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鞋墊(民間故事)

2020-09-03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

■楊碑

遺言

涼州有個書生叫李寬,滿腹經綸,30歲考取秀才,40歲中了舉人。奇怪的是,這年他赴京會試,不但沒中榜,還突然被朝廷革除了全部的功名。妻子沈氏問是啥原因,他卻隻字不答。

李寬50歲那年,沈氏生了個男娃,取名李五十。李五十周歲生日那天,家裡人在炕上擺上算盤、筆等東西讓五十抓周,他徑直爬過去一把就抓住了筆。沈氏十分高興,連說,五十將來肯定是個讀書的料。

誰知,李寬卻乾脆地說:「不許他讀書!」

李五十7歲那年,沈氏想讓他進學館,李寬仍然不答應。

沈氏不解地問:「你為啥不讓兒子去讀書?」

李寬氣哼哼地來了句:「不為啥,就是不能讀書!」

沈氏不甘心,好說歹說,李寬最後總算鬆了口:「讀書可以,但不許考取功名!」

沈氏也無其他好辦法,只能點頭答應。

李五十讀書十分用功,9歲時就能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院試那年,許多人都勸李寬,讓兒子去試一試。沈氏也動了心,和他商量這事。誰知,李寬卻不答應:「當初你是咋答應我的?不行!」

沈氏見狀,推說帶著五十回娘家,實際上卻讓他去參加院試。她以為,兒子要是考上秀才,丈夫興許會鬆口。

五十果然很爭氣,一舉中了秀才,此事轟動了鄉鄰。誰知李寬卻大發雷霆,罰五十跪了三天三夜,直到他答應不參加鄉試為止。

李五十15歲那年,李寬在鄉下找了一個叫彩蓮的女娃,給兒子定了親事,臘月裡就娶進了門。過完年不久,李寬染了風寒,從此一病不起。在臨死前,他才對沈氏說出了被革除功名的原因:原來,李寬在考卷中列舉了科考的各種弊端,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一舉動惹怒了朝廷,就被革除了所有功名。

說完後,李寬把一張紙塞進沈氏手中,一直等她看完上面的遺訓後,李寬才含笑離世。

李寬死後,家中失去了頂梁柱,幸好彩蓮心靈手巧,繡的鞋墊是遠近聞名,一家人靠賣鞋墊勉強維持生計。李五十於心不忍,幾次提出想去參加鄉試,爭取謀得一官半職。可沈氏就是不同意他去考試。

這年秋天,李五十偷偷去參加鄉試。沈氏發現後,讓彩蓮借了頭毛驢,親自騎上驢去追兒子。終於,她在古浪峽追上了兒子,要他回家。李五十不答應,沈氏就站在路邊一塊石頭上,指著崖下波濤洶湧的古浪河,說:「你要再往前走一步,我就跳下去!」李五十隻好乖乖地回家了。

進了家門,他追問原因,沈氏只說了一句:「這是你爹的遺訓,不能違背!」

別離

第二年,滿軍攻入山海關,一路打到了河西。涼州百姓聞聽,紛紛往口外逃難。此時的彩蓮已懷有身孕,她提議,全家出外避一陣子,等穩定後再回來。沈氏同意了,準備第二天就動身。

當天晚上,李五十一覺醒來,發現彩蓮還在燈下繡鞋墊,心裡有些不快:「都啥時候了,還不趕緊睡覺,繡啥鞋墊啊?」誰知,彩蓮聽到這句話,卻突然抽泣起來。

李五十見狀,越發不耐煩:「三更半夜的,你哭啥啊?」彩蓮抹淚回答說:「聽說滿人到處抓壯丁,要是你被抓走了,我們可咋辦啊?所以,我連夜繡了一雙鞋墊,到時候你拿左腳的,我拿右腳的,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肚子裡的娃也好有個憑證和你相認……」說完,拿過來一雙鞋墊。

李五十一看,鞋墊上分別繡著他和彩蓮的屬相,一隻山羊和一條青蛇。他嘟噥了一句:「你就不能說點吉利的話啊,真晦氣!」

第二天大清早,一家三口出了城南門,跟著逃難的人群往西而去。過了古浪峽,剛到甘州地界,就遇上了滿軍在抓壯丁。情急之下,一家人趕快躲進樹林中去。

不巧的是,林子裡正好有個軍官在方便,他發現了李五十,立刻命人抓了起來。沈氏見狀,豁出老命撲上前去,卻被軍官揮刀砍倒在了血泊之中。

彩蓮跪在婆婆跟前嚎啕大哭。婆婆忍痛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交到她手中:「告訴你男人,無論如何要他活下來。還有,不準他和後人為官……」說完就咽氣了。

彩蓮打開紙頭一看,一邊哭,一邊承諾:「娘,我知道了,您就放心地走吧!」

彩蓮草草埋了婆婆,又去追押壯丁的隊伍。她追上隊伍,苦苦哀求領頭的軍官,軍官動了惻隱之心,允許她和李五十說上幾句話。彩蓮哭著把繡著自己屬相的青蛇鞋墊塞進丈夫手中,並把婆婆的遺言告訴了他。夫妻二人淚眼相望,無奈離別。

當天晚上,彩蓮就生下了兒子李農,娘倆在甘州落了腳,以賣鞋墊為生。幾年後,戰事漸漸平息,彩蓮始終牽掛著李五十,四處託人打聽他的消息,卻一直杳無音訊。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20年,李農也長成了個大小夥。這年冬天,他去城裡賣柴,回來後告訴娘,說出城門時,見牆上貼著一張告示,上面說,遊擊大人在尋找一隻繡著山羊的鞋墊,要是有人能提供線索,賞銀50兩。

彩蓮聽後,愣了一下,對兒子說:「你明天去打聽一下,這個遊擊大人姓啥,是哪裡人。」

相認

再說李五十,被滿人抓去當了苦力,吃盡了各種苦頭。一天晚上,他想趁黑逃走,卻被抓了個正著,押到了將軍大帳聽候處置。

將軍見李五十長得眉清目秀,一問才知道是個秀才。他身邊正好缺個抄抄寫寫的文書,就把李五十留在了帳前聽用。

將軍後來一路高升,官至總督,李五十成了他的心腹,也沾光,被提拔為遊擊大人。

李五十心中一直惦著妻兒,多次派人打聽消息,卻是音訊全無。這年中秋節,他拿出彩蓮繡的鞋墊,睹物思人,禁不住淚流滿面。第二天,李五十向總督請假,回涼州探尋妻兒,總督準了他三個月的假。

李五十沒在涼州找到妻兒。在返程途中,他不甘心,每到一處城池,就張貼告示,想用那隻鞋墊找到親人,卻一直未能如願。

李五十到了甘州,仍沒啥消息。這天一早,他剛洗漱完畢,準備離開此地,守衛忽然來報:「大人,剛才來了個賣柴的小夥子,打聽您的姓名和籍貫。」他聽後,急忙叫守衛把小夥子帶過來。守衛卻說,小夥子已經走了。

李五十覺得很奇怪,心想,小夥子肯定還會來的,就決定推遲幾天回去。到了第三天,他果然等來了賣柴的小夥子,一問姓名,叫李農,說他見過告示中提到的那隻鞋墊。

李五十問:「你在哪裡見過這隻鞋墊?」李農卻反問他:「大人,你找這個鞋墊幹啥?」李五十回答說:「尋找失散多年的妻兒。」

李農又問:「那你有這隻鞋墊嗎?」李五十連忙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繡著青蛇的鞋墊。李農接過來仔細看後,也從懷裡拿出一隻鞋墊。李五十一看,正是彩蓮繡的那隻山羊鞋墊。他又驚又喜地問:「這鞋墊是誰給你的?」

李農回答說:「是我娘。」

李五十追問:「你娘叫啥名字?」當他聽到李農回答「彩蓮」時,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激動地說:「兒啊,我就是你失散多年的爹啊!快告訴我,你娘在哪裡?」

誰知,兒子卻哽咽著回答說:「娘讓我告訴你,她不想見你。」

李五十大吃一驚:「為啥啊?」

李農卻啥也不肯說。

李五十一心想見彩蓮,就把自己被抓後的經歷對兒子講了一遍,他急切地說:「兒啊,我已經20年沒見你娘了,你就帶我去見見她吧!」

經不住爹的請求,李農點頭答應了,帶著李五十來到鄉下一處茅屋前。還未進門,李五十就按捺不住,大聲衝著屋裡喊:「彩蓮,我回來啦!」奇怪的是,屋裡卻沒人應答。

李五十幾步上前,一把推開屋門,卻立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只見房梁上吊著一個女人!跟在後面的李農見狀,立刻大哭起來:「娘—」

李五十急忙踩著凳子抱住彩蓮的身子,放在了炕上,發現她的身子早就變得冰涼冰涼,他再也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彩蓮,你明明知道尋找鞋墊的人就是我,馬上就能相見,為啥還要尋死啊?」

葬完彩蓮後,李五十想讓兒子跟著他回去,卻遭到了李農的拒絕:「不!娘給我鞋墊的那天晚上,叮囑我踏踏實實在甘州種田,哪裡也不去。我已經答應娘了。」

李五十十分驚訝:「你跟著我,就不用再種地了,爹教你讀書,將來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啊!」

李農卻問道:「爹,你還記得你和娘分別的那天,她對你說過的話嗎?」李五十一下子沒了話說。

這時,李農忽然對李五十說:「爹,你把那隻鞋墊拿出來,我想再看一眼。」

李五十拿出了鞋墊,李農接過後,轉身拿起一把剪刀,用刀尖在蛇的眼睛處挑了一下,然後迅速掐住斷線頭,用手一扯,眨眼間,手裡就多了一根長長的絲線。

李五十急了,一把奪過鞋墊,發現上面的蛇已經被全部拆了,他火冒三丈:「這是你娘留給我的唯一念想啊!你為啥要拆了它?」

李農一臉平靜:「是娘叫我這麼做的。娘說,是她瞎了眼,認錯了人,白等了你20年!」

李五十頓時驚呆了:「這到底是為啥呀?」

李農含淚回答:「因為你不但不給奶奶報仇,還貪圖榮華富貴,替仇人賣命當官!」說完,他從懷裡拿出一張紙,遞了過來,「這是爺爺留下的遺訓,你好好看看吧。」

李五十打開一看,見上面是爹寫下的遺訓:想吾一生,三十秀才,四十中舉,肺腑之諫,功名全無,幡然悔悟,科舉所害。臨終之際,立此遺訓:自吾輩始,男勿入仕,女莫嫁官。如違此訓,逐出家門,永不相認。切記切記!

選自《故事會》2015.5下

(段明 圖)

相關焦點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選自《傳奇故事》2016.9(段明 圖)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6.7下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貓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卻咎1半夜,偌大的肖大將軍府邸一片死靜。在這滴水成冰的冬夜,只有屋簷下的燈籠散發著暗淡無力的光,就連巡查的士兵也躲屋內烤火去了。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5.01上(段明 圖)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蟬街人都稱他這一手為絕釣(明明是捉,卻稱釣,不知什麼道理。也許是因為老海平常就是個拿著釣竿釣魚的吧,還送他一個綽號:魚老鷹,意即他和魚鷹有得一拼。蟬街有人眼紅老海,問他,你釣魚可沒少掙吧?老海說,哪裡?我有幾個錢?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河曲民間故事(10) 梁龍頭關帝廟的由來​
    河曲民間故事(10)梁龍頭關帝廟的由來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申冤(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3期■萬芊當官府進退兩難、陷於僵局時,歸有光決不氣餒,以筆為刀槍,連續撰寫了《張貞女獄事》《張氏女子神異記》《祭張貞女文》《招張貞女辭(並序)》等一大批文章,並廣為傳播。歸有光的這些文章,不只澄清了冤案的事實,為張貞女申了冤,討回了公道,揭露了罪犯的滔天罪孽,逼著官府公正判決,更揭露了當時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毫無廉恥、官場昏庸的社會現狀。
  • 醫道(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丁新生清朝光緒丙申年間,新鄭縣選自《百花園》2016.6(段明 圖)
  • 鐵蝴蝶(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劉建超老街有了新的俗語:鐵掌柜送禮── 福(斧)從天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