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故事,覺得很可笑,又很可氣。
話說小鎮上有哥倆,看別人家開飯店挺紅火,也開了個飯店。老大原來是個養豬的,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手裡攢了些許錢。老二是個廚師,手藝挺好,人挺能幹,還忠厚老實孝道,人品沒得說。
有句話說得好,一家人的事,好好商量,誰說的在理聽誰的。但弟弟聽哥哥的,也是天經地義,可就是這天經地義,弟弟聽了哥哥的才壞了菜。
頭一個月,飯店開的挺紅火,在老二打工的那家飯店的顧客,幾乎都來他哥倆的飯店了,因為吃慣老二炒的菜,老二炒的菜確實也不錯,可以說煎炒烹炸樣樣入味,再加上地勢也挺好,商業街,十字路口,當街店面。可謂是地利人和,日進鬥金。大哥整日笑的合不攏嘴,肚子也圓了,胸脯也挺高了,不再是一身豬糞味,搖身一變,變成體面的大老闆。
你老大就當你的大老闆得了,那多好,多體面,可他又想起了老本行,於是跟弟弟說,再養活幾百頭豬,把飯店的剩飯剩菜弄去餵豬,不然倒到垃圾點也瞎了,哥哥我在賺點賣豬的錢。弟弟想,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就依了哥哥。
這是養幾百頭豬啊,不是小數目,飯店裡剩下的殘渣剩飯,怎麼夠餵幾百口豬的,這幾百頭豬餓的整日嗷嗷叫,眼看著越來越瘦,老大心疼,快把豬本兒賠進去了,怎麼辦,思來想去,動起了歪腦筋。找到老二,告訴老二讓顧客們多剩點飯菜,老二說剩下的飯菜,人家顧客都打包了。老大說,因為老二炒的菜太好吃,讓老二該鹹的菜別放鹽;該甜的菜,別放糖;該辣的菜,別放椒;該酸的菜,別放醋。
老二急了,說那不成豬食了嗎?豬食也得有點鹹滋味,豬才愛吃,更何況顧客。老大一聽臉也急了,說弟弟,你別忘了,開這個飯店全資是他投的,弟弟一個子也沒投,你就是給我打工的。
說實在話,開這個飯店,弟弟確實沒有投錢。一個給人家打工的,還得養家餬口,家裡供著兩個大學生,哪有錢往飯店投。頭一個月飯店純營利五萬,弟弟只得了四千塊錢,跟在別人家飯店做廚師打工掙得一樣多,因為自己沒有投資嗎。大哥也是個摳搜鬼,連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弟弟給哥哥講了很多很多道理,死說活說,可哥哥就是不聽,老大主義,壓弟弟一頭。可話說回來,養豬供飯店豬肉,那是一本三利。讓顧客多剩飯菜養豬,那是個本末到置的事,這飯店還有好?弟弟是又氣又沒轍,沒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
這是砸手藝的,弟弟要不幹,可哥哥不肯,拿出了哥哥派兒,說他從小把他養大的,連這點光都沾不上,弟弟沒良心。可這掙錢的買賣眼看著快成了賠錢買賣了,還得養家呢,於是弟弟提出,把第二個月工資先欲支了,哥哥憋著氣給了弟弟。弟弟說,我就按你說地去炒菜,如果你掙錢了,下個月就繼續給你幹,如果不掙錢,以後各幹各的,你別怨。
第二個月的前半個月,人還不算少,因為老顧客,吃慣了原來的味,總想著老二那手藝。可是現在味道不對了,一波接著一波,罵聲不斷,罵他哥倆,「媽了個逼的,這菜炒的,該放鹽的不放鹽,該放糖的不放糖,你以為餵你們家豬呢?」一傳十,十傳百,後半個月,幾乎沒人來飯店了,飯店關門了。老大此時才後悔當初沒有聽老二的。把店開死了,再想讓它活過來,那是萬不可能的。像老大這樣開飯店,不開砸才怪呢。以店養豬是錯的,這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的後果。
所有廚師,在學藝時,都會有一個同樣的美麗的夢,那就是學成後自己開個飯店。老二望著自家開過的飯店,長嘆著離開了小鎮。老大又成了豬官,打那以後,老大每每遇到熟人,熟人便對他打招呼「養豬呢?」他便想起了開飯店時,大家罵他的前半句話「媽了個逼的……」臉紅著低著頭,嗯一聲走過去。熟人看他走遠再補上一句「狗改不了吃屎,豬改不了吃糠。」「豬改不了吃糠」這句話,也許是從這說起的吧!
也許哥倆開飯店,由紅火到關門,不單是老大養豬造成的,但是,由於老大的人品不好,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所以小鎮上的人,都這樣傳說他。老二在沒有和哥哥一起開飯店前,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個老實孝道的人,在哥倆開飯店關門後,仍然沒有人對他去貶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