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沛縣鄉村的正骨名醫——生茂東

2020-08-11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張建設


沛縣楊屯鎮,歷史上一直被譽為毗鄰山東的蘇北重鎮,倚湖傍路,交通區位優越,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楊屯鎮的後屯村因特色種植和產業經濟的發展也是聲名鵲起,然而,把後屯村名氣推高百尺的還是生氏正骨診所。



難得空閒的生茂東前不久來到20多公裡外的縣城,在熙熙攘攘的新莊路上打算買點東西,冷不防被一位賣水果的大媽位住了:「哎, 你不就是後屯治療骨傷的生醫生嘛?你是神醫,是我的恩人!」


健談的大媽說起了幾年前因臂膀骨折去楊屯求醫,生茂東妙手回春,態度和藹,僅僅去了診所一趟,進行了復位和包紮,骨折奇蹟般地好了,一晃幾年過去,大媽都想親自去感謝生茂東,不曾想在新莊路上遇到了生茂東。


生茂東努力地回憶幾年前的這位病人,無論如何也沒有印象,也難怪,因為畢竟他接觸的病人不計其數,幾乎天天都遇到這樣的病人。


位於楊屯鎮後屯村的生氏正骨診所,譽滿鄉村,名揚周邊。


生茂東,出生於治療骨傷的名門世家,祖籍山東滕州,家父是解放後由政府認定的第一代中醫,自幼受祖傳治療骨傷衣缽傳承,並潛心鑽研,在傳統手法和製作上加以創新,只要有關於中醫正骨的會議和培訓,不管路途多麼遙遠,他都會前往參加。


在數十年的醫療實踐中,他一直堅持醫術和醫德兩方面同步提升,不斷努力學習、鑽研,集400年的祖傳治傷接骨之秘訣和博採眾長之精華,創造性地繼承了祖傳正骨療傷之術,對治療骨折、骨傷有獨到之處,尤以手法復位精準,夾板固定靈活、中藥內服膏藥外敷為生氏正骨的特長。


名為正骨,實為正心。生茂東一直致力於用最傳統的中醫正骨方法來快速而有效地為群眾治療骨傷。不大的診療室內,掛滿了病人送來的錦旗,有的都重疊起來,仔細觀看,屈指一數,有的錦旗竟然是20多年贈送的,其中有一面是沛縣張寨鎮關帝廟村民李向陽在1990年贈送的。


當時李向陽因腿骨骨折前來就醫,因長時間缺乏正確的治療,膝關節下骨髓受到感染,病情十分嚴重,按說,接這樣的病號是有相當大的風險的,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生茂東還是收下了李向陽,進行精心的治療,他馬上動手清洗骨髓,進行嚴格的消炎,炎症控制後進行接骨,再進行固定包紮,並輔以膏藥止痛消炎,病人的情況很快得到好轉。


20多天後,李向陽奇蹟般地可以在家人的攙扶著下地行走,直到痊癒後來送錦旗時,李向陽才不好意思地說,當時在大醫院要給他截肢的,就在上手術臺之前,猶豫再三,經人介紹才找到生茂東,才得以保住了這條腿。


在講述這段故事後,生茂東說,「只要來了病人,不管是傷情輕重與否,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治療中去,要做到排除雜念,心無旁騖,一心想著如何把病人的傷給治好,至於承擔風險,那都是次要的。」

  

一面錦旗,一個故事;面面錦旗,無數故事。傷病痊癒後的群眾,總是以送面錦旗這個最純樸的方式來感謝生醫生。作為鄉間久負盛名的一位正骨醫生茂東,始終堅守「生茂東命無價,病人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淡泊名利,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


他30餘年如一日堅守在最基層的鄉村醫療一線,他不僅發揚祖傳醫技,為病人解除痛苦,更站在道德的高地,為病人排憂解難,撐起了整個正骨診所。時常有人勸說生茂東,幾十年的辛苦付出,名氣大了,收入增加了,也該換個地方,開上一個有規模的醫院,擴大自己影響。



對此,生茂東總是笑著說,來到後屯村不知不覺中已經快四十年了,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後屯村鄉親的扶持和關心,要是說離開後屯,還真捨不得。說話間,楊屯鎮敬老院的蔡承孝院長開車帶著幾位老年人來到了診所,生茂東連忙丟下手中的活計,忙不迭的給老人按摩和推拿,從彼此間的親熱勁可以看出,他們都是老熟人了。


蔡承孝介紹說,多年來,生醫生一直免費為院裡的五保戶和孤寡老人服務,除非了免費按摩和推拿外,就是用藥也是免費的。村支書陳延蘇也連聲稱讚生茂東在後屯村的百姓中樹立了可親、可信、可敬的形象,我們後屯村全體村民要為醫德高尚的生醫生打高分!


生茂東年來一直為後村民免費治療,村民們過意不去,隔三岔五的給診所送來袋裝大米和新鮮的湖產,有的村民悄悄地放在診所門前就離開了,也不知道是誰送來的。「離開後屯村,也許我將一事無成。我捨不得離開這片熱土。」生茂東飽含深情地說。


嫻熟的醫技,源於良好的醫德和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句話準確地詮釋了生茂東多年恪守中醫正骨之門的精神支柱。除了祖傳的秘技和他的勤奮與天賦之外,博採眾長是助推生茂東成功的基石,厚厚的一本《中醫正骨》讓他翻的破舊不堪,現在依然放在他的案頭。


生茂東說,長期的實踐證明,中醫正骨在治療骨傷疾病、關節疾病獨樹一幟,中醫學講究在治傷中注重調理脾胃,崇尚益氣活血,「不通則痛」可以成為傷者疼痛的總病機,而「不通」的原因大多為「瘀堵」,所以在準確的矯正和固定之後,生茂東一般都要用祖傳秘方加工的膏藥進行輔助治療,用於消腫和止痛,促進骨質的生長,有人總結了生氏正骨手法的特點是「嫻熟的手法復位、科學的準確固定、有效的藥物輔助」,由於準確無誤的接骨,許多患者當場破涕為笑的情況時常出現。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呼喚聲,生茂東馬上起身,從門外的電動車上把一位年輕的病人攙扶下來,青年人因騎摩託車出事故,造成左腿腿骨骨折,經過20多天的治療,現在可以在攙扶下自主行走,談及生醫生的服務態度和醫療技術,傷者和母親連聲稱讚。



生茂東有一個本科生畢業、在國外留學歸來的女兒,女兒時常幫助父親接待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據生茂東的女兒介紹,生茂東氏正骨術在治療骨傷骨折患者時,一般是結合X光片查看傷情,然後採取手法復位、敷貼祖傳多種中藥製成的膏藥,有著無創傷,痛苦小的顯著特點,大部分患者都能隨治隨走,效果非常好。


然而,父女倆時常會為治療手段和經營方式發生爭論,在當今信息網絡化,各種價值觀交融與碰撞的今天,也深深影響著這個農村診所,對於祖輩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女兒是非常讚賞和肯定的,但對於作坊式的治療環境和相對落後的治療手段,女兒還是有自己的見解。


對於這些,老生確實是顯得有些落後和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但對祖輩代代相傳的醫術,他還是充滿信心,對於他的秘方傳兒不傳女的固執做法,眾人和女兒都還是給予理解的微笑。


生茂東常說:「大醫精誠,就是說醫生要有父母心,不能見利忘義,一味地想著賺錢。」生茂東看一次骨折,有時僅手法復位就得用上半小時,如果患者的肌肉萎縮,還要免費給予推拿按摩等功能康復,正骨、推拿、按摩還是個體力活,有時病人多了,根本撈不到坐下來休息。


累點、苦點還是其次,正骨醫生偶爾遇到病人的固執和不理解,有一次生茂東接待了一位大腿骨折的患者,當他解開固定的夾板進行診療時,強烈的責任心讓他格外認真,根據固定位置沒有出現常見的腫漲情況,他認定固定位置一定是前一位醫生搞錯了。


但是病人無論如何不聽勸說,堅持認為骨折點是大腿,與生茂東足足爭執了半個小時,最後生茂東從多種症狀來說明,並讓病人再一次拍片得出結論,骨折點是在膝蓋以下的小腿,在生茂東實施接骨對合之後,病人及親屬千恩萬謝,連連表示歉意。


有不少患者說,與生茂東聊上一陣,病情也就好了一大半。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證明生茂東在消除病人心理顧慮上的過人之處。


生茂東本來就是一副自來笑的面孔,平和慈祥,給人以和藹可親的感覺。很多病人受傷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還有的是輾轉多家醫院之後才慕名來到生茂東的診所的,其中有很多人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讓生茂東瞧病,也有帶著絕望的心理前來求醫,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病號,生茂東總是和藹的與患者及親屬對話,儘可能地把專業術語口語化,對病人的病情不誇大,不隱瞞,有時還給病患聊聊家常,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


對於自己「話聊」的接診方式,生茂東稱之為「話療」。可見醫患間有效的溝通,是改善醫患關係,消除隔閡,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的重要手段。三言兩語開上幾張化驗單就把病人打發走了,不單單是不負責的態度,也讓病人感到醫生太過冷漠。


難得閒暇時的生茂東有時也會陷入沉思中,他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雖然在正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只是表明了過去,從年齡上已年近花甲,眼下他正著手採用中醫辨證方法,結合多年的實踐來治療那些頑固的頸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膝關節等等退行性疾病。


「老牛已知夕陽晚,無須揚鞭自奮蹄」,生茂東一直認為「行醫就是行善積德」,在行醫的道路上踐行著「尊重患者、關愛生命、勤奮好學、樂於奉獻」為患者服務的宗旨。不可否認,由於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個別醫生道德和醫德產生了滑坡,對病人淡漠,害怕承擔責任。



但是,同樣也不容否認,有更多象生茂樂一些好醫生,常年紮根在基層醫院、衛生院和診所,一心一意地為患者解除病痛。他們如同昭陽湖中映日荷花,給人以美感和力量。在碧波蕩漾之中,成為了基層農村群眾心中最美麗的醫者和最有魅力的鄉村醫生。

相關焦點

  • 正骨之羊倌
    居然妙手回春,也留下了醜娃則半劑藥救人命的故事。不過這放羊漢的拿手絕技是正骨,他可沒有師傅傳幫帶,也沒有醫書供他學,他的師傅就是一堆枯骨和他的用心。為什麼這麼說了?因為當年平墳運動正盛,摸金校尉太多,打開墳墓,剖開棺木,一幫人先搶裡頭的戒指耳環等陪葬品,惟他去撿起屍骨如寶貝,左右端詳,分析人骨的結構形狀。所以,出乎眾人,奇人一個,用現在話說很另類,很特殊。
  • 故事:沛縣樊四爺的「黿汁狗肉」
    文:朱迅翎圖:來自網絡沛縣,黿汁狗肉半城香。黿汁狗肉自然要屬樊四爺的好了,他叫樊友光,祖籍沛縣龍固鎮三河尖村,今年八十四歲,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人稱樊四爺。據樊氏家譜記載,他是樊噲的七十二代孫。沛縣固城牆拐角處,有一汪清潭,當年樊噲常在那兒衝洗狗肉,人稱烏龍潭。樊四乾脆在烏龍潭邊,搭了間兩簷觸地的蘆葦庵子,庵子門兩旁,一邊釘著一張狗皮,算是樊氏狗肉鋪的新招牌……尊師如父。門生們對四爺畢恭畢敬;同時,四爺對門生也關懷備至,精心傳技。
  • 故事:沛縣的劉培華,背著年邁的母親去旅遊
    圖文:朱迅翎沛縣劉培華和媳婦張體煥背著九十三歲的母親去旅遊的事,在沛縣可謂家喻戶曉,他們夫妻倆的孝心之舉,給當代的青年人做了很好的榜樣。
  • 故事:鄉村老故事,張謙益先生的夢
    後來又去了濟南、北京等地訪名醫,也都未能尋得治病良方。就這樣,謙益先生病了四十多日,最後因病去世。他去世的時候剛滿28歲,可以說大好的人生畫卷才剛剛打開。張先生講,如果他的高祖沒那麼早去世,日後中個進士是沒什麼問題的。怎奈天妒英才,時運不濟。謙益先生撒手人寰後,撇下了四個兒女和年輕的妻子。謙益先生的妻子出身富貴人家,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頭。
  • 故事:那天,我去沛縣火葬場
    磊哥是沛縣朱王莊人,他天生樂觀派,愛說愛笑很幽默,先前我們每次見面,總要互損一番。他在年輕時受過風寒,落下了哮喘的毛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越來越重,沒想到這一次居然是永別。我騎電車直奔外甥家,很遠就聽到悽涼的哀樂。我哭著走進靈堂,看著靈床上白紙蒙面的磊哥,悲痛如傾盆大雨一樣,瞬間淋透我的身心。
  • 名醫陳三兩(民間故事)
    陳三兩是松州城方圓百裡的名醫,陳三兩給人把脈治病,一個方內四味藥,拿藥戥子一稱,是三兩三錢三分,熬藥時,那味三分藥總要最後放。恰恰是這個三分藥在方中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日子長了,人們就叫他陳三兩。人們說,陳三兩懸壺濟世,是華佗再世,陳三兩聽了,淡淡一笑。陳三兩每次給人開完藥,總會和聲細語地說,不見輕再來,從不誆言詐語。
  • 小說:林曼茹身患怪病 林建國遍請名醫
    林家不知道請多少名醫,配製了多少藥,可林曼茹的病卻沒有什麼起色,反而身體變得更加虛弱了。為了他孫女的病,林建國甚至跳大神的神棍都請過。給林曼茹看過,結果自然是毫無氣色。在林家上下一籌莫展之際,去市裡開會的孔大膽突然想南頭村裡,給村民看病的老張。老張的醫術,他可是見識過的,那叫一個出神入化!
  • 網絡小說如何講述鄉村女性故事
    故事中的個人、家庭、國家三位一體,休戚與共鄉村題材網絡女性小說根據時空背景,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發生在當代中國真實歷史背景下的故事,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明月度關山》(舞清影521)、《農家奮鬥記事》(黯奴)、《七十年代之農門長女》(金波灩灩)、《南山村致富日常》(曲流水)等。
  • 故事:騎單車去沛縣師範上學的時光,超懷念
    當年沛師大門內的雕塑1991年,我去沛縣師範讀書
  • 故事:鄉村小故事5:周老四賣包子
    故事:我把鳥兒拍了拍(微故事) 故事:老三屆啊(真實故事) 故事:老虎謝恩(民間故事) 故事:鄉村小故事4:比富 故事:兩個傻子(鄉村笑話故事1)
  • 史記故事《斬蛇起義》
    單父人呂公和沛縣縣令很要好,為躲避仇人,他投奔了縣令,索性在沛縣安了家。沛中的豪傑、官吏,聽說縣令家有貴客都前往祝賀。主吏蕭何負責收受賀禮,他對那些送禮的賓客說:「送禮不滿一千錢的,坐到堂下。」沛縣的年輕人聽說這件事情,紛紛跑來投奔他。就在這一年的秋天,陽城人陳勝在蘄縣發動起義,並且在陳縣稱王,許多郡縣紛紛殺了他們的長吏來響應陳勝。沛縣縣令非常驚恐,他也想率領沛縣人響應陳勝。
  • 舊版《笑傲江湖》第三十七回 殺人名醫
    桃幹仙道:「你的狗屁外號有道是『殺人名醫!』」嶽不群夫婦心中一凜,對望了一眼,均想:「原來這個形相古怪的矮胖子,居然便是大名鼎鼎的『殺人名醫』,不錯,普天下醫道之精,據說以這平一指為第一,那怪人身受重傷,他們來求他醫治,原是在情理之中。」只聽平一指冷冷的道:「我既號稱『殺人名醫』,殺個把人,又有什麼希奇?」桃花仙道:「殺人有什麼難?你只會殺人,不會醫人,枉稱了這『名醫』二字。」
  • 故事:鄉村故事:一碗茶油
    這是母親前不久講給我的故事,我當時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回想起故事主人公是村裡的大爺爺(相關文章: ),我又信了。我見過他老年的樣子,總是佝僂著背,特別節儉。聽完後,我對過去的老人又多了一份認識,對我們吃的糧食充滿了敬畏。
  • 微小說|名醫
    此後,王春來「名醫」的稱呼不脛而走,上門尋藥的人也日益增多。雖然辛苦,但人們看到王春來每天都樂呵呵地,好像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疲倦似的。
  • 金庸小說四大名醫,兩位出身魔教,而她的結局最令人唏噓
    診脈聖手 平一指醫本活人,作為一名醫者,再怎麼冷酷無情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殺人名醫的人物平一指。一指是說他醫病診脈之時,只憑一根手指,便可透過脈象把病情診斷得清楚明白,纖絲不差,分毫不移。而殺人僅用一指點穴,其人立死。又因他定下一個奇怪的規矩,每醫好一個,這個被他醫好的人就必須替他去殺一個人,醫一個殺一人,醫十人殺十人,毫不通融,毫不更改。
  • 《鄉村第一書記》同名電視劇生動展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創作團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的創作初心,為觀眾展現了中央某機關下派的青年幹部,如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狠抓黨建,用智慧和勇氣闖出一條創新的致富之路的故事。電視劇《鄉村第一書記》以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駐村第一書記王濤為人物原型之一,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白朗(王雷飾演)狠抓黨建,帶動村裡的黨員幹部,逐步把一個貧困落後的山村改造成為綠水青山生態環保的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山村,把一盤散沙的村民團結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的過程為主線。
  • 鄉村故事:我那個『上天』又『入地』的小姨夫
    鄉村故事:我那個『上天』又『入地』的小姨夫1小姨夫和小姨是在媒人介紹下認識的從此屬於他們的故事才正式上演。據說小姨夫當年除了身材瘦小外,面龐清秀、勤快踏實,與小姨家境也算門當戶對。小姨夫很聰明,年輕時在村裡做各種小生意,養豬、養雞、養鴨、養魚、賣菜、倒賣大米、開小賣部等生意小姨夫幾乎都做。待小姨也很好,回家還包攬家務,我們都說小姨是最幸福的。
  • 民間故事:稚童看不見,老父遍尋名醫,一道士看了大驚:不能治啊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篇神異故事。古城之中,有這麼一位善人,此人從小聰敏好學,稍微懂事之後,心地良善,見到乞丐便會施捨些銀錢,到了冬季,還會施粥,耗費了許多的錢財,建造了一處善堂,專門收容那些孤老。周青當然是不甘心,早就忘了算天機的囑咐了,開始四處尋訪名醫
  • 兒子生病名醫束手無策,欲辦後事狐狸闖進門口吐人言:介紹個對象
    幾天前,兒子和朋友一起去山上遊玩,回來後就病了,一直沉睡不醒,老人很傷心,請來了許多名醫來給兒子醫治,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名醫見了兒子的病症之後,都束手無策,紛紛讓老人準備後事,老人不相信,將這些名醫都給趕走了。
  • 以前的鄉村醫生,其實也是接生婆,你是鄉村醫生接生的嗎?
    圖片故事:最後的鄉村接生婆  那個年代的農村,是沒有路燈的。  在那個年代裡,有半數以上的赤腳醫生,都會做這種妊娠生產手術,即使部分赤腳醫生不會做這種手術,在每幾個鄰村中間,都會有一個會接生的婆婆,這種接生婆的職業,還有鄉村醫生接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