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農村孩子的悲哀

2020-10-04 紅雪的日常生活

初三畢業前夕,為了防止我赴姐姐的後塵,父親提前半年回家務農,一方面督促我學習,一方面到處打點,想提前給我找個學校。

那個時候的農村孩子,初中畢業首選的學校其實並不是考高中,最後奔著大學去,真正有實力讀大學的,少之又少。

大部分是想進技校,學一門本事,將來出來能在工廠混口飯吃,躍出農門,不再一輩子和土地公公打交道,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就算是祖上積德了。

中專裡面,最好的學校自然就是師範,因為師範畢業之後,可以分配到學校教書,不論分到市裡,或者鄉鎮,甚至農村教書,都是鐵飯碗,最主要的是一輩子風不吹雨不淋的,名聲又好聽,到處受人尊敬。

其次就是衛校、技校之類的了。

我們周圍一批的同學中,有劉敏華、馬爭志、楊志越、李書玉、崔光敏等人,其它我也不太熟悉。

當時除了劉敏華、馬爭志上了高中,我和李書玉,崔光敏上了棗陽師範,楊志越輟學打工。

那個時候,很多人家裡還很窮,靠上學改變命運的意識還很薄弱,大多數人覺得農村孩子讀書沒用。

稍微有點意識的,覺得多少讀幾年,上廁所的時候,認識「男女」兩個字,不鬧笑話就行了,早點出去打工可以早為家裡掙錢補貼家用,男孩子有了積蓄,大了回家找媳婦也好找,女孩子隨便或是婆家嫁人就行了,總歸是外姓人,讀再多的書都是沒用的。

所以在農村,有很多人,壓根就沒上學的機會,尤其是女孩子。

有的從會走路,就開始在家帶弟弟妹妹,等到再大點,就可以上地幹活、放牛、放豬,打豬草;等到十五六歲,甚至十三四歲,就跟著親戚南下做童工掙錢養家了;十七八歲就談了朋友,結了婚的。

我到太倉後,和朋友說起這些事,他們都覺得天方夜譚,覺得現在還有這麼窮的地方,還這麼重男輕女,簡直不可思議。

事實上,真是這種情況,我和姐姐算是幸運的,父母重視教育,一心想要讓我們出人頭地,所以不管再苦、再累,花再多的錢,都會咬牙供我們上學,所以姐姐能讀到中專畢業,我能上完大學,這在村裡是讓人羨慕的事。

我叔叔家三個孩子,基本上沒上過學,差不多都是小學三年級就退學了,先在家種地,接著就出去打工了。

那個時候,在湖北的農村,像這樣的家庭,比比皆是。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使得部分農村孩子,因為小的時候,日子過的太苦,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長大以後生活如有不順,就會責怪父母,不願意奉養老人,還有許多打罵老人的現象。

我們整個大隊,幾千號人,孩子一大堆,幾十號人,可初中畢業的,也就十幾個不到,大部分堅持完初中,就南下打工養家餬口了。

這在農村是普遍現象,不常見的倒是像我們這種情況的,兩個孩子都讀了好多年的書,用其它人的話來說,讀這麼多年書幹嗎?還不如早點找工,也能多掙幾年錢。

「讀書無用論」的出現,使得大部分本該正常享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提前結束了教育,步入了社會,為今後悲慘的命運過早種下了苦果。

根據中國網關於2006年的九年義務教育調查報告來看,農村孩子的輟學率高達10%以上,農村15歲以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與城市平均水平相差三年,在15-64之間的勞動人口之中,受過大專上以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個百分點。全國有8500萬文盲或半文盲,大約4分之3集中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國家級貧困縣。

實際上完成三年初中義務教育的學生大致不超過30%。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家九年義務的普及和發展,一部分農村出來的孩子,由於收入普通較之沒有上學的孩子普遍要好,致使部分家長看到了上學的希望,於是也都盡力會支持孩子上完初中、或是大學,這就是農村的現狀。

這就是當時我上學時的大致情況。

父親把我的學校落實好後,便又南下打工去了。

實在是家裡太窮,不打工不行啊!我和姐姐都要上學,每個月生活費要好幾百,僅憑在農村種那幾畝地,是絕對供養不了的,父母又不捨得我們退學,所以只能想辦法下苦力賺錢。

母親仍舊在家養豬、種地,辛苦的操勞著整個家,有的時候,自己家農活幹完,她還會出去打工賺錢。

我初三畢業那年夏天,就跟著一大群嬸嬸們一起出去給人家插秧賺錢,一天下來,每人三十塊,我二十塊,因為年齡小,比人家幹的慢,只能得十五塊。

其實我一點也不比她們慢,我從小一直幹活,所以到了初三,早就練出來的,插秧比誰都快,而且還非常筆直,一趟走下來,就像用直尺畫的一條線一樣,誰看了都誇我。

那個時候,母親和村裡的幾個嬸嬸,是隊上幹活最麻利的人,別看一個女人在家,農活比誰都幹的好,犁地、播種,打藥,樣樣都行,而且她還能納得一手好鞋底,全大隊的人,都找她要鞋樣做鞋子。

母親的一生,就是我的榜樣,我處處都在學習,學習她的吃苦耐勞,學習她的勤儉節約,學習她的樸實無華。

所以,我儘管是個男的,更是從小就學會做各種飯,手擀麵、切餃子皮、包餃子,蒸饅頭、包包子、攤煎餅果子、炒菜、燒飯,我樣樣都會,而且不比那些家庭婦女差,反而姐姐,像是大家出身,啥都幹不好,啥都幹不像。

很多時候,母親都說,我前世肯定是個女的,只是投錯了胎,成為了男的。

這當然是笑話,不過也證明了一點,我真的幾乎所有東西都會做,也都能做。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一點都沒有錯,我就是那個窮人家的孩子。


2007,福州一家工成在突擊檢查中,出現大量的童工,在中國,這樣輟學孩子還有很多,需要政府的關注和呵護!

相關焦點

  • 《父母愛情》原著與劇版對比:三個農村女人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哀
    但是根據真實改編的經歷,卻改變不了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尤其是劇中三個農村女人的悲劇,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農村女人的無助和悲哀。看劇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江德福和安傑生育了好幾個孩子,但是汪海洋卻是獨生子女,在那個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獨生子女可是非常少見的。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王海洋的母親體弱多病,這樣的一個女人在生育一個孩子之後,自然是再也不能再生育了。但是她對汪海洋的母愛,卻從不少於安傑對自己子女的愛。
  • 《人生》續集魏清海《變》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深秋,田野光禿禿的。高粱玉米黃豆已經收割,原本鬱鬱蔥蔥的地裡一下子空蕩蕩的。樹葉開始枯黃,鳥兒驚慌的尖叫著,在天空盤旋著飛來飛去,夏蟲銷聲匿跡,田野裡寂靜無聲。一場秋雨過去,增添了一層涼意,還沒到農曆十月的時候,就下了好幾場雨。挨著一個多月,又下了幾場雪,高玉德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把兒子加林叫了回來。這一次,拗不過兒子,加林把父親拉到縣醫院檢查。
  • 六耳的悲哀
    但真假美猴王這章,卻是我沒讀懂的,為什麼悟空會有這場遇見?時至今日,卻忽然懂了,六耳正是悟空的心魔啊。悟空頑石中出世,一身神力,卻萌懂茫然,直到遇見了自己的師傅,那個慈祥而智慧的老人,教化他,也保護著他。悟空強行憑著自己的神勇打破了輪迴的規則,卻終被囚五行山,遇到觀音,開始成長,最終成佛。悟空像極了一個開掛的人生,天賦異稟,連遇名師,學有所成,收斂心性,服從規則,得遇良機,終而為神。而六耳呢?
  • 《束繩師》第三十六章 狼狽的劉二VS 第三十七章 庇護所
    第三十六章 狼狽的劉二之所以叫「小鬼」,重點不在於「鬼」而是「小」,就跟小孩子一樣,沒有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天性好玩,脾氣也是說來就來「幫老哥一個忙,借點錢給我,我先離開山城,等有錢了一定還你……」第三十七章 庇護所
  • 一個孩子兩個爸爸到底是幸福還是悲哀
    只是對於孩子來說,一個孩子兩個爸爸這到底是幸福,還是悲哀呢?
  • 讀長篇小說《山雨》,似瀏覽了一遍中國現代北方農村史,長知識。
    看看《山雨》是怎樣不拘一格,匠心獨運描寫當時農村中農的,對於自己了解那時的社會歷史還是有很大幫助。《山雨》,圍繞著軍閥張宗昌統治下的北方農村為背景,描寫了中農奚大有帶著一家人離鄉背井到城市謀生的苦難,描繪了一幅悽厲陰鬱與憤怒悲壯交融著的農村經濟破產景象,暗示了農村必將爆發革命的必然。閱讀完畢,《山雨》中奚大有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美麗與哀愁》:悲哀與美麗編織的世界,是對女性最深層的哲思
    最終孩子夭折,音子為此失去了為人母的權利。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音子精神崩潰,她自殺未遂被送進精神病院。後與母親一起離開了東京。音子頑強地活了下來。並通過努力而成為小有名氣的畫家。小說把所有的悲劇都凝聚在音子的心靈中,使音子成為悲哀美的化身。她那純情的悲哀、美麗痛苦給人以無比悲情的享受,是一部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
  • 《美麗與哀愁》:悲哀與美麗編織的世界,植根於女性最深層的哲思
    最終孩子夭折,音子為此失去了為人母的權利。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音子精神崩潰,她自殺未遂被送進精神病院。後與母親一起離開了東京。音子頑強地活了下來。並通過努力而成為小有名氣的畫家。小說把所有的悲劇都凝聚在音子的心靈中,使音子成為悲哀美的化身。她那純情的悲哀、美麗痛苦給人以無比悲情的享受,是一部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
  • 回看《橘子紅了》舊時代婦女不能掌握命運的悲哀
    想著如果秀禾能為容家生個孩子,那麼她將丈夫永遠留在自己身邊。當時是由堂弟耀輝(黃磊飾演)代替老爺充當了婚禮的新郎,然而就在掀開蓋頭的那一剎那,耀輝愛上了這個佃農女子秀禾。後來秀禾懷著和耀輝的孩子,在用生命生產的那一刻。城裡潔白教堂莊嚴地,唱著祝福的歌曲,熱鬧的走進婚禮教堂的耀輝與嫻雅。
  • 蘇童《紅粉》:困在不自知的圍城裡悲哀致死,才是女性最大的悲哀
    帶著孩子上班的小萼,最後還是想嫁人,把孩子丟給秋儀,自己和另一個男人走了。一個陳舊的話題,卻被蘇童寫出了新意和深意。 秋儀和小萼,身處深淵卻不自知,曙光到來之際,選擇拒絕走出去。生活在悲哀之中卻看不到悲哀,這才是她們最大的悲哀。
  • 不要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的悲哀(頭條品書團)
    最近看了會說話的肘子的新書《第一序列》,裡面有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不要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的悲哀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就只是覺得很搞笑,特別是裡面人物間的對話,有點神經,直到我看到主人公說出:「不要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的悲哀」。我改變了態度,不再是原來消遣式地讀,而是去認真體會,我才發現,這本書裡有很多話值得我們思考。確實,這個時代人發生了很多變化,好像人人都變得自私了,男孩子要等女孩子懷孕再結婚,女孩子結婚要求要有房子車子,戀愛與婚姻已經不再純粹。
  • 故事:算命先生的悲哀
    小時候在我們農村的鎮上,有個姓黃的算命先生,打我記事起啊,他就在鎮上擺攤算命,每次媽媽和我去趕集,都能看見他,也不知道是他的眼睛真的不好使,還是假裝的,我媽走到他身邊時,他就笑呵呵打招呼,但我從沒見過他與別人打過招呼,後來才知道,他和我姥姥家還有些親戚關係。大家都叫他 「 黃瞎子 」 。那時候我就想,這可能是他的外號吧。可以後來聽說的一件事,讓我覺得,他可能是真的瞎子吧。
  • 長篇小說《我的養父》第三十六章華業人作品6月15日(最好看的書
    第三十六章:與命運抗爭記得那時,我被陳曼下了狠招毒招拋棄,在車站失落以後,我便被洶湧似潮的人群在車站廣場上捲來捲去,跌跌撞撞,踉踉蹌蹌,忽像一個木偶,四處碰壁,到處漂堵,十分狼狽不堪,孤苦伶仃,悽憐悲慘。那時,我就是哭,跌倒了爬起來,還是哭。當然也有好心人把我拉起來,他們走了,我還是哭。而且哭得挺傷感,挺傷心,也挺恐懼。
  • 窮人的悲哀
    因為他家超生,計劃生育每次找上門的時候,他老婆鳳霞就裝精神病,把孩子拉過屎的尿片往村幹部身上扔。反正就是沒錢,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後來計劃生育工作組也不來了,但是給村長下了死命令,王鐵馬的孩子只有老大符合計劃生育可以上戶口,剩下的兩個堅決不能給他們上戶口。 經過這件事,王鐵馬在村裡更牛了,他也覺得他很厲害。本身王鐵馬好吃懶做,地裡的收成全靠天,又不願去縣城打工。
  •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農村臘月,這聲響是不多見的,大都沉悶悶。「呼呼呼」的北風,「呼扯呼扯」的窗戶聲,「咯吱咯吱」的踏雪聲,就連豬圈裡的豬,牛棚裡的牛,叫喚起來,也沒有了往昔的響,凍壞了,留著底氣禦寒呢。當然也有例外,那隻桀驁不馴,夜夜上樹的雞,在每個晨曦微光裡,總能引吭長鳴,一遍又一遍,歌聲嘹亮,呼朋引伴,不一會,打鳴聲就此起彼伏,響徹整個村莊。
  • 小小說「悲哀」!!原創。文/吳紹艇。
    不知是我的悲哀?還是文學或者是「今日頭條」的悲哀?本人四十年前的作品「周末——生活隨筆」約一千字。只有約二百個閱讀量。閱讀約需半分鐘。閱讀量只有約二百個。而用了一個多月的力作,三年前的作品,原創首發,「」創業艱難百戰多——紀念八一建軍節九十三周年……」約二千多字。閱讀約需兩分鐘。也只有兩百左右的閱讀量。而隨手塗鴉的「語遲遲」約一百多個字。用了約十分鐘。竟有一千兩百多閱讀量。
  • 農村臘月系列——第三章
    家裡的老婆孩子,其他的農活都不怎麼推,唯有壓水這活,就是不接!用家裡女人的話說:「引個破水得用半梢水,出個水瀝瀝啦啦,還沒個尿痛快。壓那麼兩梢水,累死個人不說,還不夠生氣的!你看看人家的井,一梢水,幾下就滿了,你看看!你看看!」
  • 拿這個來消費:「房思琪」驚現成人展,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因此,林奕含才悲哀地說:「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b」。比越戰更甚。比集中營更甚。它會改頭換面,在中國,在北上廣,在城市,在農村,在你我身邊,繼續上演。她說,如果一個女生自殺了你就收手,多好!最可怕的是,揣著老師的身份,還在一面吟詩,一面犯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