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這是目前中國各個階層共同焦慮的話題。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教育不應只有一種方式。在多元化的時代,孩子們的未來和選擇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這部豆瓣持續保持9.0+高分的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就曾刷爆朋友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各界對教育的探討,值得每一位教育者,父母觀看。
(優酷搜索《他鄉的童年》觀看全片)
導演周軼君,是一名知名國際記者。曾以全球唯一駐加沙女記者的身份,發表過許多一線戰事報導。也是《圓桌派》和《鏘鏘三人行》的常駐嘉賓。
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周軼君
該片向我們展現了芬蘭、日本、印度、英國和以色列等國家的課堂、校園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最後回到中國,探尋國人對於成長的認知與追求。
通過本片,你會發現不同國家的教育理念各具特色,也會發現他們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契合的元素,為我們提供新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
今天小美老師想分享的是第四集《英國篇》。
英國篇 體驗貴族紳士養成之路
在英國,
私立教育以7%的人數佔比,
斬獲了牛津、劍橋30%的學術席位,
倫敦也奪得了QS全球教育集團「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榜首。
如此高的數據,
也讓人好奇英國教育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
01 頂尖小學課外時間-體育佔比最大
在英國工作多年的教育研究者李爽告訴我們:「在英國私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其實是體育」。
像穿著、舉止這樣的禮儀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外在,但體育帶來的是一種精神面貌,是一種內在的禮儀,它教會孩子們規則意識和團隊意識這些成長路上很重要的品質。
英國人認為,體育是把人連接起來的重要方式。在英國私立教育體制中,體育不僅是為了鍛鍊身體而存在,更是為了在接觸中加深孩子的關係,促進「社會圈層」的形成,通過體育幫助他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社交圈。
甚至有人曾說,在英國私校,如果你沒有喜歡的運動,那麼你將沒有朋友。正因如此,在英國的「精英教育」中,體育有著它不可撼動的地位。
02 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感受社會
自由而不放任的教育模式,與英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自由的氛圍中養成自主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拓寬知識維度,最終做到全面發展。
在紀錄片裡,教室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藝術課題,比如有一個剛上高中的男孩已經在製作他自己的電影。
在這裡,知識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的過程,老師們指引孩子們杜絕死記硬背,將他們推到未知的領域,就像威斯敏斯特公學校長所說:我們應該避免機械式學習,教會孩子批判、獨立的思考。
英國非常注重學生對於社會的看法,也鼓勵孩子參與慈善,更加切實的體驗社會。從這點而言,私立教育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
不管用體育還是戲劇,用藝術或者慈善行動,都不斷深化每個學生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的意識。
03 學術專而精的英式教育
英國私校協會每年都會對成員學校進行調查,發布一份《英國私立學校報告》。
在A-Level的諸多學科中,私立學校學生獲得A*的比重更大,雖然學生不多,但在包括經濟、音樂、數學、商務、藝術等多個領域均分更高。
報告顯示,雖然私立學校的學生佔比低,但是卻有超過50%的學生進入由英國最頂尖的2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組成,是全世界產生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著名高校聯盟——羅素大學集團。
所謂「精英教育」不是穿著華麗服飾,中英文自如切換,一切鎮定自若的「成功人士」,而是那些真正由內而外懂得禮儀,充滿自信,了解自己興趣所在,且能夠不斷服務社會的個體。
《他鄉的童年》其他分集
《日本篇:日本集體式教育從小做起》
一絲不苟的日本文化,是如何從娃娃抓起。日本幼兒園裡可以種蔬菜,生日還能騎小馬?這是什麼神仙生活!18年獲得18個諾貝爾獎的國家,幼兒園教育到底是怎麼做的?帶你探秘日本傳說中「全世界最好的幼兒園」到底長啥樣?
《芬蘭篇:領跑全球的芬蘭教育》
開學季,看看全球最幸福國家的教育如何返璞歸真。
芬蘭兒童與眾不同的理由:世界公認,這裡的孩子成績好創意強,還快快樂樂零壓力,只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國家,卻號稱教育最強國,讓我們親眼見證這個傳奇吧!
《印度篇:用哈利·波特上法律課》
在印度,全球500強的跨國企業中,有30% 的公司CEO由印度人擔任。
他們不接受正確答案或標準答案,有了想法會馬上說出來,因為「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別人如果意見不同,可以辯論,通過這個過程,最後找到一個答案。
《以色列篇:破解以色列教育密碼》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創業之國」以色列教育密碼:
1. 常駐學校的「教育小丑」,讓孩子們對學校充滿有趣的回憶
2. 傳統與創新只有兩步之遙,以色列教育的特殊從幼兒園開始
3. 對於失敗與喜悅,以色列人有不同的定義
《中國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藏》
傳統是現代的童年。當我們面對未來,傳統成了我們一再希望汲取的力量,然而面對開放的世界裡,孩子們的語言註定不同。我們的傳統要如何教給下一代,讓他們更好地融入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