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云:《西遊記》中最具喜劇性的情節

2020-08-22 樂雲

《西遊記》被稱作「遊戲之作」,其幽默風趣之處比比皆是,作為滑稽小說的主角,唐僧師徒給讀者提供了精彩紛呈、為數眾多的喜劇性情節。筆者竊以為,從整部小說的風格及情節來看,小說第32至35回中孫悟空與平頂山蓮花洞的金角、銀角兩位大王鬥智鬥勇的故事,無疑最具喜劇性。

金角、銀角兩位大王,原是太上老君手下兩個煉丹的童子,因貪圖下界的榮華富貴,私自下凡為妖。他們早就聽說唐僧是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肉,能延壽長生,自然不想放過這樣的機會。而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又必須路過平頂山。於是圍繞著唐僧,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平頂山降魔不同於以往的模式,它更多地表現在孫悟空與兩位妖魔的鬥智鬥勇上,情節波譎雲詭而又妙趣橫生,體現出鮮明的吳(承恩)氏風格。整個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寫的是妖怪變化成一個受傷的老道士,誑騙了唐僧,並將其擒獲。小說伊始便交待了兩位妖怪對孫悟空的威名早有所聞,故而制定了「只可善圖,不可惡取」的計策。由此我們也可看出妖精並不是一般的妖精,而是非常狡猾奸詐。銀角大王出馬,變成一個受猛虎傷害的道士,準備伺機下手,搶奪唐僧。唐僧善意相救,不料正中妖魔圈套,妖怪使個「移山倒海」之法,遣峨眉泰山等三座大山將孫悟空壓住。然後,把唐僧等三人一陣風似地攝到蓮花洞。這次交手,以妖怪的得手而告終,而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唐僧的因善中計。

第二層次,寫的是孫悟空騰挪變幻,想方設法,將妖怪的三件重要寶貝「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及「幌金繩」騙到手。這一次,作者充分發揮其喜劇天才,將行者與小妖的鬥智描繪得活靈活現,讓人大快朵頤。妖怪讓兩個小妖拿「紫金紅葫蘆」和「羊脂玉淨瓶」去裝行者。行者變成一個鶴髮童顏的老道人(有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味道),擋住了兩位小妖的去路。依常理推斷,孫悟空與兩個小妖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將寶貝搶走。但這樣的話,故事便顯得索然無味了;更為重要的是不符合行者一貫的處事原則。「不好!不好!搶便搶去,只是壞了老孫的名頭。這叫做白日搶奪了。」行者的想法倒也有幾分道理。

小妖問他是從那裡來的,行者故弄玄虛,自稱是蓬萊山上的神仙,果然騙得兩個小妖相信。但如何才能讓兩個小妖主動將寶貝奉上呢?行者再次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他用毫毛變作一個碩大無比的葫蘆,並謊稱能夠裝天。天難道能夠被裝嗎?行者的這種想法確實大膽。

因為儘管他神通廣大,但也是頭一回遇到這樣的事。讀到此處,讀者不免為悟空捏一把汗。不過,行者畢竟非同常人,他跑到天上找到了哪吒做幫手。哪吒往北天門向真武借皂雕旗在南天門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全遮閉了。雖說不是真正的裝天,但這個「障眼法」卻讓兩個小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私下裡商量後,決定將他們的寶貝和行者的相換。行者的目的終於達到了,但他卻又「幹事找絕」,從臍下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氣,變作一個銅錢,要小妖去買紙。幹什麼用呢?原來是要和小妖寫份合同文書,以免小妖反悔。讀到此處,我們不禁要為悟空將小妖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促狹習性而會心一笑。

隨後,悟空又故伎重演,從九尾狐狸精那裡騙來了幌金繩。如今,妖怪的五件寶貝,行者已經擁有三件。看來,行者馬上要大功告成了。

第三層次,悟空跑到蓮花洞前挑戰,與銀角大王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悟空拋起幌金繩,刷喇地扣住了魔頭。不料,悟空雖然擁有寶貝,卻不會念咒語。那魔頭認得是自家寶貝,卻念了個《松箍咒》,將捆綁自己的繩子鬆脫下來,反倒將悟空一下子扣住。真是風雲突變,悟空從優勢轉為劣勢,被魔頭捆縛到蓮花洞。但妖精卻是小看了大聖的能耐,只是將他拴在柱子上便了,這就給了他逃脫的機會。行者趁晚上妖怪睡覺之際,用鐵棒變做個純鋼的銼兒,將那金圈子銼成兩段,並變作一個小妖,順便將幌金繩偷了出來。

隨後,行者再次上門挑戰,不過這次他換了個名字,叫「者行孫」。妖精拿紫金紅葫蘆來裝行者,行者自作聰明,以為「我真名字叫做孫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孫。真名字可以裝得,鬼名字好道裝不得。」誰知那寶貝那管什麼名字真假,但只須應個氣兒,就裝了進去。時局再一次將悟空置於非常不利的險境。大聖在葫蘆內,渾然烏黑,憋得透不過氣來,所幸他曾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煉過四十九日,早已煉成個「金子心肝,銀子肺腑,銅頭鐵臂火眼金睛」,才沒有在一時三刻之內化為膿水。但怎樣才能脫身呢?

作者在這裡安排了一個極具想像力的情節:悟空撒泡尿,然後故意大呼小叫,騙妖精說腰截骨都化了,終於誘使妖精上當,揭開了瓶蓋,行者乘機變作個小蟲兒飛了出去。讀到此處,讀者或許又要莞爾一笑了,因為它一方面體現出悟空的足智多謀,臨危不懼;另一方面,也與行者自身的猴性極為吻合。它不同於行者當初在如來手掌心留下的一灘尿跡,那反映的是對天宮權威的褻瀆;而這泡尿,更多地表現出行者對妖精的玩弄與蔑視。

行者如法炮製,再次變作一個小妖,使個偷梁換柱之法,將紫金葫蘆偷到手,再去上門挑戰。這次他的身份又變了,成了「行者孫」。此時,孫悟空真正是成竹在胸了,他那促狹、好捉弄人的天性又冒了出來:

那魔不知是個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就將根本從頭說出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闢,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鍊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夬地,見一座崑崙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大聖聞言,就綽了他口氣道:「我的葫蘆,也是那裡來的。」魔頭道:「怎見得?」大聖道:「自清濁初開,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媧,補完天缺,行至崑崙山下,有根仙藤,藤結有兩個葫蘆。我得一個是雄的,你那個卻是雌的。」那怪道:「莫說雌雄;但只裝得人的,就是好寶貝。」大聖道:「你也說得是,我就讓你先裝。」

那怪甚喜,急縱身跳將起去,到空中,執著葫蘆,叫一聲「行者孫。」大聖聽得,卻就不歇氣連應了八九聲,只是不能裝去。那魔墜將下來,跌腳捶胸道:「天那!只說世情不改變哩!這樣個寶貝,也怕老公,雌見了雄,就不敢裝了!」

將妖精耍弄夠了後,行者跳將起來,將葫蘆底兒朝天,口兒朝地,照定妖魔,叫聲「銀角大王」,便倏地裝在裡面。這一次,以悟空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第四層次,金角大王得悉銀角大王化成膿水,決定替弟弟報仇。不同於先前的鬥智鬥勇,迂迴曲折,這一次是激烈殘酷的拼殺搏鬥;前者側重於對話和心理描寫,後者更側重於動作描寫。此時,妖精的另外兩件寶貝派上了用場。那老魔的七星劍確實厲害,與悟空的金箍棒較量,竟絲毫不讓。

而他的芭蕉扇子尤其威力無比,它扇出的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爐中火,也不是山頭火,也不是灶底火,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點靈光火。」果然將悟空擊退。行者救師心切,再次來到洞口打探,卻發現冷冷清清。原來那些小妖幾乎都被剛才老魔的大火燒死,於是輕輕潛進去,將七星劍和芭蕉扇兒偷了出來。此時,妖精已經沒有了什麼法寶,老魔無奈之下,投奔壓龍洞他舅舅狐阿七大王,指望能為其母弟報仇。

那狐阿七大王何許人也?表面上看來,他「生的玉面長髯,鋼眉刀耳;頭戴金煉盔,身穿鎖子甲,手執方天戟」,倒也有幾分威風,誰知原來是個「銀樣蠟槍頭」,與行者鬥了不過三個回合,便敗下陣來,被八戒迎頭趕上,照背後一鈀,就一命嗚呼了。八戒向來對這樣的好事是不會放過的。而作者設計狐阿七大王這個人物,對於那些外強中乾、狐假虎威、聲色厲荏的人來說,其諷刺意味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小說的結局卻頗耐人尋味,就在唐僧師徒大獲全勝之際,太上老君卻一語道破了真相:金銀二怪乃是觀音菩薩向他再三請求借來的金銀二童子,託化在此,專與唐僧師徒為難,以考驗他們取經的誠意。驚心動魄的鬥爭,轉瞬間竟成了無事生非。難怪悟空也要發出恨恨的詛咒:「這菩薩也老大憊懶!……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都敢調侃詛咒,其中的深意讀者自會莞爾。

了解樂雲的文化家園

相關焦點

  • 樂云:「櫳翠庵品茶」的題中之義
    「櫳翠庵品茶」本來只是劉姥姥嬉遊大觀園這部鬧劇中的小插曲,不過卻讓我們真正見識了傳說中那位帶髮修行的美女——妙玉。小說第41回,賈母乘興陪劉姥姥逛大觀園,來到園中非常僻靜的櫳翠庵,受到妙玉隆重的接待。耐人尋味的是,妙玉在小說中的第一次出場,作者卻惜墨如金,對其相貌等特徵隻字不提。到底是何原因呢?原來在第18回,作者借林之孝之口早就將妙玉的身份介紹了:出身於讀書仕宦之家,文墨也極通,模樣兒又極好。出身、相貌、才學樣樣都出類拔萃,難怪她能成為金陵十二釵之一了。
  • 86版《西遊記》最撲朔迷離一集,車遲國鬥法刪減與否至今爭論不休
    儘管如此,因為時代的原因,該劇始終對原著有著不少的改編,再加上多年來該劇被不斷刪剪,也因此許多故事情節都困擾著觀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車遲國鬥法」中的「挖心」和「下油鍋」情節。三位國師便要求與孫悟空鬥法,隨後他們又比試了雲臺顯聖、隔板猜物,砍頭,挖心,滾油鍋這幾個項目,在比試中孫悟空將他們一一消滅……「車遲國鬥法」,最精彩的部分便是鬥法。
  • 86版《西遊記》最撲朔迷離一集,車遲國鬥法刪剪與否至今爭論不休
    儘管如此,因為時代的原因,該劇始終對原著有著不少的改編,再加上多年來該劇被不斷刪剪,也因此許多故事情節都困擾著觀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車遲國鬥法」中的「挖心」和「下油鍋」情節。「車遲國鬥法」,最精彩的部分便是鬥法。
  • 老版《西遊記》中讓人最難忘的妖精
    老版《西遊記》這一段有三美 曲美,詞美,人美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還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時,看到了這一段不禁被杏仙的綽約舞姿吸引。尤其是唱到「何必西天萬裡遙」的時候,也在心裡暗暗想:是啊,這裡不好嗎?為什麼不辭辛苦要去西天呢?再看到後來,杏仙和樹精藤怪被豬八戒一頓亂耙給斷了根。當時心裡不禁咯噔一下,非常不理解這種行為,心想這個杏仙這麼漂亮,婀娜嬌豔,風姿卓絕。
  • 【初中名著《西遊記》重點情節+相關人物形象點評】(上)
    :歡迎大家來到 ,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西遊記》中的重點情節概述+主要人物形象點評【關於作者】吳承初中語文名著《西遊記》重點情節概述及主要人物形象點評】(上),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分配官職時,沒有被選上,由於老母家貪,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西遊記》就是這時候寫成的。這部小說奠定了吳承思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與價值。
  • 《西遊記》中的那些可悲情節:最終我們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但是,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團圓結局的小說《西遊記》,其實是出悲劇。一、女兒國國王明明傾人傾心,卻說佛法無邊。這個更不可能,這仨人做的這點惡在西遊記裡簡直不夠看的。我覺得,他們仨死就是因為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奮鬥混出點成績。
  • 西遊記中最兇殘的妖精,吃光一國的軍民,還是如來的親戚…
    西遊記中許多妖精都是吃人不少的,但講到吃人最多,最兇殘的妖精就非獅駝嶺的三大王大鵬金翅雕莫屬了。大鵬又謂:雲程萬裡鵬,其出身名門,血統高貴,乃萬禽之王鳳凰之後、孔雀之弟。那麼大鵬若以自身的實力與猴王相比又如何呢?又人可能會講:大鵬不是曾擒拿了猴王嗎?還用比較麼…其實若將此神話故事整體地看,就並非那麼的簡單了。
  • 西遊記中你不知道的一些隱藏情節……
    最近又看了一遍西遊記,突然發現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到處都充滿了高科技元素廢話不多說,我來給大家舉例說明首先說說孫悟空的緊箍咒吧!只要孫悟空敢回答就會被吸到葫蘆裡紫金葫蘆的原理要相對複雜一些不用說大家也猜到紫金葫蘆裡肯定也有語音識別晶片(由此可見當時的語音識別技術是相當發達的,幾乎每個道具都會用到)當葫蘆中的語音識別晶片識別到
  • 西遊記中活的最仁義死的最悲催的妖精
    要說西遊記中的妖怪有想吃唐僧的,還有想和唐僧成親的,它們幾乎都是吃人無數,兇殘至極的妖怪。但是在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妖怪,他從不傷生,只喜歡兵器寶貝。估計這黃獅精應該是整本西遊記中,最能與人為善,低調作妖的妖精了。
  • 在央視86版《西遊記》當中,為何要安排一段玉帝鑽桌子的情節呢?
    楊潔導演帶領著「西遊記劇組」跋山涉水,走遍全國各地耗費了六年的時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把這部經典作品給拍攝出來。而這部作品,也有非常多的情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影等等,而央視版的《西遊記》其影響力之大不用多說,很多朋友也就將央視版《西遊記》當做了原著去看了。
  • 86版《西遊記》裡的「女妖精」,純天然無加工美女,今現狀如何?
    西遊記作為古典名著本來就有很好的受眾面,翻拍成影視劇後讓更多的人了解它,極具傳奇色彩它不出意料是一個經典。老六是裡面年紀最小的,西遊記是她唯一一部影視劇,她沒有聽西遊記導演的建議報考戲劇學院,現在是名舞蹈老師。
  • 是日本人將西遊記推向了全世界?
    但我們都知道,在吳承恩的原著中,沙僧是天界的捲簾大將,因為失手打碎了玻璃盞被貶下界。而在西遊記剛傳入日本時,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就把被貶到流沙河的沙僧比作熟知的河中妖怪河童。中國觀眾看了日版西遊記,只能苦笑毀經典。其實,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算是最喜愛西遊記的國家。吳承恩的《西遊記》被翻譯成全世界各種語言,但是日文譯本最多,高達三十多種。
  • 我看《西遊記》
    毫無疑問,電視劇《西遊記》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影視劇了,究其原因,可能大致情形和喜歡它的很多人都一樣吧,但又有所不同。記得小時候,正在熱播的時候,每每只能看個大概,從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集,那時候我家還沒有電視機,那時候廣告還很多,為了知道結局,總是想方設法的想得到完整的故事梗概,或許就像自我評價的,反映能力與考慮問題的能力比同齡人慢一拍吧,印象中最激動的是打鬥的場面和皆大歡喜的結局,可到頭來,發現就連大概的故事情節都沒記住。
  • 《西遊記》中的通天河,真的存在嗎?
    前不久,又看了一遍《西遊記》!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幾乎每年暑假,電視臺都會播放一次《西遊記》,而且,收視率都還不錯,這幾乎已經成了這麼多年來的一個慣例。看過《西遊記》的朋友,一定記得,《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 《西遊記》大家都看過,你覺得其中最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什麼?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老少皆知,即便是沒有看過小說原著,也看過它改編的動畫或者電視劇。看了這麼多年的《西遊記》,你覺得裡面最讓人細思極恐的情節是什麼?>這個比喻挺形象的,就好像家養的狗和流浪狗一樣,家養的狗咬人了主人來牽走管教,流浪狗咬人了,直接就被當場打死了,《西遊記
  • 那麼多關於《西遊記》的解讀,卻忽略了成為名著最淺顯的原因
    《西遊記》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關於它的戲曲、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其中的八六版影視作品《西遊記》更是從老到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暑假期間必播電視劇《西遊記》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影視作品之一,其重播次數達到3000遍以上,對西遊文化的傳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西遊記》中菩提祖師就是他
    &34;說起且不論老子&34;的歷史真實性,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是承認這一事實的。證據二:孫悟空學藝的故事情節有六祖慧能的影子孫悟空學藝,這個橋段,大家似曾相識。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西遊記》和《六祖壇經》這兩本書:《西遊記》: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後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六祖壇經》: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慧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 《西遊記》電視劇不敢還原的女妖,玉兔精打鬥的情節令人臉紅心跳
    提到魅惑的女妖,大家通常會想到白骨精、蜘蛛精、蠍子精等等,而實際上最妖的是玉兔精,其尺度之大是電視劇絕對不敢還原的。降妖過程就是那種雙手蒙眼,從指縫間偷看的情況。電視劇中降伏玉兔的是嫦娥,而原著中出現的是兩個人物,分別是太陰星君和姮娥仙子。
  • 有人把86版《西遊記》孫悟空,當作心中的JK制服啟蒙
    眾所周知,86版《西遊記》在整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受到了中國傳統戲曲的影響。除了絕大多數參演人員都有深厚的戲劇功底之外,他們所穿著的服裝其實也都參考了大量的戲劇元素。例如孫悟空和豬八戒脖子上的領巾,在這兩位角色的傳統戲曲中同樣也有出現,而這種服飾元素在中國古代其實是軍事用途。
  • 3百萬經費的西遊記,特效解密:魚缸當龍宮,在天庭玩滑板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來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於每年暑期檔的《還珠格格》和《西遊記》。《西遊記》是一部記述人神怪事跡的奇幻劇作。直到今天,我國產出的所謂的科幻大片,仍然是非常塑料的五毛特效。那麼在那個物資條件匱乏的年代,《西遊記》是如何拍攝那麼多的科幻鏡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