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書生撿奇石,愛石如命,老頭:想得到它得減壽三年

2020-11-08 暮有文化

邢雲飛愛石如命,書桌上,茶几上,書架上,櫃櫥上,到處都是石頭,這些石頭來歷不一樣,有些是花重金買來的,有些是歷盡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尋來的,每天早晚,他都會把這些石頭拿出來挨個看一遍,有時甚至對著一塊石頭,仔細端詳半天。

一天,他在河裡打魚,忽然覺得有東西掛在網上,還挺沉,於是脫下衣服一個猛子扎了下去,一摸是一塊石頭。抱上來一看,發現這石頭個頭還真不小,直徑一尺,高三尺有餘,四面玲瓏剔透,峰巒疊嶂,比以前的那些石頭都好。

打魚能打到石頭,還真是意外之喜,邢雲飛丟下手中活計,飯也不準備吃,魚也不準備撈,抱著石頭就回家,甚至特意給石頭配了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

一天,天要下雨,邢雲飛發現石頭上有好多小洞,每個洞中都有雲,白白的,一團團的,像棉花一樣,繞著洞口嫋嫋飛動,忽濃忽暗。邢雲飛哪見過這事,左看右看,越發覺得神奇。此後,每到下雨時,這石頭都會這樣,邢雲飛便覺得這石頭是個稀世珍寶。

這事在附近傳開了,人們都說那個愛石如命的邢雲飛撿到塊好石頭,能夠預測雲雨,慕名而來的人越發得多。

邢雲飛害怕石頭給自己招來災禍,於是把石頭移到內臥,只留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有人來看,就說石頭丟了。

這天有個老頭敲門,說想看石頭。邢雲飛說:

「石頭已經丟很久了。」

「不是在你的客廳裡供著嗎?」

「真的丟了,不信就請到客廳看看。」

老頭進了屋,一步跨進客廳,邢雲飛愣住了,那石頭果然好好的鑲在客廳的檀木座上。

老頭撫摸著石頭說道:「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現在在這裡,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還給我吧。」

邢雲飛哪肯,哄騙著說:「這是我家傳了幾代的東西,怎麼會是你的呢?」

兩個人爭執了半天。

老頭突然笑著說:「即是你家的,有什麼憑證?」邢雲飛吭吭唧唧的,一時半會兒答不上來。

老頭說道:「你說不上,我可知道,這石頭前後共有92個洞,最大的窟窿有5個字「石清虛供石」,邢雲飛仔細一看,那大窟窿上還真寫著五個字,字如米粒大小,使勁看才能看出,又數了數窟窿的個數,不多不少,正好92個。

邢雲飛不說話,抱著石頭就是不肯給,那老頭說:「誰家的東西就應該歸誰,怎麼你還能由得你?」也不再糾纏,一拱手就走了,邢雲飛跟出門外,回來發現石頭沒了,大驚失色,懷疑是老頭帶走了石頭,急忙追趕。

那老頭就在前面慢慢地走著,還沒有走遠,邢雲飛趕忙奔上去,捉住老頭的袖子哀求道:「請把石頭還給我吧。」老頭說:「可真是奇怪,這麼大塊石頭,我能攥在手裡,揣在袖子裡嗎?」邢雲飛這才覺得老頭不是凡人,強拉硬拽將他拉回家,甚至給老頭下跪,跪在地上不起來,說道:「您給我吧!給我吧!」老頭說:

「石頭到底是你家的?還是我家的?」

您家的,求您割愛將它給我吧。」

「即是這樣,那石頭還在。」

邢雲飛一扭頭發現石頭還在座子裡,根本就沒有挪窩。

老頭說:「這天下之寶,當賜予愛惜之人,這石頭能夠自己選擇一個主人,我也非常高興,然而他太急於自現,出世太早,對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帶走,等過了三年再送給你,既然你想留下,那你就得承擔後果。」

邢雲飛問什麼後果?老頭說:「想要留下它,就得減壽三年,這塊石頭才能跟隨你一輩子,你願意嗎?」邢雲飛本就是愛石如命的人,趕忙點頭答應,那老頭用兩個指頭捏了一下窟窿,那窟窿軟的泥一樣閉上了,隨後對著石頭捏了三個窟窿,完了說道:「這石頭上的窟窿就是你的壽數。」說罷就飄然而去。獨留邢雲飛一人看著石頭怔怔發愣。

村裡有一個權豪之家,聽說邢雲飛這裡有一塊能夠出雲的石頭,就惦記上了。有一天,他派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把石頭搶走了,邢雲飛追了出去,拼命拽住家奴,家奴說道:「這石頭是我們主人的。」訊飛爭辯說是自己的。二人一來二去鬧到了官府。

官員坐在堂前詢問案情,見他們各執一詞,於是就說:「都說石頭是自己的,有什麼憑證呢?」家奴說道:「這石頭上有92個窟窿。」原來這權豪早就派人到邢雲飛家看過幾趟,暗自記下了石頭的窟窿數。縣官又問邢雲飛:「人家都說出了憑證,你還有什麼話說呢?」邢雲飛說:「回大人,他們說的可不正確,那石頭上只有89個窟窿,有三個窟窿是閉合的,還有6個指頭印。」縣官叫人把石頭呈上來,當堂查看,發現邢雲飛所說不假,只好把石頭判給了邢雲飛。

邢雲飛回到家,用一方錦布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個木匣子中,想看時就燒香沐浴更衣,打開匣子觀賞。也怪了,那石頭很沉,別人搬起來都費勁,唯獨邢雲飛搬動之間仿佛手中無物。

邢雲飛活到了89歲,過89歲生日那年,他特意給自己購置了一副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裡一躺,死了。

暮有話說

這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小說名叫《石清虛》,北暮將它略作改編,使他成了現如今這樣一個故事。

宋有米芾愛石如命,抱著石頭睡覺,故事中的邢雲飛絲毫不比他差,為了一塊石頭,竟然不惜減壽三年。能將愛好看得如此重要的人,我想他內心一定有某種執念吧。

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

相關焦點

  • 聊齋:偶得奇石,邢雲飛愛之如狂,感情之深,宛如生同衾,死同穴
    萬物有靈,喜歡一個東西到了極致,就能跟它做到心靈互通。上期咱們講的《鴿異》,其實是偽真愛,張幼量為了巴結權貴,寧願忍痛割愛,既能割捨,就不算真愛。今天的聊齋故事,咱們來說個真愛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愛石如痴,與奇石結緣,得到又丟失,失而又復得,幾經波折,最終寧與奇石同葬一座墓中,感情之深,宛如「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 故事: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
    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白楊村有個叫王慶的人,他住在村子北邊靠山的竹林下。王慶對著小狐狸,面露冷笑之色,那狐狸在麻袋中嚇得全身發抖。王慶說,你這偷雞賊給我聽好了,本來想要處死你的,但憐你也是一條生命,現在給你個機會,如果你願意給我看家護院,就饒你一死。如果做得好,也是不會虧待你的,你可同意?那狐狸連連點頭,很怕死的樣子。王慶找來一條繩子,將狐狸拴了起來,系在屋門外的樹上。就這樣,王慶家有了一條狐狸狗。
  • 故事:新聊齋|狐妖皇傳說
    新聊齋|狐妖皇傳說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太行山腳下的村裡有個叫卓凡的書生,家貧命苦,無父無母,守著祖宅度日,28歲尚未娶妻。卓凡當王以後,用仁治理狐族,短短三年,便讓狐族恢復以往榮光。並且下令,自此以後狐妖一族以花朵為食,不得食人,害人。
  • 故事:孤兒到河邊撿垃圾,老頭輕輕一撫竹竿:小友,交給你了
    :孤兒到河邊撿垃圾,老頭輕輕一撫竹竿:小友,交給你了過去有個光棍叫阿蛋,因為太窮,四十歲了還沒有娶到老婆。「這裡沒有垃圾可撿,我怎麼走到這裡來了?」阿蛋嘀咕一句,正要轉身離去,這時,抬頭看見不遠處有一個老頭。
  • 故事:新聊齋:鬼書生告狀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天順年間,河南開封城中,有一個叫周燁生的秀才見李先驚訝的臉色發白,書生便道:「李兄,近來可好?」,言畢那李先嚇得大喊:「鬼啊」,遂匆忙回府了。說也奇怪,當晚在監獄裡的書生突然就死了,人頭莫名失蹤,只剩一具無頭男屍。數日後這起怪事,便傳得滿城風雨,百姓們議論紛紛,都在等著看縣令李先如何處理案情。但李先對此案一直不提,裝作無事人一樣。
  • 河灘撿的「奇石」都是真的嗎?不一定,有的石頭是有人專門放的
    在說石頭之前,先說一個故事。解放前,一個在山裡採藥的農民,在深山裡發現了一個山洞,山洞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個山洞裡棲息著數不清的蝙蝠。蝙蝠的糞便在中藥裡被稱為「夜明砂」,這味中藥可以清肝明目並且對於結膜出血有較好治療效果,當然還有其它功效。山洞裡蝙蝠的糞便有很厚的一層,有的地方有一尺多厚,估計三五卡車是拉不完的。
  • 滿河灘的石頭找不著一個壓菜的,更何況是黃河奇石!
    這篇描寫的人物和故事很像我一個老鄰居,老頭已作古,他當過兵、當過地方上某單位的領導,退休後無事,常去秦嶺裡撿石頭,石頭多到屋裡放不下,堆在他家一樓陽臺外,越積越多,像個小石山。老頭腰板挺直,每天在院子裡打太極做軍體操跑步,還穿著他當兵時的草綠色大襠褲,你要跟他討論石頭,他能拽著你到家裡看他的那些寶貝。可惜,老伴和兒女不喜,嫌佔地方,老頭犟,一個也不舍的丟。
  • 聊齋|清朝一書生交好狐仙,狐仙帶他喝酒,從房梁墜落乞討千裡
    聊齋|清朝一書生交好狐仙,狐仙帶他喝酒,從房梁墜落乞討千裡清朝時河間縣有一姓王的書生,他沒能考取功名,半耕半讀過日子。這個故事名叫《河間生》,改編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作《聊齋志異》。故事裡的狐翁,自己也說了出來,他無法靠近正派的人!為什麼?
  • 新聊齋:書生得到奇畫,畫成功名與美女,不久被抓死於牢中
    新聊齋:神畫之災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萬曆年間,陝西在當地有一位叫王賁的書生,他一直都想要得到這幅神畫,為此他想了很多的辦法要爬上玉真子修行的山,好幾次自己差點都沒命了,可他依舊沒有放棄。終於,他真就爬到了山上,找到了玉真子所修行的道觀。
  • 聊齋故事:女鬼坑害借宿書生,只因曾遭情郎欺騙,三年後方知真相
    一個身穿紅衣的漂亮女子走入屋內,幾個小鬼趕緊向女子行禮,此女子一定就是三娘子,只有哄得她開心才有離開此地的可能。三娘子徑直來到書桌旁拿起桌上的文章翻看起來。過了一會兒,走到蘇雨旁邊問道:「文章是你寫的?」蘇雨戰戰兢兢地說:「是我寫的。」三娘子向大門走去,「這個書生送給你們了,吃了他吧。」
  • 故事:新聊齋:書生破廟住宿,砸缸救出美貌女子,以身相許他堅拒不從
    新聊齋:水缸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景泰年間,江南銅陵縣西有一個坡腳村,那裡男丁稀少,百姓們生下的多數是女兒,因此全村僅有十幾口男丁在這群小夥之中,有一個叫陳天的書生,雖讀聖賢書,但為人十分大膽,小時候曾自己用木棍打跑兩頭野狼,因此村民稱他為陳大膽。
  • 新聊齋:半狐仙妻
    新聊齋:半狐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乾隆年間,四川雅州府北面青衣江邊,有個叫宋家灣的小村子,書生宋安一人住在村西,他父母去世,家中再無他人,自己半耕半讀,將就過著日子。他心有不甘,打算三年後再次科考,媒婆給他介紹姑娘,他都一一謝絕了,他明白若娶了妻,家中有了女人,自己難免沉醉在溫柔鄉中,意志消磨了。
  • 《聊齋志異》中的濱州故事
    今天是濱州《聊齋志異·雨錢》>《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濱州的故事只有兩篇,一是《雨錢》,二是《劉海石》。不過今天講的是《雨錢》——一個翻臉比翻書還快的讀書人的故事。濱州有一名秀才,愛讀書,經常讀到很晚,自謂頗有才情、十分曠達。一天夜裡,有人敲門,秀才開門,見到一個老頭,老頭說自己姓胡,實際是狐仙。秀才覺得自己很曠達,所以不以為意,仍邀請老頭入座。
  • 新聊齋:書生借宿深山道觀,遇見已亡故友,從此當縣令娶嬌妻
    新聊齋:冒牌縣令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嘉靖年間,泉州有一位書生叫陳賢,鄉試落榜後,性情開始變得好吃懶做老道士一走,道觀顯得更加死寂,陳賢在緊挨著屍體的第二間客房住了下來,他看著搖搖欲滅的燭光,不由得心底發涼,時不時的瞄看門口,怕有什麼東西闖進來。不一會兒,陳賢由於白天行路太累,就在床上睡著了。
  • 故事:民間故事|鬼子救母
    民間故事|鬼童救母​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從前有一個姓陶的書生,待人熱情誠懇,有人遇到困難找他幫忙,陶生一般都會相助,很有俠義之風。魏鄰居一家是從三年前搬到此地的,陶生平常和魏家有一些交往,但是不知道他們家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兒子。「也許這個小童是一直在外學藝。」陶生想。於是他很爽快地答應了,領著小童往魏家走。到了魏家門口,只見魏家燈火通明,站在外面可以聽到裡面有許多人來來往往走路、奔跑的聲音,好像有什麼事情發生。陶生走進去,鄰居魏允看到他,拱了拱手:「陶先生來了。」
  • 聊齋故事|書生欲娶大小姐,挖心頭肉,下地府,終抱得美人歸
    我最近做了個夢很不吉利,說三年之內我必定會離開人世,不必和別人爭我這個將死之人了。」喬正給老媽子說:「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我報答她不是為了她的美色,恐怕連城自己也未必真的了解我,如果她真的了解我,就算做不成夫妻又有何妨呢。」
  • 故事:新聊齋:書生市場買只羊,回家變美貌女子,生兒子後無故失蹤
    新聊齋:買羊得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南陽有個叫姓杜的書生,和母親住在一起,是個大孝子。他字寫得好,一直幫縣裡寫些文書,每年庫房給他結算數兩銀子。回家時,杜生去了附近的市場,想在那裡給母親買點好吃的。在宛市外面,遇到了一個人賣羊,只要一千五百錢。
  • 聊齋:清朝一書生夢中娶公主,後打死一條大蛇,成救國英雄
    聊齋:清朝一書生夢中娶公主,後打死一條大蛇,成救國英雄萬物皆有靈,「生靈」二字,就將一切生命之靈形容的恰如其分。在生活中,做人不僅要與人為善,更要有一顆慈悲之心,對自然界的這些生靈,要有著善心,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生活得更好。在《聊齋志異》中,有一篇《蓮花公主》的故事,就用一位書生在夢中的奇遇,反映了這個道理。
  • 故事:新聊齋|狐仙搶妻
    新聊齋|狐仙搶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鄒平縣北有一座深山,這裡樹林茂密,野獸眾多,一年四季都有獵人打獵。婉兒說:哥,放心,它沒有傷我的意思,送來野雞也是為了幫助咱們度冬。結善緣,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