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鄉村舊事,不聽勸的村會計

2020-10-21 今天故事會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那裡尚有許多未開發的土地,生長著許多野生的樹木和雜草。當地人稱之為老林子,除了植物裡面還生活著許多野生動物,其中數量最多的當屬黃鼠狼了。

聽我的爺爺講,那個時候的黃鼠狼很猖獗,並不總是安分的生活在老林子裡,經常跑到村子裡搞破壞。一些村裡人養的雞呀鴿子什麼的,常常會被黃鼠狼偷了去。

那個時候我們生產隊有個會計叫王華標,算帳是一把好手,為人也比較愛計較。王華標非常喜歡鴿子,尤其是白鴿子最是愛不釋手。他家的生活條件好一些,所以便在家裡養了六七隻。每天閒下來的時候,把玩把玩找點樂趣。

王華標養的鴿子也比較通人性,每天早晨他按時放出去,到了傍晚他一吹哨子,便又都準時的返回他精心設計的鴿子窩裡。但是有一天王華標早晨起床去放鴿子的時候,卻發現少了一隻。不用多想,看到院子裡七零八落的羽毛就知道是黃鼠狼幹的。少的那隻還是純白色的,王華標大為惱火,大早晨的就在院子裡大罵。但喊破了嗓子,少了的那隻鴿子也飛不回來了。

可是第二天早晨起來,王華標發現又少了一隻。看來那隻黃鼠狼嘗到了甜頭,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起王華標來。總共才三隻白鴿,又少了一隻只剩下一隻了,王華標氣的心肝肺都是疼的。他可不是好欺負的人,於是就決定要好好治一治那黃鼠狼。

王華標是個聰明人,同時也會一點木工活兒。於是他特製了一個籠子,黃鼠狼可以輕而易舉的進去,但是想出來就比登天還難了。做好了之後,王華標便把籠子放到了鴿子窩的門口。到了第二天早晨,王華標起床去看時,還真就捉住了一隻黃鼠狼,個頭兒還不小呢。這下他高興了,終於逮住了罪魁禍首。

那個時候黃鼠狼的皮毛能換錢,王華標是個會算計的人,於是他就想殺了那隻黃鼠狼,然後把皮毛剝下來曬乾賣了。說話間,他便磨刀霍霍了。

然而就是王華標逮住黃鼠狼的那天早晨,我的曾祖父快睡醒的時候做了個夢。曾祖父一向是早睡早起的勤快人,但是那天卻睡到了八點多才醒,就是因為那個夢。他夢見一個穿官服的小人,來到他的房間給他磕頭作揖。看似很緊急的樣子,求他救他一命。那小人臨走時,還千叮嚀萬囑咐說別忘了。

曾祖父正納悶兒間,突然一道強光閃進來,小人不見了。他微微睜開眼睛一看,太陽已經過了窗臺,他趕緊穿上衣服到了堂屋一看已經快八點半了。曾祖父回味了一下剛才的夢,心想可能是昨晚看聊齋故事所致,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所以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簡單的吃了早飯就外出了。

走到胡同口時,曾祖父正好碰到了村會計,當時他正在端著碗吃飯。看見我曾祖父從胡同裡走了出來,村會計趕緊攔住說:二哥,慢走,有點事兒向你請教請教!我曾祖父宰羊是把好手,原來村會計不懂得屠宰之技,所以要向我曾祖父請教方法。

當時我曾祖父一聽,立馬想起了早晨的夢。他思考了一下,於是原原本本的跟村會計講了一遍。曾祖父勸村會計把那隻黃鼠狼放了,往後把鴿子藏好了就是。但是村會計這個人最愛斤斤計較,一下損失了兩隻鴿子,他過不去那個坎兒,非得堅持殺了那隻黃鼠狼不可。最後曾祖父見勸他不成,便唉的一聲走了,並沒有告訴他屠宰的技巧。

曾祖父走後,村會計還是把那隻黃鼠狼給打死了。皮毛也沒有要,打死後扔到了北地的老林子裡。沒過多久村會計便生病了,後背生了一片不知道什麼名字的瘡,而且那瘡還會往外印。去鄭州、濟南都瞧了,北京也去了最後也沒有治好,後來就這樣病逝了。

村會計死後留下了年輕的媳婦和兩個年幼的兒子,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就這樣敗落了。村裡人談及此事,經常以因果報應論之。不過我倒覺得這世間哪有什麼因果報應,一個人做了壞事,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受罰。總需要一些外力,去匡扶正義。因為一切反動的東西都不會自己消亡,唯有革命方能除之。

站在科學的角度來看,應該是那隻黃鼠狼身上攜帶了某些病毒或細菌,而村會計是唯一一個直接接觸黃鼠狼的人。至於我曾祖父的夢,我想應該是一種巧合。儘管兩件事情同時發生的概率很低,但是真的同時發生了那便是巧了。

不過聽人勸吃飽飯,如果當初村會計聽從了我曾祖父的建議,或許也不至於被感染最後丟了性命。

相關焦點

  • 故事:小會計
    那就是他楊樹代替了宋延方,做了油坊的小小會計! 那年月,楊柳大隊十個生產隊唯有柳圈生產隊建有油坊。油坊是外地人(窯後村)楊長餘幫助建好起來的。這楊長餘兄弟多,是個大戶人家。油坊建在生產隊大院子裡。大院大門朝南,後牆後面就是鄉村道路。這條路呈東西向,西至東元村嚴莊莊頭,在這裡拐個彎向南延伸到公路;東到柳圈莊西頭,從這裡拐彎往北,通去村部,通往石橋,遠到賢官聞家集。這楊長餘跟宋延方是老表,所以,他來柳圈生產隊做事就想到了宋延方。
  • 故事:鄉村舊事,我們村的怪事兒
    2008年我們鎮的新農村建設在我們村搞試點,好像從那一年之後,我們那個原本平靜的村子就再也沒有消停過。2008年,我的曾祖母去世。她在的時候,儘管家裡人也不是太和氣,但是礙於她的威嚴,所以也沒有誰敢掀什麼風浪。但是曾祖母剛去世,我們家便和三爺爺家吵的不可開交。其實也沒什麼大仇恨,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親情,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就鬧得跟仇人似的。
  • 故事:鄉村舊事,忘恩負義的女人
    但是剛一進村就碰見了劉東高,那一股收穫的喜氣瞬間就打了個一折。倒不是這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有多麼晦氣,只是看到他我便不由得想起了關於他的故事。是啊,劉東高是個有故事的男人。只是這話從村子裡大多數人口裡講出來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帶了些戲謔的成分。今年八十一歲的劉東高,跟我的爺爺同齡,他們小時候是最好的玩伴。關於他的種種,多是聽我的爺爺所講。
  • 威海市鄉村振興工作現場觀摩:五家疃村
    ,如今煥然一新,藉助著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的打造,五家疃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近郊休閒打卡地,為了豐富旅遊業態,小鎮高點定位,打造了一處花海民宿。走進花海民宿,仿佛置身於江南園林當中,古樸的村屋,靜謐的環境,給大傢伙提供了一個休憩的好去處。
  • 陝南民間故事——麻柳灣村奇案(一)
    今天我要講的故事,其毀屍滅跡比其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陝甘川交接處有個村莊,叫麻柳灣村。一條靜靜的河流,河流兩邊杵立著一排排麻柳樹,風景旖旎。此村因此而得名。說起這個村密密麻麻的麻柳樹,還有個典故,大家都看過一部『荒城紀』的電影,一個沒有文化的保長,為了錢財,把禮義廉恥堂聽成李憶蓮祠堂,把一個叫李憶蓮的寡婦迫害之死,故事離奇荒誕。
  • 故事:鄉村舊事,劉老師講的稀罕事兒
    我們村北面有個村子叫楊斜,據說這名字的來歷跟地勢有關。站在楊斜的村外看,村子裡的堂屋都不是正宗的坐北朝南,而是有一定斜度的。當然,這只是地勢造成的錯覺,楊斜由此而來。楊斜本來是楊姓人建立的村子,後來楊姓外走劉姓便搬了進來,所以今天的楊斜村居民以劉姓為主。我父親的一個同事就是楊斜的,我四年級的數學就是他教的。聽這位劉老師講,他們村出過一個能人,此人也姓劉。
  • 女會計李靠槽
    一聲清脆的應答響過,一位40多歲,身材高挑,眉目清秀,衣著得體的女會計,向老張辦公室走去。她,就是李靠槽。你可能會想。這麼一位漂亮的女會計怎麼會叫李靠槽呢?說起來還真有這麼一段故事。這位李靠槽會計。原名叫李二梅。 娘家是山西省的。那時候收購站的工作人員都吃住在站。這個收購站,雖然規模不算大,但也有十幾位工作人員。僱了一位劉姓炊事員,為大家天天做飯。一天中午,李二梅提前拿著碗筷兒來到夥房準備吃飯。見炊事員大劉還在忙著,於是就說:大劉你個懶蛋,到現在還沒做好飯!
  • 故事:老漢不聽勸,夜裡過河,河水隨即暴漲,差點悔之晚矣
    不聽人勸的過河老漢!這是一片平原地帶,有著無數的村落,村落之間,有著河溝,阡陌縱橫,一派田園景象。這是村落與村落之間,在遠處,還有著一條橫貫東西的長河,足足數十丈寬度,從東向西,穿過了這些村落之間。離著小銀河不遠處,有著一個村子,王家村,村中加起來有著一百來戶,數百人而已,不是很大,但是因為靠近小銀河,倒是能夠捕魚,作為一種職業。王老漢,有著一兒一女,女兒嫁到了河對面的李家村,兒子也成家立業了。
  • 鄉村愛情文,這碗粥《採紅》和青燈《那村那人那痞子》強推
    提起鄉村愛情小說,第一反應就是這碗粥大大的《採紅》呀!男主又糙又壞,但真的巨有魅力,讓人難以忘懷啊。女主就是普通小村姑,因為男主哥哥的原因,嫁給了男主。男主長得帥,女主就芳心淪陷。奈何男主心有白月光,對女主冷冷淡淡的,而且還嫌棄女主不乾淨,糙話張口就來。
  • 極品小隊會計
    會計新郎在豬圈睡醒過來,已是第二天下午。一身新衣服被豬兒拱的稀髒巴髒的來不及換,就被王隊長帶信喊去公社開年終決算會。付會計遲到了,只有頭排還有位置。付會計的豬屎味會不會薰到大家了,他周圍的人越坐越遠。臺上講話的領導臉色越來越不好看。下來公社領導問大隊怎麼回事。大隊書記早就看不慣付會計,就給王隊長說,有沒有合適的,把他換了。 王隊長說,「陸同志」合適。
  • 故事:鄉村舊事,因公殉職的村支書
    聽劉先生說,他們村是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過來的。來的時候是兄弟兩個,但是並沒有住在一處。發展到今天,於是就形成了兩個劉莊。南邊的叫前劉莊,北邊的叫後劉莊,相距一裡多地人數也差不多。劉先生是前劉莊的,聽他講,他們村的支書寶座盡可著一家坐了。說是這老子幹了一輩子,死了之後就傳給了兒子,兒子死了又傳給了孫子。村支書本來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崗位,卻成了那家人的傳家寶了。
  • 四季紅村之鄉村故事——智慧財產權
    村民阿樂吃完飯後在村內溜達,居然發現自己有故事書了,不過回過神來,發現事情不對勁,這竟然還是和金毛村談判的重要議題! 突然,村民阿樂在地攤上看到了印有自己頭像的一本故事書,書名叫做村民阿樂探險記。可以便宜些不? 那就10塊,也算交個朋友。 村民阿樂買完自己的探險記走了,在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對勁。 難道我的探險記版權和肖像權只值10塊? 村民阿樂回去諮詢了福爾摩斯棟,才發現自己被侵權了。 我阿樂好歹也是四季紅村的名人,怎麼著也得付個十萬八萬的版權費吧。
  • 打卡美麗鄉村|這個村到底有什麼地方吸引年輕人常回家看看的?
    「你們要是兩年前來我們村,肯定和現在的感覺不一樣。」劉家莊村的老支書田雙才說。他迫不及待帶著大家在村內寬闊的街道上逛起來。於是領導班子想到了個絕招,「給他們看看一些美麗鄉村的照片,同時把本村那些已經拆除違建的房屋做了美化。就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沒過多久,堅持『絕不拆』村民們主動拆除了違建。」田雙才說。
  • 鄉村故事系列之:喝醉酒去攆狗,幸運揀回一條命
    各位朋友,今天要講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豫南一個鄉村的真實故事,在當地流傳很廣,雖然時間久遠,但常常被人提起,每每給人警醒。故事的主人公姓侯,當時他還不到三十歲,我們就稱他為小侯。小侯早些年參軍入伍,退役後被分配到鄉裡農技站上班,身體很棒,有個愛好愛喝酒,不但酒量大,而且有一個不好的毛病,喜歡「拚」酒。
  • 聽來的故事:傻子村的由來
    傻子村的由來傻子村原來不叫傻子村,至於叫什麼也沒有人能記得了。村裡原來有兩口井:村裡的井,水有點澀,但人喝了精神,牲畜用了健康;村後的井,水甜,但據說喝了人會變傻,所以沒人敢喝!若干年來,村民謹遵祖訓,從來都只用村裡水,沒人敢用村後水。後來村裡來了一個外地人,知道這件事後,就嘲笑村裡人:太傻了!放著甜甜的水不喝,喝澀澀的水!祖訓算什麼?
  • 四季紅村之鄉村故事——金石為開
    線索還是在村內。 村民阿貝趕緊翻起四季紅村的地圖,尋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夜明珠的地方。 找了一下午,沒有發現一個線索,不免得有點失落。 村民阿貝想起在電視上看過夜明珠,黑夜裡是發亮的。 於是,在晚上夜深人靜時,村民阿貝悄悄挑了個燈籠,在村周圍四處尋找。
  • 鄉村故事:我那個『上天』又『入地』的小姨夫
    鄉村故事:我那個『上天』又『入地』的小姨夫1小姨夫和小姨是在媒人介紹下認識的,聽小姨說當年她是沒看上小姨夫的,但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下,她不得不選擇嫁給小姨夫。鄉村故事:我那個『上天』又『入地』的小姨夫小姨夫卻經常不在家,剛開始是陶冶情操,陪客戶一起打牌,後來慢慢染上癮
  • 故事:沛縣鄉村的正骨名醫——生茂東
    楊屯鎮的後屯村因特色種植和產業經濟的發展也是聲名鵲起,然而,把後屯村名氣推高百尺的還是生氏正骨診所。位於楊屯鎮後屯村的生氏正骨診所,譽滿鄉村,名揚周邊。生茂東,出生於治療骨傷的名門世家,祖籍山東滕州,家父是解放後由政府認定的第一代中醫,自幼受祖傳治療骨傷衣缽傳承,並潛心鑽研,在傳統手法和製作上加以創新,只要有關於中醫正骨的會議和培訓,不管路途多麼遙遠,他都會前往參加。
  • 陳村堡舊事之「響馬」
    剛開始外地人不回答,架不住有交情長工的追問。外地人就說,「說實話吧,我們是山東過來的響馬,聽說你們財主為富一方,頭領讓我們兩個來探路,看他的金銀財寶有多少,藏在什麼地方。誰知道,你們財主在外沒有商號生意。只是個地裡刨食的土財主,他這點財產不值得我們秋後過來搶掠。所以,明天要回去交差」。 眾人聽聞驚呆了,頓時鴉雀無聲。
  • 道士不讓挖村口槐樹,工程老闆不聽勸,結果施工當天出意外
    《道士不讓挖村口槐樹,工程老闆不聽勸,結果施工當天出意外》正文:「你們幹什麼呢?快停下,快停下!」那天,白沙施工的人剛到銅姚村村口的時候,一個年邁的老大爺,穿著像道士一樣,佝僂著腰,拄著拐杖出現在了施工現場挖掘機的前面。還用手裡的拐杖瞧著挖掘機駕駛室的玻璃:「這樹不能挖,這槐樹可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