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人將西遊記推向了全世界?

2020-09-05 木流流馬

原來西遊記受到全世界如此鍾愛。

早在唐代貞觀年間,25歲的玄奘和尚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他一路西行,歷盡艱難險阻,到達天竺後努力學習佛法。18年後,他回到長安,並帶回了657部佛學經典。玄奘不僅傳播佛法,還講述了一路上的新鮮見聞,被弟子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後來,弟子們又由此撰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更是為玄奘的傳奇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唐僧西遊」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被創作為各種話本、戲曲和小說,其中的巔峰之作就是吳承恩的長篇小說《西遊記》。

改編自吳承恩作品的央視86版《西遊記》是我們許多人心中的經典。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長大,前前後後重播了3000多次,成為中國人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

但實際上,外國人對西遊記也非常熟悉,翻拍過許多版本。比如,2001年的美版西遊記《The Lost Empire(失落的帝國之猴王)》,還有2012年金炳萬主演的韓版《西遊記:美猴王歸來》,以及2018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合拍的《新猴王傳奇》,等等。但是,外國人心中的經典版本不是我們的86版西遊記,而是日本78版西遊記。

美版

韓版

澳洲版

1978年,為了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拍攝了全世界首部電視劇《西遊記》,獲得了超高人氣。第二年,英國BBC電視臺播放了這部電視劇的英語配音版,連帶英國的聲優陣容也受到了粉絲的追捧。這部電視劇成功走進了英語圈。不久,西班牙配音版也出現在墨西哥和其他的美洲國家。

78年日版

全世界徹底掀起了「西遊熱」,尤其是首播的時候得到了西方熊孩子們的壓倒性支持,第一次看到東方神話武打電視劇可讓他們激動壞了,雪花般的粉絲信絡繹不絕傳到日本。直到現在,外網的影視評論區還是一片的童年回憶殺。

就連18年澳洲《新猴王傳奇》的背景音樂,仍然延用了日本78版的主題曲《Monkey Magic》。不僅是因為這首歌太上頭,也是因為製作團隊想以此向日本78版西遊記致敬。而這個製作團隊並不簡單,他們曾拍攝出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

其實日本的78版西遊記也在中國上映過,但是剛播出三集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然後匆匆下架。借用六小齡童的話「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日版西遊記與吳承恩的原著相差太遠,也是以此為契機,楊潔導演開始著手拍攝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86版西遊記。

中國人看日版西遊記有幾大槽點:

1.少女唐僧

日本拍了多部西遊記電視劇,唐僧無一例外都是少女。在日本的調查問卷也顯示,有六成觀眾都以為唐僧是個女的。其實,這是因為78版電視劇中,女演員夏目雅子扮演了男唐僧一角。日本佛教認為僧人應該是純潔無垢的,並且女演員展現的柔弱感也更適合唐僧一角。而日本觀眾對西遊記的故事一知半解,所以這個誤會就一直存在。

2.河童沙僧

河童是日本民間的一種妖怪,頭上頂著一個圓圓的碟子。日本人認為沙僧就是河童妖怪。但我們都知道,在吳承恩的原著中,沙僧是天界的捲簾大將,因為失手打碎了玻璃盞被貶下界。而在西遊記剛傳入日本時,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就把被貶到流沙河的沙僧比作熟知的河中妖怪河童。

3.瘦子豬八戒

06年日版

日本每翻拍一次,豬八戒就瘦一圈。到了2006版西遊記,豬八戒和孫悟空站在一起就像兩隻猴子。豬八戒除了兩個大耳朵,一點也沒有個豬的樣子。

4.龍珠悟空

每年5月9日是日本的「悟空紀念日」。日本人在這一天紀念的不是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而是日本漫畫裡「集齊七顆龍珠可以召喚神龍」的孫悟空。龍珠悟空的任務與西遊無關,而是在尋找龍珠的路上戰勝各種敵人,為保衛地球而刻苦修行,最終成為拯救地球乃至全宇宙的英雄。

中國觀眾看了日版西遊記,只能苦笑毀經典。其實,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算是最喜愛西遊記的國家。吳承恩的《西遊記》被翻譯成全世界各種語言,但是日文譯本最多,高達三十多種。

日本的老一輩藝術家中,不乏對藝術追求孜孜不倦者,他們喜愛西遊記,也希望更準確的解讀這部偉大的作品。

1997年《繪本西遊記》在日本首次出版就深受好評。這本書獲得了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是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至今已經在日本暢銷20餘年。書中的文字部分由中國兒童文學家周銳創作,繪畫部分由日本繪本作家太田大八創作。《繪本西遊記》堪稱中日聯袂經典之作,是中日兩國老一輩藝術家強強聯合向吳承恩長篇小說《西遊記》的致敬之作。

早在1970年,太田大八先生就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這是兒童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同時,作為日中兒童文學美術交流中心副會長,太田大八先生懷揣了十幾年的一個心願,就是將《西遊記》畫成繪本。為此,他展開了自己的「西行取經之旅」。

太田大八 《傘》

太田大八先生曾多次來到中國。1992年,他在上海拜訪蔡皋先生時,獲贈了一本《中國民間木刻版畫》。經過用心鑽研,他吸取了其中的繪畫技法,融入堅持了十餘年的習作之中,對自己的畫風進行了大膽突破。1995年,創作《繪本西遊記》的計劃敲定後,他又專程前往中國與周銳先生一同做前期準備,又拜訪了許多中國學者,比如畫家朱延齡、擅長京劇臉譜的學者盛巽昌。在收穫了大量參考性建議和文化信息後,太田大八先生返回日本正式開始西遊記的繪畫創作。

周銳

與此同時,周銳先生也開始了繪本的文字創作。周銳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童話作家之一,也是國內兒童文學界的獲獎專業戶,創作30餘年間獲獎百餘次,其中包括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臺灣知名的「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等。他創作的「中國幽默兒童文學系列」更是被譽為國內原創兒童文學的「常青樹」,這套作品包含《幽默三國》、《幽默紅樓》、《幽默水滸》、《幽默西遊》。

胡適曾說:「《西遊記》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一部絕大的神話小說,正因為其中種種神話都帶著一點詼諧意味,能使人開口一笑,這一笑就把那神話『人化』過了,這種詼諧的裡面含有一種尖刻的玩世主義。《西遊記》的文學價值正在這裡。」

周銳先生進行精心改編,保留了原著幽默的筆觸、豐富的想像力和內容情節,精煉了文學語言,刪除了冗長的描述和難於理解的古文長詩,以此幫助孩子們平視《西遊記》這部偉大作品。

《繪本西遊記》選取的情節內容都是精華,包括石猴出世、拜師修行、龍宮取金箍棒、蟠桃會、鬥二郎神、如來收服悟空、五行山下、三藏救悟空、遇白龍馬、遇豬八戒、遇沙悟淨、人參果、白骨精、黃袍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烏雞國、通天河、女兒國、真假美猴王、火焰山、滅法國、到達西天、五聖成真。

書中每一章節的描寫,也嚴格遵從原著。比如書中提到,孫悟空出世的「花果山」在東勝神州的傲來國;他的師傅叫須菩提祖師,住在靈臺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蟠桃園裡,成熟三千年的桃子吃了可以得到升仙,六千年的桃子可以長生不老,九千年的桃子可以與天地同壽;如來吩咐土地神看管五指山下的孫悟空,餓了給他吃鐵丸,渴了給他喝銅汁...這些細緻的描述,除非認真看過原著,否則很難一一了解。

而繪本中圖文呼應的方式,大開本全景式的面畫也更有助於孩子的理解。太田大八先生採用了極具中國藝術特色的表達,有著敦煌壁畫般的既視感。書中的大漠、綠洲、冰河、火焰山等場景,色彩和諧厚重、畫風大氣磅礴。孩子在盡覽西遊美景的同時,也得到了非凡的美學體驗。

時至今日,「西遊文化」早已超出了吳承恩的作品本身,也超出了中國範疇,走向了世界。正如周銳先生在回顧創作歷程時提到:「外國人都如此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自己該不該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西遊記》被日本惡搞,中國女導演楊潔執導,讓日本人豎起大拇指
    這讓楊潔感到肩上巨大的壓力,在那個年代拍《西遊記》談何容易,堪比現實版的西天取經!楊潔感到肩上巨大的壓力,《西遊記》到底要不要拍?自己能不能扛起這個重任?她想過很多也猶豫很久,可想起那件事兒她就憤恨,楊潔咬牙發誓:一定要拍出最好的《 西遊記》!
  • 日本版西遊記有多扯?唐僧全部變美女,豬八戒畫風太驚悚...
    《西遊記》也非常推崇,在許多影視劇和動漫中都有《西遊記》的影子,就連日本國寶級畫家葛飾北齋,也曾經畫過《浮世繪西遊記》,可見西遊故事對日本的影響力。但是也正是有這部日本版《西遊記》,才激發我們國家拍出了86年版《西遊記》,創造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經典。
  • 日本人又翻拍四大名著,這次諸葛亮要變成女人了?
    日本人又要翻拍我們的四大名著了,這次他們選的是——《三國演義》!前幾天,導演福田雄一公布了第四波《新解釋三國志》的花絮,諸葛亮妻子黃月英、小喬的劇照都展現了出來。說起日本人拍攝我們名著,歷史也是有蠻長了。老早之前,就有人翻出了日本在78年拍攝的一版《西遊記》。
  • 《西遊記》劇組齊聚晚會,唯獨缺少「閻王」,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1982年日本拍攝的《西遊記》傳入國內,劇情誇大失真,扮相劇情有點雷人。比如,唐僧哭著喊著要和妖怪結婚,被孫悟空一棒打暈了過去。看著本國的名著被玩弄惡搞,中國觀眾的抵制情緒高漲,在播放兩集後,便慘遭停播。於是當時央視領導對楊潔導演下達拍攝任務,要求她忠於原著,將我國的經典名著《西遊記》拍成電視劇。
  • 不同版本的唐僧,美國版的忍了,日本版的也忍了,韓國拍的什麼鬼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西遊記》自從一問世就一時間洛陽紙貴,在明朝開始,就已經有人改編西遊記,例如《後西遊記》、《續西遊記》《西遊補》等等。之後,挪威國家圖書館將修復完成的《盤絲洞》拷貝副本,
  • 經典災難片《日本沉沒》後,日本人將去哪裡生存?其實早有打算
    日本經典災難片《日本沉沒》也是一部科幻電影,由於討論的是未來,電影採用大膽預設,小心論證的原則,闡述了日本沉沒的可能性,有沒有辦法避免災難?並且討論了災難如果發生,日本人將去哪裡?但是隨後另一位日本科學家田所對地殼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調查,他多次潛入海溝做實地檢索採集數據,最後得出結論,日本將在338天後沉沒,這一結論讓本來已經前景黯淡的日本國民徹底死心。
  • 五年級學生發現《西遊記》錯誤,專家:不能怪作者,一般人想不到
    前言每到寒暑假,電視中一定會播放《西遊記》,其實對於許多80、90後而言,《西遊記》中的每個情節都記得一清二楚,但是每次播出都是百看不厭。如今《西遊記》被翻拍了數次,而且在熒幕上重播次數更是超過了3000次,除此之外,它還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可以說是一部無法超越的影片。
  • 有人把86版《西遊記》孫悟空,當作心中的JK制服啟蒙
    老王對JK制服一直感到的「似曾相識」,或許確實是受到了86版《西遊記》的影響。「我對JK制服的美好印象,可能早已隨著『呔,妖怪!把我師傅交出來』、『哎呀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啦!』等經典臺詞,深深地刻進了我的心中。」老王說。
  • 《說長江》的佐世達是日本人的祖父,他的祖父是日本人
    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過去的傲慢停止了,日本士兵從一個人到雷聲,成為一位謙遜的紳士,鞠躬。 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日兩國放下了過去的仇恨,架起了友誼的小船。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後不久,日本侵略者的後裔來到中國拍攝電影。 三年後,這部電影在中央電視臺成功上映,老一輩人也看過。
  • 為何舊版《西遊記》會被停播?看裡面的女妖精穿著,現在也播不了
    其實這一部電影拍攝的很真實,當時有一家電影公司的老闆杜宇,他希望將《西遊記》改編成電影拍攝出來,所以就有了這一部電影,他還說如果這一部電影的反響很好的話,他還要著手把四大名著都拍了。而且當時劇情風格什麼的都不是當時的人可以接受的,《西遊記》身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在我國也是不同尋常的,怎麼可以在其中出現這樣明目張胆的的鏡頭,這樣的畫面是絕對不能出現在大熒幕上的。
  • 4個國家4種孫悟空,韓國與日本的我都忍了,最後1個忍無可忍
    「長相圓眼睛,查耳朵(張開耳朵),滿面毛,雷公嘴,面容贏瘦身軀像個食松果的猢猻,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這是原著中的相貌的描寫,顯然六小齡童完美的表達出來了。不過除了中國有孫悟空這個形象之外,在其他的國家也有孫悟空的存在,那麼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看一下,4個國家4種孫悟空,韓國與日本的我都忍了,最後1個忍無可忍!
  • 為什麼最老的一版西遊記被永久封殺?看看裡面的女妖精穿的什麼
    《西遊記》這部片子大家最熟悉了,從六小齡童的版本開始就有很多人喜歡,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大人都很喜歡看。隨之也翻拍了很多,不僅出現了動畫版的《西遊記》。還有很多電影版本的,都頗受歡迎。不過在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記》,最早出看的一批觀眾表示有些片段被刪除了。
  • 她被「騙演」西遊記白骨精,拍完與導演再不相往來,77仍未釋懷
    西遊記裡的妖怪都是有「編制」的,很多都是神仙的坐騎或者弟子,白骨精是少有的「野生妖精」,沒有背景也沒有出色的手下,騙唐僧都要靠自己3次出馬。白骨精的人物設定,吳承恩借鑑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這本書作者不詳,問世時間有爭議,大多數人認為是宋朝,魯迅認為是元朝。
  • 為何舊版《西遊記》會被永久禁播,就憑這幾個畫面,現在也播不了
    很早開始就有人把它們翻拍成了電影或者電視劇作品,人人都知道86版的《西遊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27年就有了《西遊記》電影,然而卻被永久禁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有一家電影公司的老闆杜宇,他希望將《西遊記》改編成電影拍攝出來,如果有好的反響。
  • 鎮江,82版《西遊記》的經典起點之一
    恰好這年,又是日本電視劇開局25周年紀念,為了做好紀念工作,日本投拍了一部《西遊記》,中日雙方都很支持,所以這部劇還得到了我國中央廣播事業局的協助。結果拍出來的《西遊記》,日本人很滿意,中國人直喊辣眼睛。
  • 唯一將「玉帝」演活的人,清明祭祖時才發現,自己被印在了冥幣上
    相信86版楊潔導演的《西遊記》是80、90、00大多數人的童年回憶,當時只有一臺攝影裝備,技術條件、人手、資金都相當缺乏,但是眾多老藝術家在這樣的環境下依舊兢兢業業,拍攝六年多的時間才為我們獻上了這樣一部史詩級的電視劇。
  • 86版《西遊記》中的一個「記憶bug」
    大概是說911事件後(也有一部分人說是2012年後)整個世界的時間軸被進行了重置,重置到了很多年前,以挽救我們的世界。有些人為了證明世界的確經歷過重置,還舉例說90年代看新聞就說曼德拉去世了。實際上曼德拉是2013年去世的。
  • 看過10遍《西遊記》後,才發現原來大部分國人都沒看懂它
    「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碧波潭奪寶、獅駝洞降魔、盤絲洞鬥妖、三探無底洞」,想必說起《西遊記》中的這些經典故事,每個人腦海中都能浮現出對應的畫面吧。想必很多人都忘了吳承恩這部小說其實是一部的「神魔小說」。老爺子費勁吧啦創作的一百多個妖怪形象,竟然只成了襯託師徒四人的背景板。這大概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妖怪在大眾心中是惡的化身,妖怪文化則像是封建迷信一類的東西,需要儘早被摒棄。然而,被我們淡忘的妖怪文化,卻奇異地在日本壯大了起來。
  • 日本電影《三國志新解》,200斤渡邊直美演貂蟬,刷新貂蟬新概念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通過描寫魏、蜀、吳三國的起止,將一眾英雄人物展現在大家眼前,隨著《三國演義》的大火,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開始層出不窮。系列都是遊戲界的經典之作,而在日本動畫界,更是有《三國演義》這樣優秀的動畫作品,如今日本更是將手伸向了三國影視作品,由大泉洋主演,賀來賢人、岡田健史等共演,福田雄一自編自導的影片《三國志新解》定於今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