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虎剃頭(民間故事)

2020-08-30 溜溜球的春天

多年前,在晉東南韓店一帶,出了個有名的剃頭匠,名叫鐵虎。

他10歲學藝,16歲出師。鐵虎是個乾淨人,活兒也幹得利索。手藝好,生意自然不會差,凡是來鐵虎店裡剃過頭的,都成了回頭客。

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個人物,才十幾年的工夫,生意就敗落了。

似乎一夜之間,各式理髮店就像雨後春筍般在城裡的大街小巷冒了出來。剃頭匠的名稱早沒人叫了,改叫理髮師,後來又叫造型師。洗剪染燙吹,花樣翻新。髮型也像變戲法兒似的,越來越時尚,越來越新潮。鐵虎看不懂了。雖然他的理髮店照舊打理得乾乾淨淨,頭照舊剃得認認真真,但生意當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終於有一天,鐵虎決定關門了。他默默地把店裡的東西一件一件搬到了家裡,最後看了看這個空空的店鋪,關上了門。

好在鐵虎的兒子鐵孩也是個理髮師,總算後繼有人。

這孩子像他爹一樣,心氣足,有幹勁,但比鐵虎懂時尚。他在城裡開了一家理髮店,生意紅紅火火。還開了連鎖店,賺了錢,在城裡買了房。別人都誇鐵虎好福氣,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就在那一年,鐵虎的老伴兒也去世了,從那以後,鐵虎就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出來。

兒子的新房裝修好了,很漂亮。

他讓鐵虎搬到新家去住,而且讓他把那一套剃頭傢伙都扔掉。鐵虎一聽就火了:「我不去城裡,我就在這兒,這些東西也不能扔,我看誰敢?」兒子說:「爹,我在城裡工作,不能來回兩頭跑。您在這誰照顧您?」鐵虎說:「誰要你照顧?我自己有手有腳,還有剃頭的手藝。」兒子笑著說:「爹,算了吧,就您那技術早過時了,您還想指望著這一堆古董養老?」鐵虎瞪著眼睛說:「你敢說這些是古董,沒有這些東西你小子還長不了這麼大呢,技術過時了?我告訴你,手藝永遠是手藝。明天我就要重新開張剃頭。」


就這樣,老鐵虎的剃頭店重新開業了,就在自己的家裡。

居然還真有人來了,慢慢地兩三個、四五個,雖然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但總比沒有強。附近村子的幾個小青年竟然也來剃頭了,或許是為了好奇,或許是圖個新鮮,剃完後還覺得挺滿意,笑著問多少錢。老鐵虎挺高興,大手一揮:五塊,童叟無欺,永遠不漲價。

家裡的顧客不多,有時候一天五六個,有時候兩三個。

但鐵虎不在意,他覺得就算一天只有一個人來,這一天他也沒白活。兒子經常來,也不敢小看他了。兒子一來,老鐵虎幹得更起勁,心說:「小子,嘿嘿,怎麼樣,老爹手裡的這把刀還沒生鏽,手藝就是手藝。」

就這樣,鐵虎又剃了10年頭。

直到有一天他再也拿不起剃刀,他的頭腦也變得時而清醒,時而糊塗。醫生說他的時間不多了。彌留之際,他說想讓兒子給他剃一回頭。兒媳、孫兒把他扶起來,鐵孩拿起鐵虎的手推和剃刀認認真真地給鐵虎剃起了頭,就像多年前的鐵虎剛學剃頭的樣子。鐵虎笑了。

鐵虎的葬禮上,來了不少人。

都是10年來鐵虎家剃頭的顧客。鐵孩說:「謝謝你們,10年來幫我爹圓了這個夢。」原來10年前的一次體檢中,鐵虎就出現了自閉症的徵兆,肌肉和神經也出現了輕度萎縮。醫生說除了常規的藥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與人交流,適度活動肢體並保持樂觀心態。於是鐵孩才故意用激將法讓鐵虎重新剃頭。

那些「顧客」都是他精心找來的,善良的他們都願意幫忙,但鐵孩還是給了他們應有的報酬,並免費給他們辦理了自己理髮店的高級貴賓卡,終身有效。

相關焦點

  • 故事:乾隆剃頭(民間故事)
    是剃頭的好日子。我要剃頭、整容,取個吉利兒,一路平安。」於是就吩咐太監去找個手藝高超的理髮師傅來。太監急忙到城裡的一家剃頭棚請來一位手藝最好的理髮師傅,先教他一套參拜皇上的禮法,然後才領他面見乾隆皇帝。理髮師傅行了大禮以後,乾隆說:「給朕理髮有三條規定:第一不許用臭嘴燻我;第二不許喘大氣噴我;第三不許給我腦袋瓜拉口兒!」
  • 民間故事:乾隆剃頭(中國民間故事)
    是剃頭的好日子。我要剃頭、整容,取個吉利兒,一路平安。」於是就吩咐太監去找個手藝高超的理髮師傅來。太監急忙到城裡的一家剃頭棚請來一位手藝最好的理髮師傅,先教他一套參拜皇上的禮法,然後才領他面見乾隆皇帝。理髮師傅行了大禮以後,乾隆說:「給朕理髮有三條規定:第一不許用臭嘴燻我;第二不許喘大氣噴我;第三不許給我腦袋瓜拉口兒!」
  • 民間故事:奪命的虎針
    今天給大夥給講一篇曾發生在民國時期大東北山裡的民間故事。開故事之前,先給大夥說道說道啥是「虎針」。所謂的「虎針」,據大山裡的人說,是老虎身上的一根十分特殊的虎毛。據說虎針帶在身上,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前世。今天咱就來說一則民間故事,當然與這「虎針」息息相關。
  • 散文Ⅱ剃頭
    以前的人是不理髮的,也沒有理髮館,他們就是剃頭,民國以後才有的理髮。剃頭挑子一頭熱,說的是一頭是籠了火的小爐子,另一頭是朱漆的凳子,裡面放剃刀、推子、胰子、大布。剃頭的師傅把挑子擔起來,用胳膊肘把著挑子,一手拿著喚頭,另一手撥喚頭,發出聲音,用來招攬顧客。他們大多走街串胡同,聽到聲響,住在胡同裡有剃頭需要的主家招呼進來,上門兒進戶剃頭。
  • 記憶中的物事(4)剃頭
    那時候,理髮叫剃頭,剃頭的師傅,在我頭上鼓搗好一會,落下一地的黑髮。剃頭師傅用的是手動推子,也叫推剪,一個存在了一百多年的老物件。那時候,剃頭匠挑個挑子,一邊火爐銅盆,一邊箱式坐凳,走村串戶,到村頭樹蔭下支楞起來,生意就開始了,「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的歇後語,就是這樣來的。再後來,「割資本主義尾巴」,大隊把匠人們集中起來,成立綜合社,要剃頭就得到街上去了。三裡崗尚店的街上有個綜合社,其中有個剃頭的師傅姓劉,他家也和我家一樣,也是隨縣城關鎮的下放戶。
  • 扈三爺與剃頭匠(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9期■李永生擱淶陽城,扈三爺算是大財主。那年的臘八,又扮成乞丐的扈三爺吃完「雜合粥」,拄著打狗棍去了城裡,扈三爺要剃頭。扈三爺專找他沒去過的理髮店。別說,城西拐角處還真有那麼一家,門臉不大,房子老舊,但門楣上的牌匾看上去挺新,上面兩個字簡明扼要:剃頭。門前撒了一地炮仗紙屑。甭說,新開張的。
  • 瘸爺(民間故事)
    聽說瘸爺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大帥哥,濃眉大眼,腰板挺直,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是大隊(現在的村)眾多姑娘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可是,在一次修水渠開山時,導火索點燃了好久也不見炸藥爆炸,他就自告奮勇去查看,誰知剛走到爆破點,炸藥就爆炸了,從此,他的一條腿就瘸了,臉上滿是坑坑窪窪的疤痕,在姑娘們的心目中一落千丈,也就成了單身漢。
  • 鐵蝴蝶(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劉建超朋友找梯子拿鐵鍁要上樹,鐵掌柜抬眼看了一下,拿起放在桌子旁的板斧隨手拋了出去,板斧落下正砍在大蛇的七寸間,那板斧現在還深嵌在樹杈上。傳說歸傳說,誰也沒有見過鐵掌柜發過火,動過粗。有時街混子還故意到鐵掌柜的鋪子找茬,出言不遜。鐵掌柜也只是笑眯眯地應和著,不與人發生過節。鐵掌柜聽說幾個老闆是讓自己出頭擺治小混混,連連推辭。
  • 故事:奪命的虎針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3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給大夥給講一篇曾發生在民國時期大東北山裡的民間故事。開故事之前,先給大夥說道說道啥是「虎針」。所謂的「虎針」,據大山裡的人說,是老虎身上的一根十分特殊的虎毛。據說虎針帶在身上,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前世。今天咱就來說一則民間故事,當然與這「虎針」息息相關。
  • 故事:新聊齋:陽虎報恩
    楊家對他也是非常好,不僅好吃好喝招待陽虎,還為陽虎擺脫了奴籍。陽虎回來之後,聽說家中出了大事,於是趕緊到府衙想辦法要撈楊旭,可知府早已被王奔打點好了,即便陽虎花錢備了重禮,知府也沒有改判。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 真假免死金牌(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一明朝開國功臣徐幀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嘉獎徐幀,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徐幀一塊免死金牌,並說不論徐幀犯了什麼罪百戶一把將錦盒搶到手,打開一看,裡面放著一塊鐵券。拿起來敲敲,「噹噹」直響。再看上面的字,也是皇上親題,鐵券背面還刻著印章。百戶點了點頭:「算你識相,我們走!」說著,衝錦衣衛一擺手,錦衣衛又從箱子裡抓了些金銀珠寶,匆匆出門。回到鎮撫司,百戶把免死金牌交給唐天德。唐天德看罷,連連點頭:「好,有了這個,我們就等著領賞吧!」說完,把免死金牌放進錦盒,拿著進宮去見朱元璋。
  • 梅花知音(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7期■衡德宏梅縣令到寶安縣上任已有半年多了,他本是風雅之士,勤於公務之餘,最愛提筆畫上幾幅梅花。他身為縣令,照理說在當地沒有辦不成的事,可偏偏有一樁心願遲遲沒有達成。原來本地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畫梅大家,姓鐵,他筆下的梅花鐵骨錚錚,大伙兒全叫他鐵骨梅。梅縣令心想坊間都知道自己姓梅又愛畫梅,這鐵骨梅一定會主動來結交,不承想左等右盼,竟是連鐵骨梅的人影也瞧不見。思來想去,梅縣令決定放下身段,登門拜訪。鐵骨梅見了梅縣令,倒也沒有刻意給他臉色,該請坐就請坐,該上茶就上茶,但始終不卑不亢,就像他筆下的梅花一樣。
  • 鐵腿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期■馮慶茹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 知縣接狀後,叫王某上堂,王某早請侯維基也寫好了狀紙,上寫:「地凍三尺硬如鐵,我的羊兒咋能吃了你的麥」,縣令看完兩張狀紙,也做了難,兩個人都有道理,就問原告:「誰給你寫的狀紙」,原告說:「侯維基先生寫的」,又問被告,也是侯維基寫的。 曹知縣就叫手下人役請侯維基上堂,侯維基上了堂上跪下就說:「大老爺我所寫的狀紙內容全屬原告被告所說,不是證據,你要搞清楚必須拿到真證據」 。
  • 故事:民間故事|青蛇姐弟
    民間故事|青蛇姐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山橫翠岱,水繞碧郭,山水之間是一小村,村裡有個叫王虎的年輕人。王虎提著那老鷹,就回家了。這一對鷹爪,可是個好東西,村裡人都喜歡用鷹爪泡製後做成撓癢的撓子,那可是好寶貝。此後,王虎每次上山打獵,都能有相當好的收穫,他自己也搞不懂原因,以前經常半天尋不著的山雞野兔,現在經常自己從草叢或樹下竄出來,輕易便獵殺到了。王虎感覺很驚奇,心想可能大概是自己運氣好吧!一天,王虎上山穿過樹林時,突然感覺有什麼東西絆住了腳。
  • 郭寶玉(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5期■馬寶山狐嶺之戰是蒙古軍與金國之間的一場大決戰。蒙古大軍剛剛退去,守備居庸關的胡沙虎發動政變,將金帝永濟關進大牢。胡沙虎一屁股坐到龍墩上:「天下不可一日無主,我自當受命於危難之中,暫任監國都元帥,總攬軍國大事。」一向忠於永濟帝的完顏鋼目眥盡裂,斥責胡沙虎道:「大金亡國,就禍在爾等這樣陣前縮頭,背後作亂,禍國殃民之徒,你、你……」一個死黨上前推了一把完顏鋼:「老匹夫,想與永濟一同去死嗎?我們胡沙虎元帥會成全你的。」
  • 鷺蘿神妻(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饕餮娘子西江堤畔瓶隱巷得名的由來,是因街坊尊長希求平安,延請來堪輿術士給起的,寓意是寶瓶吸水,免去江水隱患。與瓶隱巷隔江對望的,是一脈浮綠山巒,其中有兩處山巔還立著寶塔,據說是百年前著名的青烏術士賴布衣與西江上遊的一方神鬥法時,將山施法化為大象和白虎,神則命龍子用趕石鞭趕來巨大山石,將象虎都壓於山下而暫時得勝,但其後數年間被壓的象虎仍然威力不減,經常挺身動作,想要頂開壓身的石山,於是當地頻繁地震、山石塌方。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關於「虎力散」的故事。
    我與「虎力散」有一段故事,一直耿耿於懷。始終記得它。直說了,「虎力散」是一味中藥。本來把它忘了,今天看了頭條友友的一篇文章,勾起了我的回憶。那大約是1977年,其時,我還在拉板車運礦石,還沒有進村小教書。拉板車很辛苦的,起早摸晚,幹體力活。不過,這也是抽籤得來的。當時稱為「找副業」。這個找副業,除了交生產隊記工分,私人還可以多少賺一點油鹽菸酒錢的。
  • 陰陽墳(民間傳說故事)
    第三天夜裡,刮過來的是爛鐵,不值錢。老陰陽先生給自己堪了一塊風水寶地,三個兒子到底都沒發家。人都給埋老陰陽先生的墳墓叫陰陽墳。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馬家窯(藝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