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腿娘(民間故事)

2020-10-03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期

■馮慶茹



宣統初年夏,一對母子來到京城西直門大街擺攤賣藝。母親張氏,年近四十,兒子名煥,二十左右,母子倆均一身藏青短打,由於武藝超群,每日圍觀者眾多,生意不錯。

一日,張母身子不爽,叫張煥一人出攤賣藝。日偏西,張煥準備收攤時,忽然來了一隊人馬,高聲喝喊,原是王爺西山打獵歸來,淨街清道,且不容分說,隨從揮棒趕走了人群。張煥加緊收攤,但為時已晚,說時遲,那時快,王爺騎著高頭大馬旋即到了跟前。瞧這王爺,身著華服,身背弓箭,黑臉環眼,氣勢洶洶,簡直比張飛還張飛。他見張煥貌不驚人,一臉淡定地看著他,還不躲避,甚為惱怒,大聲說:「你小子有何本事,竟敢到京城來賣藝,好大膽子!」說著跳下馬,命人將張煥拉到跟前,照著張煥的屁股就是一腳,把張煥踢出兩丈多遠,一下子撞到牆上。張煥口鼻流血,趴在地上,看著一群人揚長而去。幸好他有內功,不然這一腳放在普通人身上,真就一命嗚呼了。張煥在幾個好心人的幫助下,慢慢站起身。其中一位老伯說:「年輕人,趕緊收拾東西回去吧。咱招惹不起他們。」

張煥回到客店,張母見兒子這般狼狽,不由一驚,問明情況後,她強按心中怒火,一邊口中安慰兒子,一邊為他調藥療傷。

張母讓兒子在客店養傷,暫不出攤賣藝。她抽空到西直門一帶探聽消息。原來那個王爺叫達姆速,每隔十天,就要到西山去打一次獵。

一個月之後,張母看兒子身體已經復原,便跟兒子說,要離開京城,往直隸一帶去賣藝。這天下午,母子倆收拾好隨身行囊,結了客店的帳。母親說要進城買點東西,讓兒子在西直門外一棵大樹下等她。

張母順著幾條街道走了一圈,就來到他們平時擺攤的地方,眼望西直門的方向,心中暗暗攢足了勇氣,她探準達姆速今天又去西山打獵了,等達姆速打獵歸來,她要會一會這個霸道的王爺,出出憋在胸中一個月的怒氣。

張母正抬眼張望,忽見兒子張煥從西直門那邊跑過來。張煥猜到母親用意,便尾隨而來。張母只愛憐地看了一眼兒子,也不埋怨,讓他攤開場子,再耍一回刀槍,算是給捧場的人最後一次回報。張煥的刀槍一個回合還沒耍完,只見一隊人馬從西直門揚長而來,霎時到了眼前,母子倆也不躲避。達姆速王爺依然騎在高頭大馬上,當他認出眼前這個小子,就是前些日被他踢倒的那個,越發來氣,連聲喝道:「好小子,你真大膽!怎敢又來賣藝,不如上次一腳踢死你算了!」

張母趕忙上前施禮:「請王爺恕罪,上次小子不知深淺,得罪了王爺,老婆子特意前來給王爺賠罪來了!老婆子久聞王爺武藝高強,願在王爺面前領教兩招。」王爺看著站在他馬前的矮小女人要和他比武,不禁哈哈一陣狂笑。他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就你老太婆,我用手一撥,你就得躺倒,還敢跟我過招?」

張母微笑著說:「咱們不用動刀槍,你踢我三腳,我踢你三腳,誰都不能還手。咱們當著眾人的面,起誓發願,上有天下有地,你我都不能反悔,踢傷無怨,踢死無仇。」

達姆速痛快地答應:「一言為定!」

張母說:「既然我先提出,當然是王爺你先踢我。」

說完,張母站在地當中,擺開騎馬蹲襠式,運足千斤墜功夫,腳下生根,穩如泰山。

只見王爺跳下馬,走到張母身後,運足了力氣,照著張母的腰部連踢三腳,動作迅疾狠毒。卻見張母紋絲沒動,王爺心裡有點慌,知道不好,可是反悔已經來不及,只見張母一個鷂子翻身,到他跟前,照他的胸部只一腳,就把王爺踢出三丈多遠,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人群驟時大亂,護衛們一齊撲過去搶救王爺,找來車輛拉著王爺急急回府。有人高喊:「別叫兇犯跑了!」可此時張家母子已鑽入小巷,躥房越脊,蜻蜓草上飛,燕子飛雲縱,一會兒就到了西直門外,奔鄉村而去,霎時不見了蹤影。

選自《小說月刊》2018.4

相關焦點

  • 梅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6期■石上流在郊外,幸有俠女梅娘施以援手,才逃脫祁林一夥兒的追殺。聽了秦嬤嬤的傾訴,梅娘面色鐵青。除了憤懣,她臉上還掠過一絲奇異的神情……此刻,隱藏身份的祁林,正與丁香沉浸於溫柔鄉中。
  • 鐵蝴蝶(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劉建超朋友找梯子拿鐵鍁要上樹,鐵掌柜抬眼看了一下,拿起放在桌子旁的板斧隨手拋了出去,板斧落下正砍在大蛇的七寸間,那板斧現在還深嵌在樹杈上。傳說歸傳說,誰也沒有見過鐵掌柜發過火,動過粗。有時街混子還故意到鐵掌柜的鋪子找茬,出言不遜。鐵掌柜也只是笑眯眯地應和著,不與人發生過節。鐵掌柜聽說幾個老闆是讓自己出頭擺治小混混,連連推辭。
  • 真假免死金牌(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一明朝開國功臣徐幀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嘉獎徐幀,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徐幀一塊免死金牌,並說不論徐幀犯了什麼罪徐幀捋開褲管,從大腿上解下了那塊免死金牌,拿在手裡說:「萬歲,臣視免死金牌如生命,一直綁在腿上,除非把老臣殺了,不然什麼人都無法摸到。」徐幀把免死金牌高高舉起,讓朱元璋看。朱元璋傻了,弄了半天,唐天德搶的那塊是假的,這多讓我栽面啊,怎麼辦?
  • 鐵虎剃頭(民間故事)
    鐵虎看不懂了。雖然他的理髮店照舊打理得乾乾淨淨,頭照舊剃得認認真真,但生意當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終於有一天,鐵虎決定關門了。他默默地把店裡的東西一件一件搬到了家裡,最後看了看這個空空的店鋪,關上了門。好在鐵虎的兒子鐵孩也是個理髮師,總算後繼有人。
  • 孟三爺的徒弟(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3期■陳德鴻孫興的接骨手藝是和孟三爺學的。他從小沒娘,爹娶了後娘又生了一個娃,對他更加不管不顧,挨打受氣是常事。於是便都知道了孫興是孟三爺的徒弟,也都想看看他的本事,卻一直沒有機會,畢竟,誰也不會故意把自己的骨頭弄折。誰也沒想到,第一個來找孫興的是飼養員老李頭。老李頭說:「隊裡有頭騾子斷了一條前腿,聽說你是孟三爺的徒弟,能給人接骨,不知能不能給牲口接?」「能,咋不能呢!」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 知縣接狀後,叫王某上堂,王某早請侯維基也寫好了狀紙,上寫:「地凍三尺硬如鐵,我的羊兒咋能吃了你的麥」,縣令看完兩張狀紙,也做了難,兩個人都有道理,就問原告:「誰給你寫的狀紙」,原告說:「侯維基先生寫的」,又問被告,也是侯維基寫的。 曹知縣就叫手下人役請侯維基上堂,侯維基上了堂上跪下就說:「大老爺我所寫的狀紙內容全屬原告被告所說,不是證據,你要搞清楚必須拿到真證據」 。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娘有一塊玉(民間故事)
    娘有一塊玉,後生見過。據說,那塊玉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傳了十八輩,到了娘的手上。那塊玉被視為珍寶,輕易不叫人觸碰。那一年大饑荒,全村人都在挨餓。厚生和幾個兄弟眼瞅著熬不過去了。娘在煤油燈下偷偷拿出那塊玉,叫弟兄幾個在被窩裡挨個摸了一下。娘說:「你們都忍著點餓,等熬過這一陣兒,娘就把這塊玉賣掉。這是一塊值錢的玉,不但能夠吃飽肚子,還能夠給你們娶媳婦蓋房子呢。」厚生哥幾個非常高興,他們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那塊玉。
  • 娘,病了(一)
    (一) 娘,病了,很重的病。 冬日的午後,溫暖的陽光灑滿車廂,他在悠閒的駕駛中盤算著明天的旅行。電話響了,是爹打來的,爹從來不輕易給他打電話,拿起電話,心裡有一絲不詳的預感:誰出什麼事情了。通話證實了預感,爹在電話中告訴他,娘病了,娘在上午被查出肺部長了一個東西。
  • 撞名兒(民間故事)
    這個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據此有人推測撞名是鄉村曾經的習俗。二直到上世紀,鄉村一些孩子們的乳名千奇百怪。如,按從大到小次序的:大頭、二頭、小頭,大柱、小柱、連柱;再如,犁、耬、耠子,金、銀、銅、鐵等就有類別特徵。那個時候每家每戶孩子都多,一位父親比較有前瞻性,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套車的名字。大兒子叫車子,二兒子叫馬子,三兒子叫騾子,駒子、鞍子直到蛋子,一套車起完又起到器官,仍然沒能打住。
  • [我,誤了娘半世的幸福(二)]
    娘下班後,揉一團面,擀出麵皮,自己用煤油爐煮了吃。這時王叔叔也來吃,娘擀的麵皮大多都被他吃了!有時多出一點,他說:我來解決!這讓我覺得跟他一塊吃飯很香!他能「解決」的,不止是多出的麵皮,還有掛個帘子,換個門鎖這些事。他幫娘在窗戶上,加了幾根橫著的鐵條,在門裡面加了根槓子。說這樣不怕賊娃子進屋。娘洗被子時,他可以在兩棵樹之間,拉上繩子,把娘洗好的被子甩上去。
  • 繡花鞋墊(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楊碑遺言涼州有個書生叫李寬,滿腹經綸,30歲考取秀才,40歲中了舉人。奇怪的是,這年他赴京會試,不但沒中榜,還突然被朝廷革除了全部的功名。李農回答說:「是我娘。」李五十追問:「你娘叫啥名字?」當他聽到李農回答「彩蓮」時,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激動地說:「兒啊,我就是你失散多年的爹啊!快告訴我,你娘在哪裡?」誰知,兒子卻哽咽著回答說:「娘讓我告訴你,她不想見你。」李五十大吃一驚:「為啥啊?」李農卻啥也不肯說。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玉鼠尋蹤(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許建立北宋宣和年間,東京汴梁有一個姓紀的掌柜,開了一家布莊,膝下一女,年方十六,名叫紀雲。紀雲養了一對白鼠,甚通人性,十分可愛。失蹤的那只是母鼠,公鼠不小心摔傷了一條腿,紀雲放它在家中養傷。
  • 槐木引(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福州府官董平宣接到老家來信,說老宅前的一株槐木,今年被雷電擊倒,燒成了黑炭,鄉人挖掉槐樁,竟然在樁底下挖到一個木匣。竹竿客一聽,是送到衙門的,料定是民間奇寶,更要卸下這物不可了。絡腮鬍揮起竹竿,狠狠往阿牛頭上敲去,直敲得阿牛眼冒金星,晃幾下就暈過去了。絡腮鬍趕緊用竹竿挑開包裹,見包內是一個沉沉的木匣子,遂當著眾竹竿客的面打開,哪知木匣子剛一打開,便騰起一陣烏霧,煙霧嗆人耳鼻,沒一會兒,就把竹竿客都燻倒在地。
  • 腫毒(民間故事)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劉一刀家裡一般是不缺葷腥的……有比較就有鑑別,漸漸地,人們弄明白了其中的訣竅,於是給劉一刀的爹取了個劉一手(留一手)的綽號。雖然背後稱呼劉一手,但見了面,人們還是恭恭敬敬地稱呼劉醫師。其實,劉一刀比劉一手治療效果好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劉一手純純正正的用的是傳統中醫療法,劉一刀還增加了一手,除了外用藥,每回都會給患者幾粒羅紅黴素藥丸或阿莫西林膠囊,讓患者內服。
  • 陰陽墳(民間傳說故事)
    第三天夜裡,刮過來的是爛鐵,不值錢。老陰陽先生給自己堪了一塊風水寶地,三個兒子到底都沒發家。人都給埋老陰陽先生的墳墓叫陰陽墳。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馬家窯(藝佳坊
  • 糊裡糊塗的我娘(終)
    接上回,渾渾噩噩的胡同串子沒過幾年,在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的熱潮中,我拎著自家板凳一瘸一拐(以後交代)上抗大小學了。我娘和她的孩子們我娘的生活哲學傳承於我姥爺:人生辛苦,不知會遇到什麼變故。捂著頭向前混!好死不如賴活著 ,好好活著才有機會。老爹笑話她整天糊裡糊塗混日子,不求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