」我問他,「你們徐州喝酒怎麼還分公的,母的?」他說:「這是你們老家人說的。我去過你們老家,你們那裡人喝酒都這麼講。」(我一聽,給他搞呆得之)。那朋友一邊說,一邊拿著酒瓶把我酒杯兌滿,說這就叫「母」的。原來,他把巢縣話「滿」的聽成了「母」的。
  • 廣東著名民間歷史故事
    而在雲浮下轄的羅定,當地人也世代流傳著一個「高力士瀧州尋母」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也是有著相當充分的文獻來源的。那麼,這個故事說的又是什麼事呢?高力士,原名馮元一,祖籍潘州(即今廣東高州),是馮寶及冼夫人的後代,其父馮君衡,是馮寶及冼夫人五世孫,其母麥氏,是麥鐵杖曾孫。到馮元一一代時,高涼馮冼氏家族已經衰落,後在一次流人叛亂中,馮元一又被閹割。
  • 母大蟲(短篇小說)
    縣城都傳開了,說只要給母大蟲(女服務員馬上改口,稱呼薛姨)工錢,讓她跟黑熊摔跤,她都敢。聽說你要回家,薛姨可高興了,打算燙頭買件新衣服去,這不還沒來得及呢。焦萍聽著聽著哭了,女服務員也悄悄擦眼淚。女服務員告訴焦萍,瓶蓋和籤子就是母親的全部收入(依此核算工資)。只要客人能要啤酒和吃串兒,讓她做什麼都樂意。薛玉曾經性格文靜,是小城有名的才女,可謂大門不出,喜歡看書、繪畫、雕刻。後來,她繼承父親的雕刻店鋪,做了雕刻師。
  • 官印墓(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7期■童心肖家旺自幼喪父,與多病的母親相依為命,苦度光陰。道光十八年,湖廣地區遭遇大旱,莊稼絕收,百姓衣食無著,哀鴻遍野。母親無奈之下,拖著病體領著十歲的肖家旺外出逃荒,來到了仙女峰下。
  • 「醜母」的故事
    今天閒暇,來擺談一下一隻醜母的故事。  醜母,2019年3月17日出殼,2020年春賽的鴿子,父親是公棚決賽59名亮瓦灰,母親是公棚決賽325名亮瓦灰,這是我試驗的配對,共出了兩窩,醜母是第二窩的。第一窩的崽子是亮瓦灰,第二窩一隻亮瓦灰是雄,一隻垃圾灰是母,醜母就是垃圾灰,中等體型,肛門處一團白毛,走路時不時的翹尾巴,尾巴寬,翅膀主羽條寬,所以我就叫她「醜母」。
  • 故事:孝子為母尋藥,路遇美貌姑娘搭訕,他不圖美色得到狐仙相助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64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故事發生在古代,故事弘揚「莫貪美色」的正能量。故事大體講:小夥外出為母尋藥,半路遇到美貌女子主動搭訕,他正氣一身不圖美色沒有理睬,因此舉小夥子得到貴人相助,提前將藥取了回來。通過小故事,小編認為:美色固然撩人,不過沉溺其中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禍事。筆者以這篇民間小故事為例,奉勸大家「貪色之心不可有」啊!
  • 【徐鳳芹】柳郎刻母——民間故事
    柳郎刻母——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小山村,有一戶柳姓人家,父親早逝,兒子柳郎尚未成年,母子二人的日子異常艱難。這個悽美的故事,告誡人們:生前盡孝強於身後胡鬧千百倍! 柳郎是非,自有評說。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歸根結底只有兩種,一為「名」, 二圖「利」。無論有多少奇人怪事,統統逃不脫這兩個字。相傳,河曲古今亦有奇怪的人和事。​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
  • 故事:孝心郎為母尋藥,途中不慎跌落山谷,屠夫相助,母親的病得以治癒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老話說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這句話看得出在別人危難之際出手助人,既能助他人脫離險境,也能使自己的福澤綿長,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 隨隨便便成功(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只恨男兒不丈夫秦朝末年,忍氣吞聲的農民兄弟中,出了兩個狠角色,陳勝和吳廣。後來,魏咎因作戰勇猛,被陳勝封為魏王。再後來,陳勝吳廣兵敗身亡,魏咎引火自焚。魏豹跟隨劉邦繼續革命,被封為西魏王。秦亡之後,劉邦和項羽爭當皇帝,又幹了起來。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翡翠與女人(民間故事)
    這許是一段天命,來此世間,只為助人渡劫,又或是一段千古奇緣,待它輾轉來續……總之,自開採之日起,便是它傾其一生,找尋心性相投之人的真正開始。直待打磨加工,忍受挫骨之痛,重生為一件精美的飾品,再千裡迢迢,從車間運送至店鋪,擺上精心打造的櫃檯,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 鐵腿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期■馮慶茹他見張煥貌不驚人,一臉淡定地看著他,還不躲避,甚為惱怒,大聲說:「你小子有何本事,竟敢到京城來賣藝,好大膽子!」說著跳下馬,命人將張煥拉到跟前,照著張煥的屁股就是一腳,把張煥踢出兩丈多遠,一下子撞到牆上。張煥口鼻流血,趴在地上,看著一群人揚長而去。幸好他有內功,不然這一腳放在普通人身上,真就一命嗚呼了。張煥在幾個好心人的幫助下,慢慢站起身。其中一位老伯說:「年輕人,趕緊收拾東西回去吧。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故事:母債女來還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1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原創故事,抄襲必究!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母親因為常打罵家僕,業障深重。結果女兒先替母還了債,後她不聽勸說自己也遭了報應。嗚呼哀哉!世人皆知此道理,又有多少人視它而不見呢?
  • 古代民間故事1則:四母五妻
    看完這個故事,我也想當乞丐…01花根雲,年二十,自小失去了雙親。花根雲偷看了那封信,是闈中關節(給主考官通關節的信)。原來花根石的父親也是個貢生,和今年秋試的主考官,打過交道。這封信,大意是說,他可以關照他的兒子。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