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對他的愛,開始就不應該,我卻願將一世交換,他一次真意對待。我是寧可拋去生命,痴心決不願改。為了他,甘心去忍受,人間一切悲哀,在我心中,這份濃情,沒有東西可代。肯去承擔愛的苦痛,敢去面對未來,我是寧願改我生命,痴心也不願改。
穆念慈
沒有比這首歌詞,更能寫出穆念慈心中對楊康這份愛的痴情,矛盾和不悔。
在金庸先生的這部劇裡,沒有哪一個女子的命運比穆念慈更悲慘的。女人對待愛情多執念,明知不可以,偏偏不得已。
也許,穆念慈與楊康的緣分是冥冥中註定的。穆念慈從小父母雙亡,被楊鐵心收養。在比武招親會上,卻偏偏被楊鐵心的親生兒子楊康打敗,情定終生。
穆念慈和楊康
一個是金國的小王爺,一個是流亡的漢家女,如果發乎情止乎禮,倒也相安無事,可惜感情不由人,產生了就如覆水難收。
隨著楊康身份的逐步明朗,兩人本可以有在一起的理由,奈何楊康貪戀權勢富貴,寧可認賊作父,為虎作倀,殘害同胞。
如果穆念慈像包惜弱一樣,不問世事,只管嫁給楊康,享受夫妻恩愛,到也好過,可偏偏穆念慈又是個心存家國正義的人,愛他又不能接受他的所作所為,只能在舍與得,離與守之間徘徊。
穆念慈和楊康
即便與楊康成婚,腹中懷子的情況下,也不肯留在他的身邊,卻要時時牽掛他的安危。「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多少個難眠之夜,輾轉反側;多少個寒來暑往,燈下孤守。「重疊淚痕減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看著穆念慈對楊康愛而不能的痛苦,和入骨相思的惆悵,我就在想,值嗎?穆念慈對楊康的愛值嗎?楊康好像愛穆念慈沒有那麼深呢。
穆念慈
楊康確實聰明,學東西一說就會,一看就懂,比郭靖要強好多,可是心術不正,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了追求權勢富貴,也就是他認為的事業上。
雖然對穆念慈有情,好像也沒有為她付出什麼,只有到了受傷落魄的時候,才會想起她。因為那時的人最脆弱,至親的父母已死,身邊又無可信之人,只有穆念慈對他是真心的,能給他貼心的溫暖與關懷,所以他才會想到她。
楊康
楊康對富貴的執念,就如同穆念慈對他愛的執念一樣深,父母被逼死,他仍能狠心認賊作父,讓穆念慈一人,千裡扶靈柩送回老家,更別說對別人的情義了。
面對郭靖等人的一再手軟,他非但不思悔改,還變本加厲的去做惡,他實在是死有餘辜。雖然死前有悔意,覺得此生沒能好好做人,陪著妻兒,享受夫妻恩愛和天倫之樂,但若能讓他起死回生,我相信他還是一如既往,死性不改。
所以,我真心覺得穆念慈愛上楊康,為他誤了終身,實在不值得。
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女人會像穆念慈一樣傻,非要愛上楊康一樣的人,並為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因為這些人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
穆念慈和楊康
雖然說不能以貌取人,但不能否認顏值的魅力。都知道楊康壞,但有很多人仍被他吸引。就像柏麟帝君一樣,雖然壞的讓人牙根癢,眼睛卻不能不盯著他的臉看,真是五官刷新三觀。
這時候就要看女人的定力了,顏值再高,能頂飯吃嗎?喜歡看美男子,買一疊明星畫貼一屋子,愛怎麼看怎麼看。但是在原則面前一定要冷靜啊,不能因為長得帥,就包容他的一切,覺得他一切都好,這就是一種光環效應。
楊康
光環效應,就是個體對認知對象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傾向性印象,就會帶著這種傾向,去評價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最初的傾向性印象好似一個光環,使其他品質也因此籠罩上類似的色彩。
例如,個體對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會對他的人格品質也傾向於給予肯定評價。這類現象叫光環效應,也稱暈輪效應。
穆念慈和楊康
這是楊康哄女人的絕招。穆念慈明明知道,他一次次的撒謊,卻又不由自主的上當受騙,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見糖衣炮彈的厲害。
很多遭受家暴又不離不棄的女人,就是這樣被降伏的。打一個巴掌,給個甜棗,無論打得多疼,只要男方求饒悔過,再甜言蜜語的哄哄就好了。覺得傷也不疼了,反而還會找各種理由原諒他。
時間一長就患上了受虐綜合症,活的越來越自卑,懦弱,沒有尊嚴,徹底淪為對方的奴隸。
穆念慈
穆念慈還算聰明,知道不能與楊康同流合汙,但是她又恨自己,不能割捨對他的愛,所以她才會如此痛苦,並且在這種痛苦中鬱鬱寡歡,最後早亡。
所以,穆念慈的人生註定是一個悲劇。這份痴心不改的愛情,雖然動人,卻猶如罌粟之毒,最終讓她欲罷不能,命喪黃泉。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個警醒。雖然是警醒,卻仍有不少女子飛蛾撲火,為愛獻身。因為在她們眼裡,只看到了愛情魅人的光,卻沒有想到炙人的熱。亦或者說,她們如穆念慈一樣,想要的就是,寧願改我生命,痴心也不願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