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段徹骨情劫後,她嫁給好友父親,轟動婚禮後她說出背後原因

2020-09-15 記者李滿

「你這小女是大富大貴之相,還可長命百歲,只可惜……」八歲那年,毛彥文和母親一起逛街時一個算命先生看著她的小臉這般說到。

毛母聽了這話趕忙問:「可惜什麼,大師您但說無妨。」已經接受過教育的毛彥文聽了卻只覺好笑,她拉了拉母親的衣角示意她離開。可毛母已經完全被大師這話唬住了。

見毛母這般模樣,大師便直言道:「小女面相極好,就是這桃花眼沒生好,她這個眼配這個面相,要犯桃花劫。犯了桃花劫,一生情路就坎坷了,即便遇到真愛也註定孤獨終老,哎!」

毛母聽完看了一眼旁邊的毛彥文,毛彥文卻一臉的不在意,似乎他說的與她無關一般。毛母卻顯得很著急,她忙問大師:「可有化解之法,求大師明示!」說完,她便將手裡的錢往大師手裡遞。

大師並不收錢,只搖頭嘆道:「無解,無解,只能聽天由命了。」說完後,大師便不再言語。

這段過往,在40歲以前,毛彥文從未在意過,可當她走到40歲,看到昔日大師所說那一切都在自己身上上演時,她才恍然發現:當日那個大師竟一語成讖。

40歲,是毛彥文一生的分水嶺,在這之前,她一直抱持著與命鬥一鬥的心態。最初,「鬥一鬥」這三個字是毛彥文從表哥那聽來的,那一年,她年僅15歲。

15歲那年的毛彥文雖然已經讀到了中學,可她對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卻依舊非常懵懂。可以說,表哥朱君毅成了當時的她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唯一窗口。也因為這個緣故,她對表哥很依賴且崇拜。

當時的朱君毅也對得起毛彥文對他的崇拜,他雖剛剛21歲,卻已經考取了北京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生。用今天的話說,他是那個年代真正的精英人士。

朱君毅

相比毛彥文老家浙江江山的其他青年,當時已在清華學習的他,思想等等明顯更先進。在小自己6歲的毛彥文眼裡,表哥在她眼裡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隨著朱彥文的慢慢長大,她和表哥之間也漸生出了一種特殊情愫。但即便兩人是青梅竹馬且早已情投意合,可毛彥文也並未與表哥交往,因為她還有一段九歲時就定下的娃娃親。

為了衝破橫亙在兩人之間的這層阻礙,朱君毅開始說服表妹反對封建包辦婚姻。在表哥的影響下,毛彥文心有所動。

19歲那年,毛彥文在女校念書時,有一天,她的校長把她單獨留下並告訴她訂婚的意義和包辦婚姻的種種不好。他還告訴毛彥文,只要她有勇氣衝破枷鎖,他的表哥說過會全力幫助他。

有了這番話和表哥承諾後,當夫家迎親的花轎停到她家門口時,毛彥文終於鼓起勇氣從後門逃走了。但當時幫助她執行這一計劃的人裡,卻只有朋友和母親,而沒有她的表哥。

從後門逃出的那天,毛彥文心裡既有恐懼又有幾分僥倖她同時還有幾分隱憂,而這個隱憂除了來自她對未來的擔憂外,還來自她對表哥在關鍵時刻撒手的隱隱不安。

可畢竟當時的毛彥文年紀小,朱君毅只幾句話,她便沒太在意她出逃時他的「刻意躲避」了。當時的毛彥文並不知道,大事看人品,從這個出逃便可看出:朱君毅絕不是她可以託付終身的存在。

逃婚後,毛彥文迅速成了縣裡的笑柄一般的存在。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女子終躲不過被人指著鼻子痛罵。而她的家人和族人也免不了跟著一起受非議,但當時一心想著和表哥自由戀愛的她,根本沒心思顧及這許多。

之後的毛彥文選擇了繼續求學,她立志要在表哥的影響下成為一個真正的新女性。而她之所以有這樣的志向,自然多少是表哥蠱惑的結果。但當時的她對新女性的理解並不完全,她只懵懂得覺得新女性就是接受更高的教育。她也並不知道,一心鼓吹自己欣賞新女性的朱君毅其實也並不完全懂得新女性的概念。

用今天的眼光看過去,真正做到「新女性」這三個字的民國女子裡,林徽因、楊步偉等算,後來的毛彥文也算。她們的共同特點是:提倡男女平等,追求一夫一妻制,高學歷,有才華,思想先進。

顯然,在那個半新不舊的年代裡,朱君毅是無法接受真正的新女性的,因為他自己「半新不舊」。真正接受新女性,首先得接受一夫一妻,可朱君毅一心想的是多妻。也正因此,在和毛彥文交往期間,他的桌子上一直擺放著其他女子的照片。

另一方面,朱君毅也無法接受新女性的「新思想」,因為在骨子裡,他是舊的。這也是後來,兩人在書信交往中頻繁迸發出矛盾的原因。朱君毅後來甚至還對毛彥文說:「真搞不懂,你怎麼會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而朱君毅口中的所謂「奇奇怪怪」的想法,實際卻只是她思想進步後的外現罷了。

說到底,朱君毅當時力勸表妹成為新女性,其實多少是享受自己對表妹的「改造」,享受他改造她時她對他的崇拜和依賴。當時的他和毛彥文都並不知道:他其實並不真的喜歡新女性。

可嘆,當時的毛彥文卻一心努力成為表哥口中的新女性。為了這個目標,她日夜苦讀。隨著學識的增加,毛彥文的人生、世界觀也開始發生巨變。

其實,早在逃離家鄉時,毛彥文的改變便已經開始了。從她從後門逃出那刻起,她便註定只能是新女性。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當她不顧一切衝破所有時,她的人生也註定會走向和以前完全不同的道途。也只有真的衝破過所有的人,才會對未來無畏無懼。也是從那時起,原本加在毛彥文身上的鎖也被打開了,她的人身、她的思想,都徹底自由了。

但這也意味著,往後餘生裡,她毛彥文將自己完全負擔起自己的人生。這也註定,她從此會更加頻繁地思考。而一個女人一旦開始思考,她也註定將成為那個不輕易被他人影響的人。

朱君毅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表妹和以前已截然不同,是在他向她提出結婚時她的拒絕,她說:「我要先讀書,若過早結婚怕引起旁人非議,加上我們又是表兄妹,是近親。」

這段話,後來也成了朱君毅拋棄毛彥文時的說辭。

這段話讓朱君毅覺察到:「這個表妹已經和昔日的表妹完全不一樣了。」以前的毛彥文,表哥說什麼他都聽,不管對還是不對,這樣的她更加不可能會拒絕他任何了。可現在,她竟然會以讀書、近親為由拒絕他的求婚。

習慣了被崇拜和順從的朱君毅自然不能接受這樣的毛彥文,他雖然接受了表妹的提議,也同她訂了婚,但留學期間,他一直在外頭「綠肥紅瘦」。

朱君毅在留學期間和其他女子往來的事,千裡之外的毛彥文自然並不知情。她只是偶爾抱怨表哥的信件少得可憐,比她給他的要少得多。

顯然,毛彥文分外依戀表哥,這點,從她後來的回憶錄《往事》就可見一斑,在信裡她寫到:「我從小養成一種習慣,無論歡樂與愁悶,只要給你寫封信,把一切詳情告訴你後,便心中平安,精神寧靜,就是事無大小,好像感情上的負擔都交給他了。」

當時的毛彥文把所有情感全部放在了表哥身上,她所有的動力也全部來自他,她視表哥為全世界,為他拒絕了所有追求者。可朱君毅卻只把她看成他的一小部分,有了她,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個對他有好感的女人。

那段日子裡,一心抱怨表哥回信少的毛彥文並不知道,她那個心愛的表哥還會把她寫給自己的情書給好友吳宓看。

朱君毅把毛彥文的信給吳宓看,這個看起來很讓人匪夷所思,畢竟,情書是私密物件。可若懂了朱君毅的心思,便也就不難理解了。原來,當時的朱君毅是借她這些情書跟吳宓炫耀自己的未婚妻多有才。

吳宓雖然見多識廣,可文筆才情到這個地步的女子,他也是第一次見到。所以,打從看到她寫給朱君毅的第一封情書起,他便對這個女人有了異樣的情愫。

吳宓

毛彥文是個單純甚至一根筋的女子,她從未想過表哥會對不起他。所以當表哥跟她退婚時,她半晌沒回過神,她前後左右都思量不出緣由。

朱君毅提出退婚是在1923年,此時他們已經訂婚多年,但因為朱出國留學的緣故,兩人已五年未見。他提出退婚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已經移情別戀了。但為了自己不背上負心漢的罵名,他列出了三個退婚理由:第一,彼此沒有真正的愛情;第二,近親不能結婚;第三,兩人性情不合。

後來,朱君毅雖然當著眾人面把退婚信燒了,但這件事卻已傷透了毛彥文的心。1924年,熊希齡夫婦出面,幫忙解除了這段婚約。自此,這段持續十多年的愛恨糾葛終於灰飛煙滅。

不管在哪個年代,女人被男人退婚都會是一場災難。毛彥文被退婚後也整個人都被擊垮了,它徹底擊碎了她對愛情的信仰,也讓她從此失去了對男人的信心。

後來,得知表哥與蘇州女子成真言婚訊的那段時日裡,毛彥文每天都渾渾噩噩的,她想給表哥寫信,但她的清高又阻止她這樣做。有幾次,她半夜爬起來提筆寫信,寫完又揉成一團扔掉,寫寫揉揉,待天亮時,地上的紙團已經一地。

最後,她沒有寄信,只發去了賀電,賀電上寫著:「須水永清,郎山安在」,而「郎山須水」四字,正是當年朱君毅對她的愛情誓言。

此後,她便再未給表哥寫過信,也未曾與他再見。她被傷得太重了,傷痛有多重,恨就有多深。此後的十年裡,她一直面對不同的追求者,可她每次都是一口回絕。

這種種,正應了那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在這些追求者中,有一個很特殊者,他就是前文提到的朱君毅的密友吳宓。兩人退婚後,他便對她發動了猛烈的追求攻勢。可已心灰意冷的毛彥文怎會接受來自表哥好友的追求呢?當然不會。何況,這個吳宓還是自己好友陳心一的丈夫。

可讓毛彥文沒想到的是,在她的一次次拒絕後,吳宓竟越挫越勇。他對她的追求甚至演變成了「痴纏」的程度,可毛彥文卻怎麼也不肯接受他。原因很簡單,這個聰慧的女子一開始就知道:除了他有婚姻等因素外,他們還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人。

吳宓對毛彥文的痴戀曾一度成為那個年代之傳奇一般的存在,為了追求她,他六度南下。為了幫助她,他更是曾傾盡全力,她想出國留學,他贈學費;她要找工作,他四處幫忙聯絡。

即便心如鐵石的女子,也會被這樣吳宓感動。面對這樣的痴愛,毛彥文也曾經動心過,可經歷過第三者插足痛苦的她,卻並不想好友陳心因為自己的介入而離婚。

善良的人總是如此,自己受過的苦,便會設法避免其他人遭受。可惜,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即便毛彥文一直在拒絕吳宓,可吳宓卻還是和妻子陳心一離婚了。

1929年秋,毛彥文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吳宓以訪學名義追隨而去,遊學歐洲,行前他便與陳心一正式辦了離婚手續。

完了之後,他還在發表的一首詩裡寫道:「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

正是這首詩,讓本有些動心的毛彥文再度冷卻了下來。毛彥文是個低調的女子,自然,她不會想讓自己的感情被公眾知道。吳宓把他們的戀情弄得人盡皆知以後,她很自然地打了退堂鼓。

一個了解毛彥文的好友曾勸吳宓不要把他們的戀情用來發表,不合適。可吳宓卻很有些不滿地道:「我的愛情又不是上廁所,怎麼就不能發表啦!」

很顯然,口口聲聲說自己深愛毛彥文的吳宓還不如他的好友懂她,吳宓的不懂自己毛彥文深知,所以後來她說:「他愛的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我,而並不是真實的我。」

女人一旦說出這種話,便已表明,她覺得這段感情沒有安全感。女人的天性決定了,她們只有在覺得安全感夠的時候才會去愛。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把她在這段感情裡唯一的一點安全感也完全摧毀了。

穿婚紗的毛彥文

不久後,或許是被感動的緣故,毛彥文對吳宓明顯得更加熱情了。可面對這樣的毛彥文,吳宓卻「葉公好龍」一般地退縮了,他甚至還顯得很猶豫。他的舉動讓她恍悟:他和表哥,是一類人。

毛彥文悲哀地意識到:這個男人既然可以為了她和妻子離婚,終有一天,也會因為別的女人離開她。女人最怕看透,看透了的毛彥文自己內心也非常痛苦。之後,她便決定永遠和他劃清界限。

兩段情傷後的毛彥文抽身時,已是傷痕累累。她只得把所有的心思全放在事業和慈善工作上,事業真是女人療傷的好法子啊!來來去去還是事業最靠得住,因為只要你在為它努力,它就一定會給你回報。

把時間全花在事業上的毛彥文很快取得了一些突破,她金陵大學的同學熊芷看她這般卻並不放心。於是,她便以散心為由邀請她去北平。

毛彥文想了想後便跟著好友離開了南京,去了北平。

毛彥文這個叫「熊芷」的同學來頭不小,她正是前國務總理熊希齡的女兒。熊希齡是湖南神童,他1515歲中了秀才,22歲中舉後他又在25歲那年中了進士。所以是一個非常有才學的人。他不僅曾任國務總理,還做過前清翰林,曾任奉天鹽運使。當時的他,還在北京創辦了香山慈幼院。

熊希齡、熊芷和夫人朱其慧

熊希齡在毛彥文22歲時便以長者身份出現了,因為除了是女兒同學外,她還是他內侄女朱曦的好友。也因為這層關係,熊希齡夫婦還如前文提到的,曾幫助解決了她和表哥的退婚事宜。

與熊芷到北平後,熊芷便帶著毛彥文參觀了父親的香山慈利院。這次參觀,讓毛彥文對已喪妻多年的熊希齡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香山慈利院是當時民國最大的慈善機構,這裡收容了1600多名孤兒,為了培養這些孩子,早已脫身宦海的熊希齡召集了大量人才,其中,李大釗、蔣夢麟、胡適等都被他網羅了。他決心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探索出現代教學方法,幫助這些孤兒成才。

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註定是一個偉大的理想。看到香山慈利院後,一心想做慈善以實現自己價值的毛彥文恍然大悟:這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真正的事業啊。

當天,熊芷就在帶她參觀慈利院時看到她眼裡的那束光,也是這束光,讓她心裡一動:她也喜歡慈善,父親也喜歡慈善,他們兩人……

但當熊芷想到兩人之間的巨大年齡差時,她心裡又咯噔了一下。可,哪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會願意嫁給60多歲的老頭呢。

這次陪參觀後,那個想撮合父親和自己同學的想法一直在自己腦子裡迴旋。尤其,當她看到父親因為喪妻多年而意志消沉的模樣時。不久,她便找到了朱曦,一見面她就訴苦到:

「爸爸現在還是沒有走出悲痛,也沒心思打理慈利院的事,現在我同學來了,卻也還是沒人能接替爸爸打理。」

朱曦聽完愣了一下說:「是啊,慈利院的事情還非得姑父親自上手才好。」熊芷聽到這兒終於忍不住開口試探性問出了那句話:「你說,要是她跟爸爸在一起,爸爸不久不僅有伴兒,還有了幫手了嗎?」朱曦聽完也兩眼一亮,但想到兩人的年齡差,她又嘆了口氣道:「兩人相差27歲呢,哎。」

這次談話後,一心想著撮合父親和毛彥文的熊芷也不再提及相關了。

可之後發生的一切又讓熊芷重燃了希望,因為她發現,父親對毛彥文與以前很不一樣了。她在的時候,他也總是滔滔不絕,看起來精神頭也好了很多。

這點,朱曦也看出來了。於是,兩人再次合計著怎麼撮合兩人。

熊希齡與內侄女朱曦

就在兩人還沒開始實施計劃時,熊希齡卻已經率先給毛彥文寫信了,信裡言辭關切、溫情滿滿,已經超出了長輩對晚輩的普通關愛。而毛彥文對這些信件,似乎也並不反感。

有了這一出後,朱曦和熊芷便更加想撮合兩人了。最終,在朱曦傾盡全力的撮合下, 毛彥文在思考良久後答應與熊希齡結合。

1935年2月,熊希齡與毛彥文在上海辦婚禮,因為這段婚禮的兩人都是公眾人物,加上兩人又屬於「梨花海棠」的組合,所以,他們的婚禮曾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當時的上海《申報》在報導婚禮時,標題便是《新娘38,新郎66!》,而在具體講述相關內容時,則是這樣報導的:

「前國務總理熊希齡氏,現年66歲,悼亡四載,昨日下午三時,借慕爾堂與毛彥文女士行婚禮。毛女士為留美女學生,任大學教授,芳齡三十有八,紅顏白髮,韻事流傳,滬上聞人鹹往道賀,汽車塞途,極一時之盛。」

那天的熊希齡看起來非常年輕,因為他按照妻子的要求事先把鬍子剃掉了。

熊希齡與毛彥文婚禮

拍婚紗照時,他要拄拐杖竟也被毛彥文阻止了。

她說:拄拐杖一來顯得老,二來象徵無依無靠。你現在有了我,就有了依靠,往後餘生,我只許你依靠我,不許你再依靠其他。」熊希齡聽了這句話後,就立馬把拐杖扔了,拍下了那張結婚照。

婚禮後,她在講述當時自己的心理活動時說:「當時反常心理告訴我,長我幾乎一倍的長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熊氏慈祥體貼,託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

從毛彥文這話可以聽出,她把前幾段感情裡的陰影投射到了與熊希齡的感情裡:她是缺乏安全感,而選擇了熊希齡。

但這段最初並非因為愛情而結合的婚姻,在後來卻成了傳奇情愛一般的存在。

婚後的日子裡,熊希齡一直努力呵護毛彥文,他用他的溫情一點點暖熱了這個曾受過很重情傷女子。在熊希齡的呵護下,毛彥文臉上的笑容逐漸多了起來,她那雙桃花眼也顯得分外光彩照人了。

婚後的日子裡,教育學專業畢業的毛彥文開始幫助丈夫管理香山慈利院,她和丈夫一樣,把那些孤兒完全看成了自己的孩子。

熊希齡與毛彥文和孤兒在一起

熊希齡一生熱衷慈善,他後來還捐出全部家產創立「熊朱義助兒童幸福基金社」,董事會在熊家開會,期間熊希齡被支開,副董事長對毛彥文說:

「秉三(熊希齡)當年將家產全部贈出,是因孤身一人,現又與你組成家庭,每月600元的生活費顯然不夠你們開支,基金會擬將秉三捐出的產業歸還你們一半,由你們經營,你只須點頭就成。」

毛彥文聽了卻想都沒想便拒絕了。熊希齡事後知道此事後熱淚盈眶地嘆道:「我果然沒看錯人!」

世間最難得便是懂得,他和她的互相懂得,給這段老夫少妻的婚姻增添了無數美好。它甚至一度成為讓人豔羨的美好姻緣。

根據毛彥文的《往事》記載,與熊希齡短暫的不足三年的婚姻中,兩人整天廝守在一起。期間的熊希齡極其依賴妻子,只要片刻沒看到她,他便會呼喚她。結婚第二年,兩人的感情漸入佳境,他們在一起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那種濃情蜜意,縱是少年夫妻也不能比之。

毛彥文深覺丈夫真心愛著自己,她也完全沉醉在了丈夫的愛裡。

熊希齡、毛彥文和慈利院孤兒在一起

1937年,熊希齡攜毛彥文赴青島磋商與政府合辦幼兒園事宜。因七七事變爆發,他們只得暫轉上海。期間,他們夫婦竟為了救治難民日夜出入受傷軍民之中,他們還協同十字會設立醫院、難民所,救治傷員和收留難民無數。

當時的傷民幾乎都知道那對特殊的夫妻,這也實在因為兩人都太打眼了,一個是架著金絲眼鏡的文靜婦人,一個是白髯拂胸的老者,這樣的組合怎能不讓人印象深刻呢。

遺憾的是,因為憂心國家前途,加上接連的奔波,熊希齡竟在當年並因腦溢血倒下了,這次倒下後,他再也沒有起來。臨終時,他眼裡滿是對妻子的不舍和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到此時,這對夫妻僅僅相伴了兩年十月又十六日。這一年,毛彥文年僅40歲。送走丈夫後的某日,獨自坐在窗前書桌的她突然想起了八歲那年算命先生對她和母親的那番話:「一世情劫,即便尋得真愛,也會孤獨終老啊」。

良久,她呆呆地看著窗外嘆道:「或許,都是命吧!」

真正偉大的愛情是不會消亡的,你走了,我繼續愛!毛彥文對熊希齡便是如此,丈夫走後,她接替下香山慈幼院院長一職,開始孤身奔走於桂林、柳州、成都等地,先後辦下若干個慈幼院,收容的孤貧兒童近10000人。她生生把餘生活成了丈夫的模樣。

熊希齡與毛彥文

此後餘生裡,毛彥文也曾遇到無數追求者,但每一次,她都予以了拒絕。

1988年12月,在毛彥文過問下,香山慈幼院著手辦理熊希齡遺骨歸葬香山一事。1992年5月17日,熊希齡的遺骨終於自香港歸葬於北京香山之中。

至此,夫君的遺願,她終於實現了。1999年10月3日,毛彥文於家中壽終正寢,享年102歲。

一段僅持續2年的婚姻,她卻為他守寡61載!這樣的故事,註定會是傳奇!

相關焦點

  • 總裁嫌醜將她退婚,1月後參加好友婚禮,她卻驚豔全場,他傻眼
    總裁嫌醜將她退婚,1月後參加好友婚禮,她卻驚豔全場,他傻眼正文: 池渝州和容熙退婚的消息倒是在B市掀起了一陣波瀾,畢竟容熙對池渝州這麼多年的痴心有目共睹。 恰逢一月之後,便是B市名媛圈一個世家千金結婚的日子。 新娘跟容熙關係一般,兩家長輩卻是交情不錯,許多人便猜測容熙會不會出席。
  • 父親逼女兒嫁給傻瓜,洞房夜女兒逃走,3年後回家,她下跪痛哭
    張月的家裡很窮,住在農村,就靠那兩畝地裡地收成艱難度日。張月的父親實在不想讓女兒再跟著她吃苦,就自作主張的給張月安排了個婚事。張月一直很聽父親的話,可她這次卻跟父親爭執了起來。父親要逼張月嫁給一個傻子,張月無論如何都不同意。張月喊道:「你為什麼要逼我嫁給一個傻子!」父親難過的說:「就咱家的情況,也就只有傻子家願意娶你,沒人娶你啊,爹也是萬般無奈,希望你早日成家,不跟著我受苦了!」
  • 小說:女子當天婚禮現場,丈夫接了個電話丟下她就走了
    陸家獨子和蕭家千金的婚禮,轟動全城,而轟動的原因卻不是婚禮有多麼的盛大,而是她的丈夫逃婚了。十分鐘前,她滿心歡喜的等待交換戒指的那一刻,陸溫澤手機響起,他臉色大變的接了個電話,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她和一屋子的賓客還有咄咄逼人的媒體。能讓陸溫澤這樣不分場合的人只有一個,江楠。
  • 一場婚禮,好友都遠離了她
    徐傾和結婚的對象齊逸是同事,從畢業工作後他們認識算起,談了近兩年,原本沒打算這麼快結婚,因為她的父母不太同意,遠嫁,離得太遠。他們本來想慢慢來,卻沒想到徐傾懷孕了,婚事不得不提上日程。從打算結婚開始,徐傾的頭腦就是混沌的,她壓根不知道結婚應該準備什麼,婚禮會什麼樣,她覺得儀式什麼的一點都不重要,領個證在一起就行了。
  • 婚禮上父親突然掀翻桌子,問清原因後,俺把桌子全掀翻
    婚禮上父親突然掀翻桌子,問清原因後,俺把桌子全掀翻我叫劉楠,是個普通的農村小夥,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裡,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一直是父親一個人把我帶大的。之前有很多人勸我父親再娶一個,但是父親怕我受委屈,就一一拒絕了。
  • 小說:新郎在新婚跳窗而逃,背後原因只因新娘這事讓人無法啟齒
    陸家獨子和蕭家千金的婚禮,轟動全城,而轟動的原因卻不是婚禮有多麼的盛大,而是她的丈夫逃婚了。十分鐘前,她滿心歡喜的等待交換戒指的那一刻,陸涵黎手機響起,他臉色大變的接了個電話,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她和一屋子的賓客還有咄咄逼人的媒體。能讓陸涵黎這樣不分場合的人只有一個,江玲。
  • 故事:父親在見到女友繼母后竟阻止我結婚,說出原因,我愣住
    而她的父親也在8年前去世了,好在她的繼母對她很好,所以她一直和她的繼母生活在一起。也是因為如此,我更加心疼張楠,張楠也很懂事,跟她在一起,我覺得很舒服。公司賺到錢後,我在市裡買了房子,我也有讓張楠生活幸福的能力了,所以我向張楠求了婚,她也欣然同意了,於是張楠帶我回家見了她的繼母。這是我第一次去張楠家,難免有一些緊張,準備了一大堆東西,生怕自己做的不好。
  • 情深深雨濛濛:可雲發瘋後,為何從未喊爾豪名字?背後原因有3個
    背後可能有這3個原因:1、傷痛過大自我保護>可雲的所有快樂來自於爾豪,同樣所有痛苦也來自於爾豪,可雲精神崩潰後,就不能以常人的邏輯看待,但是從她這些行為上就能看出,她是整個人混亂了,爾豪這個人在她心裡的印象不夠深,真正影響她的是快樂和痛苦的過往,這兩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折磨著可雲,她活在當年的時空,所以她面前的人就是爾豪,而不是其他人。
  • 女兒國國王為什麼會喜歡唐僧,唐僧離開後,她會嫁給誰?
    小時候懵懂無知,看到這段情節以為又沒什麼妖魔鬼怪,應該是西天路上所有磨難中最好過關的吧,為什麼唐僧會流汗緊張、不知所措呢?現在回頭想想,其實真情遠比那些外在的妖魔鬼怪更能考驗人。所以說原著中女兒國國王最開始對唐僧其實並沒有什麼感情可言,之所以想要嫁給他,主要原因包括:唐僧身份特殊盛唐時期,國力鼎盛,萬國來朝,周邊國家都以與唐朝聯姻為榮。女兒國屬西域小國,抗風險能力差,需要有一個強大的依靠才能確保江山永固。
  • 王熙鳳挑撥後,王夫人說出了難以啟齒的原因
    賈政一妻兩妾,似乎只喜歡趙姨娘。所以,賈政為何喜歡趙姨娘她也心知肚明。但是王夫人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家學涵養比較好,輕易不會說出夫妻之間的事情。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賈政把賈寶玉用燈油燙傷後,王夫人心急火燎之際,王熙鳳說了一句挑撥的話,王夫人把趙姨娘喊來,當眾罵她的一句話裡暗藏了賈政喜歡趙姨娘的原因。
  • 小說:婚禮現場,丈夫拋下妻子獨自面對媒體,氣暈老嶽父
    陸家獨子和蕭家千金的婚禮,轟動全城,而轟動的原因卻不是婚禮有多麼的盛大,而是她的丈夫逃婚了。十分鐘前,她滿心歡喜的等待交換戒指的那一刻,陸溫澤手機響起,他臉色大變的接了個電話,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她和一屋子的賓客還有咄咄逼人的媒體。能讓陸溫澤這樣不分場合的人只有一個,江楠。
  • 小說:婚禮現場,司儀見到新郎後說了一句話,新娘當場悔婚
    沈菱的父親沈聞在初次跟謝俊見面的時候就對他說:「我女兒是我和她媽嬌養著長大的,你們農村人的風俗,可不能用在她身上。」沈聞的話不好聽,沈菱聽到都要生氣了,但謝俊答應了下來。他說:「這個叔叔放心,我父母早亡,家裡就我一個,以後買房子肯定也是買在華城的。」謝俊這麼一說,沈聞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 《珠光寶氣》:康雅思能嫁給賀峰,是因為她永遠成不了虞葦庭
    又逢家門敗落,嫁人後又重新過上富裕生活,老公去世後,她由養尊處優富太太,轉變為走出家門接掌老公事業的女強人,大起大落的人生,賦予她更寬容大氣的處事風格,同時也讓她的愛憎分明更加明顯。這也是虞葦庭看穿康雅思的把戲後,懟康雅思很是不屑的原因之一。
  • 小說:父親去世20年後,母親突然說要改嫁,見到新郎我才明白原因
    父親去世20年後,母親突然說要改嫁,見到新郎我才明白原因我媽今年快50歲了,我爸也去世有20年了,記憶中,媽媽一直很愛爸爸,在爸爸離開之後,媽媽也有追求者,但是從來沒有動心過。媽媽一個人把我帶大,我沒見過爸爸的樣子,但是我家裡有爸爸的照片。我以為媽媽這輩子都會自己一個人度過了,但是媽媽突然跟我說,她要嫁給一個剛剛20出頭的少年。
  • 小說:在和他走進禮堂時,她的腦海裡已經和他過完了一生
    陸家獨子和蕭家千金的婚禮,轟動全城,而轟動的原因卻不是婚禮有多麼的盛大,而是她的丈夫逃婚了。十分鐘前,她滿心歡喜的等待交換戒指的那一刻,陸溫澤手機響起,他臉色大變的接了個電話,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她和一屋子的賓客還有咄咄逼人的媒體。能讓陸溫澤這樣不分場合的人只有一個,江楠。
  • 繼母生個兒子俺被送人,俺不讓父親參加婚禮,男友卻說出一段隱情
    在母親去世不到兩年父親再婚,我的繼母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繼母到我家不久就懷孕了,父親在她面前像一隻乖巧的綿羊。而她看我的眼神讓我從骨子裡感到畏懼,因而我常常躲在房間裡不敢出門。有一次我聽繼母對父親說,她不喜歡丫頭,要是生個男孩就好了。繼母果然生了個兒子,父親喜歡得不得了,整天圍著繼母轉,就連以前不怎麼待見這個兒媳婦的爺爺奶奶,再和繼母說話時,那語氣都不一樣了。
  • 95後女孩馮雙雙,曾說:「誰能救她爸就嫁給誰」,後來結果怎樣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前不久95後的女孩馮雙雙,面對高昂的醫藥費,就對社會發出了誰能救她爸爸,就給嫁給誰的呼聲。如今距離那件事也過去了一段時間,她現在的生活如何呢?因此很難想像在這個自由平等的時代裡,一個花季少女親口「自願」說出賣身,是遇到了多大的困難,付出了多大的勇氣,她就是一心為父的95後女孩馮雙雙。
  • 小說:父親病逝才3天,我媽就要嫁給隔壁老男人,背後隱情讓我痛
    「我不管,我就要嫁給你王叔!」面前這個無理取鬧甚至有些潑辣的是我的母親。而我的父親,剛剛病逝3天,我媽就要嫁給隔壁的老男人!「媽!你能不能別鬧了!父親才死了三天……才三天!你就要嫁給隔壁老王,你這樣傳出去讓別人怎麼看你!」我苦苦相勸。「我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我必須要嫁給你王叔!」母親怒氣衝衝地離開了房間,臨走時狠狠把門帶上,發出了啪的一聲。
  • 小說:父親病逝才5天,我媽就要嫁給隔壁老男人,背後隱情讓我痛
    「我不管,我就要嫁給你張叔!」面前這個無理取鬧甚至有些潑辣的是我的母親。而我的父親,剛剛病逝5天,我媽就要嫁給隔壁的老男人!「媽!你能不能別鬧了!父親才死了三天……才三天!你就要嫁給隔壁老王,你這樣傳出去讓別人怎麼看你!」我苦苦相勸。「我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我必須要嫁給你張叔!」母親怒氣衝衝地離開了房間,臨走時狠狠把門帶上,發出了啪的一聲。
  • 小說:結婚時娘家沒一人來,婚禮結束後,她見弟弟的朋友圈紅了眼
    結婚時娘家沒一人來,婚禮結束後,她見弟弟的朋友圈紅了眼婚禮休息室裡,新娘穿著白色婚紗的新娘,臉上的表情不僅沒有一絲喜悅,反而是一臉的憂愁。「曉芳,你怎麼了,新娘子今天可不能夠不開心的呀!」身為伴娘的好閨蜜,在一旁也是不知原因的勸說。俞曉芳嘆了一口氣,一個沒有親人祝福的婚姻,讓她怎麼能夠開心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