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如果有一天你變成了甲蟲

2020-08-27 南宮絕夜


這是二十世紀最震撼人心的小說之一,驚心動魄的開頭:一個人某天早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新穎的寫法,震撼了無數作家,馬爾克斯也從中得到靈感創作出傳世佳作《百年孤獨》。


《變形記》是卡夫卡1912年寫完,於1915年發表的一部中篇小說。一百多年來,這不小說已經成為文學史上最具偉大的作品之一,對中國和世界文學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毫不誇張的說,卡夫卡堪稱二十世紀現代派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也被其它一些學派奉他為先驅者。


卡夫卡


小說第一部分從冬日的一個清晨開始,主人公薩姆沙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一開始他以為是在夢境中,所以並沒有在意。由於很難動彈,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他很沮喪,對於目前的生活很抗拒,甚至想要辭職。這不僅因為辛苦煩累,更因為做推銷員交往的人經常變換,交往時間都不長,導致感情無法深入。但他又不得不繼續從事這份工作,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要幫助破產的父親還債,母親有氣喘病,有個小妹想讀音樂學院...

格雷高爾*薩姆沙的父母為他到了上班的時間仍然沒有走出房間感到驚訝,不久之後公司經理也親自登門拜訪詢問薩姆沙為何沒有按時上班,並以開除相威脅。此時的薩姆沙因行動困難而遲遲無法打開房門,在家人和經理的催促下,薩姆沙多次嘗試和他們交流。但令他驚奇的是他可以聽懂別人說的話,別人卻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他發出的只是刺耳的鳴叫聲。當他艱難的打開房門之後,經理看到他的樣子立馬落荒而逃,體弱多病的母親也嚇得暈倒過去,父親則露出兇狠的模樣將薩姆沙粗暴的趕回房間。


變成甲蟲


小說來到第二部分。失業在家的薩姆沙開始過起了甲蟲生活,每天只能爬來爬去,飲食習慣也慢慢轉變,但依舊保持著人的思維意識。因為薩姆沙無法工作,家庭陷入短暫混亂。母親重病,父親失業,妹妹的音樂夢還沒有完成。這一切都讓薩姆沙十分羞愧。不過其實父親在暗地裡攢了一筆錢,足夠維持家裡一段時間的生計,而薩姆沙一直都被蒙在鼓裡。

家裡的關係也出現了很大變化,以前是他照顧一個家庭,現在是妹妹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妹妹很細心,會注意哪些食物更適合薩姆沙,還和母親一起整理房間,以便給薩姆沙更大的活動空間。但是當薩姆沙看到他掛在牆上最心愛的一副畫像要被搬走時,絕望地去阻止這件事。結果再次把母親嚇暈倒,妹妹急忙去拿香精幫母親甦醒,薩姆沙跟過去想幫忙,反而把妹妹又嚇一跳,藥瓶打碎在地傷到了薩姆沙。聞訊趕來的父親憤怒的把蘋果砸在薩姆沙的甲背上,使其造成重傷。總之整個家庭陷入一片混亂中。



小說最後一個部分從蘋果事件之後到薩姆沙死去,時間持續一個月左右。因為受了重傷,薩姆沙基本吃不下任何東西,而家人也忙於生計日漸忽視他的需求。父親和妹妹都找到了工作,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同時還在家裡騰出了一間屋子出租,薩姆沙的房間逐漸成為雜物間,他每天只能躲在一堆雜物中間,和整個家庭漸行漸遠。

有一天,妹妹演湊起了小提琴,薩姆沙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慢慢爬了出來,結果被租客發現了。租客很驚異,向主人控訴並威脅要退租。這件事讓全家人對薩姆沙徹底唾棄,薩姆沙更傷心的是,他最疼愛的妹妹第一個要求把他趕出家門。妹妹不再認他這個哥哥,並表示已經受夠了天天和動物在一起生活。薩姆沙終於意識到,對於這個家庭他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在溫柔而又絕望地留戀中,他在天亮前死去了。

小說最後寫到,家裡剩下的三個人準備去郊外散步,他們談論起新的生活,打算換個更好的房子。父母還注意到他們的女兒已長成一個青春靚麗的少女,是時候找一個如意郎君了。在外人看來,這個家庭是如此的美好並充滿希望,而曾經那個養活了整個家庭的叫格雷高爾*薩姆沙的男人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主人公薩姆沙其實很像卡夫卡本人的自我投射,他也有一個很喜歡的妹妹,也曾經想過如果自己變成了一個廢人,妹妹會不會因此嫌棄他。在《變形記》中,卡夫卡正是將這一設想極端化。在出版這部作品時,卡夫卡曾經叮囑出版商,不要在書的封面上畫上甲蟲,因為這本書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後來小說的封面上是一個哭泣的青年,身後是一個半開的房門。在這裡,家庭與個人不再是接納與被接納的關係,二十掩面悲泣的狀態,這更貼合小說內容。


《變形記》是通過一個極端的事件,來拷問家庭這一基本社會模式存在的意義,這也是小說最為重要的主題。變形,不過是小說中一種假定的手法,可以理解為一切遭遇不幸的人的象徵:即,主人公患上了某種不治之症,失去了勞動能力,丟了飯碗,從而成了家人的累贅。

對比變形前後,我們發現,主人公身上主要發生了兩點變化:外貌與語言。他失去了人類的外貌,喪失了社會基本的交際能力。一般的觀點認為,外表和語言並不是人的本質。因為人們常說,看人不要看他的外表,而要看他的內心;不要看他說的什麼,而要看做了什麼。也就是說在身體與靈魂、言語與行動的二元對立中,似乎靈魂與行動,才是人類身上更本質的東西。但是通過這本小說,卡夫卡告訴我們,這可能是我們的思維誤區。現代社會的本質,其實就是人的外貌與語言,而不是靈魂與行動。身體外形,保證了人能夠被人類識別,並且與他人形成認同感;而語言,則保證能與他人進行正常交流。脫離了這兩者,人在社會中將遭遇毀滅。

薩姆沙的悲劇就在於,他的身上仍然保留著人的意識和價值觀念,以及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這讓他一再試圖穿過那道象徵著與家人和外界聯繫的「房門」,重新回到家庭生活的懷抱,但是,冷酷的現實卻一再讓他失望:父親用蘋果把他打成了重傷,房客對他的出現極為憤怒,家人最後都對他感到厭煩,妹妹也不再認他是哥哥,要把他弄走。薩姆沙剛剛進入自己的房間,門就被從後面關上,還鎖了起來,他與家庭的關係,也隨著這道門的關閉而徹底斷絕。而鎖上門的卻是與他感情最深厚的妹妹,妹妹還對父母喊道:「終於進去了!」正是這句絕情絕義的話,要了薩姆沙的命,他也「認為自己應該消失,這想法很可能比妹妹還堅決。」與他相比,他的家人和房客,反而暴露出更多的非人性,我們甚至可以說,他們更像是甲蟲。

小說對薩姆沙的描寫,完全可以作為對現代人的映射,卡夫卡準確地預測了「孤獨時代」的到來。薩姆沙就是現代版「宅男」。他喜歡在窗戶邊向外眺望,以暫時打破他的封閉狀態,獲得愉快自由的感受。這裡的窗戶,象徵著「內外之間的聯繫」,為薩姆沙提供了自由眺望的可能。但是,窗戶也在孤獨者與外界之間設置了一個「界限」,讓他們不可能有真正的接觸。可以說,窗戶,在孤獨的生活與對外界的渴望之間建立了一種平衡。這種由窗戶建構的孤獨與渴望之間的平衡,其實非常脆弱。隨著時間的推移,薩姆沙不得不加倍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越壓抑也就越痛苦。

對於痛苦,弗洛伊德這樣分析到:如果現實太令人痛苦,不能忍受,那麼被威脅的自我,就會因為抵抗失效,而投入到潛意識衝動之內,即直接退位到本我,讓本我來掌握主體的意識,從而達到脫離現實的目的。正是這種潛意識,讓薩姆沙變成甲蟲,退回到動物式的孤獨狀態用來逃避。

相關焦點

  • 《變形記》,那巨大黝黑的甲蟲,就是你心中的另一個自己
    因為是中篇小說,所以昨天開始看,今天就結束了…卡夫卡用《變形記》預言了一百年後的人性…剛開始的確會有些不適,無法想像一個人突然變成一隻有著粘液的巨大甲蟲,是何其損人胃口…但是格裡高爾讓我開始同情所有的甲蟲,我甚至覺得每一隻黢黑的,賣力推著糞球的老屎殼郎都像一個被人侮辱和嫌棄,毫無價值的變形人…當格裡高爾還是人類時,替父母還債,想要供妹妹上音樂學院,養家餬口的重擔一人承擔
  • 卡夫卡《變形記》:如果有個變形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敢變形嗎?
    小說是這樣開頭的:「一天早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煩躁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無比的甲蟲。」小說沒有直接點明格裡高爾為什麼會變形。2011年,《變形記》以芭蕾舞劇的形式被搬上舞臺。葡萄牙舞劇編導亞瑟·皮塔試圖給出變形的原因:格裡高爾在家與出差之間日復一日地工作,勞動中得不到快樂。
  • 讀《變形記》觀後感
    初讀卡夫卡的《變形記》,清晨醒來格裡高爾變成一隻甲蟲,我的內心就隨著他的內心獨白而起落,我以為這只是一個噩夢,格裡高爾在做一個奇怪的夢,隨著情景的帶入,我慢慢的感覺這不是一個夢,這是一個事實,這樣的事實怎麼發展下去的問題緊緊的扼制著我的心跳。
  • 《變形記》: 一場關於人性美、醜的試驗
    《變形記》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公司的小職員,有一天一覺醒來,變成一隻甲蟲的故事。隨後他的公司和家人的態度都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首先是公司對他的不管不問。其次是家中親人由開始理解同情他,到最後討厭他,把他當成了累贅。最終,他在這種極大的失望和悲憤中死去。
  • 卡夫卡《變形記》:人類只有深陷苦難,善良和醜惡才能被真正看清
    《變形記》是一部瀰漫著悲傷和孤獨的小說。我們都知道故事很荒誕,但仍然會不由自主代入其中,覺得自己就是卡夫卡筆下的那隻甲蟲。小說講述的是一名叫格裡格爾的推銷員,為了替父還債,養活家人,一直勉強自己,做著不喜歡的銷售工作,並且忠誠勤勉,任勞任怨。因為他的犧牲和努力,家人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當他在某個早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後,一切都改變了。
  • 變形記|世人要求窮人做的一切 我們都竭盡全力去做
    我們要致敬流派的先驅者他們使我們得以拼湊自己的語言我們為什麼總要嘲笑那些純粹的人世人要求窮人做的一切我們都竭盡全力去做這就是我平靜的晚年嗎是我用全新的倔強的敏感極力維護的特權最近讀了卡夫卡的一部中篇小說《變形記》,做了以上的一首短詩。
  • 卡夫卡的《變形記》,終究還是沒能阻止每個人的變形
    《變形記》是我接觸的第一本卡夫卡的作品,小說的劇情很是奇幻:講的是名叫格裡高爾·薩姆沙的男主角,他的工作本來是一名旅行推銷員,靠一點微薄的薪水負擔起了全家人(父母和妹妹)的日常花銷。他很愛自己的家人,其中尤其寵愛小妹格蕾特。
  • 看完一個人變成蟲子的故事才明白,人有多少孤獨,就有多少反抗
    導語:這本講述人變成蟲子的書叫做《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一篇享譽世界文壇的小說。主人公清晨起床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殼蟲,等待他的卻不是家人的照顧和朋友的問候,而是遺棄和不屑,殘忍和背叛。一天早晨,他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巨大的甲蟲!按說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必然會想著先去醫院治療,馬上恢復人形要緊。然而,格力高爾想的卻是:他會耽誤公司的生意,老闆會解僱他,就無法養家,無法供妹妹上學。在整個思考過程中,他都沒有考慮過自己,而是一心一意為家人著想,甚至對自己變成甲蟲有一種「習以為常」的態度!
  • 耐耐老師講故事 |《小豬變形記》
    耐耐老師講故事《小豬變形記故事欣賞小豬變形記我就走,你能拿我怎麼樣?你以為罵我一頓,再揍我幾巴掌,那隻破手錶就會飛回來了嗎?哼!痴心妄想!。總有一天,我會變成狼吃了你! 「嘀——嗒!嘀——嗒!」幾滴感應式魔法水滴落在海海頭上。海海以為是普通的雨露,沒在意,繼續向前走。但看見連自己的好朋友浣熊艾艾都不理海海,反而尖叫著跑開時,海海什麼都明白了:自己因為那幾滴「雨露」變成了狼!狼!我的媽呀!海海想了又想,決定「改善改善」調皮樂樂的「形象」。
  • 布爾加科夫《狗心》,一條狗變成人的故事
    《狗心》中譯本《狗心》的主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一條狗變成人的故事。當然,這種變異不是弗蘭茨·卡夫卡《變形記》中格裡高爾變化為甲蟲那種荒誕的方式(這裡也許可以對比一下人變動物和動物變人兩種不同的形式);和喬治·歐威爾《動物農場》最後大權在握的豬變得儼然人的模樣也不相同。小說中,沙裡克由狗變人是有著「嚴謹」的科學依據的。
  • 七彩虎甲蟲奇遇記
    ,它問:「最近有運動會,你參加了嗎?」「那你怎麼不著急練習呢?」到了晚上,七彩虎甲蟲說:「朋友呀,你的家離這裡很遠,甲蟲說:「你真是太棒了。想不到你竟然拿到了第一名!」七彩虎甲蟲說:「我還有一場摔跤比賽,你要來看嗎?」
  • 真香記之《變形記》太好看了吧!
    高中課本中收錄了《變形記》,但是當時我完全看不上這篇小說:「一天早晨,格裡高爾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蟲子。」從開頭我就看不下去,這也太扯了吧!這篇小說到底好在哪裡啊?為什麼被馬爾克斯、村上春樹等小說家熱烈追捧呢?偶然機會下,我重讀了這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大星文化全案策劃的作家榜版《變形記》。讀過之後,不禁感慨:真香!《變形記》太好看了!卡夫卡真是個天才!
  • 我的情緒03|恐怖甲蟲(科幻)
    「求你……我……我不行了,要暈倒了……」。他打開窗戶。兩隻渴望殺戮的大甲蟲,從背後逼近了小紅。大甲蟲猛的從陰影裡跳起來,甲蟲已經來到了小紅的身邊。趁著甲蟲的混亂,小明拉起嚇得發呆的小紅飛跑。甲蟲反應過來在後猛追。
  • 頑石變形記
    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終於等到店老闆開了門,這才開始了石頭變形記。先把石頭用切石頭的電鋸工具切割成一塊塊手掌左右寬的一釐米半左右的方形石片,然後又用不同規挌的圓形電鑽頭在石片上切出大小圓來,然後用小郎頭輕輕一敲,石片的圓形的石頭掉下來,成了空心的石片就是手鐲的粗形,然後用電動的沙輪片快速打磨,反覆多次後,又套在圓形的木製轉輪上,手拿砂片腳踩心踏板上,用不同的細砂片在快速轉動的,最後把打磨好的手鐲再進行一下拋光,就這樣空心石片最後變成了漂亮的的手鐲。
  • 乞丐變王子,馬克·吐溫的花式「變形記」
    我們都曾幻想過變成另一個人,過上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某衛視甚至開設了一檔真人秀節目《變形記》,讓城裡的孩子到農村去吃吃苦,希望能夠改造嬌生慣養的孩子。而早在100多年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就創作了一個最大跨度的「變形記」——王子與貧兒。讓王子變成了乞丐,乞丐變成了國王,玩了一把花式大反串。
  • 徵文選登 | 夏筱容:變形記
    同步作文」徵文大賽作者:夏筱容學校:黃埔怡園小學年級:六年級變形記毫無節制的手機遊戲已經讓她變成了另一個人!(小女孩外貌的特寫鏡頭,跟先前的可愛模樣形成了極度的反差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寫到這裡,手機的危害已不言而喻了!)
  • 小說: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你就開心了嗎?
    傅凌遇也沒有半分動搖的意思:「別再做夢了,蘇曉黛,我怎麼會放過你,看著你痛苦,看著你生不如死,就是我的一大樂趣!你想跟厲深衍在一起?這輩子都不可能了!」到底是她想太多,竟然錯誤的以為他或許會心軟放過自己,心疼的抽搐。她眼底下閃過濃濃的哀傷與失落,看到她悲傷的眼眸他心頭一顫,就因為他不成全所以就這樣難受?憤怒的直接將蘇曉黛甩到床上,欺身壓上去。
  • 新文/《當塵沙洗淨的時候》《如果能少愛你一點》
    《如果能少愛你一點》by寒武記2.《當塵沙洗淨的時候》by甲蟲花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