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和尚下山(小小說)

2020-09-07 釋懷故事

一空小和尚18歲這年,師父圓寂了,留下他一個人,守著這個小寺廟。

師父在世的時候,香火就不旺。師父走後,更是沒人來了。只有山下村子裡的寡婦常鳳,經常來山上燒柱香。

常寡婦又來燒香了,今天,她在佛像前跪了很長時間。一空小和尚一直在旁邊陪著,等到常寡婦要起來的時候,她卻沒站起來,腿麻了。

一空趕忙上前,攙扶起了常寡婦:「常施主,您跪得太久了。」

來到偏殿,常寡婦喝了兩口白開水,滿含深意地看了看一空小和尚,欲言又止。

「阿彌陀佛,常施主,您是有什麼話要說嗎,但講無妨。」

常寡婦又想了想,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樣,誠懇地看著一空說:「一空小師父,我有一個請求,你願不願意下山去,住到我的家裡?」

看常寡婦今天的表現,一空早就猜出來她必是有事相求。可怎麼也沒料到,會是這樣的請求,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見一空愣著沒有答話,常寡婦忙接著說:「啊,恕我冒昧,我知道這樣太唐突了。我的意思是,看師父你一個人在這山上,飢一頓飽一頓的,反正寺裡又沒什麼人來,不如到山下我家裡,還能每天吃頓飽飯。」

「我就一個人,無兒無女的,就當我討個便宜,拿您當兒子看待如何?您也不必現在回答我,先想想再說,想想再說。」

一空心裡明白,他現在吃的飯,幾乎都是常寡婦送上山來的。山這麼高,經常爬上爬下,她受不了,來得少了,他就得挨餓。

正在這時,天空中一聲炸雷,頃刻間,雨下來了。

「常施主,今天太晚了,這雨怕是一時也停不下來,今晚您就別下山了,就睡在禪房裡吧。」

雨一直下,急一陣緩一陣的,一直持續到深夜。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空心想:自己從小在寺裡長大,要說下山,還真是捨不得。可如果不走,就得倚仗著常寡婦常年上山來供養,於心不忍。

如果下山去的話,雖說常寡婦比自己年長二十歲,可自己是出家人,她是一個寡婦,畢竟男女有別呀。

想著想著,一空又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幾個月大的時候,他便在寺裡了,從來沒見過親生父母,是師父一手把他拉扯大的。

這次之後,一連一個多月,常寡婦和以前一樣,隔幾天便上山一次。上上香,給一空帶些吃的、用的,隻字不提下山的事兒了。

一連十天,常寡婦沒上山,一空小和尚三天沒吃上乾糧了。不對,她一定是出什麼事兒,不然不會這樣的。一空決定下山一趟。

果然,常寡婦病了,臥床不起,沒人照顧。要不是一空來了,恐怕會很危險。

吃下一空煮的粥,喝了藥,常寡婦慢慢好了起來。

一空回山上收拾了一下,搬下山來,住進了常寡婦家裡。從此,以母子相稱。

後來,為了方便,一空還了俗,改名叫常空。娘倆一起做點小買賣,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兩年後,經媒人說和,常空和鄰村朱員外家的女兒翠蘭成了親。轉過年來,常寡婦便當了奶奶,天天抱著她的大孫子,整天樂得合不攏嘴。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孫子也娶了媳婦。

常寡婦病了,這次,病得很重。

彌留之際,常寡婦讓其他人都出去,只留下常空坐在床前,拉著他的手,用盡力氣,說:「兒子,我是你的親娘!」

「啊?!」

「當年生你時,因為我這身份,沒辦法養活你,只好把你留在了山上的寺裡,對不起了兒子!」

「那,我爹是誰?!」

「傻孩子,你沒覺得,你跟你師父長得有多像嗎?」

「這……!」

常寡婦去了,常空厚葬了母親。後來,他偷偷地把師父和母親的墳並在了一起。

今日頭條原創作者:釋懷故事

相關焦點

  • 故事:微小說:小和尚,你走踏過那麼多次奈何橋,這一世,可是來娶我的
    樹下,則是盤腿坐著一位素衣俊俏的和尚,他雙手合十閉眼正在誦經。「小和尚,你這十年如一日的,不無聊麼,我們去抓魚吧。」小時候,他們可是經常偷偷下山抓魚。怎麼小和尚長大了,就不愛玩不愛下山了呢。「小和尚,你都打坐兩個時辰了,就不能陪陪我嘛。」「小和尚~~」「你若是實在無聊,可以去找必清玩。」
  • 小和尚和狐狸
    1小和尚與狐狸的相遇 兵荒馬亂的年代很多人因為某些原因拋妻棄子,這也導致了很多嬰兒死去有些母親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因飢餓而死,不得不將孩子遺棄在一些寺院或者富戶家的門前以求獲得活命得機會小和尚就是他們中得一位他是被寺院僧人收養的。
  • 小和尚買油
    從前在山中的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被要求去買食用油。在離開前,廟裡的廚師交給他一個大碗,並嚴厲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們最近財務狀況不是很理想,你絕對不可以把油灑出來。  小和尚答應後就下山到城裡,到廚師指定的店裡買油。在上山回廟的路上,他想到廚師兇惡的表情及嚴重的告誡,愈想愈覺得緊張。
  • 老和尚和小和尚在被窩裡的對話
    :「我們這一個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人家都是對我惡語相向,經常說我是野和尚,給我們的香火錢更是少得可憐。小和尚渾身哆嗦著說道:「我冷呀,雙腳都凍麻了。」老和尚說道:「那不如我們早些睡覺吧!」
  • 兩個和尚挑水的故事,一個要長年累月下山,而另一個卻坐享其成
    下面這個故事將會給你深刻的啟發。有兩個年輕的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寺廟裡。而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小河,每天上午這兩個和尚都會下山去小河邊挑水。然而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下山挑水已經過去三年了。突然一天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左邊那座山山的和尚頓時疑惑,不過還是以為右邊那座和尚有什麼緊急時耽擱了挑水。
  • 小和尚深夜酒後下山 小姑娘不明不白冤死井中
    很久很久以前,蓮花山下來了兩個小和尚話說回來,兩個小和尚就到了山上,找了一棵大柏樹,在樹下坐了下來,決心在這裡像祖師爺一樣,什麼都不想,不想。他們經常不吃不喝,大概他們吃的東西沒有了,喝水還要去山澗也挺累人,就是懶啊。總之,他們基本上沒吃沒喝的。山下的人有來山上砍柴的,見這情形又生氣又可憐,就給他們點吃的喝的,他們不會拒絕,這就是所謂的「居士布施」。
  • 故事:她身穿紅衣苦等3天,等心愛的小和尚還俗來娶
    本故事已由作者:沈淼淼,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小和尚苦思良久,覺得自己無父無母,唯一的依靠自然是那不著調的師父。小和尚問師父,「師父,和尚還能還俗嗎?」師父是個灑脫又隨性的老和尚,對著他晃了晃手中的酒壺,道,「莫說還俗,若你願意下山去生三五個娃娃也是使得。」小和尚大驚,「可是,我們是和尚啊,佛說,戒色,戒貪·······」「那你說,什麼是佛?」師父打斷小和尚的話。
  • 小故事,大道理(四)
    (25)兩腳桌子一人做桌,要省木,匠迎其意曰:「只做二腳,倚楹而用,可也。」一夕月明,欲移放庭中,難於安頓,召匠責問。匠曰:「你在家裡,可以省得,若在外邊,卻如何省得?」(27)我不見了一呆役解罪僧赴府,臨行恐忘記事物,細加查點,又自己編成二句曰:「包裹雨傘枷,文書和尚我。」途中步步熟記此二句。僧知其呆,用酒灌醉,剃其發以枷套之,潛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一查著,包裹雨傘有。」摸頸上曰:「枷,有。」文書,曰:「有。」忽驚曰:「噯呀,和尚不見了。」頃之,摸自光頭曰:「喜得和尚還在,我卻不見了。」
  • 雜談:兩個和尚的「情」與「理」
    上面是一段歌詞,也是一個故事的引子。當故事發展到小和尚真的見到女人後,就出現了有味道的一幕:小和尚暗思惴,為什麼老虎不吃人,模樣還挺可愛。故事到此並未結束,當老和尚說這樣的老虎最厲害後,故事就更有味道了,小和尚嚇得趕緊就跑,一邊跑一邊奇怪:老虎已跑進我的心裡來。故事結束了,但它給人的回味並沒有結束。
  • 故事:小和尚長得好生俊俏,不如從了本公子如何?
    小和尚初次下山,方丈千叮嚀萬囑咐,『山下的女子是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小和尚謹遵教誨,一路上目不斜視,片刻不敢逗留,卻不想一不留神撞了個人。小和尚連忙道歉,卻聽那人略帶笑意的說道,「一直低著頭走路可是會摔倒的。」小和尚略微有些害羞的抬起頭,不慎跌入了一雙桃花眼中,那人目光灼灼的看著他,眼裡能清晰的看見自己的臉,他嚇得趕緊低下頭。
  • 說小和尚虛竹
    前幾日重溫一遍《天龍八部》,情景故事依舊吸引,對小和尚虛竹倒是有了新鮮而濃烈的觀感。這個小和尚,初見時,有些憨直呆愣,怯怯懦懦。大慈大悲的玄慈方丈和無惡不作的葉二娘的故事不知是如何的婉妙,而這善惡端點的結合便註定了虛竹一生的不平凡。初出少林,沒見識過武林的小和尚像極了離家外讀的新學生,帶著新鮮和恐懼,走在未知的路上,懵懵懂懂地迎接著將要出現的一切。
  • 小故事,大道理(七)
    (51)心壞通有兩個惡人同居,齊患背瘡,請醫人醫治。醫人看了一個,又看第二個,大驚曰:「那個人的心害壞些,還可醫治,這個人的心,竟壞通了,叫我如何醫得好。」好言不聽,說之不改,即心壞通之人也。(52)山灰蚊肝甲乙二人相遇,各有惱怒之色。
  • 《中和之鏡》小和尚與老師父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炎炎夏日三伏天,在一個簡陋的寺廟裡,禪院裡的草堆積的枯黃了一大片。小和尚建議師父上面撒些草籽。師父揮揮手,說道:「隨時!」中秋時,師父買了一包草籽,讓小和尚去撒種。草籽一邊撒,一邊隨著秋風四處飄,落得到處都是而且還有很多隨風而去。「不好了!風吹走了那麼多的種子。」小和尚喊道。
  • 苦惱的小和尚
    寺廟裡有個小和尚,他的工作就是負責每天早上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只是這些,就需要花費許多時間。 尤其在秋冬之際,更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竭力思考,每天都在想辦法,而且還討教廟裡的師兄弟:怎麼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這件事讓住持知道了,住持就找他和他談話。
  • 小和尚鬆開了拉住女孩的手,女孩卻陪伴了他一生,成了他的業障
    (上)我遇見小師傅的時候,正值金釵。(下)我變成妖之後,喜歡上了照鏡子。城外的秋山寺佑護著整座城池,而城外的秋山寺卻只有老和尚和小師傅兩人佑護著。秋山寺裡沒有女眷,鏡子也很少。每每跟著小師傅他們下山除邪祟,我都會借著人家的鏡子照。總角髮髻,鳥雀銜珠簪,粉白的扶搖衫裙亭亭搖曳。我張牙舞爪的做鬼臉,總能惹得小師傅發笑,跟我一起吐舌頭。再後來,小師傅不笑了。他會輕拍我的腦袋,說:「施主,別鬧了。」我愣住了。
  • 故事:鐵面小和尚念佛20年,被她一撩後,卻不由自主紅了耳根
    和尚向方丈請辭的時候,方丈捋著鬍鬚笑得兩眼眯成一條縫:人生八苦,瓊樓玉窟,你可知為人何,何為人?和尚不知。方丈笑著背過身去:你未入紅塵,無法超脫,下山去吧。和尚就這麼下了山,除了看見姑娘會臉紅之外,平日裡與人為善,心中歡喜得很。3青城駱家有寶劍名傾寒,得之可統半壁江湖。
  • 紫先生:小和尚賣壺
    近日看了一則小故事,覺得十分有道理,分享給大家一起看看。話不多說,上故事。 就說,有一個小和尚啊,覺得自己終日在寺廟裡,不是念經就是挑水幹活,覺得十分的枯燥,想去城市去體驗下。可是師傅總是不搭理他。小和尚第二天聽話的到了菜市場,菜市場的人是形形色色,這時,一位婦人過來詢問,小和尚,你這紫砂壺怎麼賣呀?小和尚記著師傅的叮囑,伸出四根手指頭,婦人說:「400?」小和尚搖搖頭,婦人又說:「4000?
  • 小故事,大道理(十三)
    (97)吃水有一人請道士祈禱,不肯買三牲,道士說:「不必,只用淨水三碗,就可供養。」主人甚喜。少刻,道士焚香畢,念起:「天地三界諸神,都請站著。」主人問曰:「一切諸神,如何請站?」道士曰:「你叫他們坐下來轉吃水罷。」(98)偷鋤有告狀者曰:「小人明日不見鋤頭一把,求爺追究。」官問云:「你這奴才,明日不見鋤頭,怎麼昨日不來告狀?」
  • 故事:宋代小官休妻一年,才知中了和尚奸計,妻已嫁給和尚
    題材來自明代話本小說《三言兩拍》,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 ,講述那些古老泛黃紙頁裡撲朔迷離,愛恨情愁,嬉笑怒罵的人生百態。故事:宋代小官休妻一年,才知中了和尚奸計,妻已嫁給和尚南宋,京城開封府棗槊巷有戶人家,男主人姓皇甫名松,是負責保衛中宮殿的殿直官,26歲。妻子楊氏,24歲。還有個13歲的小丫鬟叫迎兒。
  • 《受戒》:汪曾祺筆下,談戀愛的小和尚和出家人煙火氣的世俗生活
    這是汪曾祺的小說《受戒》裡的第一句,結合小說標題,原來這個受戒是和尚受戒出家的意思。可是讀下去,你又會發現這完全不是一個佛教故事,而是一個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愛情小說你還會發現,原來世間還有這麼多有趣的事,當和尚也可以是一種職業、可以娶妻、可以吃肉。當然,小和尚也可以嚮往愛情了。01、明海出家當和尚了這一年,明海已經十七歲了,他十三歲就隨舅舅仁山來到了荸薺庵,因為家裡孩子多地少,幹活的人夠了。